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全杰里法作种子干湿锻炼提高作物的抗旱性国内外早有报导。但棉花播前种子干湿锻炼报导颇少,我国长江以南棉花苗期雨水嫌多,而生长中后期常遭短期或较长期伏旱危害,在灌溉条件不足的棉田常严重影响棉花生长和产量。为探讨棉籽播前干湿锻炼对棉花前期生长,特别是对中后期伏旱时生长发育和生理特性有否良好影响,于1976—1977年连续进行二年试验。本文仅介绍锻炼对伏旱期棉花蕾铃脱落,生理过程及后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一、锻炼仅稍有减轻棉花蕾铃的脱落,不同干旱年份减少3—4%不等,尤其对减  相似文献   

2.
张太平 《大豆科学》1992,11(1):88-92
大豆硬粒(种皮不吸水)性状是一个能在不良环境中保持种子质量和活力的重要种子性状。本文研究了用育种品系D86—4448(硬粒)与商用大豆品种A6297(正常粒)杂交后的硬粒性状的遗传模式及与其它性状的关系。F_2及其亲本植株人工脱粒后在蒸馏水中(温度为24℃)吸水24和48小时。24小时后,422株F_2群体中,226株硬粒,165株中间型,31株正常粒的分离很接近9:6:1的比例,表明硬粒性状受两个主基因控制(x~2=1.67,P>0.40),基因间有累加效应,硬粒对正常粒为显性。生育期、百粒重、种皮颜色和光泽与硬粒性状没有关系,荚的吸水性与种子的吸水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超早熟短季棉麦后直播生育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国家半干旱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过多年的努力,培育出一批超短生育期的早熟棉新类型。为了探索超早熟短季棉麦后(夏)直播的可行性,实现黄河流域麦棉两熟双高产的种植制度提供科学依据,开展了本项研究工作。1材料和方法试验在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进行。试验材料为546系(零式果枝)和538系(式果枝),对照中棉所42(CK,为无限果枝)。棉花于2004年麦收后(6月6日)播种,密度为12万株·hm-2,每材料重复3次,小区面积20m2,。生长前期追肥2次,尿素共127.5kg·hm-2,缩节胺化控2次,防治盲蝽象、蚜虫等6次。7月25日打顶,生长中后期叶面喷肥4次。8月19日灌…  相似文献   

4.
1976—1977年,我所进行棉花温室盘式育苗试验,两年来的试验结果,已初步摸索棉花盘式育苗的技术要领及栽培措施,为大面积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一、试验概况1977年棉花盘式育苗于4月25日播种,品种是“4588”和鄂光棉,精选的棉籽用温水泡12小时,捞起装入布袋进行温室催芽10—12小时,待棉籽顶嘴时即可播种。以无土、肥土、细沙、谷壳、草木灰作培养物,共设五个处理。分点、撒播两种方法。播种时将塑料盘洗净,每盘先将培养物如细沙,在秧盘上撒一薄层,在上面排种100—120穴,每穴两粒籽,播后  相似文献   

5.
苏棉2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群斌  蔡立旺 《中国棉花》2002,29(11):30-31
棉花新品种苏棉22号(原名盐2006),系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于1989年以(中棉所12×泗棉2号)为母本,徐州576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杂交后代在枯萎病圃进行抗性筛选鉴定,选择抗性较好的单株种入杂种圃、选种圃、株行圃,又通过多年连续单株选择,于1994年得到株行2006,后经所级品种比较试验、省联合鉴定于1997年育成,1998年参加江苏省中熟抗病棉试验,1999~2000年参加江苏省中熟抗病棉区域试验,2002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  相似文献   

6.
1选育经过1999年本所引进大农优3杂交棉,花期田间观察发现有变异株,其花朵奇异,雄蕊发育不正常,花药干瘪,不散粉,雌蕊发育正常,棉株成铃很少,并且铃形不规则,随即用田间相邻正常棉株花粉与之授粉杂交挂牌(A),同时收田间正常棉株吐絮铃(B),送海南冬繁,A种植80株,B种植113株,出现育性分离(A不育株率为8.33%,B不育株率为9.73%),当即用自选优质抗病高代材料CH9901、CH9914和湘棉17号为恢复系,分别进行回交转育成6个材料(A×CH9901、A×CH9914、A×湘棉17、B×CH9901、B×CH9914、B×湘棉17号)。2000年将南繁种子种植在本所试验示范基…  相似文献   

7.
王增信  刘生荣 《中国棉花》2005,32(10):13-14
针对当前抗虫棉品种普遍存在苗势弱、抗病性下降以及植株较小、铃轻衣分低等问题。我们以抗虫棉品种鉴选试验为基础,根据抗虫棉的特殊生育特点,以双价抗虫棉中棉所41为典型代表品种,分析棉铃发育和早衰状况,为转基因抗虫棉优质高产栽培提供依据。1材料和方法试验于2002-2004年在本所试验站进行。试验地肥力中等,采取宽窄行(80+40)cm配置,小区面积20 m2,3次重复,4月10日前后开沟带水点播,覆盖地膜,密度为每公顷6.75万株。试验3年先后选用中棉所41、33B、sGK 321、99B、中棉所45、冀棉668、鲁棉研21等抗虫棉品种(系),按统一措施管理。各品种…  相似文献   

8.
在播种时喷施锌和磷 ,由于此时土壤温度较低 ,限制了萌发的种子对这些元素的吸收。通过 1 0多年的试验表明 ,在出苗后的 2~ 4周 ,叶面喷洒锌或锌 /磷 ,增产显著。棉株由于灌溉或降雨过多受涝 ,2 4小时内土壤缺氧就会影响棉株对矿质营养的吸收 ,生长点的营养元素浓度下降 ,可导致萎蔫和蕾、花、铃的脱落 ,每公顷叶面喷洒 2 0 L硝酸铵以及微量元素锌和铁 ,可使棉株恢复生长。阿肯色州的棉花专家 Derrick Oosterhuis博士使用稳定同位素跟踪进入棉株里的氮。结果表明 ,1小时内 ,5%的氮可进入叶 ;6小时内 ,少量的氮可进入 2~ 3周龄的幼铃 ;36…  相似文献   

9.
关于植物有丝分裂昼夜频率的研究,各国科学家都非常重视。现以洋葱为例说明,早在1901年Lewis在实验室里,于昼夜变化的条件下,培养鳞茎和种子,每隔4小时取一次根尖,则发现有丝分裂频率最高峰在中午13点和半夜23点。Kelli(1940),Friesner(1920),Jense(1958),Wolft(1967),都作了类似的试验,也得到大致相同的结果。Richard.C.Bishop等研究了在恒温和连续黑暗条件下,鳞茎和种子吸水72小时后,从早9点起,每隔1小时连续取根尖24次,则发现有丝分裂昼夜频率有节律性变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种皮裂纹对大豆苗期生长及后代籽粒性状的影响,本研究选取8个品种,分别选出有种皮裂纹性状的种子和无种皮裂纹的种子各100粒试验,并对裂纹表征、出苗率、不正常苗数、百粒重、收获后种子裂纹性状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种皮裂纹程度有明显差异,种皮开裂的方向及大小由品种自身决定并且受环境的影响;同一品种裂纹类型相同,兴豆102的裂纹类型为网纹状,其余品种为条纹状,并且开裂程度最大的品种为中豆5901,荆豆191开裂程度最小,且种皮开裂普遍有双面,开裂籽粒种脐两侧均有裂纹;同一品种,有种皮裂纹性状的种子出苗率明显低于无种皮裂纹的种子且出苗后出现不正常苗数明显高于无种皮裂纹的种子,种皮裂纹性状对荆豆191的影响较大,其裂纹种子出苗率最低和不正常苗数最多;同一品种,有种皮裂纹的种子百粒重比无种皮裂纹的种子百粒重大,且品种籽粒种皮开裂程度越大,百粒重相差越大;各品种间裂纹比例存在差异,中豆32裂纹比例最高,天隆1号最低;兴豆102有无裂纹种子后代的裂纹比例相差最大,天隆1号相差差异最小。本试验为研究种皮裂纹提供有利的理论依据,对以后良种繁育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以掖单13号玉米种子为材料,研究了贮藏条件、贮藏时间、包装材料和包衣后风干时间对玉米包衣种子发芽和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包衣种子的耐藏性低于未包衣种子,自然风干的包衣种子较不风干或风干15分钟的耐藏性强。(2)编织袋包装优于塑料袋包装。(3)高温高湿(T=27~30℃RH=70%±)条件加速了种子劣变进程。(4)由于各因素间互作效应的存在,自然条件下编织袋包装短期(169天内)贮藏玉米包衣种子,以风干15分钟为宜;若贮期较长(169天以上),将包衣种子经自然风干后贮于塑料袋中利于保持种子活力。高温高湿条件下各因素间的互作效应表现与自然条件下的趋势一致,但安全贮藏期变短,最多不能超过52天。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棉花高产栽培技术,我们学习吴吉昌劳模的植棉技术,进行幼苗摘顶,培育双杆棉试验。试验面积为1.2亩,棉种是本公社雷港大队从沪棉204系统选育的一个优系“47”号品种。4月18日播种,27日见苗,5月15日定苗,5月31日至6月1日摘顶。双杆棉采用三种不同的行株距配置方式(宽窄行、宽行窄株、等行),以单杆棉作对照。据调查结果,双杆棉均表现增产,其中宽行窄株的双杆棉,亩产皮棉165.7斤,比对照135.4斤增产22.3%;等行距的亩产  相似文献   

13.
中棉所38制种田双行种植模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惠民县良种棉加工厂自 1 999年引进中棉所 38的核雄性不育系亲本后 ,制种面积逐年扩大。虽然不育系制种省工、省时 ,但 F1产量比人工去雄制种产量减产 2 5 %。 2 0 0 1年良种棉加工厂中棉所 38F1制种面积 35公顷 ,合计比人工去雄制种F1种子减产 1 2 5 0 0 kg,经济损失高达 5 0多万元。经过认真观察分析 ,笔者认为目前采取的传统种植模式—单行种植法是影响不育系制种减产的主要原因 :( 1 )由于母本不育系中有 5 0 %的可育株没有指示形状 ,苗期育性不能识别 ,未能尽早拔掉 ,可育株与不育株共生期长。 ( 2 )种植密度一般每公顷为9.75…  相似文献   

14.
种子萌发和出苗是影响花生产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会受到自身和外部多种因素影响。花生种皮是种子重要的屏障,种皮作为保护层可以保护胚和子叶免受外力的损伤,并能有效减少外界病虫害的侵染。种子脱皮难易是影响花生商品性和加工的重要性状,不同品种的脱皮难易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其对种子萌发和出苗的具体影响仍不清楚。本研究利用5份不易脱皮的种质和3份较易脱皮的种质进行种子萌发和出苗的试验。萌发试验结果表明,所有种质无论籽仁大小在萌发最初的两个小时吸水速率最快。较易脱皮种质前两小时吸水速率介于1.09~1.41 g/h,较难脱皮的种质前两小时吸水速率介于0.72~0.98 g/h。出苗试验结果表明,较易脱皮的3个品种豫花22、豫花133、豫花93在播种5 d后出苗率介于23.30%~46.70%,而较难脱皮种质在播种5 d后出苗率最高为16.70%。对选用材料的研究初步表明,难脱皮的种质萌发和出苗时间均长于较易脱皮的种质。  相似文献   

15.
一、来源鲁棉6号(原37系)系山东省农科院试验农场选育而成。它是1979年从72系中选的变异株。72系选自(邢台6871×114)F_2。114是1195(岱字棉系统)和乌干达棉杂交的后代。该品种是1984年6月省农作物品种审  相似文献   

16.
皖棉38(淮杂棕)和皖棉39(淮杂绿)是淮北市黄淮海低酚棉开发研究中心于2002年分别选用淮北13系和绿色淮北13系为母本、棕色淮无8系和绿色淮无8系为父本杂交配制而成的高产、优质、早熟、低酚、抗病虫、管理省工、彩色杂交棉。2003年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海南基地的彩棉亲本进行田间测评,并给予充分肯定,作为有推广应用前景的专用棉,经省种子管理站批准同意2004-2005年在淮北地区进行了彩色棉区域试验、生产试验,2006年1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皖棉38和皖棉39。1特征特性淮杂彩棉为早熟陆地杂交低酚棉,具有较好的形…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无土育苗移栽棉苗在大田中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生产适用性,2005年从江苏省通州市棉花无土育苗点引进育成无土棉苗1万株,分别在本县沿海沙壤土(以下称沙壤土)和里下河重壤土(以下称重壤土)两个地区进行了示范应用。1方法选定本县地处沿海地区的角斜镇和里下河地区的墩头镇各设一个观察点,每点于5月9日在同一块棉田内,同规格移栽无土棉苗(以下称无土苗)和当地营养钵育棉苗(以下称营养钵育苗)各100株,移栽品种均为中棉所29。移栽后各定20株,每7~8天调查1次棉株生长发育情况;吐絮后,各点每处理另定10株,定期拾取正常吐絮花,分别晒干后测定…  相似文献   

18.
大豆组织特异启动子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同源序列法克隆得到了大豆根部特异性启动子、种皮特异性启动子、种子特异性启动子,核苷酸序列大小分别为2 500bp、1 832bp、1 268bp,分别具有CANNTG-motifs、GATA-box、ACGT等启动子表达元件,并分别构建了这3个组织特异性启动子的植物报告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3个表达载体转入烟草NC89,通过组织化学染色和GU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析验证3个启动子的功能。通过转化获得了根部特异性启动子转基因烟草植株11株,种皮特异性启动子转基因烟草植株4株,种子特异性启动子转基因烟草植株8株,转35S启动子启动GUS基因的阳性烟草植株7株。GUS化学组织染色结果表明,克隆得到的根、种皮、种子特异性启动子都表现为组织特异性表达,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叶片、茎部、花等部位。进一步的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根部特异性启动子GUS的相对表达量在根部最高,而在茎、叶、种子、种皮、花中表达量较低;种皮部特异性启动子GUS的相对表达量在种皮最高,而在根、茎、叶、种子、花中表达量较低;种子特异性启动子GUS的相对表达量在种子最高,而在根、茎、叶、种皮、花中表达量较低,但是与35S启动子相比,这3个特异性启动子的GUS相对表达量在相应的组织均低于35S启动子。  相似文献   

19.
在自然昆虫传粉条件下 ,研究了 6对转 Bt基因棉、6对常规棉核质不育系及相应同核异质保持系的主要性状 ,结果表明 :1 2对核质不育系与其同核异质保持系的株高、果枝数差异不显著 ;不育系的单株成铃、衣分、霜前子、皮棉产量极显著低于保持系 ,子指显著高于保持系。单铃重和霜前种子产量的表现有所不同 :转 Bt基因棉不育系的单铃重显著低于保持系 ,霜前种子产量没有明显差异 ;常规棉不育系的单铃重显著高于其保持系 ,霜前种子产量极显著低于保持系  相似文献   

20.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3个(CK、淹水10d、淹水20d),副区9个品种(系),研究淹水胁迫下棉花生长发育及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棉花涝后恢复能力变弱,品种(系)间抗涝害能力缩小。在棉苗移栽后70d时,不同棉花品种(系)在淹水10d和20d后株高较对照均降低30%~60%,主茎叶数较对照分别下降35%~62%、70%~85%,果枝数较对照分别下降17%~50%、36%~50%,LAI较对照分别下降46%~80%、70%~90%,单株干物质质量较对照分别下降47%~77%、50%~87%,叶绿素含量较对照分别下降6%~32%、40%~60%。淹水10d处理下的不同棉花品种(系)在淹水结束后的10d内株高的增长率为-3.6%~14.6%,果枝数的增长率为6.9%~30.0%。在淹水10d后,赣杂108在主茎叶数和果枝数指标上均表现出耐涝,陕6353在株高、果枝数和叶绿素含量指标上均表现出耐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