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近年来,嘉善县蘑菇栽培面积已稳定在22.2万米~2以上,但产量不能达到稳产、高产,尽管不断采用新技术,引进新品种,年产量的起伏仍较大。如1984年全县秋菇平均单产达5.4公斤/米~2,总产值277.7万元;而85年秋菇则明显减产,单产3.38公斤/米~2,比84年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黑龙江垦区食用菌生产发展速度很快。木耳段木栽培遍地开花,平菇地栽2万平方尺以上,滑菇、猴头、金针菇等也有小批量栽培,适合黑龙江垦区栽培的香菇苗头菌种正在试验中,香菇生产已初露风头。84年10月,苏木河农场颜廷策同志到上海马陆公社学习了香菇栽培技术。85年初从农  相似文献   

3.
夏季速生杨林地香菇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东升 《北方园艺》2012,(13):194-195
正发展速生杨林地食用菌栽培能充分利用林地资源,提高林地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静海县现有林地面积4.5万hm2,目前已发展林地食用菌种植面积超600hm2,林地栽培香菇每667m2可出菇4 000kg,纯利润8 000  相似文献   

4.
秀珍菇栽培主要问题与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秀珍菇在我市栽培面积已超过5000万包,是我市食用菌主栽品种之一,栽培前景与效益良好。秀珍菇栽培通过冷库低温处理。可进行周年栽培。但由于季节、品种、培养基、温度处理和水分控制不当等原因。常造成不出菇或菇蕾死亡等现象,我们通过多年的栽培实践,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探究与总结,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山西省阳泉市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食用菌生产面积已发展到56万m~2,年产值达3495万元。食用菌已经成为阳泉市农业发展、农村致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栽培食用菌有平菇、香菇、杏鲍菇、双孢蘑菇、黑木耳、秀珍菇等,其中双孢蘑菇栽培面积少,生产基地分布较散[1],工厂化生产程度低。为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加快双孢蘑菇标准化规  相似文献   

6.
莆田县蘑菇栽培面积达111万米~2,菇房栽培一季蘑菇后几乎没有利用。为了提高菇房利用率,1986年春在九华农场,用蘑菇房挂袋栽培黑木耳试验,获得了良好效果。一、材料与方法一)制栽培袋:供试黑木耳菌种为D-5  相似文献   

7.
一、蘑菇生产概况台湾蘑菇栽培业的历史短,但发展很快。1953年首次从美国与日本引进了蘑菇菌种进行试种,直到60年代才发展起来。1961年菇床面积只有57.6万米~2,1971年发展到近1180万米~2。年产量从1961年的2784吨,到1978年为119460吨。栽培面积10年  相似文献   

8.
浙江余杭区地区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源充沛,资源丰富,交通发达,并拥有华东地区最大的"菜篮子"——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非常适宜发展鲜销食用菌产业。目前余杭区已成立了三家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年栽培规模近800万袋,经济效益显著。现将秀珍菇、金针菇,秀珍菇、金福菇周年供应栽培模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县蘑菇栽培一九七八、七九两年试种成功,一九八○年广泛开展种植。去冬今春生产季,全县种菇农户由八○年的8千多户发展到4.2万多户,种菇面积由八○年的90万平方尺发展到1100万平方尺,每平方尺单产由0.8斤提高到1.1斤多,增长37.5%;全县生产鲜菇六千多吨,比八○年400多吨增长15倍,比前年冬春增长1.5倍;种菇收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大球盖菇的高产、高效栽培,提出了大球盖菇波浪式栽培概念.2019年~2021年,在露地、林下和温室3种栽培条件下,进行大球盖菇波浪式栽培与传统的畦式栽培比较试验.在相同培养料投入量情况下,对不同栽培模式的单位土地面积有效利用率、单位面积产量、一级商品菇率等进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波浪式栽培模式的单...  相似文献   

11.
香菇木屑栽培成果,1978年在上海郊县开始推广,在市农业局付业处和市土产外贸部门的积极支持下,1981年已发展到100万尺~2的栽培面积,外贸收购的干菇达13.5万斤。此技术外省市也相继应用。但由于制备栽培种需要大量玻璃瓶,投资较大,用工较多,成本较高,工艺繁琐,因此大面积推广受到一定的限制。为了实现符合国情的工厂化生产,找出最佳工艺流程,首先必须摆脱玻璃瓶制种。为此,我们开展了聚丙烯袋制备香菇栽培种的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2.
江阴县栽培蘑菇是从一九七二年开始的。十一年来,由于各级党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县外贸局、多管局、供销社相互密切配合,大力推广普及科学种菇技术,全县蘑菇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一九八三年全县三十个公社、乡、镇中有二十八个栽培了蘑菇,面积达208.4万平方尺,收购总量286.5万斤,总产值306万元,平均单产  相似文献   

13.
蘑菇废料连茬栽培草菇高产技术要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嘉善县地处江浙沪交界,由于交通便捷、资源丰富,气候适宜,栽培蘑菇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嘉善蘑菇产业迅速发展,至2003年全县蘑菇采收面积已达320多m^2,其中单茬秋菇面积为180万m^2,鲜菇销售收入达5000万元以上,是江浙沪重点蘑菇产区之一。  相似文献   

14.
《浙江食用菌》2008,(4):33-33
松乳菇是—种在北半球非常有名的野生菇,2008年首次在新西兰吉斯伯恩市的森林里进行商业化栽培并取得成功。试种取得成功得益于新西兰作物和食品研究所及其合作伙伴First Light Mushroom公司的长期研究。First Light Mushroom公司总经理Sheldon Drummond表示:“松乳菇不仅外观漂亮,而且口感很好。松乳菇在欧洲和东亚地区主要靠人工从野外采集,价格不菲;而在新西兰,松乳菇也比较少见。全球市场对该品种的需求仍在增长,但近几十年,由于毁林、酸雨和过度采集等原因,松乳菇的产量急剧下降。”“因为松乳菇对于土壤、水分和气候都有特殊的要求,人工大规模栽培存在很大的困难。我们在野生菇人工驯化方面已合作了6年,累计投入了1000万美元的科研经费。”“目前,试种的面积还很小,鉴于已取得的成功经验,我们将逐步扩大栽培面积。栽培松乳菇的最大好处是除了林木收入之外,还多了一项副业收入。”新西兰作物和食品研究所作为国有企业,在将该国传统农牧经济向高附加值、外向型出口产业的转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物和食品研究所的业务经理GrahamSmellie表示,本次重大技术突破是建立在过去多年积累的有关菌根、...  相似文献   

15.
朝鲜栽培双孢蘑菇开始于1963年初。蘑菇栽培面积迅速增加,1967年菇床面积比1965年增加了十倍。随着栽培面积的增加,由于缺少混合肥料、技术条件,以及采用劣质菌种和菇房不足等,致使蘑菇栽培屡遭失败。通过实践和改进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漳州市台商投资区角美镇是全国双孢蘑菇种植面积最大的乡镇,全镇2018年农法栽培双孢蘑菇面积达3 746 663平方米,菇房8 146座,平均每座种植面积460平方米。农法栽培蘑菇培养料以使用杏鲍菇菌渣和牛粪配方为主,占80%以上。2018年该镇推行由配备有环保设施的培养料厂集中生产一次发酵料11 682吨,供应农法栽培菇房种植双孢蘑菇12万平方米,社会和环保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栽培蘑菇的传统培养料,主要是稻、麦草与畜粪混合堆制而成。以菇床铺料厚度17厘米计,100平方米栽培面积的培养料,约需新鲜畜粪3万斤(或干粪7千斤)。粪肥用量大,已成为发展蘑菇生产的障碍,为此,许多国家都在大力开展合成、半合成堆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利用农作物秸秆栽培大球盖菇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大球盖菇又称益肾菇、酒红球盖菇,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的十大菇类之一,是我国近几年来刚刚兴起的珍稀食用菌新秀。它食味清香,细腻脆嫩,爽滑可口,深受消费者喜爱。笔者经过几年来一直探索农作物秸秆栽培大球盖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栽培667 m2面积大球盖菇需要农作物秸秆5000~6000 kg,播种后50~55 d开始出菇,产鲜菇2000~3000 kg,收入1.2~2万元,除去成本纯利润0.5~1万元。现将农作物秸秆栽培大  相似文献   

19.
<正>福建省屏南县自1999年引进、推广袋栽滑菇,至今已有18年历史。目前,屏南县已成为南方最大的袋栽滑菇生产基地,每年栽培量都保持在3 000万袋以上,基本是一家一户分散粗放栽培。在栽培过程中,总有部分种植户由于栽培和管理措施不当,造成失败。笔者将在推广袋栽滑菇过程中出现的异常问题及其原因和处理措施总结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20.
食用菌废培养料再利用技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包著勤 《食用菌》2004,26(6):20-21
近年来,我县利用食用菌废料栽培滑菇、鸡腿蘑、毛木耳、大球盖菇、蘑菇、茶薪菇等10多种品种,年种植1,000万袋面积约40万m^2,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针对以杂木屑、棉子壳为培养料的食用菌废料再利用进行技术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