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猪价格波动有明显周期性,从低点涨至高位,再回落到低点,大概三到五年,这就是"猪周期".2018年2月开始,我国进入新一轮猪周期,产能持续下降.当前,生猪产能恢复如何呢?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共出现过5个"猪周期",2018年以来这一轮产能波动最大.2018年2月,全国生猪生产进入新一轮去产能周期,存栏下降.当年8月开始发生的非洲猪瘟疫情,又让不少养猪场、养猪户不敢补栏,多种因素叠加导致生猪产能下降.这一轮猪周期产能低谷时生猪存栏同比减少了40%,猪肉零售价格最高点时每千克冲到59.6元.  相似文献   

2.
5月猪价平稳,月底重启涨势,一直持续到6月下旬。6月大涨,最后1周猪价出现小幅回落。随着需求好转,7-8月份生猪供应将趋于紧张,猪价还将迎来新一轮大幅上涨。  相似文献   

3.
目前,肥猪价涨,盈利趋势上升.分析其涨价原因一是粮价的提高,引起猪价上涨;二是由于活猪长期低价,存栏减少,根据生猪的生产规律和市场波动规律,价格上涨是必然的;三是消费者由于收入的增长,对上涨的猪肉已有一定的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4.
虞华 《养猪》2019,(3):4-5
春节过后,生猪的存栏量和屠宰量都呈下降趋势,猪肉价格一反常态开始拉涨,生猪价格开启上涨模式,生猪养殖公司的股价也“一路上天”。2019年初至4月下旬,猪产业指数已经上涨了84.6%,这也折射出市场对猪周期反弹的强烈预期。从近期走势看,二季度猪价有望保持波动上行走势,随着生猪出栏量进一步下降,再加上下半年是节日需求的高峰,猪价有可能出现阶段性快速上涨,同时,下半年猪肉价格同比涨幅可能超过70%,创历史新高,养猪的盈利水平将持续向好。受非洲猪瘟影响,不仅生猪的存栏减少,生猪及猪肉的价格将出现大涨,将相应地带动牛羊肉、乃至整个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并进一步影响相关产业及产业链,建议生猪养殖户,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补栏增养。  相似文献   

5.
受多种因素影响,近两年生猪产能大幅下降,供应总体处于偏紧态势。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猪价大幅波动,特别在春节后猪价短期上扬,之后持续下滑。猪价波动根本原因在于猪肉需求断崖式下跌,导致供需迅速逆转,随着供给端的逐步好转,猪价总体将步入下行通道,应提前制定政策应对可能出现的新一轮的价格下跌,并建立生猪生产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正猪周期的运行归根结底是生猪产能的周期性运行。要避免猪价的剧烈波动,就要稳定生猪产能。目前生猪产能已从一度出现的严重滑坡较快恢复到正常年份水平。针对当前供需变化,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遵循经济规律,更多用市场化方式缓解"猪周期"波动,确保生猪供应和价格稳定。  相似文献   

7.
<正>据央视网《聚焦三农》报道,截至6月30日,全国共发生非洲猪瘟疫情143起,其中131起解除了疫区封锁,25个省份的疫区全部解除封锁,生猪调运秩序逐步恢复。目前生猪产能持续下滑,现在全国有近半的省区生猪价格在18元/千克以上,局部地区突破了20元/千克。各地的生产情况又怎么样呢?生猪产业价涨量缺,提振产能还要多久?散户养殖信心不足央视记者:根据官方统计的数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以来,我国生猪及猪肉市场价格已经经历了5轮完整的“猪周期”。当前,正处在第6轮“猪周期”波动过程中。本研究认为,生猪生产的长周期性、规模化水平较低和外部因素的叠加冲击和影响,是我国“猪周期”的主要成因。新一轮“猪周期”呈现出产能调整“深度”收窄、猪价涨跌“速度”加快、周期持续时间“长度”缩短等特征。压栏和二次育肥增多、部分企业盲目扩张、资本和舆论等扰乱生产节奏,是导致新一轮“猪周期”异常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文章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过去的一年,全国生猪产能持续恢复,生猪供需两端缺口逐渐弥合.目前,全国猪价生猪价格已连跌8周,年内猪价降幅与抱团股回撤幅度旗鼓相当. 养猪数据中心显示,全国生猪价格于2月21日跌破30元/千克,是自2020年11月末以来的首次.截至3月30日,全国生猪均价为25.30元/千克,较1月1日大幅下降31.73%,创下年内新低.  相似文献   

10.
信息荟萃     
正农业农村部多措并举巩固生猪生产恢复成果近期,农业农村部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稳定生猪产能等工作,多措并举巩固生猪生产恢复成果,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增强猪肉安全供应保障能力。本轮"猪周期"产能下降幅度大,而且叠加非洲猪瘟疫情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恢复任务重。随着生猪产能恢复和猪价回落,要及时把工作重点转到巩固成果和缓解"猪周期"波动上来,探索建立稳定生产发展的长效机制。要着力稳定生猪养殖大省、大县、大场的生猪产能,  相似文献   

11.
《北方牧业》2009,(20):15-15
<正>全国生猪价格继续下滑【市场概述】全国生猪市场波动幅度较小,整体行情继续下滑,各地猪价普遍下降;仔猪交易缓慢,行情略涨。不少地区出现空栏现象,养殖户补栏意愿较低,对后市的信心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12.
《北方牧业》2021,(5):16-17
2018年以来,非洲猪瘟的不期而至促使国内生猪养殖行业开启了一轮罕见的高景气周期.既然是周期性波动,按照固有逻辑,高峰之后便将走向低谷,历史上的每一轮猪周期都难逃这一宿命.那么,此论猪周期究竟走到了哪一阶段?更重要的,深挖生猪产业链之后,我们发现了一些不一样的风景. 与其判断拐点,不如淡化周期 按照传统的周期理论,量价关系决定了一轮周期所处的阶段和位置,猪周期亦是如此.量缩价涨预示着新一轮景气周期的开启,随后产能恢复,价格上涨;当到达供需平衡时,价格失去上涨动力,如果产能继续追加,那么价格将面临反转向下的局面,同时意味着行业进入下行阶段.  相似文献   

13.
一、 前言   自1985年开始,生猪生产取消了计划体制下的派购政策,纳入自由交易的市场经济轨道,十几年中养猪业在得到迅猛发展的同时,伴随的猪价波动现象,长期困扰着业内人士,由于猪肉为我国人民主要的动物性食品,占人们消费动物食品的70%,其价格变化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同时每次价格波动都给养殖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这一现象成为政府、养殖者和人民群众共同关注的焦点。研究猪价波动,探讨波动起因和波动规律,对于稳定猪肉市场、指导养猪生产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 猪肉价格变动与生猪生产的相关性及规律   1、 猪肉价格变动特点   (1) 猪肉价格变动呈波浪型。   (2) 猪肉价格在我国传统节日如“国庆节”、“中秋节”、“春节”期间偏高。   (3) 猪肉价格涨中有跌、跌中有涨。   2、 养猪户对猪肉价格变动的反应   猪肉价格时起时落,这是动态的经济活动和国内外市场调节的必然结果。猪肉价格变动拉动生产者作出反应。猪肉价格升高,生猪售价升高,猪粮比价加大,养猪利润增加,生产者养猪积极性增加,及时补栏增多,带动仔猪价格上涨,促使母猪饲养量增加;猪肉价格降低,生猪售价降低,猪粮比价减小,养猪利润减小或亏损,生产者养猪积极性下降,不愿补栏,造成仔猪价格下跌,导致母猪饲养量下降。  相似文献   

14.
《北方牧业》2021,(17):16-17
我国是生猪生产和猪肉消费大国,稳定生猪产能和猪肉价格意义重大.此次六部门联合发布《意见》十分必要,对从整体上提高生猪产业现代化水平、长远布局规模养殖,缓解"猪周期"波动,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猪粮安天下,猪肉价格在我国居民消费价格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年以来,随着生猪产能恢复,猪价陷入低谷,生猪产业再次陷入周期性猪肉价格变化怪圈,"猪周期"这一经济现象再次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5.
正猪肉价格持续创新高中国生猪价格的周期性波动特征明显,一般为3~4年。西部证券的数据显示,中国猪肉价格波动的完整周期是46个月,从2006年至今,经历了三轮非常明显的猪周期。第一个周期从2006年6月到2010年4月,历时45个月。由于前期高位猪价带来的产能快速增加,2005~2006年猪肉供大于求,猪价大跌,养猪户开始去产能,再加上部分生猪主产省发生猪蓝耳病导致产能  相似文献   

16.
正猪肉是我国大多数居民最主要的肉食品,保障其供应事关民生和社会稳定。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生猪产业遭受重创,生猪存栏由2019年一季度的94.9万头,减少到2019年三季度的23.4万头,降幅达75.3%。同时,来宾市生猪产能下降,供应紧张,猪价上涨幅度较大,猪价由2019年3月的24元/千克,涨到2019年11月的60元/千克,涨幅达400%,连带其他畜禽种苗和商品的涨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畜牧业生产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养猪业作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我国是世界生猪养殖大国,2012年中国生猪存栏47 492万头,比上年增长1.6%;生猪出栏69 628万头,比上年增长5.2%.虽然,我国是公认的生猪大国,但并不是生猪强国,和美国等拥有先进技术的养猪强国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母猪年平均分娩胎数、仔猪存活、肉猪出栏率等方面.由于我国生猪生产分散度大,产业不集中,使得生猪市场不稳定,价格波动较大,制约了产业良性发展. 1 生猪价格持续低迷 生猪养殖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如国家政策、突发疫病、养殖成本等,也有"一年涨、一年平、一年跌"、"大年、小年"等所谓的"猪周期",这些都属于市场调节下猪价的正常波动.但对于猪价的异常上涨和下跌应引起关注,比如2013年初这次猪价下跌.  相似文献   

18.
虞华 《养猪》2021,(1):1-2
2020年,国内生猪养殖行业受"新冠肺炎+非洲猪瘟"双疫情影响,生猪供给大部分时间仍处于偏紧状态,猪价一度同比翻倍,生猪养殖企业鼠年交了金猪运,盈利大多表现靓丽,且不少企业还在继续扩大养殖产能.2021年,在生猪产能恢复大背景下,猪价高位震荡下行已经是行业共识,但受母猪效能下降与疫情影响,生猪养殖仍有相当大的利润空间.  相似文献   

19.
甄梦莹 《猪业科学》2021,38(11):16-17
进入11月份,猪价先跌后涨,涨幅低位徘徊,市场消费掣肘以及出栏偏紧下,屠宰企业有一定压价的情绪。市场“有价无市”态势凸显,北方养殖端有较强的挺价情绪,加剧了屠宰企业正常收猪难度,而消费端受天气变冷以及节假日的推动下,消费端猪肉需求大幅提振,市场猪价呈现止跌上涨态势。由于市场生猪供需的基本面尚未有明显改变,猪肉消费难以持续提振,而养殖端受猪价走强,生猪出栏节奏或将加快,因此,预计未来一段时间猪价或将继续大概率冲高。但是,随后可能猪价或将冲高回落,冷空气结束,猪价或将再次走跌。  相似文献   

20.
正生猪市场消费经过大宗消费拉升后将进入平稳常态期,再提升可能性较小,对于全国猪市来说,"你涨或不涨,消费总量就在那里"。供求关系将主导猪价变化,这是现期养殖户和屠企博弈的有利条件,除部分疫情猪只需要处理外,养殖户基本是"手握生猪"在观望。对比历史同期,当前猪价处于较高水平,每年三月猪价处于相对的下滑期,但从当前出栏和产能水平较低位来看,预计三月猪价回落空间有限。华中猪价滞后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