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不同栽培年限日光温室土壤磷素累积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测定了陕西关中地区不同栽培年限日光温室土壤不同形态磷素的含量,以评价土壤磷素累积特性。结果表明:与农田土壤相比,日光温室栽培土壤全磷、有效磷、水溶性磷含量显著增加,土壤表层Olsen-P和水溶性磷平均含量分别达227 mg kg-1和8.45 mg kg-1;0~20 cm土层土壤全磷、Olsen-P和水溶性磷含量平均分别为农田的1.78倍,8.00倍和3.70倍,20~40 cm土层的分别为农田的0.62倍,3.24倍和2.53倍;且随日光温室栽培年限的增加,不同形态磷的累积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日光温室土壤全磷、有效磷、水溶性磷三者关系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有效磷与水溶性磷达极显著正相关。表明研究地区日光温室栽培下土壤磷素过量累积带来的淋溶风险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
长期不同施肥模式红壤性水稻土磷素变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研究红壤性水稻土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与全磷含量的变化特征,以及有效磷含量与累积磷盈亏的关系,分析不同形态磷肥对土壤磷素有效性影响的差异,找出最有效的红壤性水稻土磷素培肥施肥方式。【方法】供试土壤取自1981~2012年在江西进行的红壤双季稻稻田长期定位试验。试验自始至终保持水分、农药等日常田间管理与当地习惯相同,统一水稻品种并定期更换。试验设5个处理:施氮钾肥(NK);氮磷钾化肥(NPK);两倍氮磷钾化肥(NPK2);早稻氮磷钾化肥配施紫云英,晚稻氮磷钾化肥配施猪粪(NPKM);长期不施肥(CK)。分析了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和全磷含量计算了有效磷增量与累积磷盈亏的相互关系。【结果】试验32年后对照土壤磷年均亏缺22.7 kg/hm2,有效磷含量在低水平下维持平衡;NK处理磷素年均亏缺27.9kg/hm2,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全磷含量缓慢降低32年累计降低了8.6%,有效磷含量呈持平趋势。NPK、NPK2、NPKM处理土壤磷素均有盈余,年均盈余量分别为33.3、39.0、41.0 kg/hm~2,全磷含量分别增加了32.1%、89.4%、165.1%,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了2.2、6.9、15.3倍,年上升速率分别为0.30、1.18、1.79 mg/kg,有效磷增量与累积磷盈余呈显著正相关。NPK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不仅提高土壤有效磷及全磷的含量,还显著提高磷素有效性。水稻产量增加量随累积磷投入量和有效磷的增加而增加,前期增加较快后期增加较慢,有效磷含量具有明显的拐点,其值超过20 mg/kg后产量就增加缓慢。【结论】红壤性水稻土在双季稻种植模式下,长期不施磷肥处理土壤全磷含量缓慢降低,有效磷含量可维持低水平下的平衡。施磷处理土壤全磷含量,有效磷含量以及磷素有效性均呈上升趋势且无机磷肥与有机磷肥配施处理上升最快。无机磷肥与有机磷肥配合施用在提高土壤全磷含量的同时也提高磷素的有效性。土壤有效磷超过20 mg/kg后相对产量提高缓慢。氮磷钾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是提高耕层土壤磷素库容和提高磷素活化能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有机肥对设施菜地土壤磷素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辽宁沈阳市郊某设施菜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有机肥用量处理(0,20,60thm-2)的小区实验,系统研究不同有机肥处理对不同本底肥力设施菜地土壤全磷、速效磷含量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肥能够提高不同肥力设施菜地土壤0~20cm土层全磷含量,其中P1全磷含量与CK相比增加2.7~19.5%,P2增加7.6~33.6%。土壤0~20cm速效磷含量也随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加,P2即有机肥施用量60thm-2时,不同肥力设施菜地土壤在黄瓜拉秧期速效磷含量与CK、P1之间均达显著差异(P<0.05)。本实验条件下,施用有机肥20thm-2,可保持施肥当季中肥力与高肥力设施菜地土壤磷素水平;当地常规有机肥施用量60thm-2可显著提高设施菜地土壤全磷与速效磷含量,从而加剧高肥力土壤磷素的累积,并对环境造成压力。  相似文献   

4.
潜育化作用对水稻土磷素形态与供磷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陈世俭  马毅杰 《土壤通报》2002,33(4):275-277
本文对江汉平原四湖地区几个不同潜育度水稻土剖面的磷素状况及其有效性进行了研究 ,并用张守敬—Jakson无机磷分级法做无机磷分级。结果表明 ,土壤潜育化程度对土壤全磷没有明显的影响 ,对土壤磷素形态及其有效性有明显的影响。随着土壤潜育化程度加重 ,无机磷中的O—P含量有增加趋势 ,其占土壤无机磷的百分数增大 ;土壤有机磷也随之增加 ;但有效磷含量减少。潜育化状况对土壤磷素形态与有效性的影响与土壤有机质和还原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5.
长期施肥红壤性水稻土磷素演变特征及对磷盈亏的响应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鲁艳红  廖育林  聂军  周兴  谢坚  杨曾平 《土壤学报》2017,54(6):1471-1485
研究双季稻种植制度下长期不同施肥红壤性水稻土磷素含量及磷素有效性演变特征及其对土壤磷盈亏(磷平衡)的响应,为南方双季稻区红壤性水稻土科学施磷提供依据。以35年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平台,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全磷、有效磷及磷活化系数(PAC)的演变规律,计算不同处理土壤-作物系统每年磷素盈亏量及累积磷素盈亏量,探讨土壤全磷、有效磷及PAC与累积磷盈亏量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不施磷肥的CK和NK处理土壤全磷、有效磷和PAC随试验年限呈持平或下降趋势;不施磷肥仅施猪粪的NK+PM处理土壤全磷呈缓慢上升趋势,有效磷和PAC呈下降趋势;施化学磷肥或化学磷肥配施稻草的NP、NPK、NP+RS和NPK+RS处理土壤全磷在试验前10年上升速率较快,之后25年上升速率变缓或随时间变化不显著,土壤有效磷在试验前5年急剧升高,之后随时间变化速率减缓或基本持平。CK、NK和NK+PM处理35年土壤PAC平均值较试验初始值分别下降33.2%、29.7%和16.6%,NP、NPK、NP+RS和NPK+RS土壤PAC较初始值分别提高66.2%、60.6%、65.6%和52.9%。不施磷肥导致红壤性水稻土磷素亏缺,不施化学磷肥仅施猪粪土壤磷素基本持平,施用化肥磷及化肥磷配施稻草土壤磷素盈余。土壤全磷、有效磷及PAC与土壤磷累积盈亏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每盈余磷100 kg hm-2,全磷含量提高0.03 g kg-1,有效磷提高1.20 mg kg-1,土壤PAC上升0.09%。外源磷投入是影响土壤磷素及磷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在本试验条件下,长期不施磷或磷投入不足导致土壤磷亏缺,进而导致土壤磷及磷有效性降低,而化肥磷及有机无机磷配施促进了土壤磷盈余及土壤磷素肥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滨海湿地不同群落对土壤磷的有效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黄河三角洲不同群落对土壤磷的影响,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柽柳、碱蓬、芦苇、棉花4种典型群落的土壤全磷、速效磷的差异及磷有效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剖面上,各群落土壤全磷在20 cm以上缓慢递减,20 cm以下波动上升;0~5 cm表层全磷含量在0.55~0.65 g kg~(-1)之间。速效磷在垂直剖面上表现为由表层及深层逐渐递减,表层土壤速效磷为棉田碱蓬柽柳芦苇。垂直剖面上,深层土壤磷的变异系数明显高于表层变异系数,且速效磷变异性高于全磷变异性。研究区土壤磷供应强度较小,磷有效性最高达0.94%;棉田受有机肥的影响在10~20 cm土层形成极高的磷有效性,芦苇通过根际土壤磷素的耗竭效应与累积效应,减少了土壤中速效磷含量,降低了磷有效性;碱蓬土壤较高的pH值有利于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增加,从而提高了磷有效性。棉田土壤磷受灌溉、施肥、耕作等随机因素的影响为高变异高有效类型;碱蓬群落磷有效性高,植物吸收利用相对较少导致其为低变异高有效型;而芦苇群落为低变异低有效型。  相似文献   

7.
猪场废水灌溉对潮土磷素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北方缺水地区利用猪场废水对冬小麦进行小区灌溉试验,分析不同水质及水量灌溉处理土壤剖面全磷和速效磷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水质灌溉处理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在土层中的分布特征相似,均随深度增加含量逐渐减少;厌氧水不同灌溉量处理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与灌水量呈正比关系;收获后,各处理土壤耕层(0-40cm)磷素累积量均有所增加,磷素活化系数明显增大,大部分在7%~9%之间,高量厌氧水灌溉处理达到10.4%.采用未经处理的猪场废水多次灌溉后,过量磷素向下层土壤淋溶现象明显;高量厌氧水灌溉土壤耕层累积大量速效磷,易随地表径流污染周围水体.这两种类型的猪场废水不适于作为磷源进行农田灌溉.  相似文献   

8.
不同施肥处理对潮棕壤磷素累积与剖面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 要 以下辽河平原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通过比较不同肥料类型和用量条件下表层土壤全磷及土壤剖面(0~80 cm)中速效磷的分布差异,研究长期不同施肥条件对土壤中磷素垂直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各施磷肥处理上,土壤磷素收支盈余,表层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均明显升高,且土壤磷收支的盈亏值(x)与土壤速效磷的增减量(y)呈显著直线关系y = 0.070 1x 8.538 9(R2=0.89**),其中磷素盈余量的15.8%进入到土壤速效库内;2)化肥磷施用量为50和100 kg hm-2时,60~80 cm土层内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说明存在磷素的垂直迁移;3)相对于化肥而言,施用有机肥更易于磷素向下迁移;4)在施肥、有机质含量和作物吸收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土壤速效磷在土壤剖面中呈现上下层高、中间层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最低值出现在20~40 cm土层。  相似文献   

9.
长期地膜覆盖与施肥对土壤磷素和玉米吸磷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比较法对长期连续覆膜(17年)后土壤磷素的变化以及玉米吸收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17年的耕作,无论是施有机肥还是磷肥均能显著增加土壤中速效磷以及全磷的含量;覆膜栽培与裸地栽培比较结果,覆膜对于土壤中速效磷以及全磷含量的变化影响不大;对植株的籽粒、轴、叶片、茎的全磷进行了测定后显示:覆膜可以促进籽粒、轴、茎对磷的吸收,抑制了叶片对磷养分的吸收;从成熟期地上部分累积磷的总量来看,覆膜可以明显提高作物对磷的吸收。  相似文献   

10.
开垦草原与种植紫花苜蓿对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北方农牧交错带开垦天然草地和退耕地种植紫花苜蓿对土壤磷索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区土壤速效磷含量整体偏低.均在4 mg/kg以下,C/P比超过4 000.草原开垦后,土壤全磷含量显著降低,速效磷含量无显著变化,无机磷占全磷的比例提高.退耕地种植紫花苜蓿4 a后,除典型草原试验区10-20 cm土层全磷含量显著下降外,其余土壤全磷含量无显著变化,无机磷占全磷的比例降低.试验区土壤速效磷含量与碱性磷酸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Ca2-P和Ca8-P含量无显著相关关系,表明速效磷含量主要来源于有机磷的矿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Phosphorus fractions in Brazilian Cerrado soils as affected by tillag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No-tillage systems lead to physic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changes in soil. Soil fertility is responsive to changes in tillage as it depends on nutrient status, soil water content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is work aimed to determine long term changes in phosphorus forms and availability in the profile of two tropical soils under conventional and no-till systems, and to discus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changes on plant growth and demand for P fertilizers. Undisturbed soil cores with 20 cm in diameter were collected to a depth of 40 cm, accommodated in PVC tubes and taken to a greenhouse, where th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wo soils were collected in Central Brazil, in areas under Cerrado. Both soils had been cropped for at least 10 years under conventional tillage and no-till. In the greenhouse, pots received phosphorus fertilization or not at 43.7 kg ha−1, and soybean was grown for 60 days, when soil P fractions were determined. Labile P fractions in the soil profile were not affected by management systems, and there was no accumulation of available P under no-till. A large amount of P added as fertilizer was adsorbed in soil and remained in moderately labile fractions, mainly on uppermost soil layers. Therefore, the phosphate fertilizer has promoted P accumulation on less available fractions in soil, remaining P on the soil after crop harvest. Eventually this phosphorus could migrate to more labile fractions and be available for crops grown in succession.  相似文献   

12.
调控措施对滨海盐渍土磷素形态及作物磷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滨海盐渍化土壤存在磷素有效性低的问题。本试验采用根袋法盆栽试验,共设不施磷肥、常规磷肥、磷肥+生物质炭、磷肥+腐殖酸、磷肥+商品有机肥5个处理,分析不同调控措施对非盐渍土、轻度盐渍土和中度盐渍土有效磷含量、磷素形态以及大麦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盐碱障碍降低根区内外土壤有效磷含量,表现为非盐渍土轻度盐渍土中度盐渍土。添加生物质炭能显著提高轻度、中度盐渍土根区内外土壤有效磷含量,较常规磷肥对照处理分别提高40.72%、84.80%。②盐碱障碍降低大麦产量,抑制地上部对磷素的吸收,不同调控措施均能促进盐渍土上大麦对磷素的吸收,提高磷肥利用率。轻度盐渍土上不同调控措施的增产效果不显著,中度盐渍土上添加生物质炭处理显著提高大麦产量,较常规磷肥对照处理提高63.20%。③盐碱障碍降低土壤活性无机磷、NaOH-Pi、NaHCO_3-Po、NaOH-Po比例,增加HCl-Pi比例。添加生物质炭处理能显著提高盐渍土活性无机磷比例,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添加生物质炭和商品有机肥处理对中度盐渍土上HCl-Pi比例的降低效果优于轻度盐渍土。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不同分子量碳源对土壤磷有效性的影响,以安徽省典型砂姜黑土为供试土壤,通过盆栽种植玉米试验,开展了不同碳源(果糖、蔗糖、纤维素)对土壤中磷形态转化和玉米磷吸收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Olsen-P含量随时间先增加后降低。在玉米间苗7 d后果糖处理Olsen-P含量最高,15 d后纤维素处理Olsen-P含量达最大值,90 d后,相比于对照、果糖和蔗糖处理,纤维素处理土壤Olsen-P含量显著增加了79.74%、54.03%和30.03%(P<0.05)。(2)玉米间苗90 d后,相较于对照处理,纤维素处理显著降低了Fe-P和Ca10-P含量,增加了Ca8-P含量,而对照、果糖和蔗糖处理的Ca2-P含量无显著差异。与对照处理相比较,纤维素处理显著提高了活性有机磷(LOP)和中等活性有机磷(MLOP)含量,减少了中稳定性有机磷(MROP)含量。(3)纤维素处理增加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和磷酸酶活性,降低了土壤p H和交换性钙含量,这是土壤磷有效性增加的重要原因;(4)与对照、果糖和蔗糖处理相比,纤维素处理下玉米磷吸收量显著增加了46.20%、19.05%和19....  相似文献   

14.
三峡水库消落区土壤磷素释放与富营养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工程建成后,其独特的水库调度方式将在库周形成垂直距离为30m的消落区,淹没陆地面积632km2。消落区土壤受库水周期性的淹没、出露、冲刷、淤积,加上耕作和施肥影响,将形成一个脆弱生态系统。湖库消落区土壤是污染物的源或汇。消落区土壤磷素释放对水体富营养化有重要影响。研究消落区土壤磷负荷及其释放机制,可以为水库磷负荷提供基础数据,给消落区土地利用方式提供决策依据。淹水土壤磷素释放是与多个因子相关的复杂过程。本文分析了消落区土壤磷释放对富营养化的潜在影响,综述了土壤磷素释放的影响因素:磷形态、有机质、铁、铝、pH、温度和微生物。重点讨论了土壤在淹水—干燥—淹水条件下土壤性质变化和土壤磷素释放机制。一般认为,土壤淹水后,土壤氧化还原电位降低,提高了磷的有效性,促进了磷释放。干—湿交替比连续淹水释放磷是增加或减少,目前还存在争论。  相似文献   

15.
针对南方稻田土壤酸化严重,导致养分流失有毒重金属活化,严重影响稻米质量安全的重大现实问题。以水稻秸秆和谷壳等农业废弃物为原料制备生物炭(分别记为RSC和RHC),研究不同原料生物炭对酸化土壤改良及其对重金属有效性的影响。设置3个生物炭用量(0,20,50 g/kg,分别记为CK、C1、C2),4种土壤酸化水平(pH 4.01,4.25,4.33,4.58,分别记为L1、L2、L3、L4),生物炭与重金属污染土壤共同培养60天后测定土壤pH、全氮、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效态Cu、Cd含量。结果表明:RSC对酸化土壤pH的改良效果明显优于RHC,且施炭量越高提高幅度越大,RSC的C2处理使4种酸度水平的土壤pH分别提高了0.68,0.97,1.29,1.71个单位。2种生物炭均能提高土壤的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其中各施炭处理有机质显著提高,尤以速效钾的增幅最为显著,RSC对4种养分的提高均优于RHC。RHC对土壤有效态Cu含量无显著影响;RSC的C2较C1处理更能降低土壤中有效态Cu含量,使4种酸度水平的土壤分别降低了13.62%,6.57%,4.36%,7.88%。RHC处理的L3、L4土壤中有效态Cd含量显著降低,最大分别降低了13.79%,19.23%。RSC使4种酸度土壤有效态Cd含量最大分别降低了20.00%,25.81%,20.69%,19.23%。相关分析表明,土壤pH与有效态重金属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水稻秸秆炭用于改良酸化土壤、降低重金属Cu和Cd有效性的效果更佳,且降低污染土壤中Cd的有效性较Cu好;生物炭对酸化程度越低的土壤pH和有效磷含量的提高以及有效态Cd含量的降低效果较好,而有效态Cu含量的降低效果则在酸化程度越高的土壤中表现更佳;土壤pH是生物炭调控重金属Cu、Cd有效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施肥条件下红壤旱地磷素形态及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磷素是红壤地区农业生产的最重要的限制因素,因此红壤磷素形态与转化问题的研究,对红壤地区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用Hedley方法对不同施肥条件下红壤旱地土壤磷素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磷肥能明显增加红壤各形态无机磷含量和大多数形态有机磷含量;红壤中,对植物最有效的树脂磷和碳酸氢钠磷含量很少,铁铝结合态磷和残留磷含量很多;对有效磷(Bray磷)贡献最大的磷素形态是碳酸氢钠无机磷、铁铝结合态无机磷和存在于土壤团聚体内表面的有机磷。这对于了解不同施肥条件对红壤旱地磷素有效性的影响、探索磷素消长规律、指导红壤旱地磷素管理等都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恩施烟区土壤磷素与烤烟磷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湖北省恩施烟区土壤磷素与烤烟磷含量的状况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恩施烟区土壤磷素含量偏低,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分别为(0.63±0.23)gkg-1和(16.88±12.73)mgkg-1,二者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353**。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在不同海拔高度、土层深度之间差异显著,海拔之间表现为:高海拔中海拔低海拔;土层之间表现为:0~20cm20~40cm40~60cm。烤烟磷素含量较低,平均为(1.68±0.32)gkg-1,在不同品种、海拔之间差异显著,品种之间表现为:云烟87K326云烟85,海拔之间表现为:高海拔中海拔低海拔。烤烟磷素含量在等级之间差异不显著,但随着叶位的升高,烤烟磷含量有升高的趋势。烤烟磷含量(y)与土壤速效磷含量(x)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回归关系,y=0.1224+0.0026x,相关系数r=0.8582**。土壤速效磷含量分组后,随着土壤速效磷含量升高,烤烟磷含量也呈现出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8.
砂土供磷特性及磷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砂土供磷特性及磷肥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砂土磷素形态以无机磷为主,有机磷甚少,仅占全磷含量的8.84%。无机磷占91.15%,无机磷形态组成以磷酸钙为主,Ca-P平均为无机磷总量的86.1%,O-P占9.6%,Al-P占3%,Fe-P占1.3%。各种形态无机磷与速效磷的关系为:y(速效磷)=49.30x1(AL-P)+21.8547x4(Ca-P)-3.4209,表明Al-P、Ca-P对砂土速效磷的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菜园土壤磷素积累特征及流失风险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山西省不同区域菜园土壤磷素积累以及流失情况, 本文分析了菜园土壤磷饱和度(DPS)、Mehlich3-P、Olsen-P与水溶性磷(Pw)的积累特征.结果表明: 山西各地菜园土壤4种磷素(土壤全磷、水溶性磷、Olsen-P和 Mehlich3-P)积累明显, 已经远远超过作物需求量; 土壤表层水溶性磷含量随着土壤磷饱和度(DPS)、Olsen-P、Mehlich3-P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且Mehlich3-P与Olsen-P、水溶性磷与Olsen-P、水溶性磷与Mehlich3-P之间具有极显著相关性, 相关系数分别为0.976 6、0.923 2、0.962 0 (P<0.01); 当磷饱和度大于46.64%、Olsen-P大于81.88 mg·kg-1、Mehlich3-P大于164.59 mg·kg-1时, 水溶性磷含量上升幅度迅速增大, 由此将土壤磷饱和度为46.64%、Olsen-P 为81.88 mg·kg-1、Mehlich3-P为164.59 mg·kg-1和水溶性磷为8.05 mg·kg-1初步确定为山西省菜园土壤磷素流失的临界值.该结果将为探讨山西农田土壤磷素的养分管理和环境风险评估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土壤磷素养分潜力概图》及其说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土壤磷素养分潜力概图》是以一千万分之一的《中国土壤图》为底图,收集国内有关单位的资料1-5)(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1978;熊毅等,1965)整理后编制而成。又缩影成一千八百万分之一。解放以来,我国土壤化学和农业化学工作者,在土壤磷素养分和磷肥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一定的资料,为编制本图奠定了基础。但由于资料的平衡性和系统性不够,所以编制过程中仍有不少困难,尤其是西部和西北部地区,收集的资料较少,有待进一步补充和修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