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味精味精每人日摄入量应不超过4克。过多食用会使血液中谷氨酸的含量升高,可造成短时期的心痛、恶心等症,对人体的生殖系统也有不良影响。方便面方便面含有对人体有害的色素和防腐剂,同时在加工过程中也失掉了相当部分的营养。油条油条中的明矾是含铝的无机物,如果天天吃油条,铝很难从肾脏排出,从而对大脑及神经细胞产生毒害作用,老年人易诱发老年性痴呆症。臭豆腐臭豆腐在发酵过程中极易被微生物污染,且含有大量的挥发性物质,对人体有葵花子葵花子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多吃会消耗体内大量的胆碱,使体内脂肪代谢发生障碍,大量脂…  相似文献   

2.
徐亭 《农家致富》2006,(21):55-55
哮喘发作往往与花粉、粉尘等致敏源有关系.然而味精能诱发哮喘却鲜为人知。当人们摄入添加过多的味精食品后,能诱发严重的哮喘,这是凶为味精被人体吸收之后.可影响中枢神经活动,于是便导致哮喘发作。如果在空腹时吃含味精的食物,就更易发作。因此,哮喘病人应尽量少食用或不吃含有味精的食物。  相似文献   

3.
味精是家家户户必备的调味佳品,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味精的正确使用方法。一般来说,凡味道过于浓厚的菜,如糖醋味、蜜汁、拔丝等和一些本身有鲜味的,如鲜虾、鲜鱼等,就没有必要放味精,或只需放少量味精。炸、煎类菜肴,在炸、煎时不可放味精,以免在加热过程中味精焦化,产生毒性。   凡需长时间加热制作的菜,如炖、烧、煮、熬、蒸等,不宜过早放入味精,否则味精会大量蒸发产生浪费。   此外,在含有食碱和小苏打的原料中使用味精,会与味精起化学反应,产生一种有不良气味的谷氨二钠,失去味精的调味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们日常饮食中常用的一般鲜味剂味精中约含有80%~90%的谷氨酸钠,若是将味精在高温加热前加入菜点中,则有一部分谷氨酸钠转变成焦谷氨酸钠。因此,在一般条件下和在高温条件下使用味精时,可分别为人体提供一些谷氨酸和焦谷氨酸。  相似文献   

5.
味精是每个家庭必备的调味品,但在烹饪的食品中放味精还得有一定的讲究,做到科学食用,否则,就会使味精变性,从而失去调味作用。一、有酸味的菜肴,最好不要放味精,因为味精呈碱性,如果在酸性菜中加入碱性的味精,会起中和反应,容易使菜走味。二、由于味精中钠的活性强,容易与碱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一种具有不良气味的氨酸二钠,从而失去调味作用。所以碱性较强的菜肴也不宜加味精。三、放味精还要注意菜肴的咸淡程度。如果太咸,盐中的钠离子掩盖了麸酸钠,吃不出鲜味,如果太淡,味精鲜度也“吊”不出来。四、要注意掌握好温度。味…  相似文献   

6.
《农家致富》2012,(15):60
一、拌凉菜不宜放味精因为味精在温度为80~100℃时才能充分发挥提鲜的作用。而凉菜的温度偏低,味精难以发挥作用,甚至还会直接粘附在原材料上,无味且扫兴。二、放醋的菜不能放味精酸味明显,醋加得比较多的菜肴不能加味精。因为味精在酸性环境中不易溶解,而且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鲜味效果越差。三、调馅料不宜加味精许多人在调饺子馅、春卷馅时,都会放点味精,这样很不安全。味精拌入馅料后,会一起经过蒸、煮、炸等高温过程。但是,温度只要超过100℃,味精就会发生变性。不但会失去鲜味,还会形成有毒的焦谷氨酸钠,危害人体健康。除了  相似文献   

7.
味精的化学名叫谷氨酸钠,一般呈晶体状颗粒,如果全部是晶体的就是纯味精,味精产品的谷氨酸钠含量必须大于80%。市场上的味精主要有3类:一是纯味精,谷氨酸钠含量在99%以上;二是含盐味精,是添加了食盐且谷氨酸钠含量不低于80%的味精;三是特鲜味精,也叫强力味精,指味精中加了核苷酸钠等增鲜剂的味精,它比纯味精要鲜得多。  相似文献   

8.
味精的化学名称叫谷氨酸钠。它吸湿性强,易溶于水,说是溶于3000倍的水中,也仍能显出鲜味。味精还是一种很好的营养品,主要成分是由蛋白质分解出来的氨基酸,能被人体直接吸收。  相似文献   

9.
正人体能够体验到的基本味道之中,有一种叫作"鲜"。而在烹饪食物时添加鸡精或味精可以让食物口感更鲜美,但究竟放鸡精好还是味精好,却说法不一。但大多数人告诉你:鸡精更好。很多人对味精有成见,却对鸡精情有独钟,认为鸡精是以鸡肉为主要原料做成的,不仅有营养,而且安全。那么,事实到底如何呢?  相似文献   

10.
正味精是采用微生物发酵的方法以粮食(玉米淀粉、大米淀粉、小麦淀粉、甘薯淀粉)为原料酿制成的调味品,其学名为谷氨酸钠,是一般家庭常备的调味品。国际上许多权威机构对味精做过各种毒处理实验,包括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畸性和致突变性等,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现味精在正常使用范围内对人体有任何危害的依据。美国食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1998,(6)
做菜添加适量的味精,既可增加蔬菜的鲜味和荤食的香味,又可直接从味精中摄取营养物质。但是,添加味精必须方法得当,否则会适得其反。一、不宜高温久煮味精在高温情况下烧煮时间过久,会分解成焦谷氨酸钠,不但失去了鲜味,而且会产生有毒物质。因此,做菜添加味精一般在80℃时为宜,最好在菜肴烧熟后快  相似文献   

12.
《新农业》2004,(12):51-51
松花蛋:经常食用会引起铅中毒。糖吃多了会影响骨骼发育。臭豆腐:在发酵过程中分解的腐败物质对人体有害。葵花耔: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多吃会严重影响肝细胞的功能。味精:每人每天摄入量应不超过6克.成头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1999,(6)
一、碱性食物。味精中钠的活性强,在碱性食品中容易与碱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一种具有不良气味的氨酸二钠,而失去调味作用。所以碱性较强的海带、鱿鱼等菜肴不宜加味精。二、酸性食物。味精在偏酸性食物中溶解度较大,但在酸性较强的食物中不易溶解。三、拌凉菜。味精在70℃以上才能充分溶化,拌凉菜时温度较低,味精难以溶解。若  相似文献   

14.
<正>味精对人体有没有害,每天吃多少,这似乎是老问题了。30年前,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决定取消味精每日食用限量,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欧盟食品安全局一致赞同。但是,7月12日欧盟食品安全局发表声明说,他们在重新评估味精安全性之后,认为最大限额要设为每天每公斤体重30毫克。目前,欧盟食品安全局提出的标准还只是一个建议,接下来将递交给欧盟委员会以及欧盟各成员国负责食品  相似文献   

15.
抽丝后的蚕蛹含脂肪28%、蛋白质56%,还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维生素,营养十分丰富。目前,蚕蛹已作为食品原料,可以酿制酱油和提取味精。在民间,也有将蚕蛹通过炸、蒸、炒而成为佳肴,但因其形状和特殊气味,难以使更多的人接受。服用蚕蛹,可以治疗因消化不良引起的营养缺乏症,对儿童效果尤为明显,对人体脑细胞有增强活力的作用,能提高思维能力和工作效率。蚕  相似文献   

16.
黎洁 《农村新技术》2011,(12):58-59
1.味精渣。市售的味精渣是浅咖啡色、流动性好、没有粉尘、粗蛋白质含量为30%-40%的粉粒产品,其粗纤维、灰分、钙元素等成分的含量较高,据说这是生产味精的副产品。  相似文献   

17.
味精是家家必备的调味品,但并不是人人都宜食用,有的人如食用不当,反而会危害健康。1.婴幼儿要忌食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全。摄食味精过量可能会引起中枢神经过度兴奋、不安等。过量的谷氨酸钠进入婴幼儿体内,与其血液中的锌发生特异性结合,会生成不能被机体利用的谷氨酸锌,使婴幼儿缺锌导致厌食、生长迟缓。2.孕妇和乳母应少食吃味精过多会导致人体缺锌,孕妇缺锌不仅会影响孕妇分娩和产后的恢复,还会殃及胎儿,使其大脑发育异常,造成先天性大脑发育不全,痴呆,智力低下;乳母缺锌,会影响婴儿身体的发  相似文献   

18.
用咸不用甜 味精的鲜味只能在咸味的菜肴和羹汤中才会显示出来,所以甜味食品中绝不能放味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科技》2004,(12):36-37
味精主要用于烹调中增加食品的鲜味,使用时必须与食盐一起添加,这样能起到特殊的增加鲜味作用。味精主要是以谷氨酸钠的含量进行分类,常见的有99%味精、95%味精、90%味精、80%味精以及添加了核苷酸钠的特鲜(强力)味精等。目前世界味精年产量约130万吨,近期,国家质检总局对味精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  相似文献   

20.
味精生产过程中排放的高浓度有机废液———味精尾液,用于秸秆高温堆肥,能明显提高堆内温度,缩短堆制时间,增加堆肥速效氮等养分含量。将其沤制的秸秆堆肥作玉米底肥,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