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一年两作区,夏玉米一般不施基肥,追肥主要以氮肥为主,利用前茬磷钾肥的后效。但是随着新品种及新技术的推广,产量不断提高,仅仅利用前茬磷钾肥的后效已不能满足高产玉米生长的需要,因此补充一定的磷钾肥,以提高玉米抗逆性和品质。有条件的地方要大力提倡小麦秸秆全部还田技术。  相似文献   

2.
棉花优化测土施肥中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报道了棉花高产,优质,低耗优化测土施肥中七大参数;每形成50kg皮棉所需养分量,土壤供氮率,目标产量,肥料利用率,磷钾肥激发效应,氮磷钾肥后效,磷钾肥计算系数等。  相似文献   

3.
宋兵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1):117-118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实施控失肥在玉米上的施用效果及其对下茬小麦的后效作用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控失肥处理对当季玉米的施用效果、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及对下茬小麦的后效作用。结果表明:控失肥对当季玉米生长的影响作用显著,对下茬小麦有后效作用,并且随控失剂比例和控失肥用量的不同后效作用也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4.
正按照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技术规范》和《河南省内黄县"3414"肥效田间试验的要求》,为了检验小麦测土配方施肥在下茬作物上的肥料后效,我们在小麦"3414"试验的原地点进行高产、中产、低产夏玉米肥料后效观察试验。一、材料与方法(一)试验地概况小麦"3414+1"试验后茬夏玉米肥料后效,高产田、中产田和低产田各安排1个,分别在高堤乡冉村、马上乡西马上和东庄镇吴村,试验地土壤类型均为壤土(两合土),  相似文献   

5.
韦罔 《农家顾问》2009,(10):53-53
根茬粉碎还田技术主要应用于玉米、高粱作物,是在有深耕基础的地块.充分利用深耕后效.在不耕翻的年份.利用根茬粉碎还田机将站立在垄上的根茬(地上及地下10厘米内部分)直接粉碎.并均匀混拌在耕层中.一次完成灭茬、碎土作业与耕翻相配套的机械化耕作技术.它可大大减轻劳动强度.缩短除茬时间,提高功效。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群众在夏玉米施肥上主要以氮肥为主,即尿素或碳铵,不施磷钾肥。随着玉米产量的提高,特别是高产玉米对磷钾的需要量逐年增大。由于没有补施磷钾肥,近些年夏玉米普遍存在秃尖、籽粒不饱满、空籽率高等问题,使优良品种的高产优质性能不能充  相似文献   

7.
耕层施磷对土壤剖面深层累积NO3——N运移及后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在华北平原,研究前茬小麦耕层施磷对土壤深层累积NO3--N运移及后效的影响。【方法】采用15N微区注射技术,耕层设3个不同的施磷水平,布置田间微区试验,将15N标记于110 cm土层处。【结果】在该试验条件下,小麦收获后标记15N在土壤中的残留量为P60处理<P120处理<P0处理,且发生垂直运移,向上层土壤运移了50 cm,向下移动了70 cm,累积峰出现在120~140 cm土层,较标记位置下移了30 cm。玉米收获后, 15N主要分布在100~180 cm土层,累积峰在小麦季基础上又向下移动了20 cm。玉米能利用前茬残留于土壤深层的15N,P0、P60、P120处理15N的利用率分别为1.2%、2.5%、2.2%。前茬施磷对后作玉米下层根系发育仍有促进作用,增加了80~150 cm土层根长密度和根干重比例,提高了施磷处理对残留15N的利用率。【结论】前茬耕层施磷仍影响土壤深层累积NO3--N后效,促进后作玉米中下层根系发育,提高深层氮素利用率,进而减少其在土壤剖面中的残留。  相似文献   

8.
夏播玉米的前茬主要以冬小麦为主,小麦收获后应抓紧时间整地播种,保证夏玉米能够正常成熟,为夏玉米获得优质高产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在前茬作物小麦、马铃薯等收完后播种的玉米,称夏直播玉米,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小麦-玉米一年二作土肥水综合效应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人工控制土肥水因子,连种两茬考察后效,按多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以及微机处理数据等方法,建立起由Y#-W、△Y#-(wam)、Y#-m、△Y#-(maw) 等4个子模型组成的一年二作数学模型。该数模不仅充分反映出当季措施对产量的直接效应,同时对上茬措施的后效也有所反映,因此它比较全面地表达了一年二作的土肥水综合效应。研究中运用数模优化筛选出小麦、玉米不同产量水平的土肥水技术指标,并对这两个作物的养分供需、利用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后效分析进一步看出,一年二作在不同产量水平时措施的主攻方向有所不同。如亩产吨粮措施的重点宜放在小麦上,亩产1.5吨粮则必须把措施的重点移到玉米上。应用数模指导5400亩示范田,3年平均单产1350.4kg,比对照增产28.22%;并使16.59亩高产攻关田平均单产达到1520.8kg,亩产1.5吨粮得到重演。  相似文献   

11.
<正>一、整地玉米属高杆作物,根系发达,需肥水较多,要获得高产就需要土层深厚、肥沃、疏松,因此,玉米地要早犁早耙,多犁多耙,做到土质松软,细碎平整。二、品种选择根据前茬种植选种。品种玉米的增产增收与前茬种植有直接关系。若前茬种植的是大豆,土壤肥力则较好,宜选择高产品种;若前茬种植的是玉米,且生长良好、丰产,可继续选种这一品种;若前茬玉米感染某种病害,选种时应避开易染此病的品种。另外,同一个品种不能在同一地块连续种  相似文献   

12.
高纬寒地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地处高纬塞地的黑河地区种植玉米产量低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表明:玉米种植产量低的主要因素为气温低、有效积温少;大豆前茬除草剂药害;越区种植,管理粗放;抗旱、排涝能力差等。要想提高玉米种植产量,就要尽快培育出早熟、高产玉米品种,解决好大豆前茬药害及越区种植和管理粗放等问题,尽快提高农民种植玉米的收入。  相似文献   

13.
<正>一、玉米播前准备(一)前茬小麦重施基肥免耕直播夏玉米,因农时紧张土地不经耕翻、有机肥不施。为确保玉米生长需求,在前茬小麦播种前,应结合整地重施有机肥和磷肥。玉米利用有机肥肥效缓慢和磷肥的后效用,达到"经济实惠,一肥两用"。在玉米秸秆还田的基础上,前茬小麦底施有机肥1 000~1 500kg/667m2,并增施磷肥。(二)前茬小麦秸秆处理为提高免耕直播夏玉米播种质量,争取一播全苗,前茬小麦秸秆还  相似文献   

14.
<正>玉米是枣强县主要的秋粮作物。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紧缺、农田投入成本增加以及玉米市场行情的不确定性,麦秸全量还田玉米免耕贴茬机播高产栽培技术逐步被农民群众认可接受,成为玉米获得高产、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有效措施。从播种、肥料运筹、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着重介绍该技术,旨在为全县广大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枣强县夏玉米前茬大都是小麦,收获后秸秆不是焚烧就是离田,近年来随着秸秆"双禁"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根据农业生产实践经验,总结出我县玉米高产、低耗、高效栽培技术.具体栽培技术如下: 一、选地选茬、整地、施肥 1、选地、选茬 玉米适应性较广,玉米对土壤的要求并不十分严格,但由于根系入土深广,茎高叶茂,且需肥、需水量大,不耐酸碱,耐涝性差.因此,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有机质比较丰富、保肥保水性能好、ph值6-8,土壤含氧化钾100mg/kg土含五氧化二磷20mg/kg土的地块.前茬应选择大豆、小麦和马铃薯茬,其次是肥沃的玉米茬.忌选甜菜、向日葵、白菜等耗肥量大的前茬.  相似文献   

16.
现将我们试验、示范、推广的玉米节水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选用优良、节水品种。通过几年的试验,筛选出了在华北等地区表现为节水、高产、抗病的玉米品种有“石玉7号”(石家庄市农科院最新选育成功的节水高产抗倒伏玉米新品种)、农大108、郑单958、冀丰58等。二、地膜覆盖、麦秸覆盖。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即:地膜覆盖和小麦留茬或将麦秸铡碎覆盖。地膜覆盖地块整地起垄后喷除草剂,然后盖膜。小麦留茬高度15~20厘米,玉米的留茬高度30~50厘米。有条件的可在前茬收获时,采取秸秆粉碎覆盖,以提高保墒和保持水土的效果。据试验,在玉米拔节后,…  相似文献   

17.
一、选地、整地 1、选地 玉米适应性广,对土壤要求不高。选择地势平坦,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性能好,有条件选排灌方便的地块,是高产的保证。 2、选茬 选择前茬未使用长残性除草剂的大豆、小麦、马铃薯或玉米等肥沃的茬口。玉米须肥高,大豆根茬土壤结够好为肥茬适宜后茬种玉米。  相似文献   

18.
松嫩平原黑土区用养结合高产高效轮作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应用科学施肥、耕作配套技术的前提下,研究以用养结合、高产、高效为主要目标,通过玉米、大豆、小麦、甜菜、亚麻不同结构、不同前茬对比试验,研究松嫩平原黑土区用养结合高产高效轮作制。结果表明,玉米—大豆—(甜菜、亚麻)—大豆、玉米—大豆—小麦—甜菜两种轮作体系,既高产高效适合在该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草莓后作甜(糯)玉米免耕高产栽培技术,是利用前茬作物草莓地膜栽培结束后,不揭膜、不翻耕犁耙整地直接播种玉米的一种环境友好型保护性栽培模式。其具有省工、省力、省时、提高劳动效率,可节省2~3个劳动工日,也是一项集保肥、保墒、防杂  相似文献   

20.
山区沟坝川地小麦套玉米吨粮田种植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沟坝川地小麦套玉米“六二”式条带种植方式,把玉米套种时间提早了20天,有效积温增加300℃,小麦播期提早一个节令,冬前积温增加200℃,较好地协调了小麦、玉米高产生长发育规律需求,达到小麦346.8kg、玉米660.9kg,亩产一吨粮。与“九四”式、“三一”式条带种植方式相比,具有较好的增温效应和增产增收效果,是解决山区沟坝川地生育期和积温一茬有余、两茬不足的有效途径,也是山区发展高产高效农业的一项战略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