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分析及新途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分析江苏省各种秸秆资源利用技术,提出了秸秆综合利用的途径及建立健全秸秆综合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了彻底解决农村秸秆焚烧现象,探索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新途径迫在眉睫。近年来,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农业科技人员在原有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基础上,创新农作物秸秆利用模式,成效明显。基于此,对旺苍县农作物秸秆利用模式成效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期为提高旺苍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青岛市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青岛市农作物秸秆资源及利用现状,总结了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模式及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山东省农作物秸秆的生产与科学利用入手,重点调查与全面分析相结合,对全省农作物秸秆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秸秆综合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系统阐述了秸秆综合利用的产业化途径,并对加快秸秆科学利用步伐,实现产业化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创新技术   总被引:51,自引:7,他引:44  
当前在我国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及餐饮具包装中存在着极大的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现象。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之一是开发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创新技术,以实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该文对作物秸秆的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探讨了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创新技术。  相似文献   

6.
灰色关联理想解法在秸秆综合利用方案优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资源,其综合利用不仅保护产地环境、促进农民增收,而且是循环经济与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与机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方案主要分为秸秆用作饲料、食用菌基料、肥料、燃料和工业原料。为了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方案进行合理优选,根据文献信息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赋值,应用基于序关系分析法和熵值法的综合集成赋权方法进行指标权重确定,采用灰色关联理想解法将指标权重和指标属性值进行集结,并将该方法应用于黑龙江地区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方案优选中。该文分析的适宜黑龙江地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方案排序为:饲料化利用>肥料化利用>燃料化利用>食用菌基料化利用>工业原料化利用,优选结果与黑龙江地区的实际情况及发展规划相吻合,同时优选结果为按照多元利用原则规划黑龙江地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提供支持。此外该文评价指标的赋值根据已有文献信息进行9级赋值,方法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可很方便的用于不同区域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评价。  相似文献   

7.
南京地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支持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南京地区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和产业调研的基础上,介绍了其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分析了当前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制约因素,以此探索南京区域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路线,并对区域秸秆综合利用支持体系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近年来,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各地政府积极推动和支持下,秸秆综合利用取得了显著成果,多种形式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广应用。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管理措施不健全,特别是秸秆生态补偿机制没有形成统一法律规范。文章介绍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重点技术,并以安徽省为例介绍了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管理缺陷,列举了部分秸秆生态补偿的实例。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过程中,健全法律规范,完善秸秆综合利用生态补偿机制,对于秸秆资源的充分利用、增加农民收入、减少秸秆焚烧和随地堆放造成的环境污染、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涪陵区的地貌以丘陵为主,每年会产生大量的农作物秸秆,这些秸秆除了用作饲料或肥料之外,大部分会被焚烧,还有一部分秸秆会被直接丢入水中,造成较为严重的大气和水污染,甚至对交通出行安全也造成一定影响。很多时候农户会感觉秸秆是废品、没有利用价值,其实,秸秆利用新技术以及综合利用技术的不断提高为土地化学肥料的过度利用、土壤板结、能源危机、减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等问题的解决作出了相当的贡献,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提高综合利用率,力促农村节能减排、农业增收、农民增效。所以有必要探究和思考山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周春梅 《南方农业》2008,2(5):78-79
近年来,随着黔江区各类农作物主产品产量的不断提高,秸秆产量也迅速增加,然而绝大多数农民仍采取简单和传统秸秆利用方式(如焚烧或随意扔弃),不仅浪费了大量宝贵的秸秆资源,也带来了大量的社会经济和生态问题(如大气污染、土壤矿化、火灾和交通事故等),为了综合利用秸秆资源,进一步促进黔江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笔者从黔江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着手,浅析存在的问题及综合利用的对策,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农业生产会产生很多农作物秸秆,农作物秸秆属于一种巨大的可再生能源,应得到重视和利用。为维护大气环境,贯彻《大气防治污染法》,广汉市实施全域农作物秸秆禁烧,通过大量宣传和各部门努力,农民认识得到了提高,禁烧工作取得圆满成功,但在秸秆综合利用还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简要阐述当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尽早实现合理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调查和秸秆特性的分析,探索秸秆利用方面的技术与机械,并依靠机械技术和生物技术实现秸秆利用的产业化,对秸秆进行初加工、深加工和产业化,以及发展畜牧业,减少环境污染,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秸秆是农作物的重要副产品,更是非常重要的可供开发和综合利用的可再生资源。作为我国粮食主产区,长春市生产大量玉米、水稻、大豆等农作物秸秆。本论文以2005-2011年间长春市年平均粮食产量为基础,测算长春市农作物秸秆总量及可收集量,并对该地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进行了简要评价。本文认为:要发展好农作物秸秆产业应重新认识和评估农作物秸秆的资源性特点,要整理和评估已建及在建农作物秸秆利用项目,加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力度,继续扶持农作物秸秆产业化发展,形成协调、健康、有序的产业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4.
莒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分析了莒县农作物秸秆资源及综合利用情况,认为该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较低,指出了秸秆综合利用率低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陕西省农作物秸秆资源的时空分布、综合利用现状及其影响机制,该文基于《陕西统计年鉴2010》和实地调查数据,对当前陕西作物秸秆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当前的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对秸秆综合利用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978-2009年间,陕西作物秸秆产量总体上呈缓慢上升趋势,至2009年达到1682.24万t;高产地区主要分布在关中和陕北地区;小麦、玉米和其他谷类是作物秸秆的主要来源。受地域特点、传统习惯和经济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关中、陕南和陕北3个地区在作物秸秆利用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模型研究表明,农户个人特征与主观认识、客观环境、政府禁烧查处力度以及地域状况等因素是决定农户秸秆综合利用行为的主要因素。该研究对于促进中国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具有较明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陕西省农作物秸秆资源的时空分布、综合利用现状及其影响机制,该文基于《陕西统计年鉴2010》和实地调查数据,对当前陕西作物秸秆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当前的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对秸秆综合利用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978-2009年间,陕西作物秸秆产量总体上呈缓慢上升趋势,至2009年达到1 682.24万t;高产地区主要分布在关中和陕北地区;小麦、玉米和其他谷类是作物秸秆的主要来源。受地域特点、传统习惯和经济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关中、陕南和陕北3个地区在作物秸秆利用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模型研究表明,农户个人特征与主观认识、客观环境、政府禁烧查处力度以及地域状况等因素是决定农户秸秆综合利用行为的主要因素。该研究对于促进中国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具有较明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收获季节,大量的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秸秆数量大大增加,由于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暂时得不到有效推广和应用,农民对秸秆焚烧的认识也不够健全,秸秆焚烧的现象依然屡禁不止。而秸秆焚烧对我国环境的破坏极为严重,如加重雾霾天气、对交通造成影响、破坏生态平衡等。随着我国对"三农"问题和环保问题的不断重视,推广秸秆的综合利用已是秸秆今后的重要走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焚烧秸秆现象在不断减少,秸秆的利用在不断加大。秸秆作为可再生能源,其利用价值是非常大的,可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轻工业等多个领域。当前阶段,秸秆的综合利用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没有跟得上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农艺措施的改变,使得浪费秸秆资源、污染环境等现象比较严重。为此对我县秸秆农业综合利用技术及其效果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秸秆农业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中国秸秆资源总量、分布以及综合利用情况,分析了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秸秆综合利用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绿色"引领下东北地区秸秆产业发展长效机制解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东北地区秸秆产出总量大、积温低,是中国秸秆综合利用的重点和难点区域,推进东北地区秸秆综合利用对于保护黑土地、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在总结农业绿色发展内涵的基础上,结合东北地区秸秆利用现状、主要问题和发展需求,分析了"绿色"引领下秸秆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通过文献调研,研究了以美国等为主的直接还田肥料化利用方式、以韩国等为主的种养结合饲料化利用方式,以丹麦等为主的发电供热能源化利用方式,结合东北地区秸秆利用主要成效与典型做法,阐释了"绿色"引领下东北地区秸秆产业发展长效机制的构成要素及其内在关联,绘制了秸秆产业发展长效机制框架图,并从技术装备研发、法规政策创设、市场主体培育、公共服务与市场监管等方面进行了解析。提出了基于产业发展长效机制的全要素、多维度秸秆利用模式构建原理,并示例说明了利用模式构造基本过程与方法。该研究可为推动东北地区秸秆高质高效利用提供基础支撑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