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对4个水稻和陆稻品种植株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基态渗透浓度、根系伤流液和伤流液电导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保持水层时,陆稻品种渗透物质浓度高于水稻品种;抗旱性强的水稻高于抗旱性弱的品种;控水初期,陆稻品种渗透调节物质浓度低于水稻品种,抗旱性强的水稻品种渗透物质浓度也低;在严重水分亏缺时陆稻品种渗透调节物质浓度迅速增加超过了水稻品种,但抗旱性强的水稻品种渗透物质浓度仍较低;陆稻品种伤流液和伤流液电导率明显高于水稻品种,抗旱性强的水稻品种也高于抗旱性弱的品种。由此可见,品种的抗旱性与渗透调节能力不是简单的相关关系,较为复杂,而与根系伤流和伤流电导率及保水时的初始渗透物质浓度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2.
庞芳芳 《甘肃农业》2014,(18):73-74
实验采用分根装置测定苜蓿的根系提水作用,研究和确定在大田条件下,供试材料的提水作用与蒸腾速率、水分利用率几个生理指标的相关性,根系采用上下分区灌溉,以便控制水分使其上桶干燥,下桶湿润。结果发现苜蓿的根系提水与蒸腾速率、水分利用率、气孔阻力均呈正相关,与其他指标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玉米伤流量及伤流液中离子浓度均是夜间大于白天。杂种植株伤流量明显多于双亲,伤流液中的离子浓度均低于亲本,而杂种每株伤流液中钾的绝对含量却高于亲本。试验结果还表明,杂种伤流液中钾的含量和与双亲相比钾的平均优势与籽粒产量间呈正相关关系。杂种幼苗根系的水势低于亲本。杂种幼苗根端细胞三磷酸腺苷酶(ATP酶)活性大于双亲或介于双亲之间。而核糖核酸(RNA酶)活性介于或大于双亲。由此说明:杂种植株根系发达,根系吸收水分和矿质元素的能力较强,且杂种根系吸收水分能力的增强要大于吸收矿质元素能力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甘蔗割手密无性系抗旱性鉴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割手密不同无性系为参试材料,研究水分胁迫对割手密伸长期的抗旱性影响,测定苗期植株的叶面积,正常水分和水分胁迫下植株叶片的脯氨酸、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质膜透性、含水量、束缚水含量、失水速率、根系活力、根 /冠比,计算各生理生化指标的耐旱系数。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间各指标的耐旱系数不同,利用模糊隶属函数对割手密抗旱性进行评价表明割手密不同无性系间的抗旱性不同。相关分析表明割手密不同无性系间的抗旱性与植株叶面积呈显著负相关 (r=-0. 474,P<0.05)。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冬小麦根系水力导度(Lpr、)根系解剖结构以及品种抗旱性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人工气候室水培条件下,研究了长武134、陕253和小偃6号3个不同抗旱类型冬小麦品种根系水力导度的变化及其与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水分胁迫下,冬小麦各品种的根系Lpr与木质部中央大导管直径均降低,而根系直径和皮层厚度则增加。但总体上抗旱性越强的冬小麦品种根系Lpr越低,木质部中央导管直径越小,根系直径与皮层厚度越大;冬小麦根系Lpr与木质部中央大导管直径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根系直径及皮层厚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该结果为提高冬小麦品种水分利用效率与抗旱性的遗传育种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刘学师 《河南农业》2012,(24):43-46
通过对不同类型酸枣叶片水分生理研究发现:抗旱性强的酸枣具有较高的RWC和较低的WSD;具有较低的比叶面积和较高的叶肉质化程度;酸枣叶片RWC日变化呈"W"型曲线,与苹果RWC的变化呈"V"型曲线不同,生产上可依据RWC、WSD、离体叶片失水速率判断酸枣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7.
玉米伤流量及伤流液中离子浓度均是夜间大于白天。杂种植株伤流量明显多于双亲,伤流液中的离子浓度均低于亲本,而杂种每株伤流液中钾的绝对含量却高于亲本。试验结果还表明,杂种伤流液中钾的含量和与双亲相比钾的平均优势与籽粒产量间呈正相关关系。杂种幼苗根系的水势低于亲本。杂种幼苗根端细胞三磷酸苷酶活性大于双亲或介于双亲之间。而核糖核酸活性介于或大于双亲。由此说明:杂种植株根系发达,根系吸收水分和矿质元素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一种上干下湿的分根装置,应用中子水分仪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苜蓿和玉米根系提水作用测定中几种相关因素的作用和影响,提出了总提水作用的概念和测算模式.结果显示,夜间9 h(20∶00-5∶00)的表观根系提水量(Qm),一龄苜蓿为8.02 g,开花期的中单2号和豫玉22玉米分别为7.52 g和4.76 g.但其蒸腾失水量(Qt)平均分别为90.26 g4、6.94 g和48.07 g,供试土壤表面的自然蒸发量和上下土层之间隔水层的毛管升水量,苜蓿处理为6.60 g和6,58 g,玉米处理为5.20 g和6.66 g.分别占每株供试苜蓿表观根系提水量(Qm)的11.25倍、82.3%和82.1%,中单2号玉米的6.24倍、69.1%和88.6%,豫玉22玉米的10.1倍、109.2%和139.9%.表明被测植株的蒸腾速率、供试土壤表面水分的自然蒸发和隔水层的毛管作用对植物根系提水作用测定有着及其显著的影响.因此,植物总根系提水量QT应由实际提水量Qp与植株的蒸腾量Qt两部分构成,其中Qp为表观提水量Qm与上层土壤的蒸发量Qe之和再减去隔水层的毛管升水量Qc,即:QT=Qp+Qt=(Qm+Qe-Qc)+Qt.  相似文献   

9.
韩建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580-5582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白三叶幼苗在水分胁迫下根系生长与其对土壤水分利用能力之间的关系,以期为该物种的合理利用及工程节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抗旱性能不同的2个品种的栽培对照试验,研究了水分胁迫对白三叶叶片相对含水率、根系分布和土壤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在水分胁迫发生时,白三叶叶片相对含水率不断下降,甚至干枯或死亡;土壤水分变化还影响到白三叶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情况,使不同层次土壤中的根量发生改变,从而改变了白三叶的吸水状况。不同品种又表现出不同的特性,抗旱性较强的品种通过增加深根数量提高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吸收能力显著大于抗旱性较差的品种。[结论]不同层次土壤含水量的差异是白三叶不同品种对干旱适应性调节的表现,抗旱性较强的品种在干旱胁迫发生时深根数量增加,吸收土壤深层水分的能力较强,水分利用效率更高,因而能够节约灌溉用水;抗旱性较差的品种深根数量较少,仅能利用表层土壤中的水分,而对土壤深层的水分吸收能力较差,过早表现出了受害症状,对工程节水不利。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一种上干下湿的分根装置,应用中子水分仪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苜蓿和玉米根系提水作用测定中几种相关因素的作用和影响,提出了总提水作用的概念和测算模式.结果显示,夜间9 h(20∶00~5∶00)的表观根系提水量(Qm),一龄苜蓿为8.02 g,开花期的中单2号和豫玉22玉米分别为7.52 g和4.76 g.但其蒸腾失水量(Qt)平均分别为90.26 g4、6.94 g和48.07 g,供试土壤表面的自然蒸发量和上下土层之间隔水层的毛管升水量,苜蓿处理为6.60 g和6,58 g,玉米处理为5.20 g和6.66 g.分别占每株供试苜蓿表观根系提水量(Qm)的11.25倍、82.3%和82.1%,中单2号玉米的6.24倍、69.1%和88.6%,豫玉22玉米的10.1倍、109.2%和139.9%.表明被测植株的蒸腾速率、供试土壤表面水分的自然蒸发和隔水层的毛管作用对植物根系提水作用测定有着及其显著的影响.因此,植物总根系提水量QT应由实际提水量Qp与植株的蒸腾量Qt两部分构成,其中Qp为表观提水量Qm与上层土壤的蒸发量Qe之和再减去隔水层的毛管升水量Qc,即:QT=Qp+Qt=(Qm+Qe-Qc)+Qt.  相似文献   

11.
战立花  许阿美  魏学智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435-10438,10458
[目的]探索酸枣根系对不同干旱气候的响应规律。[方法]以从东部沿海到西北内陆自然干旱等级梯度下的野生酸枣为试验材料,对不同干旱等级条件下的酸枣根系形态分布特征以及根系活力等进行研究。[结果]垂直方向上,酸枣根系主要分布于0~80 cm的土层中,细跟(d<2 mm)主要分布于0~40 cm土层中,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较深土层中细跟分布比例逐渐增大。从东到西酸枣根系在水平方向的分布变化规律相似,但范围逐渐增大;随着气候干旱程度的增强,酸枣根系活力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结论]酸枣根系能够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而做出调整,使其能适应缺水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不同酸枣实生苗抗寒性差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龙  唐燕  王新建 《河南农业科学》2012,41(10):136-141
为了筛选出抗寒能力强的酸枣类型,以不同种源、株型和树龄酸枣实生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人工设置低温胁迫处理和自然降温对酸枣实生苗离体枝条的脯氨酸、可溶性糖、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高有利于酸枣抗寒;丙二醛含量高不利于抗寒。综合分析河北邢台市种源的酸枣抗寒能力最强,其次是山西太原市、陕西渭南市和辽宁朝阳市。不同株型中,直立枝弯曲型酸枣抗寒能力最强,丛生型酸枣抗寒能力最差。2年生酸枣离体枝条抗寒能力强于1年生酸枣。脯氨酸、可溶性糖、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含量可以作为衡量酸枣抗寒性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13.
干旱胁迫对酸枣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年生酸枣幼苗为试验材料,选用盆栽控水试验法,研究土壤含水量80%(适宜水分,CK)、60%(轻度胁迫,L)、40%(中度干旱,M)和20%(重度干旱,S)4种不同强度干旱胁迫对酸枣幼苗相对含水率、过氧化产物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等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酸枣幼苗的叶片相对含水率呈现总体下降的趋势;干旱胁迫引发膜脂过氧化,酸枣幼苗体内丙二醛(malondiadehyde,MDA)含量增加;干旱胁迫导致叶片渗透调节物质游离脯游氨酸(proline,Pro)的含量增加;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逐渐增强;干旱胁迫对酸枣幼苗的光合荧光特性影响显著,初始荧光(Fo)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显著增加,而最大荧光(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 (Fv/Fm)和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显著降低。综上,干旱胁迫对酸枣幼苗叶片的各生理指标均有一定影响,酸枣幼苗通过调节自身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等生理指标来适应逆境条件。  相似文献   

14.
以6种酸枣果肉为材料,采用滴定法测定总酸和Vc含量,采用高效液相方法测定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比较不同种质酸枣果肉的几种有机酸含量差异。结果表明:6种酸枣果肉中总酸、Vc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有显著差异,酸枣果肉的Vc、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很高,值得深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玉米萌芽期水分胁迫的抗旱性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通过PEG渗透胁迫人工模拟干旱条件,对山西省新近育成和当前常见的18个玉米杂交种进行了萌芽期抗旱性研究。结果表明:萌发期水分胁迫降低了各玉米品种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阻碍了胚芽和胚根的生长,降低了种子中贮藏物质的运转率。但不同的玉米品种在抗旱性上存在极显著差异,抗旱性强的品种在水分胁迫下仍然保持较高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活力抗旱指数和萌发抗旱指数可以良好地反映品种间抗旱性的差别。通过对上述指标的测定,可以较好地反映出玉米品种萌芽期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6.
邢台野生酸枣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邢台野生酸枣组织培养快繁体系,为野生酸枣的规模化开发种植奠定基础。[方法]以邢台野生酸枣当年生枝条为外植体进行组培快繁研究,并探讨合适的培养基种类。[结果]邢台野生酸枣组织培养外植体最佳消毒方法是浓度70%乙醇消毒30 s,0.1%升汞消毒10 min。其最佳培养基组合为:诱导培养基1/2MS+6-BA1.0 mg/L+NAA0.2 mg/L;增殖培养基MS+6-BA1.0或1.5 mg/L+NAA0.2 mg/L;生根培养基1/2MS+6-BA0.5 mg/L。[结论]初步研究出邢台野生酸枣组织培养方法,并筛选出合适的诱导、增殖及生根培养基。  相似文献   

17.
以酸枣组培苗为试材,研究了IBA不同浓度、茎段不同类型及刻伤与否等对生根的影响,并以蛭石、土、珍珠岩、沙子等为基本基质进行了移栽实验。结果表明:采用1/2MS培养基添加IBA1.0~1.5 mg/L,生根效果最好,平均生根率达83.2%~96.3%;带茎尖茎段的生根率显著高于不带茎尖茎段;茎段基部刻伤处理后较对照生根量明显增加;酸枣带根组培苗适宜的移栽基质为1:1的珍珠岩和土;5月份移栽下地的组培苗,其生长呈现慢-快-慢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枣锈病越冬夏孢子萌发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锈菌[Phakopsoraziziphi-zulgaris(P.Henn)Diet]是专性寄生菌,可以侵染大枣、金丝小枣及野生酸枣;枣锈病是重要的流行性病害,越冬病落叶上的夏孢子堆是重要的初侵染来源。本试验测定了越冬夏孢子的萌发生理,明确在3~30℃之间越冬夏孢子均可萌发,最适24℃;光暗交替72h可激活越冬夏孢子萌发,暗的影响较大;pH3~7间萌发率较高,最适pH=6;2%的葡萄糖及2%蔗糖明显的促进越冬夏孢子萌发;大枣、金丝小枣、酸枣的新鲜枣叶汁液均可促进越冬夏孢子萌发,其萌发顺序是酸枣>大枣>金丝小枣,这同自然情况下感病性一致。  相似文献   

19.
植物抗旱剂FA旱地龙在草坪草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FA旱地龙处理对高羊茅种子发芽、幼苗抗旱性、耗水量以及茎叶与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FA旱地龙浸种处理能提高在渗透胁迫下种子的发芽指数与活力指数 ;喷施处理能延缓高羊茅旱害症状的发生 ,减少耗水量 3 %~15 % ;浇灌处理能提高高羊茅茎叶干重、根系生长量、根冠比及根系在深层土壤中的分布 ,从而提高草坪草对干旱胁迫环境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0.
通过地上生长量、根系垂直分布和形态特征分析以及系统聚类分析,对11个树种在北京大兴沙地生长的适宜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树种的树高、直径、新梢生长量和相对生长以及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和比根长等指标均有极显著的差异(p<0.001)。其中,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楸树(Catalpa bungei)细根分化极强,皂角(Gleditsia sinensis)、圆柏(Sabina chinensis)和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根系分化能力较强,通过较高的土壤资源消耗体现抗旱能力;酸枣(Ziziphus jujuba)、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和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通过降低直径小于2 mm根系分化、提高直径2~5 mm和大于5 mm根系生长和分布深度体现出避旱特性;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则通过降低地上和根系生长体现出耐旱特性;果桑(Morus alba L.)和饲料桑(Morus alba L.)对沙地环境的适应性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