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超级稻"宁粳1号"属早熟晚粳,灌浆期较长,如生长后期遇低温天气,可能会翘穗头,影响结实率,为明确"宁粳1号"在如东地区的安全播种期,2007年笔者进行了"宁  相似文献   

2.
2007年5月引进国家超级稻品种(中粳组)并进行适应性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宁粳1号产量居第1位,抗病性强,轻感纹枯病,是最为理想的组合,可作为主推品种在芜湖市推广种植;浙粳27居第2位,综合经济性状较好,可积极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机插超级稻宁粳1号在保持穗肥总量、前后比例不变情况下,改变穗肥施用时间和方式:第一次穗肥提早到倒5叶施用,以复合肥为主;第二次可根据苗情,在倒3、倒2叶分次或倒2叶一次性施用尿素,使机插宁粳1号产量达到700kg/667m2水平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于2012年在兴化市进行了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为推介符合本地区种植的粳稻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参试的14个品种,其产量、综合性状有一定的差异,本试验中连育粳2号、武运粳24、淮稻5号、连育粳1号产量较高,扬育粳2号、宁9108、宁9213、宁0212、南粳49、武运粳27居中,宁粳5号、扬粳9223、扬粳805、武运粳21产量一般。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超级稻连粳7号的特征特性,指出该品种具有产量高、潜力大、生育期适中、综合抗性好、适应性广、米质优等特点,提出了超级稻连粳7号超高产栽培生育指标和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以生育期基本相当的籼稻C两优396和籼粳杂交稻甬优1538为对照,对自主培育的优质晚粳赣宁粳1号和赣宁粳3号进行了养分吸收利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籼稻C两优396在生育前期对N、P、K的吸收能力显著强于晚粳赣宁粳1号和赣宁粳3号,到生育后期籼稻C两优396吸收磷的能力比优质晚粳品种强,吸收N、K的能力与优质晚粳品种差不多。甬优1538在低氮水平下吸收N、P、K养分的能力、在中高氮水平下吸收N的能力在生育前期比赣宁粳1号更强,其次是赣宁粳3号,到了生育后期,甬优1538吸收N、P、K养分的能力还是最强,赣宁粳1号次之,赣宁粳3号最差。吸收N、P、K养分比例:籼稻C两优396为N∶P_2O_5∶K_2O=1∶0.174∶0.594;甬优1538为N∶P_2O_5∶K_2O=1∶0.117∶0.529;赣宁粳1号为N∶P_2O_5∶K_2O=1∶0.138∶0.455;赣宁粳3号为N∶P_2O_5∶K_2O=1∶0.132∶0.486。赣宁粳1号和赣宁粳3号株型紧凑、矮小,可通过增加密度来增加生物量,再进行适当的养分管理来达到高产。  相似文献   

7.
以生育期基本相当的籼稻C两优396和籼粳杂交稻甬优1538为对照,对自主培育的优质晚粳赣宁粳1号和赣宁粳3号进行了养分吸收利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籼稻C两优396在生育前期对N、P、K的吸收能力显著强于晚粳赣宁粳1号和赣宁粳3号,到生育后期籼稻C两优396吸收磷的能力比优质晚粳品种强,吸收N、K的能力与优质晚粳品种差不多.甬优1538在低氮水平下吸收N、P、K养分的能力、在中高氮水平下吸收N的能力在生育前期比赣宁粳1号更强,其次是赣宁粳3号,到了生育后期,甬优1538吸收N、P、K养分的能力还是最强,赣宁粳1号次之,赣宁粳3号最差.吸收N、P、K养分比例:籼稻C两优396为N:P2O5:K2O=1:0.174:0.594;甬优1538为N:P2O5:K2O=1:0.117:0.529;赣宁粳1号为N:P2O5:K2O=1:0.138:0.455;赣宁粳3号为N:P2O5:K2O=1:0.132:0.486.赣宁粳1号和赣宁粳3号株型紧凑、矮小,可通过增加密度来增加生物量,再进行适当的养分管理来达到高产.  相似文献   

8.
《农家顾问》2014,(5):9-9
<正>农业部办公厅发布了2014年超级稻确认品种的通知,新增18个超级稻品种,取消因种植面积不达标的8个水稻品种的超级稻冠名资格。新增的18个超级稻品种为:粳型常规稻(6个),龙粳39(黑审稻2013011)、莲稻1号(黑审稻2011005)、长白25(吉审稻2011001、南粳5055(苏审稻201114)、南粳49(苏审稻201207)、武运粳27号(苏审稻201209)。籼  相似文献   

9.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综合评价水稻新品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法 ,对 2 0 0 0~ 2 0 0 1年宁夏 6个水稻品种 (系 )进行了多性状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宁粳2 4号品种综合性状最好 (r=0 .92 75 ) ,吉T3 9品系综合性状次之 (r=0 .92 71) ,宁粳 12号综合性状最差 ,宁粳 16号综合性状次差 ,综合评判结果与生产实际中的表现基本一致。认为灰色系统理论对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审定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楚粳27号、楚粳28号、楚粳37号是目前云南省仅有的3个超级稻品种,均为云南省楚雄州农业科学院选育,属常规粳型水稻品种,3个超级稻品种高产与优质兼具,其中,楚粳28号达国标优质米一级,楚粳37号达国标优质米二级,楚粳27号达部颁优质米二级。3个品种适宜云南省中海拔1 500~1 850 m稻区种植。已在省内及毗邻的四川凉山州、贵州六盘水等国内适宜稻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该试验采用了宁粳4号、连粳11号等18个在本地有一定推广应用面积的品种,采用不同的稻作方式进行栽培管理,对其产量水平及生育期、抗逆性进行考查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钵苗机插条件下,宁粳4号、连粳11号生育期适宜,株高适中,抗倒伏能力和抗病虫害能力较强,表现最好;毯苗机插条件下,连粳11号、宁粳4号综合表现最好;抛秧条件下,连粳6号综合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2.
科技动态     
《当代农业》2011,(3):21-21
水稻品种——连粳7号 江苏省连云港市农科院水稻科技人员培育的水稻常规中粳新品种“连粳7号”经专家组现场实产验收,亩产821.1公斤。达超级稻标准,并于近期顺利通过省品种委员会审定。连粳7号综合性状好。全生育期154天左右.产量高、分蘖性较强、长势旺、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适宜如皋市种植的优质水稻品种,比较了17个水稻品种的田间种植表现。结果表明:17个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在154~164d,以南粳3908、宁粳8号、常农粳10号、镇糯20号、南粳5055较长;株高在89~115cm,以常农粳10号、淮稻20和宁粳8号较高;有效穗数在307.95~406.8万/hm2,以华粳8号、南粳5055和淮粳1309较多;穗总粒数在101.5~148.1粒,以淮稻20、丰粳3227和镇糯20号较多;结实率在90.1%~97.2%,以盐粳13号、宁粳8号和淮稻18号较高;千粒重在24.6~29.5g,以宁粳8号、扬粳805和南粳3908较重;产量在9 320~11 280kg/hm2,以镇糯20号、宁粳7号和宁粳8号较高。综合比较表明,南粳5055、南粳3908、宁粳8号、宁粳7号和镇糯20号田间表现较好、产量高、品质优,适宜在如皋市及相应生态条件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洪雪 《农家顾问》2013,(5):52-52
农业部确认12个品种为2013年农业部超级稻品种:粳型常规稻:龙粳31,适宜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上限地区种植;松粳15,适宜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地区种植;镇稻11,适宜江苏沿江及苏南地区;扬粳4227,适宜江苏沿江及苏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搭配种植;宁粳4号,适宜河南沿黄、山东南  相似文献   

15.
为了构建寒地超级稻的理性株型,对松粳9号、龙稻11、龙稻5号、龙粳21、龙粳31和龙粳20,6个寒地超级稻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寒地超级稻的单株分蘖和着粒密度差异不显著,是寒地超级稻的共性性状。株高、千粒重、每穗实粒数、穗长等性状品种间差异显著,但有规律可循。株高、千粒重和穗长与单株穗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苦瓜新品种     
《农家致富》2010,(9):23-23
江苏省连云港市农科院水稻科技人员培育的水稻常规中粳新品种“连粳7号”经专家组现场实产验收,亩产821.1公斤,达超级稻标准,并于近期顺利通过省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苏审稻201008”。连粳7号综合性状好,全生育期154天左右,产量高、分蘖性较强、长势旺、成穗率高、  相似文献   

17.
以超级稻品种武运粳24、连粳7号、淮稻9号,以及具有超高产潜力的武运粳27、南粳9108为示范品种,开展了超级稻超高产精确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通过配套技术运用和生产数据记载结果,对其进行了调查总结,为水稻新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介绍超级稻楚粳28号的特征特性,并从秧田期管理、大田期管理等方面阐述超级稻楚粳28号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广陵香粳、宁粳2号、镇稻8号、淮稻5号、扬粳20238产量均比对照宁粳1号高,且抗病、抗倒性较好,可进一步试验论证;盐稻9号及南粳44与对照相比,产量较低。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通过芽期、苗期、孕穗期、全生育期耐盐性鉴定,对宁夏水稻主载品种的耐盐性进行了全面评价。结果表明:耐盐性强的主栽品种有:宁粳44号、宁粳48号、宁粳51号、宁粳52号、宁粳54号,耐盐性较强的主栽品种有:宁粳28号、宁粳41号。该试验结果可为宁夏水稻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