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毛红椿优树自由授粉子代生长性状的早期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来自3个省的58个毛红椿家系在安徽南陵进行了造林试验。3年生幼林的生长结果表明,毛红椿的树高、胸径2个性状在家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树高、胸径2个性状在不同重复间表现出极显著差异;毛红椿幼林期树高和胸径2个性状变异系数分别为21.1%和28.8%,其变异比较丰富,树高、胸径2个性状具有中等以上的广义遗传力。以树高和胸径为选择对象,选择出10号、15号、19号、27号和39号等5个在幼林期表现较为优异的家系。  相似文献   

2.
以8年生闽楠优树自由授粉子代测定林为研究对象,调查43个家系(含2个对照)的树高、胸径和冠幅等生长性状,计算其遗传变异系数、家系遗传力、表型变异系数,对家系进行初选。结果表明,不同家系间树高、胸径和冠幅性状存在显著性差异,变异系数都大于7. 5%,总体上优树子代生长表现较好。树高、胸径和冠幅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89. 04%、79. 20%和1. 19%,树高和胸径性状受到较强的遗传控制,冠幅受到较弱的遗传控制。树高、胸径和冠幅的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13. 66%、12. 5%、0. 74%,树高和胸径有较大的遗传变异潜力,为选育优良家系提供了物质基础。通过综合评价,选择了14个生长表现好的家系,平均树高6. 88 m,平均遗传增益14. 64%;平均胸径8. 88 cm,平均遗传增益为47. 83%。  相似文献   

3.
以8年生20个红椿半同胞家系测定试验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20个红椿半同胞家系的树高、胸径、枝下高、冠幅等生长性状,并进行了遗传分析。红椿家系间的树高生长存在极显著差异,胸径生长存在显著差异。树高家系遗传力是0.231 9,单株遗传力是0.122 1,变异系数为4.7%。8年生20个红椿半同胞家系胸径家系遗传力是0.530 2,单株遗传力是0.264 6,遗传变异系数为12.9%,且胸径的遗传力高于树高。本次测定选出TC12,TC20,TC02,TC04,TC15等5个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4.
以吉林省三岔子林业局国家红松良种基地的红松29a生子代测定林为材料,对树高和胸径生长性状进行测定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41个参试家系中,家系间树高和胸径生长均值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树高均值超过对照的家系有31个,占家系总数75.6%,胸径均值超过对照的家系有29个,占70.7%;树高均值超过对照10%的家系有1个,占家系总数2.4%,超过对照5%的家系有8个,占19.6%;胸径均值超过对照10%的家系有4个,占9.8%;超过对照5%的家系有8个,占19.6%;42#和75#家系的树高与胸径生长均大于对照5%以上。以树高和胸径生长超过对照5%为入选标准,入选率为19.6%。树高和胸径生长最优家系分别为57#与75#,一般配合力分别为1.788与6.902。树高和胸径遗传力分别为0.393与0.363;遗传增益分别为2.9%与4.5%。  相似文献   

5.
以9年生大叶栎(Castanopsis fissa)51个家系为研究对象,进行生长性状分析结果显示:(1)树高、胸径、材积3个生长性状在家系内均存在丰富的变异,并达到极显著水平;(2)地点、家系及地点×家系交互作用对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的影响均达极显著程度,其中以地点对生长指标影响均最大,其家系胸径、树高、材积的遗传力分别为0.820 4、0.887 9、0.817 5;(3)各家系树高、胸径和材积等生长指标与试验点的自然概况因子间相关性均不显著,表明大叶栎家系具有较强的地理区域适应性;(4)以入选家系的遗传增益20%同时胸径、树高生长量不低于家系平均值为标准,选出8个优良家系分别CW08、CW05、PY08、YF02、RS06、RS03、RS09、TD09,入选家系的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量比总体平均值分别提高5.69%~13.82%、7.62%~14.29%、17.78%~39.85%;胸径、树高、材积遗传增益分别提高6.39%~11.45%、6.55%~12.26%、20.23%~32.55%。  相似文献   

6.
从浙江建德刨花楠天然林中选择出优树22株,采集优树种子育苗,在建德市建德林场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造林后6年生刨花楠优树子代林树高和胸径2个生长性状在家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且2个生长性状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和中等的变异系数;根据树高和胸径,采用独立选择法,初选出5个幼林期生长较快的家系,6年生时其树高和胸径的平均值分别为4.51 m和4.83 cm,比母树林混种的树高和胸径分别高出14.18%和16.67%。  相似文献   

7.
长白落叶松优良家系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黑龙江省宁安县省林科院所属的江山娇实验林场23年生长白落叶松自由授粉家系子代测定林的研究结果表明,树高、胸径、材积都存在较大的变异,9年生变异系数分别为5.5%、8.2%、18.0%;23年生变异系数分别为12.0%、18.0%、38.9%.家系间变异幅度树高、胸径及材积分别为7.9%~14.2%、12.6%~21.9%、28.0%~45.2%.树高、胸径、材积3个性状在家系间都存在显著差异,23年生时树高、胸径、材积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696、0.492、0.608,生长性状受中等强度的遗传控制.通过对17个家系的生长性状分析,筛选出了226、96、251三个生长性状优良的家系.  相似文献   

8.
以树高和胸径为选育目标对钟花樱桃Cerasus campanulata进行优良家系选择,于2013年4-5月采集福建省62个家系种子进行育苗,2014年1月在浙江省龙游县林场和开化县林场进行造林,2019年12月调查各家系树高、胸径等生长性状。测定结果表明,钟花樱桃在两个试验点均生长良好,6年生家系间树高和胸径变异系数较大,树高和胸径变异系数在开化县林场分别为8.20%~27.34%和8.90%~36.10%、在龙游县林场分别为6.93%~25.44%和10.39%~31.77%。参试家系间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显著影响,生长性状在家系、地点、家系×地点、家系×重复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供试材料生长性状在家系水平上受到中等强度的遗传控制,在开化县林场、龙游县林场两个试验点树高的单株狭义遗传力分别为0.333和0.337,胸径单株狭义遗传力分别为0.466和0.303,早期选择能获得较高的遗传增益。从两个试验点家系的胸径生长育种值预测选出同时入选两地的6个优良家系分别为SY2,ZP28,SM7,SM6,SH41和YP14。  相似文献   

9.
日本落叶松半同胞家系生长性状的遗传分析及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26个日本落叶松半同胞家系10年生林分调查基础上,分析了家系生长性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优良家系的初步选择.结果表明:不同家系在树高、胸径、材积上存在显著差异,家系生长性状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并受高遗传力控制;综合各性状选出5个优良家系,树高、胸径、材积遗传增益分别达2.27%、6.10%和16.28%.  相似文献   

10.
《福建林业科技》2015,(4):83-86
对6年生降香黄檀13个家系试验林胸径、树高和枝下高等3个主要生长性状进行遗传变异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林胸径、树高、枝下高平均值分别为6.02 cm、4.91 m、1.27 m,各家系间枝下高差异极显著,胸径差异显著,而树高差异不显著。枝下高的变异系数最大(49.61%),其次为胸径(30.90%),树高最小(28.72%)。枝下高(重复力为0.59)、胸径(0.52)遗传较稳定,树高(0.15)遗传稳定性差。以胸径、树高和枝下高优良表现株数统计为依据,家系21、90各性状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11.
杉木主要生长、材质性状遗传分析及家系选择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 19年生杉木 8× 8半双列杂交试验林的树高、胸径、材积和木材基本密度这 4个主要生长和材质性状进行了测定和遗传分析 ,并采用指数选择法进行全同胞家系选择。结果表明 :4个主要生长和材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达极显著水平 ,且一般配合力方差分量占遗传方差的 75 %以上 ,即各性状的遗传控制方式均是基因加性效应起主要作用。 4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分别为9.97%  4 1.4 9%和 8.4 8%  34.2 0 %。 3个生长性状之间遗传相关均为密切正相关 ,3个生长性状与木材密度之间则均为弱度遗传负相关。亲本连 5和高 37在 3个生长性状中表现出较高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 ,龙 5和龙 1在木材密度性状上表现出较高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采用材积和木材密度两个性状 ,根据约束指数选择出 6个全同胞优良家系 ,它们在木材密度基本保持试验群体平均水平的情况下 ,材积比试验群体平均值大 2 2 .97%。  相似文献   

12.
为了筛选出优良家系及单株,为桉树良种改良提供优质的遗传材料,对27月生30个桉树杂种家系试验林的生长和抗风能力进行分析和遗传评估.结果表明:试验林的树高(H)、胸径(D)、材积(V)、抗风指数(WR)在家系水平上、家系×重复交互作用水平上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在家系水平上4个性状均受到较高程度的遗传控制,单株水平上H、D、V3个性状受到较高强度的遗传控制,而WR受到较弱程度的遗传控制.遗传相关分析表明H、D、V、WR4个性状两两之间都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在生长性状中,D与V之间的相关关系最为密切;在抗风能力方面,WR与D之间的相关关系最为密切.通过构建性状选择指数方程,按照选择标准选出8个优良家系,39个优良单株,入选率分别为26.67%、5.65%.其中优良家系的遗传增益在H、D、V和WR上分别达到了8.24%、9.99%、25.24%和3.76%,优良单株的遗传增益在H、D、V和WR上分别为22.55%、13.45%、105.49%和1.90%.  相似文献   

13.
对尾叶桉36个家系子代生长性状、形质性状进行差异分析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在家系子代间差异均极显著,家系遗传力大于单株遗传力,生长性状相互间表型及遗传相关紧密,但与形质性状相关不显著,而形质性状相互间表型相关紧密。3年生时生长最好的No.11号家系子代的单株材积达0.04604m^3,是最差子代No.12号的2.68倍,是群体均值的1.52倍。运用指数选择法对家系进行多性状综合选择,选出4个优良家系和6个生长慢、形质差的家系。并估算了家系子代各性状的育种值。  相似文献   

14.
对风吹楠6个家系2年生苗木叶片的10个性状进行测定,分析了家系间和家系内叶片性状变异规律。结果表明:风吹楠家系间各叶片性状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各性状变异大小依次为叶面积叶柄长/叶长比叶面积叶长/叶宽宽基距/叶长叶长叶脉数叶厚叶宽脉左宽/叶宽;各叶片性状在家系间和家系内(除脉左宽/叶宽外)均达到α=0.01极显著水平,家系内的表型分化系数(61.21%)高于家系间,为其叶片性状的主要变异来源;风吹楠10个叶片表型性状间两两相关性较大,为种质资源鉴定指标优化提供了一个依据。  相似文献   

15.
Realized genetic gains brought by the first-generation tree improvement of Acacia mangium were evaluated by analyzing the 1-year growth performance of growth (height, dbh) and form (stem straightness, multi-stem) traits using data collected from three second-generation orchards: groups B, C, and D. Each orchard was composed of improved families derived from open-pollinated seed of plus trees selected from the first-generation seed orchards and newly added unimproved families collected from the same geographic region. The number of improved families and that of the unimproved in each orchard were 31 and 23 for group B, 28 and 39 for group C, and 24 and 30 for group D. Gains were calculated as percentage increase of improved families over unimproved ones. Improved families performed better than unimproved ones in 11 out of 12 comparison cases: four traits each in the three orchards. Averages of the realized genetic gain across the three seedling seed orchards were 3.1%, 5.2%, 4.3%, and 0.5% for height, dbh, stem straightness, and multi-stem, respectively. Except for multi-stem, the performances of improved familie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unimproved families in all the three orchards for dbh and in two out of three orchards for height and stem straightness.  相似文献   

16.
运用BLUP模型对不同林龄尾叶桉家系进行家系和个体遗传值评估,同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龄尾叶桉自由授粉家系在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不同林龄家系遗传力存在着差异,其中家系遗传力大于单株遗传力。随着林龄的增大,树高、胸径和材积在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上均呈现先缓慢增大、后逐步变小的趋势。早晚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尾叶桉家系选择可从第3年开始。根据主成分分析获得综合性状权重,利用秩次排名得分,选出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17.
70年代以来,我国杉木遗传改良工作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仅在生态造林区已相继选育出了一批速生型的优良家系、优良种源和优良无性系,而且还不同程度地在生产中得到了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近年来,有关杉木多世代育种的探讨已有不少报道,但立论于遗传变异基础上,纵贯从群体到个体,综合多性状变异相关的见解却不多见,其主要原因或许是有意识地设置这方面的试验还显得不足之故。为此,我们在承担全国杉木协作  相似文献   

18.
对营造于广东省信宜市林科所,来自粤、湘、赣三省的100个杉木家系亲本10年生子代林的生长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家系间存在着遗传差异;经综合评选,从中筛选出13个优良家系,广东、江西、湖南入选家系数分别为6个、5个、2个,其树高、胸径、材积平均增益分别为18.11%,20.07%,69.84%。  相似文献   

19.
枫香优树14年生子代遗传变异及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对来自安徽省南部黄山地区的53个枫香家系进行子代测定,研究家系的遗传变异规律,开展优良家系及单株选择.结果表明:子代试验林14年生时,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平均值分别为8.05m、6.30cm和0.014 93 m3,生长性状的家系遗传力为0.437~0.576,受中强度的遗传控制,单株遗传力为D.113~0.195,受较弱的遗传控制;木材材性的家系遗传力为0.507~ 0.591,单株遗传力为0.360~0.500,均受中强度的遗传控制.以生长量为主要指标,选出速生优良家系9个,其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平均值分别为8.85 m、7.22 cm和0.021 49 m3,遗传增益分别为2.86%、5.47%和13.4%;从木材基本密度大于0.500 g·m-3的家系中选出7个生长材性兼优家系,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木材基本密度的平均值分别为8.34m、6.79 cm、0.018 58 m3和0.518 g·m-3.所选出的速生优良家系和生长材性兼优家系可作为枫香育种材料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杉木优良家系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杉木382个半同胞家系的子代测定数据,分析主要生长性状的变异原因和规律,估算重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参数,探讨抗逆性的表达和遗传差异。 选出可在川南和川东南杉木产区推广的速生型优良家系和川西杉木产区推广的抗逆速生型优良家系共119个,材积的平均增产率约43%、遗传增益约22%。 根据杉木生长性状间的相关,树高年度相关和亲—子树高、胸径、材积的相关研究,讨论了杉木遗传改良中的一些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