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农户调查数据,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湖南省农户参与耕地生态补偿的意愿。结果表明,务农劳动力比例、土地面积、农地流转率和劳力价格等因素对农户参与耕地生态补偿的决策有显著影响。因此,应针对不同类型农户,不同区域制定有针对性的耕地生态补偿制度和耕地生态补偿标准;稳定土地产权,促进土地规模经营,使耕地生态补偿有效实施;协调和衔接不同土地政策的实施,保障耕地质量的同时完善土地市场。  相似文献   

2.
非粮食主产区作为耕地保护补偿的支付主体,其农户耕地保护利益补偿机制的意愿分析对于构建非粮食主产区耕地保护利益补偿机制具有重要作用。以重庆市为例,运用4 个区(县)的农户调研数据,分析了农户对耕地保护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从补偿标准、补偿对象、补偿方式、补偿周期和补偿资金的监管方式等关键要素对农户的耕地保护利益补偿机制的意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农户对耕地保护主体认知异化、外部性认知水平偏低;(2)耕地保护受偿意愿(WPA)的期望值为1 116.9 元/年,远远高于现行的耕地保护补偿标准;(3)农户愿意接受的补偿方式与补偿周期分别呈平均分布、极端分布态势;(4)农户迫切希望建立耕地保护利益补偿的共同参与机制。最后,从提高耕地保护认知、规范补偿资金的用途,实施多元化的耕地保护补偿标准、补偿方式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胡娟  赵凯  庄皓雯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8):188-193
非粮食主产区作为耕地保护补偿的支付主体,其农户耕地保护利益补偿机制的意愿分析对于构建非粮食主产区耕地保护利益补偿机制具有重要作用.以重庆市为例,运用4个区(县)的农户调研数据,分析了农户对耕地保护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从补偿标准、补偿对象、补偿方式、补偿周期和补偿资金的监管方式等关键要素对农户的耕地保护利益补偿机制的意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农户对耕地保护主体认知异化、外部性认知水平偏低;(2)耕地保护受偿意愿(WPA)的期望值为1 116.9元/年,远远高于现行的耕地保护补偿标准;(3)农户愿意接受的补偿方式与补偿周期分别呈平均分布、极端分布态势;(4)农户迫切希望建立耕地保护利益补偿的共同参与机制.最后,从提高耕地保护认知、规范补偿资金的用途,实施多元化的耕地保护补偿标准、补偿方式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CVM意愿调查的洱海流域上游农业生态补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是农业生态补偿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其对生态补偿的认知态度和参与意愿直接影响生态补偿项目的实施效果和可持续性。以洱海流域上游水源地洱源县为例,运用条件价值法(CVM),发放调查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05份。获得洱源县农户对周边生态环境的认知状况、对生态补偿的认知度及补偿意愿(WTA)的相关数据,并测算出农业结构调整的生态补偿额度。运用最优尺度回归模型和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洱源县农户对补偿方式的选择偏好及生态补偿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70%左右的农户对周边生态环境有正确的感知认识,农户对生态补偿认知度也较高;(2)2007—2009年间,参与了生态补偿项目的农户,一半以上对政府的补偿表示满意,42.77%的农户持不满意态度,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补偿资金过低和补偿中出现不公平现象;(3)农户对补偿方式的偏好主要是政策补偿和技术补偿,在四种不同的农业结构调整模式下,有71.15%的农户选择了非零受偿意愿,全县农户总受偿意愿为3.248 0×108元·a-1;(4)农户的文化水平、生态补偿认知度和是否参与过生态补偿3个因素对补偿方式的选择偏好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收入来源对其有显著负向影响,显著影响农户参与生态补偿意愿的主要因素是生态补偿认知度和是否参与过生态补偿。因此提高农户的生态补偿认知度和做好生态补偿试点工作是生态补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研究结果可以为洱海流域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制定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和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杨俊  李其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4):206-208,209
以德兴矿区为例,采用实地问卷调查方法获取农户受偿意愿数据,然后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户受偿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7.0%的农户同意实施生态补偿政策,27.6%的农户对生态补偿政策持否定态度,12.9%的农户对其不了解,12.4%的农户选择保持原样。根据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耕地面积的多少和家庭收入水平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户的生态补偿意愿,农业收入低下和家庭人口众多是影响农户生态补偿意愿的重要因素,务工时间和主粮来源间接的也会影响农户的生态补偿意愿。由此得出农民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是确保生态补偿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政府应多关注农户意愿,将农户的满意度作为补偿是否合理的标准,确保生态补偿政策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6.
探究欠发达地区政策激励和农户认知对农户耕地保护意愿的影响规律,为提升耕地保护政策实施的效率和指向、促进农户参与耕地保护提供参考。以辽宁省朝阳市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Tobit模型探讨政策激励、农户认知对农户耕地保护意愿的影响,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农户认知在政策激励影响农户耕地保护意愿过程中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政策激励中的秸秆还田政策对农户耕地保护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其他激励方式没有发挥作用。农户认知中,对耕地用途的认知、土地流转或建立新型经营主体认知、秸秆还田认知、有机肥和高效低毒农药认知、绿色生产技术培训认知、低碳生活方式认知与耕地保护意愿为显著正相关关系,农业补贴政策认知与耕地保护意愿无相关关系。农户的耕地生态保护认知在政策激励与农户耕地保护意愿中发挥中介效应,但农户耕地数量质量保护认知没有起到中介效应。因此,应该强化地方政府在耕地保护中的作用。不仅要依靠政府的权威性和监督考核力度来提升政策效果,也要结合农户需求完善政策激励手段,充分发挥宣传培训等的政策效力,并根据本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水平调整补贴力度和形式,从而降低农户耕地保护的实施成本,提高农户耕地保护积极性;重视农户认...  相似文献   

7.
鄱阳湖粮食产区农户休耕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争  杨俊 《广东农业科学》2015,42(22):162-167
土地休耕是一种较为新兴的耕地保护制度,生态休耕是恢复地力、提高粮食产能和抵御自然灾害的有效措施。通过对鄱阳湖粮食产区农户休耕意愿的调查发现,有48.54%的农户愿意休耕,51.46%的农户认为休耕的经济生态补偿应当等于休耕面积总产值。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对农户休耕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非农业收入比例、耕地质量的主观判断对农户的休耕意愿分别具有正向影响和负向影响,而户主年龄、文化程度、劳动力数量等指标则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农户分布式认知视角,探讨分析影响农户生态耕种意愿的因素及其规律,为制定激励农户生态耕种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江西省44个县、市(区)的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框架,利用Lo-gistic模型对2068份问卷进行农户生态耕种意愿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农户的年龄与测土配方施肥采用原因对其生态耕种意愿具有负向影响,农户的文化程度、务农年限、实际耕种面积、化肥施用量确定的合理性及获取信息渠道的科学性具有正向影响.总体上,农户的个人力和文化力对生态耕种意愿的影响比地域力的影响更显著.[建议]一是在加强农村文化教育与有关生态耕种知识普及的同时,努力吸纳年轻人加入耕地耕种的队伍;二是扩大农户耕种面积,形成适度规模经营;三是加强生态耕种的示范作用,引导农户采纳生态耕种技术.  相似文献   

9.
理论分析农户休耕行为及其意愿决策机理的基础上,构建Probit模型,采用重金属污染区湖南省长沙市和株洲市部分休耕试点农户入户调研的243个样本,实证分析农户休耕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性。研究表明:1)被调查者的年龄、耕地离家距离、耕地等级和对休耕政策认同程度对农户休耕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劳动力人数占总人数比例、休耕前农业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和休耕补偿期望偏差对农户休耕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2)不同年龄段、不同家庭劳动力占比、不同耕地离家距离和不同休耕政策认同程度限定下,影响农户休耕意愿的因素具有差异性。其中,对休耕政策认同限定下女性农户的休耕意愿比男性农户低,且农户年龄越大越愿意休耕;家庭劳动力人数占总人数比例在50%及以下的农户受教育程度与休耕意愿呈现正向影响;农户家庭特征和对休耕政策的认知是在大多数限定条件下影响农户休耕意愿的重要因素。重金属污染区农户休耕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性分析结论将为制定政策调动农户休耕积极性和完善耕地休耕制度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山东、山西、陕西和甘肃4个省831份农户调查数据,选取人力资本、土地经济意识、土地生态意识、土地社会意识与农户耕地质量保护意愿为潜变量,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土地生态意识、土地社会意识与农户耕地质量保护意愿呈显著正向影响,土地经济意识和农户耕地质量保护意愿呈显著负向影响。应加快农业体制改革,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构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培育农户社会意识;改变传统教育宣传方式;提高教育水平,加强农业技术讲座;建立农村生产生活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更好地完善耕地保护补偿的有效性与公平性。[方法]以粮食主产区为例,运用305份地方国土管理人员调查数据,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国土管理人员对耕地保护补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地方国土管理人员的耕地保护补偿意愿偏低;经济发展状况、农业建设条件、耕地保护任务和耕地保护认知对耕地保护补偿意愿的重要性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耕地生产效益对耕地保护补偿意愿的重要性具有反向影响效应;经济发展状况和农业建设条件因子对耕地保护补偿意愿占据主导作用。[结论]为保证粮食主产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有效性,建议关注地方国土管理人员,提高其耕地保护补偿认知,结合耕地保护任务,制定差异化的耕地保护补偿政策,重视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农业建设条件,降低耕地保护难度。  相似文献   

12.
陈永杰  卓成刚  刘建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802-18804
在对农户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群体农户对耕地保护的补偿意愿,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家庭人均受教育年限、人均耕地面积、非农发展机会、种植业收入比重及是否拥有保险5个因素对耕地保护补偿标准的影响较显著,其中人均耕地面积及种植业收入比重与农户耕地保护补偿标准的期望呈负相关,其他与农户耕地保护补偿标准呈正相关;其中影响最显著的是家庭人均受教育年限,其次为是否拥有保险。总体来看,这些农户对耕地保护的补偿主观上并没有要求过高,在合适的补偿标准下,愿意保护耕地,继续从事农业生产。该研究为推进和落实农户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提供了借鉴与启示,有利于土地保护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对广东省韶关、梅州、江门、佛山4市的城镇居民耕地保护补偿的支付意愿进行实证调研,运用二项Logistics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影响因素模型,分析影响城镇居民支付意愿的因素。结果发现,超过一半的城镇居民愿意支付耕地保护补偿款,其平均意愿支付价格为每年138.85元/户,且男性居民的支付意愿比女性强烈;文化程度越高,其支付意愿越大,但60岁以上曾经是农民的城镇居民支付意愿最大;家庭食物支出占总支出比重越大,支付意愿越小。影响城镇居民耕地保护补偿支付意愿的因素包括食物支出占比、对全社会共同保护耕地的态度、是否曾经是农民、脱离农业生产年期、性别、耕地变化对家庭生活产生影响的认知、耕地保护作用的认知。  相似文献   

14.
引导农户持续施用有机肥对土壤改良、环境改善、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最终实现乡村生态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黑龙江省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影响农户有机肥施用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因素,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分析各影响因素之间的逻辑层次关系。结果表明:73%的农户存在有机肥施用意愿与行为悖离;年龄、经营耕地规模对农户有机肥施用意愿与行为悖离有显著正向影响,受教育程度、农业收入占比、是否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否担任村干部、有机肥的可获得性、有机肥施用政策认知、化肥施用危害认知有显著负向影响;年龄、受教育程度、农业收入占比、经营耕地规模、是否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是否担任村干部是影响农户有机肥施用与行为悖离的深层根本原因,并通过有机肥的可获得性导致农户有机肥施用政策认知和化肥施用危害认知存在差异,进而最终导致农户有机肥施用意愿与行为相悖离。因此,从政府、市场、农户三个维度提出提高有机肥施用广度与深度、提高有机肥的供给能力、提高农户绿色生产认知能力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莫雪菲  谢正峰 《安徽农业科学》2023,(17):255-257+261
城镇化建设的加速给欠发达地区的耕地保护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以广东梅县区南口镇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研究当地农户的耕地保护意愿,运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农户耕地保护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96.7%被调查农户表达了愿意对耕地进行保护,影响农户耕地保护意愿的因素主要来自农户的个体情况和家庭耕地情况。农户家庭总收入越高其保护耕地的意愿越强烈;家庭拥有耕地数量越多,其保护耕地的意愿越强。  相似文献   

16.
以南方稻区农户农田轮作绿肥为例,基于506户农户微观调研数据,对其绿肥种植决策行为进行二元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从农户意愿来看,在充分尊重农户追求个人或家庭效用最大化的前提下,农田引入绿肥进行土壤肥力提升和生态环境保护这一绿色农业发展模式能够得到多数农户的支持。从各因素的影响机制来看,农户年龄、是否为村干部、家庭收入、农户对绿肥种植的社会和生态福利认知水平以及外部因素是影响其决策行为的重要因素,相对于个体特征和家庭禀赋,外部因素对农户绿肥种植决策正向促进作用更明显,尤其是政策宣传和种植补贴影响十分显著。据此,提出应充分尊重农户意愿,保障其追求个人或家庭效用最大化的权利;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农户对绿肥种植的综合福利认知;统筹整合各方资源,加强绿肥示范基地建设;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提高农户绿肥种植补贴标准。  相似文献   

17.
胡帮勇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3):214-217,221
基于三峡库区的调研数据,通过描述统计和建立logistic模型分析贫困地区农户发展生态养殖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由于对传统养殖模式污染的认知不足,只有少部分农户愿意发展生态养殖,大部分农户态度模糊;农户是否愿意发展生态养殖受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影响,农户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环保支付意愿、养殖收入、政策引导、技术来源渠道的数量等都影响农户发展生态养殖的意愿,但是各种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和显著性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以山东省227户农户调查数据为依据,通过分组对比,分析不同类型农户耕地保护政策认知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农户对耕地数量变化的认知存在差异,但农户总体认为近年来耕地数量有所减少,减少的耕地主要作为建设用地使用;(2)农户对耕地价值及相关耕地保护政策的认知水平普遍较低,且不同类型农户对同一政策以及同一类型农户对不同政策的认知情况存在显著差异;(3)不同类型农户对于耕地保护的意愿均较高;(4)农户对耕地保护的认知差异受到农户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及年限、家庭收入、信息获取途径以及宣传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研究认为当农户明确自身的主体地位,且其自身对耕地保护政策的认知程度与耕地保护政策目标相一致时,农户对于耕地保护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便会得到充分激发,从而实现耕地资源持续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陕西省安康市256个农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影响农户生态移民意愿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家庭特征中,家庭人口数量、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年人均纯收入对农户生态移民意愿产生重要影响;原有居住条件中,原有房屋居住位置、房屋材质、原住地离集镇距离、原住地聚集户数对农户生态意愿影响显著;社会压力方面,亲邻态度、村干部态度会对农户的搬迁行为产生影响;此外,是否具有退耕地及退耕面积的大小也是影响农户搬迁意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以湖北省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及生态功能区为实证,基于Hicks需求理论,构建假想市场条件下的农田生态补偿政策,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户维护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的受偿额度、影响因素及异质性,可为补偿标准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以促进功能区为导向的差别化农田生态补偿政策及机制的构建。结果表明,在经济发展程度越快的地区,农地发展权受规划管制的影响越明显,其农户参与农田生态补偿的受偿额度愈高,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及重点生态功能区农户平均受偿额度分别为7 821.45-9 421.05、6 936.30-8 608.05和3 017.10-3 775.65元/(hm~2·a)。受访农民的性别、教育程度及其关于农田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控制水土流失、提供休闲娱乐价值、文化价值、维持物种多样性等生态系统服务的认知程度,以及农户家庭的农田禀赋、土地承包经营权及承包地流转状况等资源特征对受偿意愿普遍具有正向影响,而受访农民的年龄和月收入状况对农户受偿意愿具有负向影响。研究表明,农民对农田功能认知水平越强、家庭生计对农地的经济依赖性越强,其参与农田生态补偿政策的意愿愈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