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分析了奶牛乳脂率下降的原因,提出了提高奶牛乳脂率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胎次和泌乳月对奶牛乳脂率的影响。[方法]对宁夏平吉堡奶牛场1 500头成年奶牛乳脂率进行测定,研究不同年龄、胎次和泌乳月对奶牛乳脂率的影响。[结果]奶牛平均乳脂率为3.64%,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乳脂率由4岁的3.94%降至9岁的3.54%;奶牛平均乳脂率随着胎次的增加也逐渐下降,由1胎的4.03%降至8胎的3.26%;奶牛平均乳脂率随着泌乳月的延长而呈两头高中间低的变化趋势。[结论]该研究结果对今后的奶牛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奶牛的乳脂率是衡量其生产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由于多数地区实行以乳脂率计价的原则,故使它又具有了经济意义。但值得指出的是,目前国内外奶牛的乳脂率已呈下降趋势,尤其放牧期更明显。因此,从饲养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提高乳脂率或预防低乳脂率,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1提高乳脂率的途径1.1遗传选育一般产奶量高的品种乳脂率低,而低产奶量的品种或乳肉兼用品种乳脂率高。1.2饲料pH值和日粮结构在瘤胃内,乙酸与丙酸比值愈大,乳脂率越高。乙酸占总脂肪的80%时,乳脂率最高。饲料pH值是干扰瘤胃乙酸发酵的主要原因,据分析精粗比例应为40∶60,粗纤维含量不少于13%为宜。1.3饲料品质饲喂碾压籽实可缓解高产时乳脂率的下降。用甲醛处理豆饼,乳脂率、产奶量均有提高。有人用啤酒酵母培养物发酵精饲料饲喂奶牛,乳脂率是4%的标准乳产量提高18%~20%,乳脂率提高18%~23%。1.4改变饲喂方式较好的饲喂顺序是:自由采食干草…  相似文献   

5.
影响乳脂的因素及提高乳脂率的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乳脂是牛奶的重要成分,也是衡量牛奶质量高低的主要指标之一。近年来,由于奶牛养殖业的迅速发展,造成奶牛的品种杂,饲养管理不规范,使牛奶乳脂率普遍降低,如何提高乳产量及乳品质为众多牛奶生产者所关注。本文从营养、品种、环境管理和疾病等方面阐述了影响产乳量及乳品质的因素和提高乳脂率的方法,旨在为奶牛养殖者提高生产效益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申晓华 《农村科技》2004,(12):16-17
影响奶牛乳脂率高低的因素很多,遗传和饲料是两大主要因素,饲养管理也很重要。据报道,除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奶牛的乳脂率含量可达到3.4%~3.6%外,其它地区大多在3.0%~3.2%之间,而日本平均含脂率已达3.8%。提高牛奶乳脂率势在必行,现对提高乳脂率的途径和方法作一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现代农业》2004,(9):14
影响奶牛乳脂率高低的因素很多,遗传和饲料是两大主要因素,饲养管理也很重要。据报道,除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奶牛的乳脂率含量可达到3.4%-3.6%外,其它地区大多在3.0%-3.2%之间,而日本平均含脂率已达3.8%。提高牛奶乳脂率势在必行,笔者对提高乳脂率的途径和方法作一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对国内外引起乳脂变化因素的研究进行概述,特别是日粮因素对瘤胃氢化、乳脂及其脂肪酸成分和乳脂下降的研究,为功能性乳品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其中4至10个碳原子的短链脂肪酸是在乳腺内由乙酸、丁酸和茁-羟丁酸合成,18碳原子酸主要派生于乳糜微粒中的甘油三酯和极低密度脂蛋白;12~16碳原子酸由上述两种来源合成。日粮中添加脂肪对乳脂率的最终影响结果取决于短、中链脂肪酸的减少程度和长链脂肪酸的增加程度,如果长链脂肪酸的增加量大于短、中链脂肪酸的减少量,则添加脂肪就会引起乳脂率升高,相反就会引起乳脂率下降或乳脂率不变。本试验中乳脂率随着脂肪酸钙的添加量的增加呈线性提高趋势。(摘自《河北畜牧兽医》,刘艳琴等)乳汁中乳脂的两个主要来源通常奶牛维持在高营养水平以获…  相似文献   

10.
某些饲料可以提高乳脂率;另有某些饲料可以降低乳脂率。试验证明用饲用甘兰喂乳牛可使乳脂率降低0.4——1.0%,乳脂率降低的原因有二,第一是瘤胃中的醋酸成分减少。醋酸是形成乳脂肪的原料。一般乳脂率低(3.4%)的乳牛其瘤胃中的低级脂肪酸的比例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