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引洪漫地是旱作基本农田中的一种重要类型 ,是干旱缺水山区集流抗旱、改良土壤、控制水土流失之有效的一项工程措施。其具有费省效优、增产效果明显、拦蓄水沙量大和改良土壤的特点。引洪漫地工程由渠首引洪工程、渠系工程和田间工程三大部分组成 ,采取干沟与支沟相结合 ,分散与集中结合 ,永久性和临时性工程相结合 ,分区配套 ,自成体系的布局原则 ,根据不同地形条件 ,因地制宜进行合理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在干旱缺水山区应重视并大力发展引洪漫地工程 ,减轻干旱缺水和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 ,使之在山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和干旱缺水是导致经济贫困和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通过人为干预,实现小流域雨水资源化,是减缓水土流失和干旱缺水的有效途径。雨水资源化的主要方式有三种:就地拦蓄入渗、覆盖抑制蒸发和雨水富集叠加利用。详细介绍了黄土高原雨水资源化的主要技术途径,分析论述了雨水资源化带来的诸如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改善流域水质、提高土壤质量、减缓水土流失、防治洪涝灾害等一系列生态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3.
干旱缺水与水土流失并存是制约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二大瓶颈因子,也是导致该区生态脆弱的根本原因。这一问题不仅是国家关注的重点,也是科学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长期以来,由于水土流失与干旱缺水互为矛盾,甚至互为因果,很难同时实现这二大问题的同步解决。我们在20世纪末曾提出“以降雨径流调控与利用”为主要手段,通过山地降雨径流的调控消除水土流失动力,通过现代农业节水技术实现有限径流的高效利用,从而同步解决上述二大难题的构想,并进行了多年探索与实践,系统地研究了人工汇集雨水利用技术及雨水高效集蓄利用技术,并在生产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治理水土流失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工程,退耕还林是水土保持的重要措施。要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需从解决缺水的问题抓起。柳林县是一个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的干旱缺水县。多年来,全县从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理顺水利投资渠道、强化水利工程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水利建设,为退耕还林工程的成功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高分子聚合物对坡地产流产沙特征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干旱缺水与水土流失并存是制约干旱半干旱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坡面降雨径流既是产生水土流失的动力,又是缓解干旱缺水的重要水源。通过地表径流调控手段,消除水土流失动力,同步实现水土流失治理与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一直是近年来人们研究的热点课题。近年来,采用化学措施防治水土流失已成为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6.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初探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生态系统脆弱,具有干旱缺水、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人为破坏严重等特点。在对影响金沙江干热河谷的生态环境因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该区划分为6个立地类型区,并提出了相应的生态修复措施,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生态修复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据统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高达43万km2,年输入黄河泥沙量16亿t。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低下,土壤质地变粗,团粒结构遭到坡坏,加剧了土壤缺水,改变了土壤成立过程。根据黄土高原丘陵区水土流失特征,探讨了水土流失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水土保持耕作措施,集水深蓄耕作技术,被改梯及打坝淤地工程措施及人工林草生物措施。  相似文献   

8.
新丰江水库消落带植被恢复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库消落带治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为给新丰江水库消落带治理提供技术依据,在深入分析新丰江水库消落带水位运行、岸坡侵蚀、土壤养分、植被等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淹水胁迫和干旱胁迫、岸坡侵蚀、养分缺乏是新丰江水库消落带植被恢复的3个限制因子,并针对不同的限制因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和措施设计。  相似文献   

9.
在季节性干旱的江苏省东海县丘陵地区 ,地表林木覆盖率低 ,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 ,促使水土流失加剧 ,生态环境恶化。解决丘陵岗岭地区干旱缺水的途径有 :(1)采取充分利用有利地形部位 ,开挖截水沟 ,建设小型水库、水塘、大口井、小口井 ,并通过沉沙井使之连成一个完整的丘陵岗岭地以拦蓄水为主的水保工程体系 ;(2 )坚持植树、种草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修筑梯田 ,深耕土地 ,推广等高耕种技术 ,控制水土流失 ;(3)建设井蓄、井灌相结合的蓄灌体系 ,充分利用地表水与开发浅层地下水资源等  相似文献   

10.
高聚物土壤改良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1,自引:3,他引:38  
龙明杰  曾繁森 《土壤通报》2000,31(5):199-202
本文综述了高聚物土壤改良剂的分类及其改良土壤的作用机理 ,以及在提高土壤肥力 ,减少水土流失 ,改良干旱土壤 ,盐碱地和污染土壤的再生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