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十五"农垦经济大盘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总量快速增长。2005年,农垦系统完成生产总值1358.65亿元,比2000年的720.62亿元增长了74.5%,年均增长11.8%;“十五”时期,农垦人均纯收入由5056元提高到4195元,年均增长6.7%。 投资快步上新台阶。2005年达到449.54亿元,比2000年的155.21亿元增长1.95倍。五年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14.46亿元,是“九五”时期的2.18倍。 对外开放水平提高。2005年出口商品总额254.22亿元,比2000年的98.26亿元增长1.59倍;五年累计完成出口商品总额744.89亿元,其中工业品出口额占85%。 “三化”战略成效显著。200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353.83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348.25亿元,实现工业利润45.70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75.8%、76.4%和2.5倍。 农业生产能力增强。粮食、棉花等主产垦区发挥资源、装备、技术等优势,发展现代农业,农业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生产效益有较大提高,示范带动和辐射能力凸显。[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滨州地区在桑蚕生产发展中,严格按产业化组织生产,自1991年开始起步以来,一年一个新台阶。全区桑园面积由1991年的1000亩发展到今年春天的5万亩,增长49倍多,年均递增268%,今年冬天全区又落实植桑面积3万亩。蚕茧产量由1991年的18.65万公斤增长到240万公斤,增长11.8倍,年均递增129%。蚕茧综合质量连续三  相似文献   

3.
截至2005年底,垦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了一番,实现利润5655万元,比2000年增长4倍,创垦区历史新高;人均纯收入4116元,增长85.1%,员工工资年均增长13.1%;2005年全局实现播种面积和粮食总产分别比“九五”时期增长10.7%、29.2%。 “十五”时期,由垦区科技人员主持的“高油高产大豆新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一等奖;“内蒙古高油大豆综合配套技术推广项目”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三等奖;“云大120在大豆上的推广应用项目”获呼伦贝尔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由垦区自主创新推广的“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技术”,成为自治区“八五”后大豆栽培技术的第一个自主知识产权。 “十一五”时期,垦区实施四大改革发展战略,即大项目带动战略、品牌推动战略、特色拉动战略、“走出去”战略;建立六种发展模式,即工业兴垦模式、牧业富垦模式、农业立垦模式、流通活垦模式、科技强垦模式、文化名垦模式;重点抓好“肉、豆、薯、种、饲”五大主导产业。 到“十一五”期末,垦区生产总值将达到8.7亿元,年均增长26.1‰利税总额1、87亿元,人均纯收入1.1万元,年均递增19.4‰粮食总产24万吨,年均递增5.3‰牲畜存栏100万头(只),年均递增22.7%;[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十五”期间.我省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从1984个发展到5909个,固定资产从134.3亿元发展到398.7亿元,年均增长24.3%;销售收入从397.4亿元发展到1160.8亿元,年均增长23.9%。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户从163.4万户发展到465.1万户,直接带动全省约4似的农户:农户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收入137.8亿元.户均得到收入2952.7元;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约吸蚋151.8万名农村劳动力就业,农民每年从中得到工资性收入150多亿元。农业产业化经营正逐步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由点状发展向优势产业和优势产业带集聚.由劳动密集型为主向精深加工延伸.由单一组织模式向多元化组织类型演进.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5.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密地区近两年建立了劳务输出服务机构,加大引导、培训和服务力度,加之不少先行转移的成功经验强烈的示范作用,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意愿明显增强,外出务工人数快速上升。2004年外出务工人数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1%,较2000年外出务工人数增加2.6万人余人,增长近10倍。2004年全地区劳务总收入达到4674万元,较2000年增加4201万元,增长了8.9倍;人均劳务收入由2000年的27元增加到2004年的254元,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2000年的1.5%上升到8.8%。  相似文献   

6.
<正> 一、桂林市科教兴农主要成效及成功经验 1.科教兴农主要成效 (1)农业持续快速发展,农产品质量提高,农村经济总量增加。1998年以来,农业连年丰收。2002年全年粮食总产量211.64万吨,水果总产量116.64万吨,蔬菜299.68万吨,人均占有量分别达410公斤243公斤、624公斤。农业总产值164.1亿元,比1998年增长23.4%,年均递增5.39%;第一产业增加值107.49亿元,占全市GDP的比例达到30.05%。农民人均纯  相似文献   

7.
重庆农垦(重庆市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自2007年确立建设百亿元级农业产业集团的发展目标以来,大力推进资源整合,创新实施产融结合,累计整合各种所有制农业企业超过20户,实现融资超过50亿元,形成集团新的增长点和支撑点.截至2012年底,集团资产总额达到89亿元,是2006年的3倍,年均增幅近20%;年经营收入85亿元,是2006年的5倍,年均增幅近40%;年利润近4亿元,是2006年的8倍,年均增幅近50%.集团现代农业产业从2006年的乳业1个板块,增加为目前的乳业、生猪、水产、冷链物流、种业5个农业产业链体系;优质农产品从乳品1个门类,增加为猪、奶、鱼、鸡、蛋、菜6个门类;战略性农业生产资料从饲料1个品种,发展为饲料、种猪、仔猪、种鸡、种子、有机肥6大品种;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从2006年的1个增加为目前的5个,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从2006年的4个增加为目前的13个.  相似文献   

8.
“十五”时期,垦区经济结束了长达9年的亏损局面,从2003年起连续3年实现盈利,“十五”期末利润总额由“九五”期末亏损2.8亿元转为实现盈利1.7亿元。 “十五”时期,垦区累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3亿元,招商引资项目1186个,合同引资122亿元,实际进资38亿元,分别比“九五”时期增长了349%、146%、110%和124%。 “十五”期末,垦区完成国民生产总值38.8亿元,比“九五”期末增长346%,年均递增34.9%;工农业总产值76亿元,比“九五”期末增长124%,年均递增17.5%;年人均纯收入3430元,比“九五”期末增长86%,年均递增13.2%。[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农垦焕发出勃勃生机,不仅彻底摆脱了长期亏损的局面,而且实现了经济效益的连年增长:天津农垦资产总额由1979年的1.03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64.14亿元,增长61.3倍;总产值由1979年的58147Y元增加到2007年的259148万元,增长43.6倍;实现利润由1979年的823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18200万元,增长21.1倍;职工人均收入由1979年的625元增加到2007年的27803元,增长43.5倍。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业发展基本情况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绥化市的畜牧业也表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一是饲养总量不断扩张。到2005年末,全市奶牛存栏28.5万头,比“九五”期末增长59%:黄牛饲养量155.8万头。增长52%;羊的饲养量284万只,增长91.9%;生猪饲养量865.4万头.增长50%;禽的饲养量7352万只,增长43%;肉、奶、蛋主要畜产品产量分别达到57-3万吨、74.9万吨、24.5万吨,分别增长69.5%、127.8%和80%。二是畜牧业规模经营稳步发展,到2005年末。各类养殖小区达到315个,各类养殖大场大户达到1.1万个,分别比2000年末增长1倍和2倍。三是经济效益明显增强。到2005年未,全市畜牧业产值达到88.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0.5%.畜牧业增加值实现44.8亿元,占农业增加值的36.8%.人均牧业收入达到900元,占农村人均收入的35%。畜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乃至市域经济的一大产业。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畜牧业发生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环境污染问题亟待解决,以确保畜牧业与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1999年,我省各级农业部门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坟、农村稳定的目标,做了大量的工作,在遭受14号强台风和严重冻害的情况下,农业和农村经济均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农牧业产值637,9亿元,比上年增长7.4%;农业增加值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3091元,比增4.9%。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012万亩,比减28.7万亩,总产942万吨,比上年略减;水果总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泾川县紧紧围绕“三增一稳”和“六个加快”的发展思路,立足果、畜、菜、草四大特色产业开发.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切实把经济增长方式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完善机构,城乡互动,多层次、全方位推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全县农业总产值由2000年的3.25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3.85亿元,增长17.1%;粮食总产在播种面积减少6.33方亩的情况下.由2000年的9.49万吨2003年达到13.14万吨.增长38.4%;蔬菜总产自2000年的2.91万吨增加到2003年的7.58万吨.建成日光温室1088亩;  相似文献   

13.
《福建农业科技》2014,(1):17-17
闽南漳州沿海县市历史上不产莲雾,如今建立了400hm2莲雾核心产业基地,每667m2产值可达6万-10万元,纯利5万元,形成了我国莲雾北缘新的产业带。莲雾产业从无到有,是福建种业创新驱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近3年来,福建省投入1.5亿元实施十大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项目,有力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取得社会经济效益56.3亿元;下一步福建还将实施新一轮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  相似文献   

14.
2012年,全省农牧渔业总产值达2457亿元,比2007年的1414.8亿元增长74%,年均递增6.3%。农牧渔业增加值达1499亿元,比2007年的868亿元增长73%,年均递增6.3%。农产品加工值达1300亿元,比2007年的254亿元增长了4倍多,年均递增38.6%。粮食总产达1827.8万吨,居全国第14位,比2007年的1546.7万吨增长18.2%,年均递增3.4%。肉类总产量由2007年的335.5万吨增加至540万吨,年均递增10%。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417元,比2007年的2643元翻了一番多,年  相似文献   

1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长期以来,我市农村大量的富余劳动力滞留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造成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农民难富裕。要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我市各地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使农村生产力得到空前发展,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越来越多,农业人口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农民收人越来越高。至2004年底,全市农业人口181.55万人,占总人口的67.8%,比2000年下降7.1百分点;农村劳动力中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员占36.6%,比2000年提高9.5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人3886元,比2000年增加704元,年均递增5.1%。本文结合我市实际,就如何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进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三农投入力度加大。在落实国家各类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山西省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玉米按每亩50公斤、每公斤1.5元的标准实行差价补贴;年出栏生猪20万头以上的县奖励100万元;补助每个新建奶站10万元;农业灌溉水价由每立方米0.5元降低到0.25元。全年省级财政对三农的投资达到135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9.8%。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随着食用菌生产布局区域化、规模化的发展,闽北食用菌产业化格局已初步形成。据统计全市食用菌总产量从2001的23.5万t(鲜品)增加到2004年的33.15万t,增长了41%;总产值从8.4亿元增加到10.6亿元,增长26.2%,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11.8%,仅次于粮食、畜牧,列居第三位。逐步成为闽北农业经济发展,农村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8.
据江苏省农业系统物价网点县调查显示。当前籽棉价格5元,公斤.环比略涨0.6%,同比跌7.2%;皮棉617.5元/50公斤,环比涨1.4%,同比跌3.3%。预计2006年度全国棉花产量670万吨,增幅17.5%.比历史最高水平增长38万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二、农业结构调整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农民收入显著增加 2004年1000个农户家庭总收入为1481万元.比1996年的1165万元增加316万元,比1986年的260万元增加1221万元。18年增长了5.7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6年的373元上升至2004年的2654元,增长了7倍。在家庭总收入中,家庭经营收入仍占主要地位,1986年户均为1688元,占总收入的65%,1996年户均8904元,占总收入的76%,2004年户均8688元,  相似文献   

20.
发展订单农业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市场化程度,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省订单农业有了长足发展,订单农业面积从2000年的18.74万亩增加到2005年的150万亩。订单作物主要有马铃薯、油莱、蚕豆、大蒜、胡萝卜、花卉、中藏药材、亚麻等优质特色农产品,有效的解决了产销矛盾,扩大了农产品销路,带动农户生产,增加了农民收入,有力的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