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怎样因地制宜地选择葡萄品种,更好地发展葡萄产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果业高级工程师张志诚谈了自己的看法。发展葡萄产业应早、中、晚熟品种搭配,高、中、低档品种结合,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消费层次、不同时间的消费需求,从而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张志诚认为,品种选择对路,等于栽培成功了一半,不同气候、不同栽培技术水平,应作不同的品种选择。北方是葡萄适生区,大部分品种均可栽植,但应向无核化、高档化发展,因地制宜地选择。从成熟期来看,早熟品种诸如早超红、夏黑等品种前景看好;中熟品种要选择抗病性强、品质有特色的新品种,比…  相似文献   

2.
江苏东台市是全国著名的春提早西瓜生产基地,全国地理标志商标东台西瓜的唯一产地。为满足当地中高档消费群体的需求,探索出连栋大棚西瓜周年栽培技术,1年种植3茬,收获6次西瓜,每茬西瓜品种选择不同,销售方式不同,消费对象不同,价格也不同。  相似文献   

3.
<正>利用皖南山区小气候条件种植秋延后辣椒,避开了辣椒上市高峰期,可有效弥补秋冬季茄果类蔬菜的短缺,价格优势明显,经济收益较高。现将皖南山区秋延后辣椒栽培关键技术介绍如下。1品种选择应选用耐高低温、抗病、中早熟的优良辣椒品种,同时根据本地消费特点选择不同果型的品种,如  相似文献   

4.
高山蔬菜采后处理因蔬菜品种、消费目的地和消费群体的不同而不同。湖北省高山大白菜采后处理包括采收、筛选、整理、包装、真空预冷、贮藏、运输、销售等环节,用这种方法进行采后处理的产品,产品的货架期一般为48~50 h。  相似文献   

5.
赵越 《吉林蔬菜》2013,(12):1-3
<正>1黄瓜露地栽培的形式黄瓜露地栽培的形式有春季露地栽培、越夏露地栽培和秋季露地栽培等。2黄瓜露地栽培的品种选择根据栽培形式和当地消费习惯的不同,选择不同品种。总体来说要选择抗病性好、商品性状好的品种(具体可参见表1)。  相似文献   

6.
粤西地区冬季茄子引种栽培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粤西地区冬季茄子栽培品种单一难以满足我国北方消费习惯的问题,以从全国不同地区引进8个当地主栽茄子品种为试材,并以"赛田五号"为对照进行试种,从农艺性状、产量和抗病性方面综合评价,初步筛选适宜粤西冬季栽培茄子品种。结果表明:除"小白龙"和对照外,其它品种株高较矮,株型较紧凑,与对照相比,"特亮紫光"和"二苠茄"产量显著高于对照,且田间综合抗病能力强,均为中熟、紫色圆茄,符合北方地区消费习惯。试验认为,"特亮紫光"和"二苠茄"适合在粤西地区冬季栽培并可作为冬季供应北方习惯消费的茄子品种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高酸苹果仅有澳洲青苹栽培面积较大,但其成熟期过于集中,使果汁厂的榨汁设备半年以下空闲。应在发展澳洲青苹的基础上,重视发展其他早、中、晚熟高酸苹果品种,实现周年供应,满足不同区域和不同人群的消费口味。下面简要介绍几个有特色的良种。1早熟品种奥登堡:原产德国  相似文献   

8.
苹果"两新一高"栽培技术(二)品种布局调整和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是多年生果树,一经栽植,不易更换,必须依据消费趋向与产区生态、生产条件选择主栽品种和搭配品种,以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各主产区还要积极试栽具有发展前景和潜力的新品种,为更新换代打好基础。1 目前陕西省苹果品种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不同萝卜品种营养成分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6个萝卜品种为试材,测定不同萝卜品种肉质根中VC、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膳食纤维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表明:从综合品质来看,改良满堂红的营养成分最高,除VC外,其它4项指标均排在6个品种的首位。京研水果型萝卜的VC含量最高,红丰1号营养成分含量相对较低,该研究结果可为萝卜品质育种及指导萝卜消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1育苗期 1.1品种选择依据设施类型及栽培茬次的不同,因地制宜选用抗病、优质、高产、商品性好、适应性强、符合目标市场消费习惯的品种。如日光温室栽培应选用耐低温、耐弱光、早熟、结荚节位低的矮生或中蔓生菜豆品种。种子质量纯度≥97%、净度≥98%、发芽率≥90%,水分≤12%。  相似文献   

11.
北京地区中果型西瓜品种应用现状及品种推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果型西瓜品种以口感好、皮薄、糖度高等优点进入消费市场,并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这种消费模式一直延续至今。北京地区中果型西瓜(单瓜质量5~10 kg)占西瓜生产总量的85%,随着西瓜品种多样化,消费需求越来越高。为了更好地提高北京地区中果型西瓜种植水平和经济效益,现推荐省工高效的设施中果型西瓜栽培技术及优势品种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2.
1小西瓜 1.1品种选择 作为春季设施栽培的西瓜品种,要求耐低温弱光能力强,早熟性好.小果型(小西瓜)的适宜品种有红小玉、早春红玉、春光、黄小玉、特小凤、黑美人、小兰、拿比特、小天使、万福来、秀丽等,中果型的适宜品种有早佳(8424)、丰乐一号、京欣二号等,不同的西瓜品种果实重量,果皮颜色、花纹,果肉颜色、质地和口感等均有差异,宜根据当地消费习惯选择品种.  相似文献   

13.
西葫芦(Cucurbita pepo L.)的栽培种类型很多,包括碟形、弯把、直把,灰色、浅绿色和美洲长形黑色西葫芦等.不同类型的西葫芦在世界范围内的栽培面积受地域因素、病虫危害和消费习惯的影响极为明显.在品种的引入和推广过程中,一个品种是否被普遍接受,除了看它在所引进地区的表现外,还要看该品种的特性(或基因型)与不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或互作)如何.  相似文献   

14.
这部果树志将分七卷出版,其内容是:第一卷──果树栽培学和果树品种学的发展历史,各种果树种类和品种的生物学,品种鉴定、研究和描述的方法;第二卷──苹果的品种;第三卷、梨、(?)(?)、洋山楂、花楸的品种;第四卷──李、甜樱桃、酸樱桃、山茱萸的品种;第五卷──杏和桃的品种;第六卷──核桃、榛子、扁桃、板栗的栽培品种;第七卷──草莓、树莓、醋栗、穗醋栗的品种。 果树栽培是罗马尼亚农业的一个主要部站。根据计划,到1956年,大型果园的总面积应达到三十万公顷,其中各种果树的比例是:李,43.0%;苹果,26.4%;梨,6.3%;坚果类,3.8%;甜樱桃,5.8%;杏6.1%;酸樱桃;3.7%;(?)(?),2.1%;桃,1.9%;其他,0.9%。计划总产量为一百七十万吨。 在发展果树生产中,品种标准化和品种区域化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本书的绪言里,明确地提出了果树品种研究的任务,它们是: 1.继续研究本国的果树和浆果品种。2.研究在不同时期引入的外国品种。3.改进果树产区的果树和浆果品种;4.引种栽培某些新的果树种类和品种;5.对不同的种类和品种,分别制定不同的农业技术;6.制定为使果品标准化和组织果品的贸易所必需的标准;7.通过对大量消费的品种的认识,调整果品的消费。  相似文献   

15.
日本人的人均年蔬菜消费量约110公斤(意大利约155公斤,法国约110公斤,美国约95公斤),排在高水准国家行列内。自给率除洋葱等部分蔬菜品种外,也接近100%。日本的蔬菜生产与消费结构相当稳定。然而,近20年蔬菜主要品种间产量的增减明显不同。在日本,许多中国蔬菜新品种获得了广泛普及,本地品种正在加快消亡。就是说,其生产和消费内容已经起了相当大变化。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不同栽培方式、消费需求或加工要求,选用优质丰产的草莓品种。目前生产上应用的主要有丰香、明宝、枥木少女、幸香、章姬等。  相似文献   

17.
在蔬菜的销售过程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种现象:同类、同品种的产品,在此时此地价格低,卖不动,出现滞销,而在此时彼地则价高而畅销。究其原因并不全是因为“物多价贱或质劣价低”,而是由于不同地区的蔬菜消费习惯不同。  相似文献   

18.
德国盖生海姆大学果树系主任雅克博士和果树研究站主任夏勒博士,2月22日至3月3日在陕西考察讲学后,对陕西水果生产提出以下建议。 (1)调整品种结构。陕西苹果面积这么大,品种又很单一,要打入国际市场实属不易。一定要根据国际市场需求和外国人的消费习惯,调整品种结构。除苹果外,桃、李、杏、葡萄等水果也应多发展一些。苹果应发展一定比例的加工品种。鲜食品种中应发展适合欧洲人消费习惯的带酸味的品种,如粉红女士、乔纳金、皮诺瓦等。  相似文献   

19.
露地茄子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栽培季节华南地区可全年栽培;长江流域、华北地区于终霜后露地育苗,终霜后露地定植;东北、西北等无霜期不足150天的寒冷地区,都于150天的寒冷地区,都于终霜前在温室或温床育苗,春末夏初定植。2选用优良抗病品种目前生产中栽培的茄子品种很多。但由于人们的消费习惯不同,对品种的要求也就不同。表现在对茄子的颜色和形状的选择上,同时,茄子品种的熟性、适应性、抗逆性等不尽相同。因此,各地在种植时,应根据当地的栽培特点和消费习惯,选择适销对路的优良抗病品种。3培育无病壮苗壮苗是丰产的基础。茄子无病壮苗的标准为茎粗0.6~0.8厘米,叶片…  相似文献   

20.
草莓自19世纪从美国引进日本后,普遍受消费者青睐,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各地方也对草莓新品种进行了选育,形成了适合地方气候特点的不同品种.一般来说,草莓品种更替周期是十年,在同一时期,可能有为数不少的品种在各地区适地适栽.随着栽培方法、人们消费倾向的改变,至今,品种构成已成一定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