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编辑同志: 我母亲今年62岁,有轻微的精神病。由于我在外地上班,所以跟哥哥协议约定:母亲随哥哥一起生活,由他作为母亲的监护人,我每月给母亲一定的生活费。去年10月,我从外地回来才知道,哥哥不但没有细心照顾母亲,反而将母亲的10万元存款取出转到自己名下.而且就连我每月给母亲的生活费他也没有全部用于母亲的生活开支。  相似文献   

2.
<正>下班回家,每次走到门口,不等我掏出钥匙,门就"吱"一声自动开了。进屋换好鞋,这时候,母亲就开始笑眯眯地把热气腾腾的饭菜一样一样端到桌子上,一家人说说笑笑吃饭……久而久之成了一种习惯,我也没往多处想。这天,办完事后我从另一个路口拐回家。走到家门口,没有听到熟悉的开门声,我就拉开小包翻钥匙。进门换鞋时,老公冲着阳台喊:"妈,你的宝贝姑娘回来了!"我一抬头,看到母亲正站在阳台窗户前向外张望。老公笑呵呵地对我说:"你还不  相似文献   

3.
生命之岸     
新的一年又到了,时光在忙忙碌碌中一闪而过,我还来不及品尝. 2009年,我就30岁了.三十而立,我却总想躲在妈妈怀中做个"小宝宝".此刻的我,或许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快3岁的小女孩的母亲了. 今天,妈妈早已年过半百,每隔2个月要去染一次头发的她却还在为我操劳.  相似文献   

4.
正【梁实秋说:"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去接你。"而在母亲的心中,相迎与相送,都是不可或缺的。】高中时,我在城里念书,每两周回家一次,享受母亲的温存和美食,也顺便带走半个月的零花钱。那个时候交通不像现在这么便利,通往城里的大客车限时发车,我总是坐五点半的那班车回家。母亲掐准时间去接  相似文献   

5.
<正>圣诞节快到了,我正准备去参加公司组织的文艺活动。母亲打电话叫我过去吃饭:"今天冬至,给你包了最爱吃的韭菜馅水饺。"我的电动车在父母居住的小院天井里还没有停稳,就听见母亲在屋里给父亲下"命令":"荣儿来了,快,帮我打开电磁炉。"不到一刻钟,母亲就端着一盘热气腾腾的水饺,放在了我的面前。门外寒风刺骨,室内我和父母三人吃着水饺,气氛热烈温暖。看着父母幸福、满足的表情,我不由忆起小时候母亲使用大锅头做饭时的情景。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农村  相似文献   

6.
捍卫尊严     
刘朱婴 《百姓》2002,(12):4-7
生活过不下去了,就出门打工 周燕春是江西黎川县人.讲起自己的名字,他说:"我生下来的时候,正好是春天,有一只燕子飞到我家的厅堂里,母亲就给我起了这个名字."母亲希望自己的儿子记住春天,像燕子一样永远生活在春天般的日子里,但这只是美好的愿望.  相似文献   

7.
<正>从小我就喜爱读书,一直视书为知己。爱书如命,这和母亲有很大的关系。母亲敬畏文字,她从来不舍得随意丢掉任何一张有字的纸,常教育我和弟弟要好好读书,爱惜书本。7岁那年,母亲领着我去学校报名上学,校长以年龄太小为由,将我拒之门外。倔强的母亲连续几天去学校,再三央求校长收下我,最后校长实在拗不过母亲,也被母亲的执着打动,于是想了个折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 我母亲前两年由农户转为非农户,并得到3万元的安置费.我有2个哥哥和2个姐妹,分家20余年来,母亲一直随我生活.大哥二哥每月给老人一点生活费,两个姐妹不定期给一些钱,平时日常生活开支均由我负担.  相似文献   

9.
<正>10年前,20岁的我走出大学校园,怀揣着青春的梦想,准备去新疆兵团工作。可在甘肃老家的父母觉得新疆离他们太远了,不同意我去。已拿定主意的我执意要去。母亲赌气说:"你一定要去,到时候过得不好,可不要后悔。""我一定能过好!"撂下这句话,我背起行囊,头也不回地走了。第一年,团场为了锻炼我们,采取了半军事化训练和下棉田劳动的管理模式。早晨,我们排着队、扛着锹,下地去劳动;傍晚疲惫不堪地回到宿舍。  相似文献   

10.
撞墙人生     
我是一个近视眼,所以有着近视眼们的通病:经常看不清东西.因为看不清,所以就喜欢凑近些,近些,再近些.于是,很多时候就一头撞上玻璃. 记忆里第一次撞玻璃是小时候和母亲去糕点店买点心,我十分专注地盯着玻璃柜台里的绿豆糕发呆.头慢慢低下去,结果"<口邦>"的一声,我又大又亮的额头和亮晶晶的柜台玻璃结结实实地亲了个嘴.我羞红了脸,右手捂着发痛的额头,左手牵着母亲逃也似的离开了那个店.  相似文献   

11.
1998年10月19日星期1 晴 早上9点半,我们在纽约唐人街乘"皇牌酒店大赌场"的"发财巴士"去大西洋城游玩.前几天就有人告诉我们,在纽约有个地方人家会送钱送吃给你玩赌场.当时我还将信将疑,今天果然要怀着好奇之心去尝试一下,还是满兴奋的.车行两个半小时,在12点钟左右到达目的地--矗立在大西洋海边的"大西洋赌城".  相似文献   

12.
新衣     
正"妈,快过年了,我俩去给全家人买新衣,您也一起去吧!"儿子微笑着对我说。是啊,要过年了,儿子儿媳又开始张罗着给我买新衣了。顿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一家人来到商城,边走边欣赏着琳琅满目的衣服。突然,一件红色毛衫让我眼前一亮:这件毛衫如果穿在母亲身上,一定很好看,她生前最喜欢红色衣服了。一想起母亲,我鼻子一酸,眼睛湿润了,母亲做新衣的身影浮现眼前……  相似文献   

13.
正母亲因病住院,我在医院照顾时,发现她的睡姿很特别:别人都是仰面正躺,唯独她是侧卧,双手交叉放在胸前,呈环抱状。因此,输液的时候,护士几次把她的右手拿开,可是,过了一会儿,她又会不知不觉地往胸前靠去。我跟她生气:"妈,你就不能好好配合一下吗?你不舒展开身体,等下漏针可就麻烦了!"母亲像做错事的孩子一样红着脸讨好地笑着说:"好,好,咱儿子说得对,我听儿子的!"没想到,过了一会儿,母亲忽然幽幽地叹了口气,说:"这仰面躺着睡觉,我怎么就  相似文献   

14.
每近中秋,母亲就会打电话来说,如果回家,买月饼要注意质量,不一定要买贵的.母亲其实想说,不用带月饼回家.前年中秋,三弟休假,带回一盒包装精美的月饼,味道不及街上散装月饼.那以后,父母对月饼再无兴趣.有时劝父亲吃月饼,就像吵架.和父亲一样,我更喜欢母亲做的月饼.我也知道,不买月饼回家,是母亲多年来的心愿.  相似文献   

15.
一双红布鞋     
正红灯芯绒包面,黑棉布条镶边,底子上钉着四块厚厚的轮胎皮。在我记忆中一直有双红布鞋,它承载着母亲的爱,陪我第一次走出小镇。1982年夏天,我有幸参加了市区小学排球比赛。比赛前一周,体育老师让我们每人再准备一双出门的新鞋。想想父母为我参加这次比赛新买了球鞋、运动服,已花去了大半月的工资,现在再买鞋,我真说不出口。一直挨到晚上,我才怯怯地把这个消息告诉母亲。母亲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缓缓地说:"睡吧,妈保证你出门有新鞋。"  相似文献   

16.
正"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新疆是个好地方,娃儿大胆地去吧!"老爸掷地有声的话语坚定了我去新疆的决心。2013年7月,我大学毕业,想去新疆担心父母不同意。回到甘肃老家那天晚上,我把想法告诉了他们。老爸听完,沉默了一会儿问:"你已经决定了?"我说:"想好了。"于是就有了开头那段鼓励我的话。可是,母亲坚决反对:"不行!你是家里最小的娃,我怎舍得你去那么远的地方呢?""妈,我只去一年就回来陪在您身边。"我央求着说。最后,  相似文献   

17.
母亲的心愿     
药,或用来治病,或滋补身体,或延年益寿. 此外,还有一种奇特的药,经本人的临床试验,药效虽慢,但终生受益. 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考学是唯一跳出龙门的机会,我深知家里的难处,因此,更加努力学习.母亲总是在昏暗的油灯下等我放学回来,灶台里总有一块热乎乎的烧红薯,一顿饱餐后读书更是倍加精神,母亲也总是为我值班守夜--吹灭我熟睡后依然亮着的灯,点亮我心中的启明星.  相似文献   

18.
父爱如山     
<正>记忆中的父亲给我的感觉就两个字:"严肃"。小的时候我调皮不听话,只要父亲眼睛一瞪,我的泪水马上就扑簌簌地流下来,那时对父亲很反感,感觉自己好像不是他亲生的一样。直到那年中考,我对父亲的印象才有了大转变。因为中考失利,我离重点高中的录取分数线只差4分,而这4分却要用16000元去买。当时母亲泣不成声,想着要卖多少个麒麟瓜才能攒够这16000元的入学费呢?  相似文献   

19.
难忘祖母     
郑云山 《百姓》2006,(1):60-61
一九二九年十一月二日,我降生于一个深山沟里--云蒙山东麓柳棵峪村.我生来命硬,两岁多一点时,我的母亲死于难产,抛下我这个刚断奶的婴儿,我只能寄托于奶奶--祖母的怀抱.奶奶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我,奶奶做饭时把粥沫盛出来喂我,用铁勺摊一个鸡蛋,一点一点地引着我吃饭.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2016,(2)
正看过一个挺火的微信短片:一位爸爸开车去学校接放学的女儿,女儿问爸爸:"为什么一周都不来接我,你就那么忙吗?"爸爸说:"孩子,爸爸确实很忙,我就想啊,现在抓紧挣更多的钱,等将来啊,把你送到更好的学校去读书。"接下来,你听女儿怎么说,"等我长大了,也要挣很多很多的钱,把你送进最好的养老院。"这时,那位爸爸无语了,内心里五味杂陈,眼泪夺眶而出……还有一个发生在身边的故事:邻居王大伯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