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区在积极推广杂交高粱的同时,不少单位还进行了杂交高粱与山芋间作的试验,增产效果比较显著。我们体会,山芋、杂交高粱间作,可以充分利用地力、空间和光能,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 1972年,沛县五段公社反修生产队,60多亩春山芋,其中有24亩在垅沟里种原杂十号高梁,每亩1000棵左右,平均每亩实收杂交高梁236斤,山芋(五折一)482斤,合计亩产718斤,比纯作的山芋(折干)亩产520斤增产38%。铜山县夹河公社水产二队,在春山芋地间种杂交高粱、玉米的对比试验,5月初穴播原杂十号,每亩440棵,成穗1330个,  相似文献   

2.
油果花生是江苏省射阳县高产优質的农家品种。1965年春,我县引种五百余斤,在全县十处进行了試种,計十三点七六亩,平均亩产二百五十五斤,較当地品种把子花生七点九亩,平均亩产九十八点九斤,增产158.2%。黄口基点播种的一点零八亩,亩产三百五十斤,較对比田二点九亩,平均亩产六十六点二斤,增产四倍多。通过一年的实践,油果花生表現出下列特点。1.具有丰产株型,适于密植。油果花生分枝直立丛生,株型紧凑,茎粗叶壮,結莢多集中在第一分枝上。据龙城农技站观察,单株第一分枝为四点三五个,結果二十一点九个,第二分枝一点三个,結果零点二七个,莢果在土壤中的分布范围直径一般只有十四至十七厘米,最大范围不超过二十五厘米,因此,宜于密植,一般每亩六千穴以上,能够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增产潜力大。  相似文献   

3.
大孤山公社二道沟子大队前二队1965年播种了10亩大垅密植玉米,在夏季干旱的情况下仍获得好收成。玉米亩产700斤,土豆亩产825斤,比条件相同的地增产23.6%。春季把垅加宽到2.2尺,株距由2.2尺缩到1.6尺。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在垅间还套种一垅土豆,实行玉米、土豆隔行套种,土豆收后培成大垅。土豆和玉米都是4月10日同时播种,亩施农家肥7,000斤。玉米品种是“二白”,土豆品种是“二水子”。通过两年的生产实践、摸索,证明大垅密植是玉  相似文献   

4.
我们大队的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认真洛实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在七百五十八亩地中,采取四比二间作形式,种辽单二号玉米五百零七亩,玉米总产量五十万零八千八百斤,平均亩产一千零三斤。第七生产队种三十一亩,平均亩产一千三百零一斤。实践证明,辽单二号玉米品种、喜肥水、适于密植、杆高不倒,无大斑病和黑粉病。贫下中农满意地说:“辽单二号玉米好,病少棒大产量高。”  相似文献   

5.
坑种玉米好     
我们生产队有土地七百三十六亩,大部分在山坡岗地上,土质瘠薄,石头多,历年来亩产只二、三百斤,去年在四十六亩坡地上,实行了坑种玉米,平均亩产八百四十七斤,比往年增产三倍多,特别是大园子八亩五分地种吉双四号,平均亩产达一千三百二十斤。我们的作法是,顺原垅沟挖坑,坑长一尺,坑深一尺,坑距一尺二寸,先把表  相似文献   

6.
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我县群众性科学实验活动蓬勃开展,特别是近年来广大干群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以四级农科网为阵地,广泛开展了以间作套种为中心的布局革命,促进了农业大上快上。 1976年,全县间套种面积由1975年的6万多亩扩大到30多万亩。其中9万多亩麦、棉、绿套种的三麦,平均亩产600多斤,比单种的亩产高一倍多;17万亩棉花由于亩亩套种了冬绿肥,有12万亩还插种了春绿肥,每亩只施15斤标准化肥,比往年少施20多斤,  相似文献   

7.
<正> 在县良种场配制的1.13亩烟单14号玉米单交种,经改革制种技术后,亩产一代种847.3斤,比常规制种亩增320.3斤,增产60.8%。方法:①父本不占面积,全田种母  相似文献   

8.
豫单5号系河南许昌农学院1975年用外引优良自交系M_(017)作母本,自交系风可_1作父本育成的玉米新杂交种。 1975年在本院夏播鉴定试验中,亩产928.5斤。比对照种郑单二号增产30.5%,同年冬在海南岛再试验.表现优异。 1976年在本院夏播杂交种产比试验中,亩产896.44斤,比对照种郑单二号亩产785.85斤多收110.7斤,增产14%。同年,在郑州市郊区夏玉米品种联合区试中,供种3个点,3点  相似文献   

9.
一我县今年推广八千一百一十一亩矮脚南特号,普遍获得增产,一般亩产在六百斤到八百斤,高的千斤以上,比其他早稻品种增产一到三成。根据我們調查和各地汇报,矮脚南特插到那里,那里增产。早稻一向高产的圩区白果公社双圩大队占圩生产队,今年插十亩三分,亩产平均高达一千零二十斤。天林公社金山大队胜利生产队,今年插十二亩三分,亩产九百五十六斤六两。丘陵地区  相似文献   

10.
<正> 麦茬水稻旱种,就是在收麦后即在地里施入肥料,耙松表土,把浸种后晾干种皮的种子直接播种.浇蒙头水引苗,实行间歇灌溉种稻法.1981年水稻旱种法在我县发展到6个公社和辉县的三个公社,示范面积391亩.该年水稻生育期间降水量274.3毫米,日照683.4小时,比历年同期降水少115.3毫米,日照少157.9小时.在这不利的自然条件下,我县196亩麦茬水稻旱种田平均亩产493.1斤,比玉米亩产367斤增产25.6%.冯庄公社职庄大队第8生产队常规育苗插秧水稻每亩投工24个,平均亩产542斤;旱种30亩,每亩投工11个,平均亩产536.7斤.其中11亩灌水8次,亩产达到756.4斤.经过几年的试验和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南安县贵峰高级农业社1956年种黄麻120.06亩,平均亩产粗麻皮780斤,比1955年增产19.52%,比社外一般产量高180斤,其中有1.04亩麻田产量最高,收麻皮1,373斤,平均亩产1,320.25斤,超过1956年广东省东莞县共联乡水蛇涌高级农业社1,207.5斤的黄麻丰产最高纪录。该社黄麻丰产田的前茬为小麦,于小麦播  相似文献   

12.
我县甘薯栽培面积約占总耕地的25—30%。夏甘薯面积为春甘薯的二至三倍,而前者用秧全靠后者供給,因此一到栽夏薯时,春薯秧95%以上被剪得一扫光,严重地影响产量。为此,我們在岳坊区各地分別作了春甘薯剪秧对产量影响的試驗,这里只介紹一个較为突出的例子。1965年,牛王公社牛王大队集东生产队,一块春甘薯三十九亩,地势較高,土質較好,前冬每亩施八車(每車約一千五百斤)沟泥,去春每亩又施三車土杂肥,冬耕一次,深六寸,春季結合打壠耕翻一次。5月10—12日扦揷,每亩一千九百八十棵。6月22日这个队开始栽夏甘薯,留下东边的九亩未剪秧,其余三十亩全部剪光。結果未剪秧的九亩,平均亩产三千二百一十斤;剪秧的三十亩,平均亩产二千三百二十斤。未剪秧的比剪秧的每亩增产八百九十斤。我們在試驗中,对这三十九亩春甘薯作了剪秧  相似文献   

13.
一■七七年我所对杂交水稻进行了栽培研究,观察生长特性,摸索增产规律,为大面积生产提供技术依据。全所春稻和麦茬稻杂种示范田共14.7亩,平均亩产1143.98斤。其中春(?)南优2号5.2亩,亩产1313.46斤,比对照种国际24,亩产838斤增产56.7%,比南京11号亩产820斤增产60.2%杂交水稻有强盛的杂交优势和特殊的丰产性能,栽培技术和常规稻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因此,除采用常规品种的先进  相似文献   

14.
玉米是高产作物,但要有适宜玉米生长发育的栽培措施,才能充分发挥它的增产作用。74年老庄大队种249亩玉米,亩产553斤,比当年本队小麦单产低20%。75年玉米扩种到370亩,单产800—900斤,比当年小麦单产高40—60%,比去年玉米增产60—80%。  相似文献   

15.
一 玉米是我国粮食生产中的主要作物之一,也是一种比较高产的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与总产量约占全国粮食面积和总产量的12—13%。近几年来,玉米的生产是稳步上升的,1965年的单产和总产均已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尤其可喜的是,无论在南方、北方,或在高产区、低产区,都出现了一批大面积、大幅度的增产县。据统计,全国亩产达到300斤以上的县,计有210个。河北省遵化县386,000亩玉米,亩产600斤;山东省黄县283,000亩玉米,亩产500多斤;山西省太谷县127,000亩玉米,亩产500斤;上海市崇明县190,000多亩玉米,亩产600斤。特别是出现了许多持续稳产高产的社、队。例如: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大队,1954年玉米平均亩产256斤,1958年以来一直稳  相似文献   

16.
农垦五十八号是一个水稻高产良种,1964年我市由江苏省江宁县引进试种,全市共种植二千一百多亩,一般亩产在七百至八百斤左右,比本地单季晚稻麻壳秈增产20—50%,高的亩产达一千斤以上。如卜塘公社黄庄生产队试种的三点四亩,平均亩产八百零一斤,比四点五亩麻壳秈亩产五百八十七点三斤,增产36.4%;上庄生产队共种十八亩,平均亩产八百二十九斤,其中青年试验田一点四亩,平均亩产九百六十四点三斤。合罗公社楊桥三队试种十点三二亩,平均亩产九百五十九点四斤,比历年单季晚稻最高亩产六百斤增产60%,其中一块样板田四点六五亩,平均亩产达一千零六十六点二斤;此外,卜塘公社宋庄生产队作双季连作晚稻栽培的一点五亩,两季平均亩产一千一百六十六点六斤,其中农垦五十八号亩产五百六十六点六斤,在相同的条件下,比小红稻亩产四百四十四斤,增产25.6%。1964年,我们对这个品种的栽培技术作了调查,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我县种植蚕豆40多万亩,约占夏粮面积的50%左右.蚕豆产量的高低,对整个夏粮产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种植方式,以5.5~6尺组合,收两行蚕豆的稀播为主,后茬套种春玉米.随着生产条件改善,蚕豆产量也逐步提高.在六十年代100多斤的基础上,七十年代达到200多斤,1978年突破300斤,以后稳定在300斤以上.1984年创历史最高水平,亩产达363斤,比1983年增产25.6%.  相似文献   

18.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们大队一九七四年,在百分之四十的高梁和玉米地里,隔台套种“门源”小油菜,折合纯面积837.7亩,共产油菜籽40100斤,平均亩产50.3斤。第二生产队有20亩套种的油菜平均亩产油菜籽120斤。主要做法是: (1) 抓“早”字。做到早整地,早播种、早定苗。1973年秋在搞好秋收的同时,对种油菜的地块进行深翻6寸。随后耙压打垄,垄距一尺五寸;三月十五日开始播种,二十五日播完,(耒不)耙开沟,葫芦头点种,播幅二寸;  相似文献   

19.
由江苏省农科院等单位育成的苏玉1号玉米良种,在各地试种表现适应性广、早熟、高产稳产、抗大小斑病、品质优良,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春、夏、秋播,黄淮平原夏播,东北地区南部和山西雁北地区作春播栽培.综合1981~1983年各类各级试验资料,其中87个点次平均亩产815.2斤,比鲁原单4号增产24.76%;32个点次平均亩产808.8斤,比丹玉6号亩产719斤增产12.49%;54个点次平均比津夏1号增产11.54%.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温州市永中公社普门大队第三生产队,1963年种植早中稻晚季栽培(又称倒种春)的矮脚南特34亩、陆财号9.5亩、钱丰3亩、田基度1.3亩,共计47.8亩。总收燥谷34,446斤,平均亩产720.6斤。其中最高的一坵1.15亩,收燥谷1,042斤,折合亩产906斤,比当季一般连作晚稻增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