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0 毫秒
1.
1992年棉铃虫特大暴发,发生早,来势猛,属历史罕见,5月30日见卵,6月12日进入蛾、卵初盛期,比常年早8—11天。麦田调查,平均亩有幼虫4749头,约为常年发生量的10-20倍,二代定点百株累计卵卵量12453粒,为前10年百株累计卵量总和的1.76倍。并查到在一棉株中部叶片正面集中产卵达64粒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地处晋南的临汾地区的平川县市粮棉产区,1992年和1993年棉铃虫大发生,全区50万亩棉田全部发生,其发生范围和为害程度是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除棉花外,玉米、豆类、瓜类等作物也同时发生严重。1 发生情况据临汾柴村病虫区域测报站调查,1992年一代麦田平均千复网次有棉铃虫幼虫13头,二代棉田百株累计卵量1800粒,幼虫347头;1993年一代麦田千复网次有棉铃虫幼虫20头,二代棉田百株累计卵量1580粒。1992年襄汾、临汾春玉米,二代期平均百株有虫57头,三代期平均51头;1993年二  相似文献   

3.
山东德州棉区1992年二代卵盛期达19天,比常年延长9—10天,形成二、三、四代接连发生,世代重叠。 二代百株有卵7000-8000粒,最高40730粒,三代平均百株有卵224粒,有虫150—160头。四代有卵450—600粒,有虫100余头。各代虫卵量之多是历史罕见的。 麦田发生占植麦面积的85%;玉米、大豆、花和杂草上的虫量,均比常年多6—8倍。一般棉田全年用药12—14遍。  相似文献   

4.
王展 《植物保护》1992,18(3):54-54
多年来,棉铃虫在我县以二代危害为主,三代发生偏轻,四代常不必防治。但1991年二代棉铃虫发生偏轻,而三、四代危害严重,四代大发生为历年所未见。其特点:卵量大、孵化率高、夏播重于春播,晚发旺长田重于早发田块,1991年8月25-26日调查,县站定点田块百株当日卵量50粒,伯士乡定点田块当日百株卵量40粒,幼虫18头,同期大田普查,夏播棉百株卵量为140粒,最高达160粒。百株平均有幼虫28头,最高达50头。9月  相似文献   

5.
垣曲县1992年4月18日始见成虫,较往年提早8—10天,6月2日始见二代成虫,6月15日为产卵高峰,并进入二代幼虫为害盛期,而1992年二代棉铃虫见卵早,较往年提早5—9天,百株卵量达470-1000粒,最高达1423粒,比往年高8-12倍,产卵盛期长达10—14天,棉瓜间作田往年棉花单株平均0.55粒,1992年为6粒,最高达21粒,二、  相似文献   

6.
1992年5月19—21日,全县网捕麦田30块,平均百复网有棉铃虫幼虫24—70头,最高达125头,重发田百茎小麦有虫18头,史无前例,使小麦减产5%-10%。 二代棉铃虫百株产卵量历史罕见。地膜棉百株累计1805粒,直播棉1860粒,麦棉套2012粒,是历史平均值的8—10倍。以往主要为害棉花,1992年还严重为害花生、玉米、果树、豆子、芝麻、西瓜及多种蔬菜,以至后期多种杂草也被取食。二代盛期百穴花生有虫800—1000头,百株西瓜1000多头。  相似文献   

7.
1992年北方棉铃虫特大发生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2年棉铃虫在山东、河北、河南一带特大发生,广泛为害棉花、玉米、大豆、花生、辣椒等作物,发生程度历史罕见。例如:一代为害小麦亩均有虫6千头(历史平均28头);二代百株累积卵量达1.2万粒(历史最高868粒1986年,2400粒1991年聊城),个别棉田4.1万粒(德州),百株幼虫401头(历史最高154头1982年聊城),6月下旬就出现无头无蕾棉;  相似文献   

8.
彭泽县一代棉铃虫为害棉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铃虫在我县棉花上常年发生5代,其中一代在棉田外寄主上为害,自二代起迁入棉田为害棉花。1998年我县一代棉铃虫发生普遍,且在棉花上造成了一定的为害。据调查,苗床百株卵量一般2~10粒,最高20粒,有卵苗床达80%以上;移栽大田后,百株卵量仍高达25粒...  相似文献   

9.
棉铃虫是河北省黑龙港棉区棉花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常年发生4代,以二代集中危害棉花,一般发生年,百株卵量150—400粒,危害损失7—15%,大发生年损失35%以上。因此,二代期的有效控制对棉花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辽宁朝阳市为中国北方特早熟棉区,棉花生育期只有140d左右,有时还少。常年棉花现蕾期为6月30日左右,7月20日前的棉蕾开花结铃后能在霜前吐絮,形成产量。此时如受棉铃虫为害而落蕾,会造成大幅度减产。常年第二代棉铃虫幼虫发生期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幼虫为害早蕾,对棉花产量影响大。第三代幼虫发生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幼虫蛀食棉铃,可造成严重减产。分析比较近30a本地棉铃虫发生的历史资料,可将其分为两个阶段:1973~1991年,为轻发低发生阶段,常年田间百株累积卵量一般不超过40粒,田间落卵期一般只有七八天;1992年至今,为重发高发阶段,百株累…  相似文献   

11.
陆中泉 《植物保护》1982,8(5):18-19
第三代红铃虫是全年发生数量最多、为害最重的一代。一、二、三代的增殖比例为1∶4—10∶12—25。近17年中(1961—1979年)三代红铃虫大发生的有8年,平均百株累计有卵2238.1粒,铃害率84.22%,单铃虫道2.96头;中等发生的有7年,平均百株累计有卵684.5粒,铃害率70.64%,单铃虫道1.71头;轻发生的有2年,平均百株累计有卵215.7粒,铃害率31.55%,单铃虫道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邯郸市 ,1 997年引进、示范种植美国岱子棉公司与孟山都公司合育成的转Bt基因抗虫棉“新棉33B”近 1 30 0hm2 。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蛾、卵无抗性表现 ,田间落卵量与常规棉田无明显差异 ,相反 ,二代棉铃虫百株累计卵量比常规棉处理增加了 2 1 6~ 2 74粒 ,增幅为 30 %~ 38%。转Bt基因抗虫棉对二代棉铃虫幼虫的抗性及控制作用较强 ,基本不用药剂防治 ,但对三代棉铃虫幼虫的抗性控制效果明显下降 ,田间 3龄以上幼虫平均达 2 0~ 4 0头 /百株 ,多者达 60头以上 ,仍需进行药剂防治。棉铃虫在转Bt基因抗…  相似文献   

13.
榆林市是马铃薯的最适宜生长区,常年种植面积达 17万 hm~2。近年来二十八星瓢虫的猖獗发生,直接威胁着马铃薯的安全生产。据榆林市植保站 1992~ 1993年在绥德、佳县夏薯田调查,百株虫量达 120~ 396头,卵量为 1 300粒左右,严重地块单株虫口超过 300头,被害株率达 100%,有些马铃薯整株死亡,个别地块造成绝收,为害损失率达 45%左右。 1994~ 1995年在米脂县、榆林区夏薯田调查,百株虫量平均达 940头,卵量 4 541粒,被害株率 100%,严重地块已全部死亡,为害损失率达 20%~ 50%。秋薯受害也严重。本市各县植保站 1992~ 1994…  相似文献   

14.
1992年棉铃虫在我市大发生,一类棉田一般百株累计卵、虫量1500—2000粒(头),高的达5000粒(头)以上,不仅为害棉花而且为害夏玉米、夏大豆等作物。笔者7月1-3日在丰县、铜山县等县调查,玉米百株平均有虫98.5头,受害株率90.4%。大豆百株平均有虫95.6头,受害株率88.7%。受害严重田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现行的二代棉铃虫防治指标为,二代百株累计卵量90粒。卵量调查是自各代的始卵前定点定株,到产卵终每天或隔一天调查一定数量棉株的着卵量累计而得,费工费时,在实际应用中,农民不易掌握,为寻找便于棉农掌握的调奄方法,自1986至1989年每年在二代棉铃虫百株累计卵量达到90粒左右时的当天,对部分乡(镇)的同类棉田进行普查5块,每块田对角线5点取样,查100株,统计一次调查百株卵(虫)量。  相似文献   

16.
1992年棉铃虫发生时间早,落卵量大、产卵历期长,卵始期为6月8日,比1991年提前8天,三、四代重叠,卵量二、三、四代分别为494粒,178粒和95粒(百株),分别为1991年的55倍,14.8倍和2.5倍,累计卵量二、三、四代分别为1114粒,990粒和1202粒分别是1991年的18.6倍,26.1倍和1.26倍,产卵历期二代为33天,三、四代重叠。 由于虫口密度过大,棉农平均每2-3天喷治一遍,仍不能完分控制危害,到三代中后期,约有10%左右的农户防治无望而弃之不管。  相似文献   

17.
据枝江县植保站棉虫系统测报调查资料分析,今年小造桥虫有所回升。其百株累计卵327粒,百株累计虫量140.0头,分别比去年多315粒,133头;分别比近1年平均多229粒,35.4头。据30年测报资料分析,1968至1970年是第一个为害严重年份,其百株卵高达5528粒,百株累计虫2783头。1976至1978年是第二个为害严重周期,其百株累计卵量676粒,百株累计  相似文献   

18.
菜粉蝶Pieris rapae(Linnaeus)在梧州市1a发生7~8代,该虫主要发生危害时期为春、秋两季.在高温的5~7月卵的孵化率较低,一般为10%~30%.当田间橙黄色卵粒数达总卵量数30%之后2~3d即为幼虫盛发期;以小白菜为例,其防治指标是:苗期1000~1 500头幼虫/667m^2,成株期~中后期20~30头幼虫/百株。  相似文献   

19.
王贺军 《植物保护》1988,14(1):55-55
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等原因,近年豆天蛾为害日渐加重。1987年见蛾时间长,诱蛾量之多超过历年。曲周县5月29日始见蛾;香河县6月14日见蛾,到7月底1台黑光灯共计诱蛾2960头,比去年同期多2346头;廊坊7月上中旬诱蛾量是去年同期的9倍;馆陶日诱蛾441头;大城日诱蛾444头。 曲周县调查,卵株率81%,百株有卵230粒;虫株率77%、百株虫量105头。永年县卵株率90%,百株有卵180粒,幼虫120头,最高210头。衡水地区发生33.3万亩。从全省田间调查情况看,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进入产卵孵化盛期,8月上中旬为幼虫盛期,也是为害和防治适期。 发生严重的原因;除大豆种植面积扩大,过去没有防治习惯和经验,累计虫量增  相似文献   

20.
棉铃虫在鲁西北地区一年发生4代,一代主要在小麦上发生为害,一般每平方米有虫0.1—1.0头,形不成明显的为害,1992年大暴发,一般每平方米有虫10—15头,多的50头以上,小麦受害减产5%左右。二代主要在春棉上,百株累计落卵6000—10000粒,(往年500—700粒),多的达15000粒以上,寄主范围之广,数量之多,为害程度之重,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棉花、玉米、大豆、花生、蔬菜、苹果、枣、梧桐、西瓜等均受为害,棉花顶心受害率86%-95%,有的拔了棉苗改种玉米等其他作物;玉米受害株率95.6%,大豆受害株率92.3%;苹果顶梢受害率90.2%;枣果受害率20%左右,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