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设高产、优质、高效蚕业基地,是蚕桑生产逐步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保持稳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市蚕桑生产发展历史的经验总结,也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从1995年起,经市政府同意,并划拨专项资金,在原重庆市辖区确立了12个镇(乡)作为蚕桑基地.由重庆市农业局蚕桑站具体组织实施这项工作,历时三年(1995~1997年)的蚕桑基地建设工作在各级党政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蚕桑技术人员的艰苦努力,在全市蚕桑生产出现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困难面前,仍然取得了可喜的成  相似文献   

2.
农业结构调整是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蚕桑产业作为我市六大特色支柱产业之一,为繁荣农村经济、农民增收发挥了应有作用.在当前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形势下,我市从实际出发,从建设蚕桑重点镇、重点村入手,加快蚕桑生产区域化、规模化发展进程,发展蚕桑特色产业的整体优势,至2002年年底可望建成1 334公顷桑园以上规模的重点镇一个(高明),667公顷以上规模的重点镇4个(雪岸、柴湾、搬经、磨头),其余4个重点镇均达到400公顷的生产规模.几年来,我们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正> 南充市高坪区针对过去蚕桑基地建设工作薄弱,基地镇乡蚕桑生产曾一度滑坡的情况,充分认识加强蚕桑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蚕桑生产,狠抓内涵,现已建设成发种猛增,单产猛上,效益翻番,技术力量雄厚的蚕桑基地镇乡十一个,占全区总镇乡的42%,开创了蚕桑基地建设新局面。 去年初至今年6月,全区先后拿出30多万元资金明确基地建设奖惩。该区青居、江陵、会龙、长乐、搽尔、石圭等十一个基地镇、乡,根据区委、政府的发展规划,狠挖蚕桑生产潜力,充分利用嘉陵江的沿岸  相似文献   

4.
<正> 盐城市的蚕桑生产,近几年来发展较快。1989年收购蚕茧2.385万吨,为1980年的(?).9倍,平均每年递增2265吨;比1988年增产(?)350吨,增长36.3%。我市蚕桑生产发展较迅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注重蚕桑生产基地建设,则是我市蚕桑生产能够稳步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正> 阆中是四川省蚕桑重点基地县(市)之一,蚕桑丝绸是市内的支柱产业,它对加快城乡经济发展,促进富民兴市,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使我市蚕桑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充分利用,蚕桑生产经营和增长方式得到“两个根本转变”,加快蚕桑基地乡镇产业化进程,实现“一优两高”蚕业。市委、市政府制定加快蚕桑基地建设新对策。  相似文献   

6.
我市的蚕业生产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现已建立了武林蚕种场、贵县蚕种场、贵县、平南、桂平蚕业站等蚕种生产及蚕桑技术推广机构,使我市的蚕桑生产得到不断发展,逐步成为全区主要生产基地之一,种桑养蚕也逐步成为我市的主要经济作物.  相似文献   

7.
<正> 蒋垛是我市的蚕桑大镇,全镇现有桑园533hm~2,2002年共饲养蚕种近6000张,产茧225吨,约占全市蚕茧生产的60%,近年来,该镇把规模蚕桑生产基地作为“惠民工程”,确定全镇桑园建设目标为1333hm~2。蒋垛要真正建成规模蚕桑生产基地这一“惠民”工程,当前必须要解决三个瓶颈、确立三种思路、形成三种机制。  相似文献   

8.
<正> 一、“七五”期间蚕桑基地乡建设情况我区1986年开始,在汉中、南郑、城固、西乡、勉县、略阳、镇巴、洋县等八县(市)确定了40个乡作为发展蚕桑生产基地乡,要求在1990年以前,每个基地乡桑园面积达到400亩,蚕茧产量达到0.5万公斤。几年来,在各级党政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协助下,蚕桑基地乡建设已取  相似文献   

9.
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是现代蚕桑产业的发展方向.重庆市涪陵区尝试建设适度规模的蚕桑生产基地,培育新型蚕桑生产经营主体,促进蚕桑产业稳定发展.针对蚕桑生产基地建设存在的具体问题,就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改善建设条件和探索建设模式等,给出了初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栽桑养蚕是我市多种经营的重要组成部份,历来是农村的主要副业之一,45%的乡(镇)有种桑养蚕的习惯。优越的自然条件,适宜的自然环境,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充裕的劳动力,是丰城市发展蚕桑生产的优势。近几年,省里制定了“蚕桑工程”,市委、市政府加  相似文献   

11.
<正> 蚕桑生产是平利县自然资源优势所决定的多种经营骨干项目。按照农业生产总体布局,拟定朝阳等二十三个乡,为平利县蚕桑生产基地。一、基本情况基地范围:主要分布在县境内汉白公路沿线的川道、河流两岸,地处北纬31°37′—33°39′,适生条件最佳。包括北部的朝阳、良西、湖河、老县、风凰、锦  相似文献   

12.
为了振兴我市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粮经比例,稳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蚕业,以适应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出口创汇的需要,根据永川市委、市政府发展蚕桑生产的战略规划,准备建立3000吨(6万担)优质蚕茧生产基地,使我市蚕桑生产朝着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集约化方向转移,促进我市茧丝绸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现将基地建设有关情况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3.
<正>最近,我们调查了全市13个蚕桑重点乡(镇)的生产现状,听取了当地干群对蚕桑生产的意见,现就有关问题探讨如下:一、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蚕桑在我市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我市农村一项传统骨干副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市的蚕桑生产稳步发展。桑田面积从1978年的6.4万亩发展到1994年15.1  相似文献   

14.
有17个村、143个社、5621户、21654人、1055公顷耕地、幅员面积仅41.4平方公里的南部县柴井乡,首批被列入南部县蚕茧基地乡、南充市蚕桑产业化示范乡.1998年该乡围绕“两基建设强基础,大上科技增效益”的方向,努力加快蚕桑基地建设,抓住蚕桑生产不放松,已取得明显成效.全乡发种6440张,产茧140吨,比去年发种5800张、产茧110吨,分别增长11%和27.3%;全乡购杂交桑种60公斤,培育桑苗35.72公顷,  相似文献   

15.
<正> 四川省蚕学会养蚕专业委员会于1991年8月26日至28日,在乐山市召开了蚕桑基地建设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专家、教授、学者及蚕桑生产第一线的领导和科技人员共40多人。会议以如何“贯彻执行巩固提高,积极发展蚕桑生产”方针,加强蚕桑基地建设为主要内容,现场考查了乐山市中区童家乡“万担茧基地建设”的成就。交流了各地基地建设的经验。与会同志各抒已见,开展了学术研讨;考察了乐山市中区童家乡的蚕桑基地建设,这个乡人均耕地面积1.22亩,  相似文献   

16.
我县是蚕桑生产的新区,十二年来在上级党、政部门的领导下,坚持普及蚕桑生产技术,促进蚕桑生产不断巩固发展。目前,我县有15个区、136个乡、7613户种桑养蚕,桑地面积已达15263亩,全县发展了七十一个蚕桑生产专业村,380户蚕桑生产专业户(其中3至5亩的335户,5亩以上的45户),办起共育室62个,代育室79个。蚕桑生产越来越巩固,去年跨进了万担县。今年在去年取得较大成效的基础上又有进一步的发展,全年发放蚕种61358.75张,比去年36638张增加24720.75张。到十月下旬止,全县收购蚕茧17213.749担,比去年同期的11125.831担增加6086.918担,增长54.7%。去年,全  相似文献   

17.
<正> 蚕桑生产,丝绸工业是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巴中地区经济工作中更显得特别重要。为了唱好这出压台戏,最近,巴中地区丝绸公司决定:由地、县(市)丝绸公司共挤出100万元,对全地区30个蚕桑重点基地乡(镇)  相似文献   

18.
<正> 蚕桑生产、丝绸工业是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巴中地区经济工作中更显得特别重要。为了唱好这出压台戏,最近,巴中地区丝绸公司决定:由地、县(市)丝绸公司共挤出100万元,对全地区30个蚕桑重点基地乡(镇)  相似文献   

19.
汉阴县五坪村实施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建设5年来,通过推广轻简高效、节本省力化生产技术,提高了单位面积产值和比较效益,稳定了蚕桑生产规模。文章介绍了五坪蚕桑示范基地的发展概况,总结了示范基地建设的成功经验,并对示范基地建设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海宁市面对严峻的蚕桑产业形势,以通过申报“商务部规模化集约化蚕桑示范基地建设”“浙江省蚕桑产业技术团队”“国家农业(蚕桑)产业强镇建设”等项目为契机,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促进蚕桑产业转型发展为理念,以发展“规模化、机械化、数字化、融合化”蚕桑产业为目标,积极探索产业振兴新模式,谋划蚕桑产业新突破,努力构建高质量、高水平蚕桑产业体系,不断建立完善产业链融合新模式,提升现代蚕桑示范基地功能,促进一二三产深入融合发展,积极提升蚕桑生产效率和产业综合竞争力,为传统蚕桑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