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乳炎灵"注射液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治疗试验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奶牛隐性乳房炎是严重危害乳产业的三大疾病之一 ,主要是由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美国 110 0万头泌乳奶牛中的 5 0 %患有隐性乳房炎 [1 ] ,而我国乳房炎的发病率则更高 ,临床型为 33.4 1% ,隐性乳房炎为73.91,阳性乳区 4 4 .74 % [2 ] 。笔者等对江苏 2个奶牛场的 30 0头泌乳期奶牛进行调查 ,阳性 185头 ,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平均达 6 1.6 7%。奶牛隐性乳房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但是可以使产奶量下降 10 %~ 15 % [3] ,并且乳质量下降 ,有的还转化成临床型乳房炎。通常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效果不稳定 ,容易复…  相似文献   

2.
应用"香蒲汤"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因胎衣不下等病症不治疗或治疗不彻底以及在人工授精、助产等过程中消毒不严而引起的。奶牛的子宫内膜炎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致使奶牛长期不孕,笔者经多年的临床观察,大胆探索,通过大量的临床病例,应用自配"香蒲汤"治疗该病450例,治愈432例,治愈率达96%。  相似文献   

3.
运用奶牛隐性乳房炎特异性转移因子对奶牛隐性乳房炎进行临床应用试验。将CMT法检测呈阳性的奶牛分为3组:特异性转移因子组、环丙沙星组、空白对照组。给药后用CMT诊断液检测治疗情况,并对试验前后奶牛产奶量进行对比。结果发现,特异性转移因子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治愈率达87.0%,有效率达95.7%,试验后产奶量增加1.210 kg;环丙沙星组治愈率达85.7%,有效率达90.5%,试验后产奶量增加1.175 kg;空白对照组治愈率达10.0%,有效率达10.0%,试验后产奶量降低。表明特异性转移因子和环丙沙星相当,均对奶牛隐性乳房炎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奶牛蹄病又称"肢蹄病",是危害奶牛的"三大疾病"之一,由于各个牧场的具体情况不同,蹄病的发病率为5%~40%。蹄病不但影响奶牛的正常生活,而且还会导致奶牛生产性能下降,如果处理不当甚至会导致奶牛淘汰,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因蹄病淘汰牛占淘汰牛总数的15%~50%。  相似文献   

5.
奶牛“三率”是指奶牛受配率、受胎率和产犊成活率。奶牛应用冻配效果的好与差,直接表现在“三率”上。奶牛的正常繁殖,应当是一年一个犊,而即使应用人工冻配之后,还达不到全配、全准。下面就根据安达市奶牛应用冻配的经验,谈谈提高奶牛“三率”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奶牛蹄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奶牛蹄病的发病率,促进奶牛业健康发展,笔者对某大型奶牛场开展了奶牛蹄病发生规律的调查及综合防控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该奶牛场蹄病年平均发病率达24.2%,其中:不同季节奶牛蹄病的发病率以第三季度最高,达39.8%;不同年龄奶牛蹄病的发病率以5~7岁最高,达39.1%;不同胎次奶牛蹄病的发病率以第4胎次最高,达45.4%;泌乳奶牛蹄病的发病率随泌乳量的增加而升高。自采取综合防控措施以来,该规模化奶牛场蹄病发病率逐年下降,由2006年的34.7%下降至2010年的11.9%,防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首次采用激素与中药结合的方法对68 头患卵巢疾病的奶牛同时进行治疗和诱导泌乳的实验。结果表明,中西结合诱导不孕奶牛泌乳的成功率达98.5% ,奶牛试验后70~100 d 达到产奶高峰且维持约3 个月,试验奶牛305 d 平均产奶量为4 889 kg,而且这种方法对卵巢疾病不孕奶牛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发情率)达95.5% ,配种受胎率达82.8% 。  相似文献   

8.
据中国奶牛在线:在上海,浦东、宝山、金山和松江的54个牧场近3万头奶牛必须在2005年前全部外迁,目标锁定邻近的浙江、江苏。这3万头奶牛的“出嫁”,意味着上海畜牧业的整体迁移,除了“新娘”本身,还有资金、技术等诱人的“嫁妆”,到哪个地方都能兴起一个产业。一时间,各地谈婚论嫁的“秋波”频传、“绣球”连抛。有着“中国南方奶牛之乡”美誉,存栏奶牛达3万多头,年产值达10亿元的浙江奶业重镇金华闻风而动,有心将这批“新娘”全部“迎娶过门”。经过精心策划和准备,金华人“拉”来了上海畜牧业考察团,一方面向他们展示金华奶牛产业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9.
乳腺炎在奶牛疾病中占居首位,该病可使奶牛泌乳量明显下降,乳汁变质,严重者可使乳腺发生硬结、萎缩、化脓、坏疽,甚至完全丧失泌乳能力而被淘汰,在奶牛业上可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许多病菌可通过病乳传染给人.由于抗生素大量用于治疗临床乳腺炎而残留在牛奶中,使人体产生抗药性,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经临床实践,用纯中药制剂"奶牛乳腺消炎散"治疗236例患牛,有效率达80%,证明中药制剂在治疗该病方面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以河南省舞钢市某大型奶牛养殖场的60头患病奶牛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受试奶牛进行子宫内膜炎病原的分离鉴定,统计感染情况。将患病奶牛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中药治疗、西药治疗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比3组患牛的发情率和受胎率。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主要病原菌为葡萄球菌、肠杆菌与链球菌,共162株,均为混合感染。中医治疗组的患牛治疗后的发情率达70.00%,受胎率达55.00%;西医治疗组的患牛治疗后的发情达65.00%,受胎率50.00%;而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一组,患牛治疗后发情率达90.00%,受胎率达75.00%。结论:该奶牛养殖场的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原菌以葡萄球菌、肠杆菌与链球菌为主,混合感染率高;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奶牛的治疗效果相对突出,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乳房炎是奶牛常见而且多发的一种疾病,发病率高,危害性大,是影响奶牛生产性能最严重的疾病之一.通过对银川五里台养殖有限公司奶牛场578头泌乳期奶牛的检查,结果表明,临床型乳房炎奶牛占3.1%,隐性乳房炎头数阳性率达37%,乳区阳性率达31%.经过3个月的综合防治,隐性乳房炎奶牛治愈186头,治愈率为86.9%,临床型乳房炎奶牛治愈17头,治愈率为68%,治愈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行唐县作为全国第二大奶牛养殖大县,奶牛存栏量达7.5万头,每年因焦虫病损失达百万元。笔者根据多年临床实践得知:中药治疗奶牛焦虫病不仅可以降低治疗费用,更重要的是能有效避免运用黄色素、贝尼尔等西药产生的副作用,不影响奶质、无药残、无毒性、无污染。在大力倡导"低碳"养殖的今天,该疗法极具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金华地区奶牛结肠小袋纤毛虫的感染情况,采用廖党金的方法通过对不同规模奶牛养殖场(户)中随机选择的215头奶牛粪便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金华地区奶牛结肠小袋纤毛虫场感染率达100%,奶牛平均感染率为63.26%,平均EPG值在96~442之间。其中青年牛的感染率为最高,达78.13%,在被调查的寄生虫阳性的青年牛中小袋纤毛虫为100%感染。结肠小袋纤毛虫已成为金华地区奶牛感染的优势虫种,应引起重视并进行针对性的驱虫治疗。  相似文献   

14.
对判定为产后恶露不尽奶牛进行分组,分别为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对照组,试验Ⅱ组采用中药对奶牛产后恶露不尽进行治疗,试验Ⅰ组采用西药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不进行治疗.结果表明,用中药对奶牛产后恶露不尽进行治疗,治愈率达100%,并且治愈奶牛全部恢复发情.用西药进行治疗,治愈率达53%,治愈奶牛全部恢复发情.对照组只有1头奶牛自愈,但未恢复发情.试验证明中药治疗奶牛产后恶露不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奶牛乳腺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奶牛乳腺炎是奶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它不仅影响奶牛的产奶量 ,降低奶牛养殖经济效益 ,导致泌乳功能丧失 ,使奶牛被迫淘汰 ,同时影响牛奶品质、危害人类健康。据我国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兰州等城市调查 ,乳腺炎是乳牛场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发病率达 2 0 %~ 70 %。据国外报道 ,奶牛乳腺炎的发病率约为 2 5 %~ 6 0 %。在美国 ,10 0万头泌乳奶牛约 5 0 %患有乳腺炎 ,因奶牛乳腺炎每年造成的损失估计达2 0亿美元。在世界范围内 ,每年损失估计可达 380万吨。奶牛乳腺炎不仅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还影响到乳的品质 ,危及人的健康〔1、2〕。因…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炎是奶牛常见的多发病之一,若治疗不及时,则可导致奶牛生殖机能紊乱及不孕,给养牛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从2004年3月份开始,我们应用中澳合资东方澳龙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高效米先”,先后对26例患有子宫内膜炎的奶牛进行治疗,治愈率达96%;治愈后3个情期的受胎率达85%左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用添加了微生态制剂达农威益康“XP”的日粮,以泌乳期奶牛为试验对象进行了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在60d的试验期中,试验组奶牛的日均产奶量和乳脂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试验期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奶牛均未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18.
奶牛“三率”是指奶牛受配率、受胎率和产犊成活率。因此,奶牛应用冻配效果的好与差,直接表现在“三率”上,也是关系到养牛经济效益的关键。奶牛的正常繁殖,应当是一年一个犊,而为什么应用人工冻配之后,还达不到全配、全准?又不能普遍实现“母牛下母牛三年五个头”的标准呢?下面就根据中国奶牛之乡———安达市奶牛应用冻配的经验,谈谈提高奶牛“三率”的技术要点。1影响奶牛“三率”的原因1.1母牛膘情差。膘情是母牛发情的基础,膘情好坏直接关系到受配率的高低。由于奶牛饲养管理水平低和泌乳等原因的影响,使体内营养入不抵出,因此就抑制了…  相似文献   

19.
为给红河州奶牛驱虫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促进当地奶牛养殖业健康快速发展,采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和沉淀法对44份散养荷斯坦奶牛粪样进行寄生虫调查.结果显示:线虫感染率达54.5%,吸虫感染率达84.1%.表明红河州散养奶牛寄生虫感染普遍,吸虫感染情况较严重.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应用治疗奶牛子宫炎新药—益宫康对10头患有子宫内膜炎的中国黑白花奶牛进行治疗,结果治愈率达80%(8/10),受胎率达80%(8/10),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