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正一、甜瓜(西瓜)/冬瓜—大白菜种植模式(一)甜瓜2月下旬至3月上旬温室育苗,4月上旬定植。1.3 m一带,种植2行甜瓜,宽行85 cm,窄行45 cm,株距55 cm,每667 m~2栽植1800株左右。栽种后覆盖120 cm宽的地膜,搭建小拱棚。甜瓜6月中旬上市,一般每667 m~2产量3000 kg,每667 m~2产值3000~5000元。  相似文献   

2.
<正>早熟西瓜套种甘蔗是近年来豫东早熟西瓜种植区新推广的一种高产高效种植模式。西瓜在2月上旬温室育苗,3月上中旬移栽。利用"三膜一苫"(早春种植后地膜覆盖,外搭小拱棚农膜覆盖,膜外盖一层草苫,草苫上再加盖一层农膜)保温栽培技术,6月上旬西瓜成熟上市,一般每667 m~2生产西瓜4000~5000 kg,产值8000元左右。甘蔗比西瓜早10天种植,  相似文献   

3.
一、小麦-菠菜(或蒜苗)-西瓜(或甜瓜)-棉花一年四种四收间作套种模式 200cm一带,播6行小麦,行距20cm,占地100cm,留100cm预留行.10月上、中旬种麦时同期撒菠菜,11月上旬加盖塑料拱棚,春节上市.翌年3月底播种1行西瓜,株距45cm,667m2种植740株.4月15日前后在西瓜两侧地膜内各种1行棉花,窜行50cm,株距20~23cm,667m2植3000株,该模式一般667m2产小麦300kg、西瓜3000 kg、菠菜500kg以上、皮棉60kg以上,667m2总产值35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河北省磁县农业局农技人员探索出一套双膜西瓜间套抗虫棉的高产高效栽培体系。通过双膜覆盖,不仅使西瓜提早上市,获得较高经济效益,而且充分利用土地立体种植,增收一季棉花。该模式一般平均亩产西瓜2500kg,亩产籽棉250kg。该种植模式的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抗虫杂交棉与早熟西瓜间作,双膜覆盖促早发,可较好地解决现行棉瓜间作生产中的诸多问题,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目标。试验结果表明,抗虫杂交棉与早熟西瓜间作双膜覆盖栽培的优化方案为:每666.7m2种植棉花1 600株,追施尿素30 kg,采用留叶枝整枝方法。西瓜每666.7m2间作1 100株。  相似文献   

6.
<正> 广平县东张孟乡西张孟村农民选择冬瓜和西瓜间种植模式,每公顷产西瓜4.4万公斤,冬瓜18万公斤,每公顷效益达5.25万元。 1 品种选择 西瓜选用早熟丰产的郑杂5号,冬瓜选用高产优质抗病品种广东黑皮。 2 施肥整地 每公顷施腐熟有机肥15立方米,磷酸二铵300公斤、尿素225公斤、硫酸钾150公斤。3月上旬开始洇地造墒,深耕细耙,精心整地做到上虚下实、无明暗坷垃。 3 间隔播种 3月下旬每1.5米覆盖90厘米宽地膜一带,在每带两侧膜上各打一行眼,点播西  相似文献   

7.
1栽培模式小麦:10月下旬播种,每1郾5m宽为1个种植带,每带播1耧小麦,翌年5月底6月初收获。黄心菜:小麦播种后立即定植或直播于小麦带空地内,3月下旬收获完毕。西瓜:4月上旬定植于黄心菜后茬的小麦空地内,每个种植带1行,6月底7月初收获。棉花:4月下旬定植或4月上旬直播于西瓜行两  相似文献   

8.
从播种前做好准备、适期播种覆膜、瓜棉共生期管理、棉花中后期管理等方面介绍西瓜—棉花间作双膜覆盖栽培技术,以期为该间作模式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西瓜一花生一玉米一白菜“四种四收”种植模式在唐山市推广面积30余万亩。西瓜(京欣二号)于3月上旬温室育苗,4月初采用地膜加小拱棚的方法移栽,6月下旬收获;花生(3233)随移栽西瓜,播种在距西瓜20cm处,8月中旬收获;玉米(京玉十一)于5月中上旬在西瓜行间撮播玉米,穴距30cm,每穴3~5棵,9月上旬收获;  相似文献   

10.
<正> 甘蓝、西瓜、白菜、小葱四菜连作栽培技术是: 1 种植形式 每300厘米为一栽培带。其中甘蓝占地230厘米,西瓜占地70厘米。1月上旬育甘蓝苗,3月上旬定植,每一栽培带内栽植6行,株距35厘米,每3行甘蓝扣一宽150厘米小拱棚,4月下旬收获。3月阳畦育西瓜苗,4月初垄上双行定植,小行距40厘米,株距35厘米~40厘米。定植后覆盖从甘蓝撤下的小拱棚,7月中下旬拉秧。西瓜拉秧后直播白菜,株行距40厘米×40厘米,9月30日前后收获。白菜收获后整畦撒播小葱,覆盖撤下的小拱棚,3月上中旬收获。 2 栽培技术要点 2.1 甘蓝 选用中甘11、8398等早熟丰产品种。播前10~15天做好阳畦,每立方米床土内加入充分腐熟过  相似文献   

11.
安庆飞 《河南农业》2009,(11):50-50
一、小麦-菠菜(或蒜苗)-西瓜(或甜瓜)-棉花一年四种四收间作套种模式 200cm一带。播6行小麦。行距20cm,占地100cm,留100cm预留行。10月上、中旬种麦时同期撒菠菜,11月上旬加盖塑料拱棚,春节上市。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一膜六行两种栽培模式四种处理对棉花生育期的影响,双膜覆盖栽培处理出苗率高于常规栽培模式,双膜覆盖栽培模式主茎叶片数生长势、蕾期、花期都快于常规栽培,为次宜棉区棉花一膜六行双膜覆盖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研究一膜六行不同地膜覆盖栽培模式对棉花纤维长度、产量的影响,为当地棉花一膜六行双膜覆盖高产栽培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双膜覆盖模式平均棉纤维长度比常规栽培模式棉纤维长度长。双膜覆盖栽培模式的平均单铃重、实际收获株数、籽棉产量、皮棉产量显著高于常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4.
<正>利用薄膜透光性好,能有效地使太阳光转变成热能,增温和保温的作用,在塑料大棚内种植西瓜,播种期和定植期均能提早,整个生育进程提前,实现早春早熟栽培及提早上市。为了增强保温效果,可以采取"双膜覆盖"、"三膜覆盖"、"四膜一苫"、"五膜一苫"等多层覆盖的栽培模式。1.育苗播种时间一般为12月上旬至翌  相似文献   

15.
<正>甘蓝、西瓜、白菜、小麦周年高效种植模式,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壤复种指数,最大限度增加经济效益。该模式一般亩产甘蓝4000~5000公斤、西瓜3000~4500公斤、白菜3500~4500公斤、小麦550~600公斤,亩效益1.5万元以上。一、茬口安排甘蓝一般于每年元月上旬进行温室或大棚双膜阳畦育苗,3月上旬定植,4月下旬收获;  相似文献   

16.
高台县小拱棚西瓜双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通过对小拱棚西瓜双膜覆盖栽培试验,筛选出适宜高台县土壤、气候、光照的西瓜种植品种、栽培方法及模式,更好地发挥小拱棚西瓜双膜覆盖栽培的高产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新疆棉花双膜覆盖增温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棉花双膜覆盖技术的推广提供可行依据.[方法]进行棉花双膜与单膜覆盖增温效应的对比分析.[结果](1)双膜覆盖比单膜覆盖明显提高播种至出苗期间的0~20 cm耕层土壤地温,增加土壤有效积温,从播种至出苗期间双膜覆盖比单膜覆盖日平均地温高0.9℃,最低温差0.6℃,最高温差达到1.3℃;双膜覆盖较单膜覆盖累计增加土壤积温15.2℃.(2)双膜与单膜覆盖5 cm日平均地温温差1.4℃,最高温差达到2.4℃,比单膜累计增加地温24.3℃,5 cm土层正好是棉花种子所处的耕层,因此该土层地温的提高为播种后加速种子吸水、萌动提供了很好的温度环境,有效促进了棉花出苗.(3)双膜覆盖栽培还有效提高了一日4个时段(02:00、08:00、14:00、20:00)的土壤温度.[结论](1)双膜覆盖比单膜覆盖有更好的增温效应.(2)双膜覆盖提高了不同土层土壤温度,且这种增温效应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且土层间温差逐渐减小,这种增温效果明显高于单膜覆盖的增温效果.(3)随着时间的不同,土壤不同土层地温变化也发生着相应变化,反映出土壤的热传导效应.  相似文献   

18.
正一、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一)选用抗病品种,实行嫁接栽培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的西瓜品种,采用对西瓜枯萎病有抗性或免疫的黑籽南瓜作砧木嫁接栽培,是多年连作区防治西瓜枯萎病的主要方法。据调查,嫁接苗比自根苗枯萎病发病率低48.7%,西瓜产量增长113.5%。(二)培育壮苗各种植模式均育苗移栽。采用小拱棚双膜覆盖营养钵(筒)育苗,塑料钵高8~10cm,口径宽8~10cm;塑料筒或纸筒高10~12cm,直径8~10cm。用筛过的大田土和腐熟的厩肥,按6:4比  相似文献   

19.
选用早熟西瓜品种和抗虫杂交棉新品种进行套作,双膜覆盖促早发,可较好地解决现行瓜棉套作生产中的诸多问题,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目标。2002~2004年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棉田套作春播双膜覆盖西瓜栽培措施的优化方案为:每公顷16 500株,追施尿素150kg;坐瓜后有1~2次降水的年份,浇水1次即可。瓜棉套作新技术生产的西瓜上市早,符合安全食品标准,单产、单价高;棉花发育早,单产高,品质好,单价高,瓜棉总产值高达65 940元/hm2。  相似文献   

20.
张家口宣化地区西瓜双膜覆盖栽培模式与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张家口宣化地区西瓜种植基地为调查对象,分析了当地西瓜种植模式包括西瓜自根苗连作的栽培方式及双膜覆盖西瓜套种茄子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双膜覆盖套种茄子栽培模式纯收入为16.5万~19.5万元/hm~2,可以连作3年而不受西瓜枯萎病的困扰,西瓜的含糖量高达11.8%,无论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还是品质方面都具有发展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