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生产角度对大连市能值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Zhao等提出得“能值足迹”方法和顾晓薇等提出的“本国足迹”理论为基础,从生产角度计算分析了辽宁省大连市2002年的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情况,并对比本地能值生态足迹、能值足迹和传统生态足迹的计算结果,包括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生态足迹强度指数和生态超载指数。各方法均得到同样结论:大连市存在生态赤字,分别为2.24,5.13和18.71。本地生产导致的生态超载指数最大,为62.91。  相似文献   

2.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分析2005—2009年广州城市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利用万元GDP足迹及可持续生态指数评价广州市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结果表明,2005—2009年间广州生态足迹相对平稳,长期处于生态赤字状态。随着GDP的上升,生态消费总足迹和本地产出生态承载力都有下降趋势。可持续指数平均值为0.53、接近0.5,表明广州生态足迹和自然生态承载力大致相当,区域可持续发展性接近边缘状态。同时,据此提出广州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运用能值生态足迹对广西2004-2010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0年广西人均生态足迹从3.5830 hm2增长到4.2511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从2.2715 hm2增长到2.5873 hm2,人均承载力增长的幅度远小于人均生态足迹,导致广西的生态赤字从1.3115 hm2增长到1.8743 hm2,能源消费尤其是煤炭消费的快速增长是其主要原因,同时广西资源利用的效益虽有提高但与国内部分省市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这说明广西的社会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最后通过分析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广西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5.
在分析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基于能值分析理论的生态足迹计算模型衡量研究区域的环境可持续发展状况。以黑龙江省为例,计算了2000~2007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黑龙江省2000~2007年生态足迹均超过了生态承载力,区域的经济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6.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虽然繁荣发展,但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破坏。近年来,国家对生态保护的重视度日益增强。对河北省2005~2014年的能值生态足迹动态分析为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提供新的视角和平台。能值生态足迹分析结果显示,河北省生态赤字曲线持续上升,生态压力越来越大、协调度越来越差。总体显示出高压力、低协调度、低发展水平的特征。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广清洁能源,促进产业融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产业生态效率,控制人口数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运用能值-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山东省泰安市2003-2012年的人均能值生态承载力和人均能值生态足迹,通过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其生态安全现状做了动态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泰安市的人均能值生态承栽力在0.3996hm2上下波动。人均能值生态足迹从5.5612hm2增至7.9506hm2,生态压力指数由11.4826增至25.5964,生态安全状态从“轻度不安全”过渡到“中度不安全”,在2012年已变为“重度不安全”状态。通过建立灰色GM(1,1)预测模型,对泰安市2013~2022年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显示,到加22年,泰安市的人均能值生态承栽力将变为0.2137hm2,人均能值生态足迹将高达10.1461hm2,生态压力指数将增至47.4848,泰安市的生态安全将持续为“极度不安全”状态,可见,泰安市生态安全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8.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法的山东省可持续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凤华  李维德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8186-8189
传统生态足迹方法自提出以来已广泛应用到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中,但其改进方法能值生态足迹法在可持续发展中的运用还很少。简要介绍了传统生态足迹模型和基于能值分析理论的生态足迹模型,并运用这两种方法对山东省2002~2006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与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测算了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的两个指标: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和生态协调系数,计算结果均呈下降趋势,表明山东省对各种土地的需求越来越不平衡,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山东省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通过对比研究,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相比,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结果更能真实反映生态经济系统的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9.
为衡量和评价新疆可持续发展的状况,针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以土地生产力基础,在不同类型生产性土地进行统一换算时会造成偏差的缺点,结合能值理论,运用能值的生态足迹模型对新疆2001~2010年的发展状况进行动态分析.结果得出:①新疆人均生态足迹由2001年的7.21 hm2增长到2010年的14.58 hm2;②人均生态承载力由2001年的7.92 hm2下降至2010年的6.72 hm2;③自2003年以后,新疆开始出现生态赤字,且赤字量逐年增大.通过计算区域生态足迹与承载力,分析两者关系、构成及变化原因,针对造成生态赤字的原因,结合新疆特点提出了合理开发自然资源、调整产业结构等实现新疆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1949-2008年吉林省乾安县能值生态足迹动态,评价乾安县可持续发展演变情况。【方法】运用能值生态足迹法,对乾安县1949-2008年的能值生态足迹进行研究,分析该区域人均能值生态足迹、人均能值生态承载力和人均能值生态盈亏的动态变化。【结果】1949-2008年,乾安县人均能值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平均每年上升19.3%,而人均能值生态承载力呈下降趋势,平均每年下降10.2%。1949-1978年,乾安县人均能值处于生态盈余状态,但呈下降趋势,人均能值生态盈余从1949年的5.784 2 hm2下降至1978年的0.253 9 hm2,平均每年下降18.4%;1983-2008年呈现生态赤字状态,人均能值生态赤字从1983年的3.334 2 hm2增加至2008年的11.899 2 hm2,平均每年增加32.9%。【结论】自1978年之后,乾安县经济快速发展是以过度开发自然资源为代价的;只有因地制宜地对该区域人口、社会经济、工农业和自然环境状况进行优化整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建设。  相似文献   

11.
12.
氮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元素。人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消费者,以食物氮的形式消费后大部分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泄到环境中。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收入的增加,食物消费逐渐丰富,对其氮足迹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对遵义市近16年氮消费足迹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遵义市氮消费足迹中城镇居民人均食物氮消费量在2119.68-3132.67 g间波动,平均值2629.37 g;农村居民食物氮消费足迹在4654.12-2962.12 g间波动,平均值3847.20 g。(2)在近16年粮食、猪肉、家禽、蔬菜、蛋及蛋制品、水产品、奶制品、水果和牛羊肉对城镇居民食物氮的平均贡献分别为36.96%、28.90%、10.62%、6.69%、4.73%、4.46%、3.09%、2.31%和2.26%。农村居民食物氮消费足迹中粮食的贡献65.81%、猪肉的贡献为24.21%、蔬菜的平均贡献为6.70%;水果、水产品、家禽和蛋及蛋制品0.28%-1.32%间波动。(3)遵义市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与推荐的我国膳食结构有较大的差距。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消费食物氮可能呈现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3.
近10年《农业图书情报学刊》论文与作者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1994~2003年《农业图书情报学刊》发文的系统分布、地区分布、选稿分布等方面探讨发文特点与规律,揭示农业图书情报研究领域学科研究主体、学科研究中心和地区分布情况,以及农业图书情报研究领域的学科特征、科研合作类型和特点等。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复混肥市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5~2005年10年间的国际化肥供求状况、国内外复混肥市场现状及广东省肥料市场特点的分析,提出了广东省复混肥的发展方向以及复混肥企业市场导向,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碳足迹角度的中国小麦生产可持续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探究我国小麦生产碳足迹的时空动态,分析小麦生产的可持续性,本研究基于2005—2014年中国小麦生产的农资投入及产量数据,系统分析我国小麦生产的碳足迹、净碳吸收量与可持续性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2005—2014年,我国小麦生产系统表现为碳汇,小麦生产过程中化肥施用所造成的碳足迹最大,占总碳足迹的比例为55.25%~64.77%。2005—2014年随着小麦产量的提高,我国小麦生产的净碳吸收量逐年上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对环境的影响逐年降低,可持续性指数逐年升高。小麦生产的碳足迹、净碳吸收量及可持续性指数与小麦产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每公顷小麦产量提高1 000kg,碳足迹增加434.20kg/hm~2(R~2=0.328,P0.05),净碳吸收总量增加3.56×10~7 t(R~2=0.663,P0.01),可持续性指数增加0.50(R~2=0.949,P0.01)。分析小麦生产可持续性指数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变化发现,不同省份年际间差异显著,河北、安徽和湖北等省份小麦生产可持续性指数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黑龙江、新疆和云南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采取合理的农作措施培肥土壤,提高地力,合理减少化肥使用,提高灌溉效率,提高小麦生产的可持续性,有利于应对和缓解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13~2022年横江中下游流域昭通段自动气象站汛期4~10月逐日20~20时降水资料,采用泰森多边形法计算4个子流域逐日面雨量,并对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10a横江中下游汛期降水时空变化特征明显,汛期面雨量平均值为843.3mm,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5月开始有强降水发生,8月最多;各个子流域汛期面雨量强降水平均值为2.4~5.2次,关河流域最易出现强降水,洒渔河流域最少,除洒渔河外,子流域均会出现日面雨量≥60mm以上强降水,其中白水江强降水最大;出现流域性强降水频次为3.4/a,白水江易与洛泽河或关河同时发生强降水,全流域性强降水的可能性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7.
检测了云南作物种质低温中期库保存10年后的278份云南稻种和153份小麦的发芽率,分析了检测材料总体平均、物种、生态种植区来源和不同发芽率起始水平的平均活力变化。结果表明被检测的稻种和小麦总体平均活力下降极显著,但34.5%的稻种和26.8%的小麦活力有上升趋势;不同物种包括亚种、生态型和变型,生态种植区来源和起始发芽率水平间种子活力下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部分检测材料活力升高的主要因素来自种子本身的休眠和贮藏等遗传特性;就检测材料而言,籼粳交错区的云南地方稻种及早熟和中早熟麦区的小麦较其他稻区和麦区种质更容易贮藏。  相似文献   

18.
玉溪市生产耗水量与水足迹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用水量指标仅仅考虑了地表水和地下水使用量(蓝水),忽略了对人类生产贡献巨大的绿水,也没有考虑这些用水是否合理,是不是当地居民生活必需的.水足迹是指在一定的物质生活水平下,维持一定人群消费所需要的总的水资源数量,包含蓝水和绿水.本研究引入水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计算分析了2005年云南省玉溪市生产用水量和水足迹.结果表明,玉溪市2005年总的生产服务系统耗水量为19.598 2亿m3,远远高于水资源公报中统计的蓝水消耗量(4.98亿m3),说明绿水对玉溪市农业生产贡献巨大.全市总的水足迹为7.579 4亿m3,人均水足迹为359.9 m3,水足迹占生产系统耗水量的38.7%,其余61.3%的生产耗水以虚拟的形式流往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湖北省烟区烤烟化学成分的稳定性和年度变化趋势,于2010―2018年选择5个代表性乡镇固定植烟地块,采用烤烟品种K326和统一栽培技术措施进行烟叶生产,每年烘烤结束后每个试点采集C3F烟叶样品,分析其常规化学成分并进行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烟区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处于适宜范围,不同区域烟叶中各种化学成分含量均随着年度变化而出现波动,相同年份烟叶中同一种化学成分含量在不同区域间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以烟碱含量波动较大,其次为糖含量,而钾含量和总氮含量波动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0.
运用改进后的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兰州市2005~2009年的生态足迹与生态容量,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兰州市生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状况,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资料和理论依据.为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本研究引入改进后的生态足迹模型并以5年时间序列克服生态足迹动态性不足的缺点.改进后的模型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重新确立了指标,改进了相应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兰州市人均生态足迹从2005年的2.022 3hm2上升到2009年的2.107 2hm2,增长了4.15%,人均生态容量由2005年的0.562 7hm2下降到2009年的0.524 0hm2,下降了6.88%,5a平均生态足迹约为生态容量的3.8倍,人均生态赤字达1.541 7hm2.表明兰州市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超过承载力3.8倍,差距仍在逐年增加,其中化石能源地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的贡献率最大;草地的退化是导致生态承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受到威胁.根据分析结果,本研究提出了转变能源结构与经济结构,改造生态环境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