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5 毫秒
1.
“稻萍鱼”立体综合开发技术“稻萍鱼”立体综合开发,就是稻田实行垄上种稻,沟内养鱼,水面养萍的多层次立体化生产结构,它充分利用稻田的温、光、水、气资源,促进粮鱼增产增收,达到千斤稻谷原斤鱼的目标。其措施是:一、扩大养鱼水体。水稻采用高垄低沟栽培,插秧前...  相似文献   

2.
建宁县农业、水产部门,从行政型变为服务型,积极帮助群众解决养鱼中的困难,热情支持农民发展稻田(稻萍、莲萍)养鱼,从过去“单-放养”发展到“立体种养”,使全县稻田养鱼有了新的发展。据县水产站5月中旬统计,全县“稻、萍、鱼”、“莲、萍、鱼”和稻田养鱼面积共达13万1千多亩,  相似文献   

3.
随着稻田养鱼技术的不断改进与提高,稻田养鱼产量也不断上升。但从大面积来看,产量的提高还是比较缓慢。我县从1984年与省农科院合作中试稻萍鱼立体种养。1989年示范的500亩,平均亩产达84公斤。但大面积推广的10万亩产量一直由1986年开始徘徊于20多公斤。为何差别如此悬殊,除放养数量差别外,主要是成活率的差别。几年数字资料表明,试验、示范田鱼成活率草鱼都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建宁县今年大面积推广稻(莲)、萍、鱼立体种养技术,引起了国内外注目。7月6—8日,省农科院在建宁县召开了稻萍鱼研究现场会,国家农牧渔业部和浙江、湖北等省内外有关专家、学者30人会集在这里,实地考察,开展现场研究。建宁县有2千多年稻田养鱼的历史,曾以稻田养鱼发达而著名。但是,长期以来每亩稻田鱼产量  相似文献   

5.
1986年,慈利县畜牧水产局承担国家重点科技开发项目——“稻萍鱼”立体农业栽培模式试验及其推广,取得了较好的生产效益,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目的和作法稻田实行垄上种稻,沟内养鱼,水面养萍的多层次立体生产结构。是为了充分利用温、光、水、气资源,进一步提高产量、产值。红萍,它不仅为鱼提供饵料,还为水稻  相似文献   

6.
流水坑沟式稻田养鱼,在我区目前已推广1252亩。稻田养鱼是一种立体种养、集约经营、以稻养鱼、以鱼促稻的稻鱼共生生态系统,它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88-1989年我们在岩前乡眉山村进行了流水坑沟式“千斤稻、百斤鱼”的试验,连续2年获得成功。1988年和1989年经验收稻田面积分别为1.81亩、1.03亩。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稻田多层次利用免耕体系的技术,浦北县畜牧水产局和张黄农业站合作,于1987年4月承担了由浦北县科委下达的“稻田免耕立体工程试验”项目,在稻田里实行起畦栽稻,挖沟养鱼,筑塍种蕉的立体种养组合模式——“畦稻沟鱼田塍果”。这一组合模式是以水稻为主,把稻、鱼、蕉在同一丘稻田里进行立体生产,是一种多层次利用的免耕立体农业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8.
<正> 自1981年起,我们把我国传统的稻田养萍和稻田养鱼结合起来,进行了稻、萍、鱼共生的立体模式研究。在这一系统中,利用稻田水面养萍,以萍喂鱼,鱼粪肥田养稻,能量流动和物质交换合理,实现了稻鱼双丰收,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现将几年来稻萍鱼模式的一些研究结果简述如下。一、红萍是一种天然饵料资源稻田养鱼,饵料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我们有意识地在稻田里放养和繁殖红萍,为草鱼、尼罗罗非鱼等草食性、杂食性鱼类提供  相似文献   

9.
稻、鱼、萍养种技术是把养鱼、养萍、种稻在同一稻田里同时进行生产。是立体农业生产的一种新结构。  相似文献   

10.
1.依据稻鱼结合方式,可将稻田养鱼方法分为稻鱼并作型稻田养鱼、稻鱼轮作型稻田养鱼和稻鱼间作型稻田养鱼三种类型。(1)稻鱼并作型稻田养鱼。即种稻养鱼在同一田块同时进行。这是比较普遍的养殖方法。根据水稻栽收手段又可将这一方法划分为单季稻田养鱼和双季稻田养鱼。单季稻田养鱼还可根据水稻成熟季节划分为早稻田稻田养鱼、中稻田稻田养鱼和晚稻田稻田养鱼。双季稻田养鱼根据鱼类是否连养可划分为双车独立种养稻田养鱼(即随着稻谷的两次裁收,鱼类也相应两次放捕)和双车速养稻田养鱼。(2)稻鱼轮作型稻田养鱼。即稻田种稻时不养…  相似文献   

11.
稻萍鱼是一种多层次的立体农业结构。它可以充分利用稻田的光、热、水、气资源,提高稻田利用率,从而达到提高单位面积总产量和总产值,这是从事稻田生产的人们所期望的。但是,稻萍鱼立体生产属于知识技术密集型的立体农业体系。因此,要科学地将种稻、养鱼、养萍三方面的技术紧密融为一体,才能实现粮鱼双丰收。从现阶段的生产情况来看,最基本的技术要点必须掌握以下四个方面: 一、选好稻田,创造良好条件选好稻田,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这是实现稻萍鱼高产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通过稻田工程技术处理,扩大稻田水体,实行鱼类的集约化混养与精养,创造一个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态系统,实现稻鱼生态系统的良性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取得尽可能高的稻鱼产量,获得最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本文就我区推广的“田凼沟结合”和“垄栽稻鱼萍”两种模式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贵州三穗县实施稻鱼生态种养扶贫工程,取得较好效益,现总结如下。一、稻田养鱼实施规划1.实施地点与田块选择贵州三穗县9个乡镇,实施稻田总面积2.56万亩。选择相对集中连片、水利条件好,不涝不旱的稻田。2.田间工程全县推广"垄稻、沟鱼、十字溜"模式。一是加高加宽加固田坎,田坎加高到30~40厘米,  相似文献   

14.
稻、萍、鱼同生共长就是畦面上种稻,水面养萍,水中养鱼和田埂上种豆,沟坑空间搭架栽瓜果的一种农田立体利用新方式。在福建省市有关单位的协作下,莆田市城厢区延寿村建立20亩的改造低产田研究试验基地,作为  相似文献   

15.
垄稻沟鱼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稻田养鱼模式。它能克服传统稻田养鱼中稻鱼之间不协调的矛盾,达到了“水稻养鱼鱼养稻,稻谷增产鱼增收”的目的,因此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日前各地正在大力推广这一种养新技术。为了进一步探索垄稻沟鱼的丰产技术,  相似文献   

16.
《广西水产科技》1988,(1):45-45
稻田实行垄上种稻,沟内养鱼,水央养萍的多层次立体生产结构,是为了充分利用温、光、水、气资源,进一步提高产量,产值。红萍,不仅为鱼提供饵料,还为水稻提供肥料,增加稻、鱼产量。  相似文献   

17.
我省共有耕地1.3亿亩,其中稻田面积近1300万亩。为了充分利用稻田资源,拓宽渔业生产领域,我省稻田养鱼从1984年开始起步,经过10年努力,面积已由1984年的57.5亩发展到1993年的115万亩;覆盖面由1984年的一个市(绥化市)扩大到1993年的61个县(市);鱼产量由1987年的62吨猛增到1993年的11963吨。1993稻田养鱼产量同增产水稻两项合计为养鱼稻农纯增收入1.15亿元,养鱼稻农户均增收近千元;稻田养鱼放养的品种由过去的鲤,  相似文献   

18.
赣州县江东乡团结村19组村民姜开东,1991年利用1亩潜育化冷浸田开展垄栽稻鱼萍生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1991年9月20日经省、地、县有关部门的专家和领导现场验收,亩产鲜萍3850公斤,起水鲜鱼550尾(其中草鱼110尾,鲤鱼垂400尾,鲢鱼40尾),重202.8公斤。减去鱼种重87.1公斤,净产115.7公斤,收获稻谷600公斤,比不进行垄栽稻鱼萍生产的同类对照平作稻田的稻谷亩增产53.5公斤。增长9.8%。亩产值达1839.60元,比对照田增加1457.05元。姜开东为夺取稻鱼萍三丰收而奋力砍出的三板斧是:  相似文献   

19.
稻萍螺蟹综合放养是立体开发稻田,获得高产高效的有效措施,也是劳动力密集地区农民快速致富的途径,稻萍螺蟹综合养殖的稻田工程设施,以垄稻沟蟹式最为适宜,即在水田中开沟起垄,垄面种稻,水面养萍,水中养螺、养蟹,这种体系改善了稻田的生态环境,实现稻田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互惠互利,增产增收,其主要高技术措施是。  相似文献   

20.
黔北山区稻鱼共生效益初探(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稻田养鱼是利用稻田浅水生态环境养殖鱼类的一种立体种养生产模式。《农业辞典》解释为"稻田养鱼是鱼类养殖的一种方式,即利用稻田水面培育鱼种或食用鱼。"稻田养鱼符合贵州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遵义市政府在2009-2010年将稻田养殖青田田鱼列为新农村建设推进项目。2014年又将稻鱼共生列为新增土地流转农业产业化项目,余庆县计划1000亩,实际实施1030亩。余庆县龙家镇福辉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龙家镇坪桃村实施510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