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松材线虫病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全省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的实施,六安地区掀起造林高潮。2013-2019年,全市造林6.67万hm2,其中大部分是松树。目前,正是新栽松树感染松材线虫病的关键时期。通过对六安地区松材线虫病长期观察,了解其发生规律,总结松材线虫病防治措施,以期为其他地区松材线虫病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花卉》2015,(13)
2009年秋季,桐城市大关镇山区发现马尾松林有零星马尾松树萎蔫死亡的现象。桐城市林业局立刻组织人员对枯死马尾松树取样,并送安徽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鉴定,经确定枯死马尾松树为松材线虫所致,至此,桐城市发现马尾松树感染松材线虫。桐城市随即成立松材线虫病防治指挥部,组织开展全市松材线虫病普查、处置及预防工作。笔者长期在桐城市金神镇林业站工作。金神镇林业站负责全镇松林松材线虫病普查、处置及预防工作。通过调查发现,桐城市金神镇在2009~2011年均未发现松树枯死,但在2012~2015年每年均发现松类中马尾松有零星枯死树木。通过取样鉴定发现,枯死马尾松树为松材线虫所致。桐城市金神镇的松材线虫病发生对全镇松林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对当地经济造成极大损失,也严重影响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因此,对松材线虫病进行预防和防治极为重要。本文分析了近几年桐城市金神镇的松材线虫病现状,指出桐城市金神镇关于松材线虫病的预防措施以及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3.
由于松材线虫病发病致死速度快、传播蔓延迅速、防治难度大,因此,松材线虫病被称为松树上的"癌症"。对于松材线虫病害的发病规律以及防治措施已经有了比较多的研究,然而对于松材线虫病害给松树林结构造成的影响研究却很少。本文主要分析了松材线虫病害对松树林结构造成的影响,探讨了其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松材线虫病由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引起,是松树上一种毁灭性的病害。松褐天牛是它的主要媒介昆虫。1982年,在南京中山陵黑松上首次发现松材线虫病。截止到2016年,我国松材线虫病疫区已达16个省区,重庆市松材线虫病疫区有12个区县。松材线虫病的发生严重制约了重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笔者调研了2014~2016年重庆市松材线虫病的发生与防治现状,初步提出了重庆松材线虫病的防控策略,以期为松材线虫病防治和检疫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松材线虫病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流行病,具有致病性强,寄主死亡速度快;传播快,且常常猝不及防;一旦发生,治理难度大的显著特点。松材线虫病严重影响森林资源正常的消长变化,破坏生态环境。基于此,简述了松材线虫病的分布、症状、病原及发病规律,论述了松材线虫病监测和防控的意义,浅谈了松材线虫病监测和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该病害的监测与防控技术,以期能给予相关从业者必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白云山风景区松材线虫病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现有松树主要为15~30年生的马尾松林和松阔混交林,马尾松仍是景区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景区内发现松材线虫病,全山松林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危害,发生面积约160hm^2,累计枯死松树1436株,部分林区松树死亡率已达到1%,景区的松林资源面临毁灭性威胁。为了有效控制松材线虫病的危害,从根本上解除松材线虫病对白云山景区森林资源安全的威胁,针对上述情况,参照目前国内外松材线虫病防治的技术方法,按照国家林业局和省林业局对松材线虫病防治的指标要求,在省、市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从2005年10月开始,在景区开展了松材线虫病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7.
松材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引起的一种松树毁灭性流行性病害,该病一旦发生,会严重破坏原有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带来不可逆转的生态灾难。阐述了松材线虫病在樟树市的为害情况,分析提出了控制松材线虫病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8.
基于林业病虫害防治意义及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治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材线虫病是一种毁灭性极强的病虫害,主要由松材线虫引起,这种病一旦蔓延就会在短时间内造成松树大量死亡,使松林面积大量减少,对松林生产与发展产生极其严重的危害,甚至可能破坏该区域内的植物生态系统。病毒的传播途径非常广泛,蔓延也十分迅速,防治起来也极具难度。因此,必须要根据松材线虫的特性,研究其发病机理,结合松材线虫的传播途径,寻找松材线虫病的综合防治技术,使松材线虫病得到有效防治。分析了林业病虫害防治意义及松材线虫病防治综合技术。  相似文献   

9.
松材线虫病,是因松材线虫导致松树出现坏死等一系列症状,最终造成松树毁灭的疾病。本文探讨了松材线虫病的致病机理以及由其延伸的相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0.
浅述松材线虫病的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松材线虫病发生情况及蔓延趋势松材线虫病(Bursaphe lenchusxylophilus)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传染病,我国自1982年在南京首次发现以来,仅20多年时间,相继在江苏、安徽、广东、浙江以及台湾、香港等省(区)局部地区发生  相似文献   

11.
<正>1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的国际检疫性病害,被称为松树的"癌症",松树一旦感病,40天左右即可死亡。被我国列入对内、对外的检疫对象。病害由松材线虫引起,染病松树,针叶黄褐色或红褐色、萎蔫下垂,树脂分泌停止,在树干上  相似文献   

12.
卢伟 《花卉》2019,(12):273-274
松材线虫病对于松树来说,是一种具有毁灭作用的病害。为了防治松材线虫病,我国目前已经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还是没有找到完全根治松材线虫病的方法。为了我国林业的发展和生态文明的建设,我们必须从各个方面出发,找到防治松材线虫病的方法。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对于松材线虫病的防治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王晨 《现代园艺》2019,(11):155-156
松材线虫病是一种松树毁灭性病害,该病自传入我国以来,已对我国造成巨大损失。现就松材线虫病的病原及感病寄主体内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李建雄 《花卉》2019,(12):268-268
松材线虫病是发生在松树中的一种对松树生长影响很大的一种树虫灾害。在松树的管理与养护中,松材线虫病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非常难以治疗的问题,这种虫害对松树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严重影响了松树的生长。松材线虫病的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影响力大,因此只有在对松树进行管理的时候使用预防与治疗相结合的方式才能够更好地保证松树的生长安全,更好地保障森林资源的安全。因此,本文主要就松材线虫病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该怎样更好地应对做出分析,以更好地解决性相应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唐祖其 《现代园艺》2023,(23):106-108
松材线虫病是为害石板镇松树资源的主要病害,而松褐天牛虫是松材线虫病传播的主要载体。通过对松褐天牛的技术调查和为害研究,系统全面规律性认识松材线虫病,采取措施防治松褐天牛,为切断松材线虫病传播途径、保护好石板镇松树资源提供有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枯萎病,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该病在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均有发生,但危害程度不一,其中以日本受害最重。这种病害的特征主要是感染病害大、发病速度快、难以进行防控等,感染后约50天左右便会死亡,因此国内也将其当作是重要的植物检疫对象之一。结合实际工作,分析了松材线虫病的危害症状及其发病规律,并从生物、化学以及物理防治等不同方面,论述了松材线虫病的的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松材线虫病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致死率高,传播快,治理难度大。松材线虫病的病原为松材线虫。传统的松材线虫培养方法一般用真菌,如灰葡萄孢、盘多毛孢等,还有人用高压灭菌的玉米粒接种真菌后培养松材线虫。但是食料真菌培养法其操作过程较为繁杂易污染,且难以排除食料真菌或消毒剂对实验的影响。本文首次用高压灭菌的马尾松木块培养松材线虫,快速简单,并且获得的松材线虫保存和使用方便,为进一步研究松材线虫病的机理和防治方法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18.
梁晓东 《花木盆景》2023,(9):107-109
<正>松材线虫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病虫害,严重危害我国松林资源的生长发展,及时发现染病树并处理是控制病虫害扩散的有效途径。所以研究松材线虫病的监测技术及其防控效果非常关键。截至2020年,我国已有18个省726个县区出现松材线虫病问题,病害蔓延面积很大。随着病害的不断发展,松材线虫病的适应性增强,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给防治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因此,迫切需要加大对松材线虫病的监测力度并提升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19.
谢长明  柳赞  洪婷 《中国园艺文摘》2009,25(10):155-157
松材线虫病防控关系到一个地区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探索松材线虫病防控的有效措施重大意义。以台州市路桥区为例,通过对该区松材线虫病防控形势的分析和治理对策的探讨,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20.
谭智 《花卉》2020,(14):263-264
根据松材线虫病的防治实践,结合虫病的特点和传播途径,分析松材线虫病的危害,提出综合防治策略,共享给相关人员参考。从虫病的防范与治理层面分析,依托监控系统和设施,落实病情预测和排查,及时掌握松材线虫病发病规律和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以免造成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