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耐旱花生品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伟  王斌  赵孝东  李新新  吕敬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4,(26):8926-8927,8930
[目的]开展耐旱花生品种筛选试验,以筛选优质高产耐旱花生新品种,为其在临沂丘陵薄地花生种植区推广提供依据.[方法]参试花生品种共8个,分别为花育36号、开农49、山花9号、豫花9719、花育22、山花11号、临花5号、临花6号,以花育25为对照.[结果]参试品种中山花9号和花育36号表现较好.其中,山花9号生育期比对照晚1d,株高最矮,分枝数、结果枝数最少,饱果率最高,出米率也最高,子仁产量为3 457.5 kg/hm2,比对照增产10.6%,居第1位,抗旱性强,抗涝性中等,综合抗性好;花育36号生育期与对照相同,株高比较低,分枝数、结果枝数和对照差不多,子仁产量为3 295.5 kg/hm2,比对照增产5.4%,居第2位,抗旱性、抗涝性中等,综合表现好.[结论]山花9号、花育36号综合性状良好,生育期适宜,可作为临沂丘陵薄地花生种植区域耐旱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一、依据种植方式,科学选用品种 根据不同的种植方式和生态条件,因地制宜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性好、适合机械收获的花生品种。麦垄套种花生宜选用中早熟、中大果品种,生育期一般在125 天以内,如豫花15 号、豫花9326、开农176、开农1715、冀花6 号、冀花13 号、冀花16 号、花育31 号、花育36 号等。麦后直播花生宜选用早熟、中小果品种,生育期一般在110 天以内,如远杂9102、远杂9307、远杂9847、豫花22 号、豫花23 号、豫花37 号、冀花9 号、冀花10 号、冀花11 号、冀花18 号等。覆膜种植可选用中早熟、中大果品种,生育期一般在120 天以内,如豫花9327、豫花15 号、远杂9847、豫花9326、花育25 号、花育36 号等。  相似文献   

3.
锦花13号是锦州农业科学院花生课题组2006年以鲁花12号为母本、兰娜为父本经人工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的花生新品种。2011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定名为锦花13号。特征特性:锦花13号生育期119天左右,是早熟直立旭日型小花生品种。  相似文献   

4.
莆花4号(原名莆花23)系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粤油7号为母本,金花1022为父本,经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花生新品种。几年来,该品种在福清市试验、示范,表现产量高、生育期适宜、各种综合性状表现优异等突出特性,可作为我市花生生产的优先品种。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优质高产抗旱耐瘠花生新品种,为临沂丘陵薄地花生种植区推广提供依据,特开展抗旱耐瘠花生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9个品种中,山花9号、潍花11号综合性状良好,生育期适宜,可作为当地抗旱耐瘠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一花生新品种福花4号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珍珠豆型花生新品种,2010年通过福建省花生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认油2010003),该品种在福清市种植表现产量高、生育期适宜、丰产性好、综合性状表现突出等特点,具有挖掘高产潜力的花生新品种,可作为福清市主推花生品种的优选品种.  相似文献   

7.
一、选用良种 花生栽培选用良种是实现高产的主要因素,应选用高产、稳产、早熟、性能好的优良品种.春花生或地膜花生选用中花4号、5号、6号等品种.夏花生应选用白沙1016、中花2号等生育期较短的中小花生.  相似文献   

8.
高产优质花生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花生品种的农艺性状,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和利用价值等综合比较,进一步筛选出适合江汉平原花生产区种植的高产、稳产、优质、高抗的花生品种。试验表明:“88-1202”、中花5号及“904-53”、中花7号、天府9号、天府10吴是目前理想的花生品种,尤其“88-1202”、“904-53”等新品系有着巨大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9.
正一、科学选用品种,提高花生品质因时因地选用高产、高油、高油酸、高蛋白、抗病性好、适合机收的优质花生品种。春花生可选用生育期120天左右的优质专用型中大果花生品种;夏直播花生一般选用生育期110天左右的优质中小果品种,如远杂9102、驻花一号、驻花二号、宛花2号、远杂9307、远杂6号、豫花22、豫花23等花生品种;高油酸花生可选择已通过审定(鉴定)的品种,如豫花37、开农71等花生品种。  相似文献   

10.
国家黄淮区域一年两作大花生新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15个参试品种中濮花23、濮花9519、濮花28生育性状良好,综合抗性好,生育期适宜,荚果和籽仁产量高,可作为黄淮区夏花生品种推广种植;花育24、花育31、豫花9327、潍花8号、豫花9719、花育33和对照增减产不显著,还需进一步验定。  相似文献   

11.
花生品种(系)对叶斑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田间自然病圃和人工接种的方法 ,对来自河南省的 1 3个花生品种 (系 )分别进行了抗褐斑病、黑斑病与抗网斑病性能鉴定。结果表明 ,供试的 1 3个花生品种对叶部病害抗性存在显著差异 ,但没有免疫和高抗品种。对花生网斑病抗性鉴定结果 :890 3为抗病类型 ,豫花 1 5号、932 6- 2 2 - 2为中抗类型 ,其余属感病或高感类型 ;对花生褐斑病和黑斑病抗性鉴定结果 :开农 31、豫花 6号、濮花 80 30、豫花 1 1号、豫花 1 5号属抗病类型 ,豫花 1 4号、9331 -A2 为中抗类型 ,其余 6个品种属感病或高感类型  相似文献   

12.
花生是辽宁省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在80万hm2左右。锦花5号是锦州农业科学院 1988年从四川南充农科所引入的 N836-1品系中发现一变异株,经多年系选育成的花生新品种,1998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锦花5号。1 主要特征特性 锦花5号属早熟中粒品种,生育期128d,植株直立,结荚集中,出苗快而齐,生长稳健,叶色绿,活秧成熟。该品种品质好,荚果整齐,双饱果多,籽仁美观,种皮无龟裂,有光泽,丰产性好,其它性状较好。 该品种主茎高30.6 cm,侧枝长34.4cm,总分枝数…  相似文献   

13.
12个花生新品种在浙江的适应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引进的12个花生新品种进行春播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系)均能适应浙江的环境,远杂9102和花育20春播全生育期仅有117 d,早熟性优于其他品种;大花生中的花育22和花育33产量最高;黑花生系选N8生育期123 d,且出米率和饱满度均优于中花9号,可作为特色花生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4.
开农36是采用开8425作母本,P372577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油用型花生新品种,具有株型紧凑较矮、高产稳产、高油分,果型美观均一,高抗叶斑病和锈病,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等特点,含油率54.82%.在河南省花生区试中荚果平均产量3943.50kg/ hm2,比对照豫花8号增产6.78%,在河南省花生生产试验中荚果平均产量4290.00kg/hm2,比对照豫花8号增产7.50%,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02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5.
不同花生品种芽期抗旱性筛选及其田间验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17.5%PEG 6000溶液人工模拟土壤干旱条件,对77个花生品种进行萌芽期抗旱鉴定,结果显示,彩花生、花育23、E12、冀油98、中花8号、阜花11、粤油200抗旱性强,海花1号、花育31、金花1012、汕油2号抗旱性弱。将筛选出的花生品种种植在田间砂池中验证,收获期调查结果为:抗旱品种与不抗旱品种相比主茎较高,饱果数多。初步验证,利用芽期干旱胁迫对花生品种进行抗旱性筛选具有一定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花生不同品种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黔花生1号、黑花生、99115、中油1号、本地小花生等5个花生品种进行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产量表现由高到低的顺序为99115>黔花生1号>黑花生>中油1号>本地小花生,依次为5 078.95、4 710.53、4 368.42、4 355.26、4 263.16 kg/hm2,99115、黔花生1号、黑花生可以在赤水地区作为主要推广品种;产量表现较低的中油1号和本地小花生由于生育期短,可以作为早熟品种补充,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农家致富》2006,(4):27-27
青兰2号是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新育成的小花生品种,不公产产,而且具有美国小花生“兰娜”的优良品质,一般亩产量350公斤以:抗病耐旱耐涝,春播生育期130天左右.  相似文献   

18.
一、选用良种,搞好种子处理 地膜花生应选择增产潜力大,抗逆性强,适宜本地生态条件的优良品种,根据生产条件和茬口安排选用良种.水田"花杂"配套栽培的花生应选用高产立型,露地春播生育期120d左右的早熟品种.如"中花5号"(早熟,春播生育期120~125d,平均667m2产375kg以上,百果重180~220g,667m2用种19kg左右),"92-2"(特早熟,春播生育期115d左右,适宜早熟抢占市场,百果重135g,667m2用种13.5kg左右).  相似文献   

19.
花生栽培新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全国各地培育了许多花生新品种。大花生品种有:鲁花8、9、10号,徐花五号,赣花5号,冀花2号和豫花10号。这些品种的特点是,植株比原有品种矮小,分枝较少,更适于密植;果型大,果皮薄,果形端正,商品性更强。全生育期一般130~140天,比原有的中熟品种缩短5~15天。  相似文献   

2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4个花生品种不同生育期氮磷钾吸收和分配特征,旨在为花生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取样时期4个花生品种对N、P、K的吸收量均表现为N>K2O>P2O5,花生播后50~77 d和77~110 d是花生氮、磷、钾养分吸收的高峰期,其中氮素的吸收高峰出现在结荚期(占生育期总吸收量的46.72%),钾素吸收高峰出现在花针初期(占生育期总吸收量的47.69%),磷素在花针初期、结荚期的吸收量分别占磷素总吸收量的39.56%、32.22%。不同花生品种生产100 kg荚果所需氮磷钾养分量分别为3.18~4.62、0.34~0.49、1.25~1.80 kg,中花16、冀花16每生产100 kg荚果产量所需营养元素显著低于开农1760、豫花37,养分和干物质生产效率也较高,是养分高效利用品种;而开农1760、豫花37是养分需求较多的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