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正蚕种是一种特殊的农业种子,具有用途单一、不可替代、季节性强、保存时间短、技术要求高、生产风险大、市场调剂难等特性。蚕种作为蚕桑丝绸产业的基础性生产资料,历来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在计划经济时期实行高度垄断,不仅禁止跨区域流通,而且蚕种生产企业不得向农户直接销售。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原有的经营管理体制正在被逐步打破,再加上近年来蚕桑产业规模的持续缩减,蚕种生产、经营和市场供应发生较大变  相似文献   

2.
太仓蚕种生产基地14年来生产优质一代杂交蚕种215.39万张,其所形成的农村蚕种生产模式及管理、技术体系得到省、市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一家一户生产形式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基地生产规模大幅度缩减,探索一条现代农村蚕种生产可持续发展之路已势在必行,2007年太仓以现代农业园区的理念,筹建农村蚕种生产示范区。  相似文献   

3.
蚕桑生产是重点蚕区的支柱产业之一,为新农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蚕种是蚕桑行业重要的生产资料,依法实施蚕种的有效供给事关蚕桑发展和农村稳定。近年来无证私贩蚕种现象在部分地区有所抬头,严重影响蚕桑生产的正常开展。本文从蚕种业自身的特殊性、蚕种市场混乱的原因以及蚕种市场混乱的危害性等方面阐述了蚕种市场管理的重要性,并结合实践经验对加强蚕种市场管理的相关措施,提出探讨性意见。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十五"以来广西蚕种生产经营情况的调查分析,认为广西蚕种业取得较快发展,生产能力得到增强,但受市场影响,蚕种生产成本不断上升,蚕种价格波动较大,生产利润率较低,蚕种生产面临较大困难;广西国有事业性质蚕种场数量和蚕种生产比例持续下降,公司民营性质蚕种场的数量和蚕种生产比例持续上升,成为了蚕种生产的主要力量。认为广西蚕种业存在产能未得到充分发挥、产销经济效益低、市场混乱、生产体制革新进度慢、营销模式不顺畅、品种更新换代慢等问题,提出加大科技创新、规模化生产、多元化发展、体制创新的措施,以提高广西蚕种生产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5.
基于近10年来国家和地方对蚕种场建设与改造的投资状况,分析了我国蚕种场建设与改造的背景及取得的成效,剖析了当前蚕种场建设与发展仍然存在蚕种场布局分散、规模小,整体产能过剩与局部供不应求并存,蚕种市场管制垄断与过度竞争并存,蚕种场生产经营效益较差,蚕种生产风险加大等问题.鉴于蚕种在蚕桑及茧丝绸产业中的基础地位、蚕种的生产经营特点以及保护蚕品种资源和确保蚕种质量所具有的公益性,提出在促进蚕种业向市场化和民营化方向改革的同时,政府投资重点和管理措施应转向做好产业规划,引导蚕种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增强产业发展活力;完善法规制度,强化蚕种质量安全监管;加强政策扶持,完善蚕种繁育的支持保障体系;加大科技投入,强化蚕种科技创新;建立蚕种余缺调节制度,科学调控蚕种市场供求.  相似文献   

6.
姜德义  王军 《中国蚕业》2010,31(3):46-48,53
介绍了海安县通过宣传管理办法、完善生产设施、建立管理体系、提供优质服务、查处非法经营等措施,使蚕种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并在分析海安县蚕种管理工作存在订种热情下降、收茧环境恶化、蚕种市场混乱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今后应进一步优化桑园布局、稳定蚕种用量,强化预知检测、确保蚕种安全,实施良种补贴、做强蚕桑产业,完善法律法规、净化蚕种市场等加强蚕种管理工作的对策;全面提升蚕种规范化、法治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重庆是全国四大蚕茧生产基地之一.蚕桑生产是农村的一个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经济来源.蚕种是蚕桑生产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蚕种生产是一项技术处理严、受控因素多、季节性强、风险性大的产业,其环境条件、生产设备、技术力量以及宏观调控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蚕种质量.近几年来,茧丝绸受国际国内市场影响,价格下跌,蚕农积极性严重受挫,导致蚕桑生产发展乏力,在这种情况下,蚕种生产更令人忧虑,宏观调控失灵,生产起伏不定,微粒子病重新抬头,质量有所下降,生产处于困难境地.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六安市蚕种生产经营的现状,分析了六安市蚕种生产具有生产气候适宜、生产资源丰富、生产基础扎实、市场需求旺盛等优势,针对基础设施条件差、市场经营风险大、人员流失严重等问题,提出了加大生产扶持力度、出台经营支持政策、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多批次制种和多种经营等促进六安市蚕种生产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王羽骋 《江苏蚕业》2005,27(1):57-58,41
<正>1前言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蚕种业在新蚕品种的选育与推广等蚕种科技进步方面,在蚕种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取得一定显著的成绩。随着蚕种生产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改革的深化,以及全国蚕业生产区域及其产业结构的调整,江苏省的蚕种生产、管理、经营方式已经或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如何认清形势,加快改革,促进发展,已引起江苏蚕种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积极推进蚕种业的市场化进程是进一步提高蚕种业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动力所  相似文献   

10.
《四川蚕业》2019,(2):50-50
6月28日,四川省蚕业协会在成都召开了2019年蚕种生产经营会商会,参加会议的有省蚕业协会蚕种生产、经营会员单位代表,部分蚕业管理部门代表列席会议,共计30余人。会议根据四川省蚕业协会《蚕种市场价格协商办法》对2019年一代杂交蚕种成本进行了测算,参考当前茧丝市场行情和全国主产省区蚕种价格,商议2019年至2020年度全省蚕种建议价格。各参会单位代表还就春蚕生产、产业推进、蚕种生产、蚕种研发创新、蚕种质量提升等作了交流发言。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近十年盐城市蚕种生产和销售情况的剖析表明蚕种生产和经营的组织管理、技术性和生产质量安全风险基本控制;突发性自然灾害是蚕种生产和经营的主要风险;茧丝行情对蚕种市场的冲击是可以缓和的;外调蚕种的饲育风险威胁着农村生产和社会稳定。并提出了建立蚕种生产自然灾害救助制度;加大蚕业基础研究,加快蚕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蚕业抗灾、减灾能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王可荣 《中国蚕业》2002,23(2):49-51
国家颁布<关于深化蚕茧流通体制改革意见>之后,对余种地区的蚕种产销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学习文件,针对蚕种产销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认为蚕种经营策略上应大力推行品牌优势,建立跨市(县)的合作伙伴关系,提高蚕种余缺调剂能力,创建余种联销服务机构.蚕种生产应适当控制总量,择优选定生产基地,有的放矢选择蚕品种,提高蚕种质量,努力促进蚕种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杭州市近5年的蚕种生产繁育等情况,针对蚕种供需基本持平,但蚕种“带毒”淘汰率逐年上升极大地影响蚕种生产稳定的现状,提出了优化布局、健全基地建设,完善管理体系、保证蚕种生产安全,加强预知检查和补正检查等措施,以稳定蚕种生产,促进蚕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广西蚕种营销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行业体制、市场环境等阶段性因素影响,广西蚕种营销竞争激烈,严重地考验着蚕种场的生存耐力及蚕种安全足量供应。研究着眼蚕种营销模式对蚕种业发展的重要性,分析了广西以计划和以市场为主要特征的两种蚕种营销模式的历史变迁及特点,指出蚕种营销模式创新应重点考虑的因素,针对蚕种生产产能过剩、生产实体小而多,蚕种销售终端秩序混乱、风险利益分配不对等,外来蚕种冲击和政企职能转变等问题,提出直销、超市、订单和绑定4种尝试性蚕种营销新模式,分析了各种模式的优缺点,提出加强政策措施配套和蚕种场自身建设进行营销环境营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蚕种生产与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蚕种是蚕桑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蚕业科技进步的重要载体。蚕种业的稳定与发展是实现蚕丝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通过分析近20年我国蚕种生产规模及区域分布、市场供求、生产技术与效率、经营和管理体制的变化与现状,认为我国蚕种生产与经营存在着产能过剩、区域分割、经营规模小、科研与生产脱节、民营化程度低等一系列问题。促进我国蚕种业发展,应该改革和完善蚕种经营管理体制,走市场化、民营化、规模化、一体化和规范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蚕桑生产和茧丝绸行业的正常运作与蚕种的产量和质量密切相关,因此蚕种的生产产量和质量十分重要,而蚕种的生产产量和质量取决于蚕种生产的关键技术.文章主要对桑园管理、消毒防病、饲养管理和种茧保护以及制种管理等进行分析,探讨蚕种生产的关键技术,旨在促进地区蚕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由于蚕茧大战等各种原因导致了蚕种质量的大幅度下降,给我们的蚕种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威胁.时至今日,蚕种质量的好坏也成了蚕种生产的根本问题.蚕种生产要生存、要发展靠什么?我们的回答是:只有靠全面地提高蚕种的质量,才能生存、发展.为此,我们就如何提高蚕种良卵率问题谈谈管中之见.  相似文献   

18.
<正> 一、蚕种生产概况 (一)概况:日本1984年产茧50348吨,比上年减产18%;产丝18万包,比上年减产13%。全国约11万户蚕农年养蚕收入约1000亿日元。全国生产普通种约160万盒,卖额约60亿日元;制造这些蚕种需原蚕种约98万蛾,卖额约2.4亿日元。1984年的产茧量为5年前的59%,蚕种剩余较多,估计去年销毁蚕种20万盒,损失8亿日元。因此,有些种场己停办,有些种场的生产规模己缩减。 (二)蚕种繁育体制:仍是三级繁育、四级制种。  相似文献   

19.
蚕种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种子.与其它各类种子相比,它的生产过程复杂,品种更新周期长,对贮藏的要求高,无其它实用价值.因此蚕种的生产和销售在计划经济时代已经形成了其独特的管理体制.90年代以来,随着蚕桑区城布局的变化造成了蚕种供求关系失衡,而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下的蚕种产销法规滞于实践,致使近年来超越现行蚕种经营规则的非法经营活动日益猖獗.所以迫切需要有关部门加快蚕种立法,加强蚕种市场管理,以维护正常的蚕种经营秩序.  相似文献   

20.
浅谈蚕种生产中易忽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 ,蚕种生产已成为需方市场 ,蚕种质量的竞争更为激烈 ,为了立足市场 ,必须抓好质量 ,已在各蚕种生产单位形成共识 ,创优质 ,争名牌 ,生产出优质高产的蚕种是各单位的共同目的。近几年来各单位已在培桑、养蚕、制种、防病消毒等方面形成一套较完善的技术管理措施 ,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 ,但在某些方面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降低了蚕种质量 ,造成经济损失 ,本人就在冷库中几年来碰到一些问题谈些看法 ,供同行参考指正。1原种的选择蚕种生产过程也是一个选择过程 ,选蚕、选茧、选蛹、选蛾、选卵是蚕种生产中必不可少的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