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王淑芳  李凤华  窦全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022+14097-14022,14097
[目的]为粘毛黄芩种质保存和工厂化繁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粘毛黄芩无菌苗的幼茎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分别对其进行启动、丛生芽及生根培养,建立粘毛黄芩离体培养再生体系。[结果]粘毛黄芩最佳丛生芽诱导培养基MS+6-BA 2.0 mg/L+IAA 0.2 mg/L,丛生芽分化率可达94.8%,平均丛生芽倍增数为11.6;试管苗生根培养基以1/2 MS+IAA 0.5 mg/L最好,生根率高达97.8%。[结论]该研究建立了粘毛黄芩的快速、高效无性繁殖体系。  相似文献   

2.
以长白瑞香嫩茎为外植体,应用均匀设计法筛选其离体培养和种质试管保存最适合的培养基.结果表明,长白瑞香组织培养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培养基.最适合的嫩茎基部直接再生芽苗培养基为:N-68+2ip 3.56 mg/L +NAA 0.03 mg/L,诱导率为93.5%;生根培养基为:1/2MS+6-BA 0-04 mg/L+IAA 0.08 mg/L,生根率达99%以上;试管保存培养基为:N-68+KT0.02 mg/L+根皮苷2.00 mg/L,保存时间可达30个月以上,常温条件下,宜采取"延缓生长"的方法在试管内保存长白瑞香种质.成功建立了长白瑞香的离体培养和种质试管保存体系.  相似文献   

3.
彩色马蹄莲"凤眼"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束晓春  李乃伟  何树兰  彭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268-14269
[目的]研究彩色马蹄莲"凤眼"组培快繁技术。[方法]以彩色马蹄莲红花品种"凤眼"块茎为外植体,研究不同的消毒方法和激素水平对彩色马蹄莲离体快繁的影响,并筛选适合彩色马蹄莲试管苗快繁的培养基。[结果]在初代试验中对彩色马蹄莲的块茎消毒以0.2%升汞处理15min为宜;MS+2.0mg/L6-BA+0.1~0.2mg/LNAA为适宜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在继代培养基MS+0.5mg/L6-BA+0.1mg/LNAA上,愈伤组织能够分化出状态良好的丛生芽并继续增殖;在培养基MS+0.3mg/LIBA上,生根率达100%,试管苗生长健壮,根系良好。[结论]为建立彩色马蹄莲快繁体系及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江芹  李卫文  董玲  廖华俊  俞年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343-19345
[目的]探讨亳菊组织培养的快繁技术。[方法]以亳菊的茎尖作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剂量的NAA和6-BA,分别进行丛生芽诱导、增殖和生根培养,考察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对亳菊丛生芽形成与生长的影响,以及对试管苗长势和生根的影响,并根据丛生芽的数量、长势、苗高、根条数、繁殖周期等指标,筛选适合亳菊茎尖离体组织培养的培养基配方。[结果]亳菊诱导分化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6-BA0.50 mg/L+NAA0.10 mg/L;增殖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全量培养基;诱导生根的最佳配方为1/2MS+IBA0.30 mg/L。将试管苗移栽到土∶泥炭∶珍珠岩为1∶1∶1的基质中,其成活率达99%,大田移栽的试管苗成活率可高达97.9%。[结论]该研究所筛选的培养基配方可作为亳菊脱毒培养的最优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5.
文伟  杨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131-6133
[目的]建立龙胆草组织苗繁育体系。[方法]以龙胆草的嫩茎为材料,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分化、不定芽的分化与生根、试管苗移栽与移植的研究。[结果]MS+0.2mg/LBA+1.0~1.5mg/L2,4-D是诱导嫩茎形成具有分化能力愈伤组织的理想培养基;MS+1.2mg/LAgNO3+0.6mg/LBA+0.1mg/LNAA是愈伤组织和不定芽分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1/2MS+0.1mg/LIAA+0.3mg/LNAA是龙胆草试管苗生根培养和生根继代培养的理想培养基;移植到山坡上的试管苗保持了龙胆草的各项植物学性状。[结论]在该试验条件下,培育的试管苗移栽成活率达96%,说明此方法完全可以用于大田生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泥胡菜快速繁殖技术并建立高效无性系。[方法]以泥胡菜嫩茎为材料,研究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不定芽的分化和生根、试管苗移栽和扦插及移植于山坡栽培所需要的条件。[结果]MS+6-BA 0.3 mg/L+2,4-D 1.0-1.5 mg/L是诱导嫩茎形成颗粒状愈伤组织的理想培养基;MS+AgNO31.5 mg/L+6-BA 0.4 mg/L+NAA 0.1 mg/L是颗粒状愈伤组织和不定芽分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1/2 MS+IAA 0.6 mg/L是试管苗生根和生根继代培养的理想培养基;炉灰渣是试管苗移栽和扦插的理想基质。[结论]该研究为泥胡菜组织培养中适宜的培养基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野西瓜苗嫩茎为材料,进行了愈伤组织诱导,愈伤组织和不定芽分化,试管苗生根,试管苗移栽、扦插和移植的研究,成功的建立起野西瓜苗的无性系。结果证明:MS+BA 0.5 mg/L+2,4-D 1.0-1.5 mg/L是野西瓜苗嫩茎愈伤组织诱导的理想培养基;MS+AgNO31.0 mg/L+BA 1.0 mg/L+NAA 0.2-0.4 mg/L是诱导野西瓜苗嫩茎愈伤组织和不定芽分化的理想培养基;1/2 MS+IAA 0.4 mg/L+NAA 0.2 mg/L是诱导野西瓜苗试管苗生根培养的理想培养基;移植到山坡上的试管苗保持了野西瓜苗的生物性状,生长旺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葡萄新品种快繁技术。[方法]以葡萄1年生枝条腋芽为外植体,研究葡萄无菌植株的建立,筛选丛生芽分化、幼苗生根培养基配方及试管苗移栽的适宜基质。[结果]腋芽可作为外植体并以0.1%HgCl2消毒9 min为宜,黑奥林、先锋、红富士3个供试品种的无菌植株获得率为45.10%~60.00%;筛选出的丛生芽分化培养基配方为B5+6-BA 0.5 mg/L+NAA 0.10 mg/L+蔗糖20 g/L+琼脂6.5 g/L,3个葡萄品种的平均丛生芽分化数为4.14芽/茎段;幼苗生根培养基配方为改良B5+IAA 0.10 mg/L+蔗糖20 g/L+琼脂6.5 g/L+活性炭0.3%,试管苗生根率达100%,幼苗根多且粗壮,茎叶生长旺盛;以不同基质移栽试管苗,细河砂的移栽成活率最高,3个品种的幼苗成活率达86.67%~100%,其次为蛭石,幼苗成活率为71.67%~85.00%,而腐殖质土的试管苗成活率只有33.33%~43.33%,幼苗很少发新根。试管苗不经炼苗,可直接从培养瓶移栽到基质中。[结论]建立了一整套葡萄组织培养...  相似文献   

9.
[目的]更好保护野生植物资源水芹,并为其人工栽培提供依据。[方法]以水芹嫩茎为外植体,研究水芹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及试管苗生根、移栽、扦插的条件。[结果]MS+BA0.5 mg/L+NAA1 mg/L是诱导水芹嫩茎形成具有分化能力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MS+AgNO30.4 mg/L+BA0.2 mg/L是诱导水芹愈伤组织和不定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1/3 MS+IAA0.6 mg/L是水芹不定芽生根培养和生根继代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以炉灰渣为试管苗的移栽扦插基质,移栽成活率为99%,扦插成活率为94%。移栽和扦插的水芹试管苗具有生长快和长势旺的特点,90 d收获的鲜食茎叶比野生水芹增产15%,根系为野生植株的2倍。[结论]在生产上,应采用试管苗生根继代培养的方法进行水芹的快速繁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紫薇的繁殖速度,建立紫薇的快速繁殖体系。[方法]以紫薇种子为外植体,在MS基本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6-BA、NAA、KT,研究不同培养基对紫薇试管苗的诱导、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含有一定浓度激素的培养基中的种子的发芽率明显高于不含任何激素的培养基,紫薇试管苗的诱导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01mg/L。随着6-BA、KT、NAA浓度的变化,茎段的出芽率、芽平均长度及生长情况都有较明显的变化,适宜增殖培养基是MS+6-BA2.0mg/L+KT1.0mg/L+NAA0.01~0.05mg/L。适宜生根培养基为:MS+NAA0.5mg/L,试管苗生长健壮,根系粗壮,生根数较多。[结论]6-BA、KT、NAA等激素的浓度对紫薇丛生芽的形成和生根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夏九成  彭超  刘应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131-15132
[目的]对攀枝花苏铁愈伤组织的诱导进行研究.[方法]利用2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生长素2,4-D与细胞分裂素6-BA对攀枝花苏铁羽叶诱导愈伤的影响情况,并寻找恰当的激素浓度配比.[结果]攀枝花苏铁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 +2.0 mg/L 6-BA+ 1.5 mg/L2,4-D;经方差分析,发现攀枝花苏铁形成愈伤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2,4-D的浓度及2,4-D和6-BA间的相互作用,而6-BA的单独作用对愈伤的形成虽有一定影响,但达不到显著水平.[结论]为更好地保护、开发和利用攀枝花苏铁资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掌叶大黄与河套大黄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永锋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540-12541
[目的]对陇东地区产的掌叶大黄(Rheumpalmatum L.)与河套大黄(RheumhotaoenseC.Y.ChengetC.T.Kao)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超声70%甲醇浸提法和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掌叶大黄与河套大黄根及根茎的70%甲醇提取物中共同分离鉴定出9种化合物,分别为:没食子酸(I)、大黄酸(Ⅱ)、大黄素(Ⅲ)、芦荟大黄素(Ⅳ)、芦荟大黄素.8.葡萄糖甙(Ⅴ)、大黄酚(Ⅵ)、大黄素甲醚(Ⅶ)、番泻甙A(Ⅷ)、番泻甙B(Ⅸ)。除此之外,从河套大黄的根中又分离出1种化合物——土大黄甙。[结论]河套大黄不能代替掌叶大黄作药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将长柱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tha(Hu)Tuyama form.longistyla S.L.Mo et Y.C.Zhong升格为新变种,即C.chrysantha(Hu) Tuyama van.,longistyla(S.L.Mo et Y.C.Zhong)J.Y. Chen et X.L.Wang,var.D.ncv.的多种理由,主要是花粉在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羞男l】,尤其是扫描电镜下的外壁纹饰差异。同时,相应将中名改称防城金花茶,借以表明其主要产地。  相似文献   

14.
根据现有资料和标本,新疆忍冬属(Lonicera)共有20种(包括引入栽培种),其中有3个新纪录种;(1)奥尔忍冬L.olgaeRgl.etSchmalh.;(2)杈枝忍冬(赛小叶忍冬)L.simulatrix Pojark.;(3)伊犁忍冬L.iliensis Pojark.和1个新变种:细叶忍冬L.stenanthavar.angustifolia C.Y.YangetJ.H.Fan及1新种:圆叶忍冬L.subrotundataC.Y.YangetJ.H.Fansp.n.等,都是《中国植物志》72卷没有记载过的,现在此发表。  相似文献   

15.
建立金花茶基因库初报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经过5年(1981至1985年)的调查和搜集,广西南宁市园林局新竹苗圃及广西林业厅南宁树木园同时建立起具有一定规模的金花茶种质资源基因库,收集和人工栽培了在广西已发现的金花茶组的20个种和变种。金花茶基因库的建立,为保护自然生长的金花茶种质资源和开展金花茶的全面研究工作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文中介绍了建立金花茶基因库的目的、方法和枝术措施以及结果。  相似文献   

16.
黄琼  田玉红  林翠梧  陈海燕  韦万兴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857+10921-10857,10921
[目的]优化牡荆总黄酮提取工艺,并对不同部位的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比较。[方法]采用微波法提取,以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用Lq(3^4)正交试验对牡荆叶、茎、花、果实和根部中的黄酮类物质提取工艺进行优选,并比较了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差异。[结果]牡荆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以体积分数为0.30的乙醇溶液作为溶剂,温度为90℃,固液比为1:30,微波辐射时间为12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测得牡荆叶的黄酮含量为9.33%,茎为3.19%,花为8.52%,果实为5.67%,根部为4.31%。[结论]该研究可为牡荆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小叶黑柴胡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从品种鉴别、生物学特性、种植栽培研究等方面,对小黑叶柴胡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为了在内蒙古赤峰市选定适宜的沙障类型,选用黄柳、踏郎设置沙障,利用5 a连续观测数据,对比分析了黄柳、黄柳-踏郎、踏郎3种植物沙障植被覆盖度、沙丘移动距离、投入与产出比例。结果表明,黄柳、黄柳-踏郎、踏郎3种植物沙障设置后第5年平均植被盖度分别为44.9%、80.7%、79.7%。3种植物沙障设置后3 a间,仅第1年沙丘移动0.50~0.54 m,自第2年起沙丘基本被固定,3种植物沙障沙丘移动距离分别为0.54、0.51、0.50 m。3种植物沙障设置时种条用量不同,分别为7 000、6 400、6 000 kg·hm~(-2)。3种植物沙障种子(除黄柳外)和种条产量较高,5 a后种子和种条总产量分别为0、174.5、203.3 kg·hm~(-2),62 350、62 870、62 650 kg·hm~(-2)。随着治理时间推移,3种植物沙障投入与产出比逐年减小,自第3年起产出均高于投入。3种植物沙障投入与5 a总产出比为0.20、0.15、0.14,投入与5 a平均产出比为1.02、0.76、0.71。从植被恢复速度、投入成本、种子和种条产量、投入与产出比等方面综合分析,踏郎沙障最好、黄柳-踏郎沙障次之、黄柳沙障最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新疆杨幼苗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清水对照,用3种浓度的植物喷施灵肥液(0.65、1.30、2.60 g/L)喷施一年生新疆杨扦插苗。测定处理前后植株的株高、地径。喷肥后3~5 d内,光合测定仪进行测定光合速率。[结果]经植物喷施灵处理后,新疆杨苗木的生长量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2.60 g/L植物喷施灵处理新疆杨株高净生长量最大为5.19 cm,地径的净生长量4.19 mm。植物喷施灵各处理均提高了新疆杨叶片的光合速率。2.60 g/L植物喷施灵处理明显缓和了新疆杨光合作用的"午休"现象。[结论]2.60g/L植物喷施灵处理促进新疆杨生长为最佳浓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先周考古的最新成果,确定有邰地望、排比农业成就、勾勒发展序列,认为先周农业上承原始农业之余绪,下开传统农业之先河,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十分重要的过渡时期。为把先周历史研究重心仍放在陕西关中地区提供了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