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 《四川蚕业》经1987年全国报刊、杂志清理整顿重新登记后,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和四川省新闻出版局发给国内统一刊号登记证全国发行,并于1988年5月被评为四川省科协系统优秀期刊,荣获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颁发的优秀期刊奖状。《四川蚕业》是四川全省蚕业科学技术季刊,主要内容是:宣传党的发展蚕桑生严方针、政策,传播蚕业科学知识,推广蚕、桑科技新成果,交流科学栽桑、养蚕,防治桑、蚕病虫害,蚕桑综合利用,集约经营,蚕桑基地建设和农村蚕桑“两户”致富经验,报道国内外蚕业科技动态、信息,等等。  相似文献   

2.
祁广军  乐波灵 《蚕业科学》2011,37(4):725-729
21世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蚕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我国蚕业生产第一大省。蚕业技术创新作为主要竞争优势在广西蚕业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广西的蚕业技术创新主要是针对亚热带气候特点,以提高蚕茧产量、质量和蚕桑生产效益为目标,围绕选育适应亚热带生态条件的优质、高抗、高产的蚕、桑新品种以及研究高产、优质、高效栽桑养蚕新技术进行创新,并且以坚持自主创新、坚持从生产中来再到生产中去、坚持科研与生产相结合推进创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广西蚕业技术创新应以打造多元化蚕桑产业,实现桑品种和蚕品种的多样化、栽桑养蚕技术的省力化、蚕桑产业的高效化为目标。  相似文献   

3.
陆瑞好  林强 《中国蚕业》2012,33(4):58-62
概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从“十五”以来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的快速增加、蚕桑区域布局的进一步优化、缫丝生产的快速发展以及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稳步发展等蚕业发展的特点;从蚕桑品种、种桑养蚕技术的创新和科技成果取得重大突破等方面阐述了广西蚕业取得的主要成就。并分析广西蚕桑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丝绸出口对外依存度高、蚕桑生产自然风险加大、蚕桑综合效益低、技术人才缺乏等方面。提出“十二五”应从加强建设优质原料茧基地、继续加强蚕业科技创新、加快蚕桑多元化发展、保障蚕种安全足量供应和强化新技术推广等方面促进广西蚕业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2020年5月13日下午,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厅长刘俊、南宁市副市长刘为民等领导一行到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武鸣基地考察指导。刘俊一行参观了小蚕人工饲料育应用到家蚕原种繁育养蚕现场,并为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和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联合实施的人工饲料养蚕示范点揭牌。刘俊一行还与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领导及有关专家就广西家蚕和桑树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家蚕新品种、桑树新品  相似文献   

5.
正2021年6月12日,自治区党委农办主任、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乡村振兴局局长李宏庆到广西蚕桑良种繁育与试验示范基地考察调研。李宏庆参观蚕室、桑园、蚕桑科研成果展,听取有关情况介绍,详细了解广西蚕业发展、蚕桑系列品种选育、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等方面的情况。座谈会上,在听取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李标关于广西蚕桑生产和该站自身建设基本情况汇报后,李宏庆充分肯定了自治区蚕业站为广西蚕桑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做出的贡献,表示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将一如既往地支持蚕桑产业的发展,希望自治区蚕业站继续勇于担当,为助推乡村振兴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6.
<正>重庆栽桑养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为全国主产蚕区之一,从80年代中期到2005年仅次于浙江、四川、江苏,居全国第四位,是蚕业发展的黄金时期。蚕桑产业是重庆广大农村脱贫致富,外贸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之一。2005年之后,随着第三产业和新兴工业的蓬勃发展,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劳动力价格快速上涨,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蚕桑行业比较效益逐年下降,给蚕桑行业带来了严峻考验和极大挑战。重庆蚕业必须要有  相似文献   

7.
杜英武 《中国蚕业》2008,29(2):75-78
通过对重庆市蚕业发展现状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了重庆市蚕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和技术路线应该是结合城乡统筹规划,将蚕业布局向集中适宜区域转移,优化蚕业区域发展;改变养蚕技术模式,提高户营养蚕规模,重推省力化养蚕技术,提高科技养蚕水平;转换蚕业运行机制,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创建蚕桑利益连接共同体,实现蚕桑生产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8.
“适合多批次养蚕的桑树高效剪伐技术”是在四川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集成的1项实用技术,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国家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四川蚕桑创新团队联合研究和推广.通过“冬季重剪+夏伐式修剪”相结合的桑树剪伐形式,实现桑树周年高产供叶、树势强壮等目标,将四川省每年养蚕4-5批次养蚕增加到6-8...  相似文献   

9.
对近年来广西蚕桑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前景进行总结和分析,针对广西蚕桑产业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建议,以推动广西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议通过积极强化科技创新,大力推广良种良法;着力培育新型蚕业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多种新型种桑养蚕模式;全面构建广西蚕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方式;努力提高蚕桑综合利用水平,以加快广西蚕桑产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敖启舰  蒋光茂  陈伟 《四川蚕业》2009,37(3):40-41,44
随着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人员增多,这直接影响到劳动密集型产业———蚕桑业的发展。减少蚕房等养蚕设施投入,实现省力化养蚕是推进蚕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冕宁县蚕桑事业管理局借鉴山东、江苏、浙江及四川内地大棚养蚕的经验,结合当地生产实际,开展新型养蚕大棚的研制推广,取得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1.
<正>宁南县是四川的新兴蚕区,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栽桑养蚕,经过30多年的努力,宁南蚕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宁南县蚕茧产量居全省第一,蚕茧单产、质量名列全国前茅,栽桑养蚕成为当地农民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对于人均耕地只有1.1亩,人口只有18万的农业小县来说,蚕  相似文献   

12.
浙江有4700余年的栽桑养蚕历史。近年来,系统记述浙江蚕桑生产历史的志书有,《浙江省蚕桑志》、《浙江通志·蚕桑丝绸专志》,但二专著,或因时限,或因篇幅要求,对1978~2014年浙江蚕业的发展不能充分记述,特整理近40年来浙江蚕业发展的有关资料,以供查阅参考。全文分蚕桑生产、蚕桑生产技术、蚕种生产技术、蚕业管理等部分。本部分为第一部分之蚕业生产概况与蚕区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浙江蚕业迅速得到恢复与发展,1992年,蚕茧产量创历史纪录达14.07万t;此后,随茧丝市场行情的变化出现了波动;从2008年开始产茧量连年下降。浙江蚕区的划分,不同时期各有不同;最高峰时,蚕区分布于全省11个市(地)68个县,到2014年10个市45个县(市、区)有蚕桑生产。  相似文献   

13.
<正> 《四川蚕业》是四川省蚕学会主办的蚕业科学技术期刊。主要内容是:宣传党的发展蚕桑生产方针、政策,传播蚕业科学知识,推广桑、蚕、种、茧及蚕茧收烘科技新成果,交流科学栽桑、养蚕,蚕桑综合利用、集约经营,蚕桑基地建设和农村蚕桑“重、专户”致富经验,报道国内外蚕业科技动态、信息,等等。  相似文献   

14.
<正>蚕业是四川的传统优势产业,蚕业资源十分丰富,每年约有200万吨桑枝,40余万吨干蚕粪,2万多吨干蚕蛹,以及大量的蚕蛾、蚕卵、桑果、削口茧、废丝等。充分整合四川丰富的蚕业资源,对其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既可增加蚕农收入,提高蚕农的栽桑养蚕积极性,又能提升行业的整体效益,促进我省蚕桑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蒙自市冷泉镇蚕桑产业在退耕还林、农业开发项目及相关政策的支持下,从2002年到2008年共发展桑园1 460 hm~2,但2010年因农民弃蚕毁桑又锐减至333 hm~2,2018年仅维持在133 hm~2。为了更好地促进当地蚕桑产业的发展,分析了冷泉镇蚕桑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弃蚕毁桑现象严重,桑园面积锐减;桑园规划布局不合理,桑叶产量低质量差;气候环境适宜,桑树病害多;桑园管理粗放,养蚕比较效益低;养蚕劳动力老龄化,蚕桑产业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省力化养蚕推广不足,规模效益难以提高。提出了发展冷泉镇蚕桑产业的建议:统一思想,提高对蚕桑产业的认识;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选择适宜的桑、蚕品种;加强蚕业技术培训,做好小蚕共育工作;加强桑园管理,提高单位面积桑园收入;改进饲养方式,推广省力化养蚕模式;强化扶持力度,提高蚕桑产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桑园管理、养蚕操作和蚕茧烘干等方面调查分析广西蚕业生产机械化应用状况,发现已经有一系列机械化设备应用于广西蚕桑生产,促进了广西蚕业向省力化、规模化发展。同时借鉴日本蚕业机械化发展经验和现状,提出加快发展广西蚕业生产机械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蚕桑产业规模位居全国之首,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以下简称蚕业总站)肩负着广西蚕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历史使命。依据近50年来在科技平台建设,科技人才培养,以及蚕、桑新品种选育,种桑养蚕技术改进,蚕桑资源高效利用等蚕业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成就,评述蚕业总站的科技创新能力。通过分析目前在人才队伍结构、基础创新能力、科技投入和技术创新水平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蚕业总站今后应加强创新型人才引进与培养,加强科研条件建设,以及围绕产业发展高效化和多样化、种业集团化、技术省力化几个方面进行产业技术研发与创新。  相似文献   

18.
张威 《广西蚕业》2004,41(Z1):74
《广西蚕业》编辑同志:您们好!我是江苏省滨海县玉龙路272号养蚕专业户张威,在此我怀着无比喜悦与感激之情向您们报喜,衷心感谢《广西蚕业》杂志引导我们走上了栽桑养蚕的致富之路。3年前,我们从贵刊中了解到,栽桑养蚕是一条比较稳妥的致富路,感到发展蚕桑生产市场前景较好,于是先后投资了3000多元资金,拓植和承包了十多亩桑园。在桑园生产和养蚕管理过程中,每当遇到技术难题,我们就从订阅的《广西蚕业》杂志中寻找答案,使蚕桑生产年年得到发展,特别是去年和今年十几亩蚕桑都获得了26000多元的纯收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8月18曰,江浙两省蚕桑学会在浙江省安吉县联合召开了第四届江浙两省安全养蚕学术研讨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华南农大、浙江大学、苏州大学、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及江浙两省蚕桑重点市、县相关技术人员参加了会议。浙江省农林推广中心副主任吴海平、江苏省蚕种管理所副所长周成伟分别通报了所在省的蚕桑生产和养蚕安全情况,分析了江浙两省的蚕桑生产态势,着重就养蚕安全提出了要  相似文献   

20.
正为加强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与各县(区)科技局、蚕业站的扶贫协作,提高各受援点农户及相关当地科技人员的种桑养蚕技术水平,增强其对蚕桑产业效益优势及其扶贫后劲的了解程度,切实促进蚕桑科技扶贫出成绩、出实效,结合本单位科技特派员对应各受援点的具体情况,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于2016年11月30日—12月1日在南宁举行贫困县科技特派员受援单位蚕桑技术培训班。来自都安、东兰、靖西、忻城、蒙山、环江、马山、那坡、邕宁、金城江、上林、天等共12个县科技局、蚕业站及相关受援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