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1978年以来湖北省粮食生产波动状况分析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摘要 以1978~2001年湖北省粮食生产统计数据为依据,分析了24年来湖北省粮食生产所经历的阶段,总结出湖北省粮食总产波动属于古典型波动的基本特征和稳定粮食生产的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2.
3.
中部地区是我国粮食主产区,1978-2008年其粮食产量占全国比重平均为30.33%。运用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的相关数据,采用粮食生产波动指数,对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的波动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8-2008年中部地区粮食产量在波动中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并且具有波动频繁、周期短、幅度大等主要特点。针对中部地区粮食生产波动的特性,系统分析了政策导向及粮食价格、耕地总量和粮食播种面积、农业物质和技术投入、粮食流通体制等经济社会因素方面对中部地区粮食生产波动的影响。结合中部地区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实际,从加强耕地保护、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大财政对农业支持力度和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粮食生产预警机制、稳定粮食生产价格,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等方面,提出了稳定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波动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定性、定量方法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波动的总体态势、区域态势、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提出了平抑波动的有关建议和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5.
6.
7.
粮食安全问题一直都受到学者的普遍关注,在我国尤为明显。采用1990-2006年统计年鉴资料,分析了黑龙江省16 a间的粮食生产的变动特点,应用灰色关联分析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量化了各个因子与粮食生产之间的密切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黑龙江省粮食产量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粮食主产区贡献了全国约75%的粮食产量和80%左右的商品粮,其粮食生产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粮食整体产能,在国家粮食安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2006—2016年11年的中国统计年鉴数据,采用对比分析研究的方法,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和单产、主产区省际差异等多个角度对主产区粮食生产的现状分析,并对其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挖掘。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中\"粮食大省、经济弱省、财政穷省\"的现状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善,粮食生产中仍存在产销区利益分配失衡,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低,科技贡献不足,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粮食主产区北移加剧了资源约束和灾害风险,化肥和农药过度使用造成主产区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加大以及粮食主产区省际间粮食生产水平差异大等问题。因此,提出加速向粮食功能区转变,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快土地流转和推动适度规模经营,落实农业发展新理念,加大利益补偿力度增强主产区种粮的积极性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粮食生产政策体系现状及完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历来受到中国政府的重视。为了从根本上保障粮食供给,夯实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确保和促进粮食生产政策。深入分析了目前中国包括粮食补贴政策、粮食价格政策、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农业保险政策、土地政策和税费改革等在内的粮食生产政策体系及其实施效果,并通过与发达国家粮食生产政策体系对比研究,提出完善中国粮食生产政策体系的建议:完善粮食补贴政策、改进粮食最低收购价及粮食存储政策、建立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强化粮食产销区的利益协调和优化粮食市场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0.
我国粮食生产波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建国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波动的特点,比较了世界粮食主产国的粮食波动情况,分析了国家政策、农业投入和自然灾害对我国粮食生产波动的影响。并据此提出了平抑粮食生产波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粮食储备规模变动对粮食的供应以及价格的影响非常明显,在无法有效获取粮食
储备总量的状态下,有效准确估算出了粮食储备规模的整体发展状况,进而可以有效分析出规模变动
和粮食价格之间的对应关系,为相关研究工作人员提供出粮食市场供需波动以及价格对应状况,制定
出更加符合生产和贸易往来的粮食供需政策。 相似文献
12.
13.
大粒小麦品种86(79)生理特点及其与穗粒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粒小麦品种86(79)、中粒小麦品种豫麦41号为材料,在河南生态条件下,研究了大粒小麦品种生理特点及其与穗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大粒小麦品种净同化率高,灌浆期叶片叶绿素、总糖、全氮含量高,光合速率高,茎鞘中总糖、全氮含量高,但下降快,碳水化合物运输受阻,后期氮素相对缺乏;大粒品种粒重增长快,子粒中蛋白质含量高,变化平稳,不受子粒积累碳水化合物的影响;大粒品种后期灌浆不充分,子粒饱满度差,子粒中GA3/ABA与子粒灌浆速率呈显著的正相关,而旗叶与子粒中GA3/ABA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用五因素(1/2)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施氮量、基肥施氮比例、磷肥施用量、钾肥施用量及移栽密度对优良粳稻群体穗实粒数和单位面积内总实粒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成熟期群体穗实粒数和单位面积内总实粒数之间对农艺措施的要求是一对矛盾;实现666.7 m2产量大于600 kg的主要农艺措施是:施氮量为:9.61~9.93kg/666.7 m2;基肥施氮比例为:47.38%~50.72%;磷肥施用量:4.05~4.39 kg/666.7 m2;钾肥施用量:6.49~6.94kg/666.7 m2;移栽密度:1.70~1.76万窝/666.7 m2。 相似文献
15.
16.
中国粮食产量波动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将波动理论应用于粮食产量变化的分析,采用波动系数、波动周期等指标来研究粮食产量的波动规律,并将粮食产量的波动周期与国家粮食政策和自然灾害结合起来,定性分析了国家政策和自然灾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稳定粮食产量的政策建议:利用国际市场的贸易机制、保持粮食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健全粮食生产预警机制等。 相似文献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