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北方特早熟棉区第4代棉铃虫室外发育进度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方特早熟棉区第4代棉铃虫室外发育进度试验报告褚茗莉许国庆田本志赵琦顾兰君赵季秋(辽宁省农科院植保所)连续3年对棉铃虫在本地区的发生世代调查结果,发现田间(陆地)第4代棉铃虫不能形成完整的世代,进入3龄已大部分死亡,根本形成不了滞育蛹。为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棉铃虫虫情划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北方特早熟棉区的辽宁省各地棉铃虫的发生程度与气温(年均等温线8~9℃)、降水(年平均降水量500~700mm)及寄主植物的分布三个条件重合程度呈明显的正相关。据此,将本省棉铃虫的发生区域划分为:重发生区、轻发生区、可发生区、偶发生区、不发生区,并绘制出棉铃虫区域划分图。  相似文献   

3.
北方棉区棉铃虫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朝阳为北方特早熟棉区。棉铃虫也和全国各地一样,是棉花的最主要害虫。近年来连续重发生。1992年为特大发生,使棉花减产50%以上.有的地块绝收。1993—1998年均为偏重发生和大发生。防治棉铃虫已成为棉花生产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我国各棉区20个地理种群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滞育诱导的光温反应。结果显示,位于华南棉区的种群不具有滞育特性;长江流域中下游南部地区的种群具有较短的滞育诱导光周期;而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北部、黄河流域棉区、北部特早熟棉区和西北内陆棉区的种群对光温诱导的滞育反应则极为敏感。表明我国棉铃虫在生态适应性上存在明显的分化。依据研究结果,作者将我国棉铃虫分为热带、亚热带和温带3个生态型并划分了各生态型的生态区域。  相似文献   

5.
特早熟棉区棉蚜迁移规律与早期防治赵季秋,张广忠(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辽宁省水土保持研究所)棉蚜Aphisgossypii(Glorer)是棉花的重要害虫,尤其是对棉苗的危害,常常导致棉花发育迟缓,影响产量。半干旱的特早熟棉区,这一问题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6.
1993~1995年,在晋中祁县从5月上旬到8月底利用棉铃虫性诱剂对棉铃虫的发生代数、发生时期等进行了观察。晋中特早熟棉区棉铃虫一年发生4代。越冬代成虫发生期为5月中旬至6月上旬,以后各代约间隔一个月发生。造成为害的主要为2代,3代次之。据此,提出了以化学防治为主、生物防治为辅的重点防治2代、3代棉铃虫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北疆棉区棉花引种试验初报徐建辉,王建中,刘永江(新疆农科院,乌鲁木齐,830000)刘景富,蔡世昌(新疆农科院玛纳斯试验站)(乌苏县农业局)北疆棉区属于早熟、特早熟陆地棉区,也是我国最北的棉区。每年播种面积达20X10’hm‘左右,占新疆棉花面积近三...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我国各棉区20个地理种群棉铃虫滞育诱导的光温反应。结果显示,位于华南棉区的种群不具有滞育特性;长江流域中下游南部地区的种群具有较短的滞育诱导光周期;而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北部、黄河流域棉区、北部特早熟棉区和西北内棉区的种群夺光温诱导的滞育反应则极为敏感。表明我国棉铃虫在生态适应性上存在明显的分化。依据研究结果,作者将我国棉铃虫分为热带、亚热带和温带3个生态型并划分了各生态型的生态区域。  相似文献   

9.
朝阳地区作为我国最北部的特早熟棉区,发展棉花生产的关键是提高植棉水平。而优良品种的选育、推广双膜覆盖技术、“早、密、矮”栽培及全程化学调控整枝技术、平衡施肥、棉铃虫防治等是种植技术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
1994年河南省第五代棉铃虫大发生及原因浅析李巧丝高宗仁(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州450002)郭松景(漯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据文献记载,在北纬32~40°的黄河流域棉区,棉铃虫年发生4代,常年第二代为主害代。而1994年,第五代棉铃虫在...  相似文献   

11.
应用分级统计法预测棉田各代棉铃虫发生程度李登友钱德锦许殿武程存利①(安徽省阜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阜阳236001)目前,棉铃虫发生量(程度)的数理统计预测一般只预测一个代次。棉铃虫在淮北棉区常年发生为害棉花的有二、三、四代3个代别,只预测一个代次的...  相似文献   

12.
核型多角体病毒(NPV)对抗性棉铃虫的防治胡登魁,李小马,徐秋萍(博爱县农业局,博爱454450)近几年来,棉铃虫对化学农药的抗性越来越高,危害严重,已成为北方棉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举国上下,想方设法对付棉铃虫。1993年部分棉区推广使用了一些...  相似文献   

13.
通过调查,明确了棉铃虫卵虫量分布与棉区作物相的关系。集中产棉区棉田,棉铃虫发生受外来虫源干扰小,卵虫量变化比较平稳,发生期相对集中;种植棉花不足40%的零散棉区棉铃虫发生量大,发生期长,峰谷次数多。搞好棉区规划,提倡连片集种,同时开展棉田外棉铃虫的预测预报,是棉铃虫综合治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小麦棉花套种对棉铃虫发生的影响及治理对策李巧丝,郭小奇(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州450002)王克荣(获嘉县植保植检站)90年代以来,北方棉区棉铃虫连年大暴发,严重威胁棉花生产。在造成大暴发的诸多成因中,取食环境的优化,尤其是套种面积的扩...  相似文献   

15.
棉铃虫(Helicmpannmp)是棉花上的主要害虫之一。1992年以前,辽河流域棉区棉铃虫百株卵量仅在10~20粒之间。1992年后,棉铃虫突然特大发生,百株卵量达100~300粒。1992年,辽宁省喀左县棉花损失4.6百万担,棉农直接经济损失3263万元。棉农种棉积极性严重受挫。为了摸索棉铃虫大发生情况下的实用防治技术,1992~1997年,作者进行了系统研究。1诱杀成虫方法诱杀成虫是防治棉铃虫事半功倍、不可缺少的一种方法。辽河流域棉区,无霜期短,棉铃虫百株5粒的防治指标不能放宽。棉花品质和产量取决于“伏前桃”和“霜前花”的数量,诱杀成虫…  相似文献   

16.
棉铃虫防治对策和综合防治措施的控害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棉铃虫防治对策和综合防治措施的控害效果王厚振,董宝信,牟吉元,李照会(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济南250100)(山东农业大学)孙玉庭,董慈祥(临清市植保站)(菏泽地区植保站)棉铃虫(Heliothisa,miae,aHubner)是北方棉区棉花蕾铃期害虫...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朝阳市位于北纬40°35′~42°20′,东经118°50′~121°20′,为古长城外高寒棉区,种植特早熟品种.棉花上棉铃虫年年发生,虽经大力防治,仍使棉花减产50%以上,有的地块绝收.1993~1998年均为偏重发生和大发生.不但危害棉花,其他作物如高粱、玉米、谷子、芝麻、花生、向日葵、番茄、菜豆、茄子、苹果等也受其害.棉铃虫在朝阳没有第一代发生,只有二、三代和少量四代,多年资料及研究表明,棉铃虫在当地不能越冬,二代棉铃虫的虫源来自外地,是由冀、鲁、豫迁飞而来.  相似文献   

18.
南阳棉区属长江流域棉区的南襄亚区,棉铃虫的发生规律既不同于黄淮棉区,又不完全同于长江流域棉区。1992~1993年黄淮棉区棉铃虫大发生,南阳棉区却轻发生;1994年黄淮棉区、长江流域棉区棉铃虫大发生的势头得到控制,而南阳棉区却大暴发,且超常地发生了完全五代,主害代也由二代、三代演变到四代、五代,对棉花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19.
棉铃虫在全国各棉区均有发生,是豫东棉区的重要害虫。在介绍棉铃虫生物学习性、发生规律、棉田发生动态的基础上,主要阐述了棉铃虫的综合防治技术,为豫东棉区棉铃虫有效防治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0.
棉铃虫在全国各棉区均有发生,是豫东棉区的重要害虫。在介绍棉铃虫生物学习性、发生规律、棉田发生动态的基础上,主要阐述了棉铃虫的综合防治技术,为豫东棉区棉铃虫有效防治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