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178块刺槐人工林标准地上进行各个立地因子和优势水平均高的调查,测定、分析、对比,找出影响刺槐生长的最主导因素为土壤水分状况,通过对当地众多立地因子的数量化,并结合改算为同一基准年龄(14年)的各个标准地刺槐林优势木的平均高进行运算,提出不同立地条件下优势木的预测方程,编制出刺槐数量化立地指数表,由立地指数表看出,影响刺槐生长的主要立地因子为地形部位,坡向,坡度和母质,这四个因子恰可集中地综合地反映出影响刺槐生长最主导因素(土 水分状况)的分析和变化,据此,可应用地形,母质立地因子的外部特征及立地指数表提出刺槐立地条件类型表,它可反映刺槐适应的立地条件类型及其在基准年龄的生长指标,这个立地条件类型的划分有其科学基础和实用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晋东南石灰岩山地刺槐人工林的生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晋东南地区刺槐人工林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刺槐树高及直径的生长规律,林龄为24年的刺槐可以分成三个生长阶段,其中第一阶段(1~6年)是生长最快的时期。在影响刺槐人工林生长的立地因子中,海拔和坡向为主要因子,据计算,在8种立地条件下,林龄为10年及15年时,刺槐人工林的优势木高比油松人工林大2~3倍。利用解析木资料,编制了刺槐人工林立地指数表,可用来评价林分立地质量。  相似文献   

3.
《林业资源管理》2017,(2):46-52
林木生长方程是描述树种(组)各调查因子总生长量随年龄生长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已广泛应用于估算单木树高、材积、林分蓄积等。以森林资源二类清查数据为基础,以小班为单位,针对辽西(北)地区的油松和刺槐人工林,通过7种典型的树高生长理论方程,分别拟合其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树高生长过程。结果表明;7种方程均能较好地模拟树高的生长过程,其中又以Korf方程和Logistic方程为优,拟合效果最好;在拟合过程中,渐近参数a和形状参数b,c受立地类型的影响均较大;通过对拟合方程进行检验,方程估算值与真实值之间并无显著差异,说明拟合方程能够准确地预测树高的生长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油松和刺槐的树高生长进行研究,发现:地形和坡向对油松的生长影响较大,山洼地和侵蚀沟中油松生长最好,阴坡半阴坡又好于阳坡半阳坡;刺槐则在阳坡半阳坡生长优于阴坡半阴坡。这为辽西(北)地区立地质量的评价和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北京低山地区油松人工林立地指数表的编制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使用252块北京市低山地区油松人工林标准地资料,统计分析各标准地优势木平均树高与年龄的关系,以双曲线式拟合树高生长导向曲线,编制出适用于该地区的油松人工林立地指数表;经X2检验、落点检验和树高生长量检验后证明所编表合格;使用该表对252块标准地进行立地质量评价,结果表明,63%的标准地立地质量处在中等水平;油松最适宜生长的立地条件为阴坡厚土.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官山林场5种立地类型人工刺槐林生长情况的调查和标准木树干解析,建立了树高、胸径、材积与树龄之间的回归方程,分析了立地类型对树高、胸径、材积生长的影响,初步研究探讨了刺槐人工林保护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遂宁地区香椿(Toona sinensis Roem)人工林标准地的调查,分析各标准地优势木平均树高与立地条件(土壤质地、地下水位、排水状况、夹层、p H值、土壤母质、紧实度等因子)之间的关系,最终编制出以土壤质地、地下水位、排水状况、夹层4因子为主的数量化立地指数表,对遂宁浅丘农区相似区域香椿造林经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过程表的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河北承德地区 469块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标准地中 ,选立地条件、测树因子符合条件的标准地 334块 ,建立各测树因子的生长方程 ,编制华北落叶松人工林 地位级的经验生长过程表 ,并对树高、蓄积等生长方程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8.
刺槐人工林数量化立地指数表编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编制数量化立地指数表,实现了刺槐有林地怀宜林地的统一评价。在综合分析影响刺槐生长发育的环境因子基础上,选择了个立地因了,运用数理一化理论I方法,建立与立地指数的回归模型,经减少项目法筛选出包含5个因子的立地指数最佳预估方程,编制了数量化立地指数表。确定大地形、小地形及土层厚度为主导因子,土壤类型为次主导因了。实现了林地与无林地立寺质量的统一评价。  相似文献   

9.
渭北高原沟壑区主要立地类型土壤水分变化及对刺槐生长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分与刺槐生长之间关系密切,说明水分是影响刺槐生长的主要因素,地形和土壤则是划分渭北旱塬立地类型的主要因子。不同立地类型间刺槐高、地径生长量由大到小的序列为:沟底塌积土〉塬面黄土〉梁顶黄土〉沟底石砾土〉阳坡下部黄土〉阳坡上部黄土〉梁坡上部姜石粗骨土〉冲风口黄土〉梁顶姜石粗骨土〉沟坡中下部阳向黄土〉红胶土。  相似文献   

10.
依据河北承德地区油松人工林标准地 335块 ,从中选取立地条件、测树因子符合条件的标准地 314块 ,建立各测树因子的生长方程 ,编制油松人工林Ⅱ地位级的经验生长过程表 ,并对树高、蓄积等生长方程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11.
以北京山区25块油松人工林样地为研究对象,调查了40年生油松人工林在不同林分密度和立地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建立了林分密度与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冠幅和单木材积之间的回归方程,相关指数都在0.9以上;以样地平均优势木的解析材料确定40年生优势木树高,按单项立地因子实际分布区间分组,进行方差分析、差异显著性检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冠幅、单木材积逐渐减小;北京山区40年生油松人工林密度应控制在1 500株/hm2以下;明确了北京山区油松人工林生长与立地因子的关系,初步确定了油松人工林适宜的立地条件为:低山、阴坡、有效土层厚度(A+B层)45cm以上。  相似文献   

12.
对公安县杨树人工林标准地进行了调查,建立了数学模型,分析了各标准地优势木平均树高与立地条件,包括土壤质地、地下水位、排水状况、夹层、pH值、土壤母质、紧实度等因子之间的关系,最终编制出了以土壤质地、地下水位、排水状况、夹层四因子为主的数量化立地指数表,为公安县杨树造林及经营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安徽沿江洲滩地杨树人工林立地指数表的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安徽沿江洲滩地调查57块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林龄具有代表性的南方型杨树人工林标准地.根据各林分优势木材料,选用公式H=0.374 155 3.037 824A-0.091 17A2作为树高导向曲线数学模型,编制了安徽省沿江洲滩地杨树人工林立地指数表.该表对安徽省沿江地区杨树定向培育、丰产栽培、生长预测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水是植物环境中最重要的因子之一,它对植物生命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植物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除一部分供其本身利用外,大部分随蒸腾而耗损。黄土高原干旱少雨,土壤水分不足,影响着造林的成败。为探求树木需水与土壤供水之间的状况,我们以当前生产上主要采用的造林树种——刺槐为供试树种,进行了蒸腾强度的测定,并结合进行土壤水分的测定,为划分造林立地条件类型和正确选择树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渭北刺槐和油松人工林林分质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木质量等级组成和期望成材类型的蓄积量被作为表达渭北黄土高原刺槐和油松人工林的林分质量的数量指标。结果表明,没有利用价值的林木占总林木株数的50%以上;龄级间各期望成材类型的蓄积均值趋于随着龄级的增长而增加,但波动较大,特别是在好的立地条件下生长的刺槐乔林;油松和刺槐矮林在好的立地条件下,期望成材的蓄积量高于其在并的立地条件下的值,对刺槐乔林来说则截然相反;在相同龄级内刺槐乔林的期望成材蓄积量高于刺槐矮林和油松林;由于林分间变异系数太大,因而龄级和好坏立地条件之间各期望成材类型的蓄积量差异并不显著,仅有个别龄级在好和差的立地条件下可见微小的差异;这是由无规则的抚育间代利用造成的,立地越好,采伐强度越大。  相似文献   

16.
<正> 河北省易县西陵地区解放后营造了大面积人工林。造林树种有油松、侧柏、杨树、刺槐等,林令大都在二十年以上。造林地有坡地、阶地、河滩地,坡地的母岩既有片麻岩,又有石灰岩。它的地形及土壤在太行山低山丘陵地区具有代表性。总结其造林经验对指导太行山区今后的造林工作很有意义。近几年我们对该地区的人工林进行了多次调查。现就其立地条件类型的划分及树种选择问题进行一下总结。  相似文献   

17.
罗广军 《林业科技》2006,31(6):9-11
根据延边地区的25块赤松人工林标准地资料,以其平均优势木的解析材料确定20年生优势木树高。按单项立地因子实际分布区间进行3组以上的分组,然后进行方差分析,计算差异显著性,再进行多重比较,分析各因子的变化规律。通过上述研究,明确了赤松人工林生长与立地因子的关系,初步确定了赤松人工林适宜的立地条件为:阳坡、半阳坡,中下坡位,坡度10°以上的缓斜坡,有效土层厚度30cm以上。  相似文献   

18.
土壤水分是植被成活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探究拉萨半干旱河谷宜林地土壤水分影响因子,可为区域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选取了河滩地、阶地和坡麓地3种地类7个典型宜林地立地类型,通过实地调查,选择土壤性状、地形地貌、植被类型三大类环境要素10个土壤水分影响因子,采用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土壤水分的主导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3种地类土壤水分环境影响因子关系存在一定差别,河滩地、阶地表现基本一致,土壤含水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相关性不显著,环境因子之间相关显著;坡麓地土壤水分与环境因子显著相关,环境因子间相关性也明显。影响河滩地、阶地土壤水分的主要因子为土壤性状、其次为植被类型;影响坡麓地土壤水分因子地形地貌最强、植被类型次之、最后为土壤性状。土壤水分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3种地类主成分明确,对土壤水分解释明显,地形、植被、土壤是影响拉萨半干旱河谷土壤水分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9.
一、外业调查及基础数表的计算整理 1、外业调查:分别在不海拔、土壤、地形等立地条件上生长的人工林内设置调查样地(重点为适生区),样地调查内容如下: (1)测定优势高(100米范围内的三株最高木平均值),准确查定年龄;设置土壤剖面,按常规记载立地因子,作为该立地条件的主要指标。同时顺便设七株木样地,实测距离,直径和树高,以便必要时作为计算密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闽东高海拔山地地形因子对杉木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继策 《福建林业科技》2006,33(2):120-122,128
应用地形5个因子在2个水平下的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系统分析了闽东高海拔山地14年生杉木人工林生长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影响杉木人工林胸径、树高的各地形因子的重要程度依次为:坡形>坡位>坡向>海拔>坡度,影响杉木人工林冠幅的各地形因子的重要程度依次为:坡形>坡位>坡向>坡度>海拔,影响杉木人工林枝下高的各地形因子的重要程度依次为:坡形>坡位>海拔>坡向>坡度。坡形对杉木人工林胸径、树高和枝下高影响显著,坡位对杉木人工林树高影响显著。影响杉木人工林生长的最重要地形因子是坡形,其次是坡位,坡向、海拔和坡度(在45°以内)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