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静乐县位于汾河流域上游,当地的生态建设对汾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影响较大。近年来,坚持"生态立县"的发展思路,围绕"山、水、林、田、湖"五个方面,坚持生态化和本土化,适地适树选择乔灌花草,集中力量打造汾河流域(静乐段)42 km生态廊道,持续推进汾河流域生态环境修复治理与保护,现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2.
在山西省宁武县汾河上游左岸的校场流域,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适度干预加速恢复自然景观,建立具有较好的水土保持功能和稳定性的防护植被。研究生态修复后生物产量、群落空间结构、林地土壤水分养分动态变化等林分演化机理,为区域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汾河上游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成绩斐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健 《中国水土保持》2005,(10):9-10,18
汾河上游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是山西省委、省政府一项极具前瞻性的战略举措,它以大流域为单位规划,以小流域为单元治理,高强度集中投入,大规模连片推进,多措施综合治理,加快了水土流失防治步伐,起到了高效拦截泥沙、快速恢复生态、促进特色产业形成的重要作用。目前,汾河上游已形成数十处跨乡甚至跨县的综合治理片,正在快速形成一个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俱佳的水保大示范区。治汾工程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汾河上游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建议从2008年开始,实施第3个10年汾河上游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在今后的治汾实践中,还应注意解决好资金不足影响工程进度、资源无序开发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和无节制放牧严重破坏新建植被等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3月的赣南,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到处生机勃勃。2017年3月20日上午,参加全国水土保持现场工作会的代表来到上犹县参观考察。第一个参观点是园村生态清洁小流域,该流域总面积49.88km~2,2013年被列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实施中,上犹县坚持治山、治水、治污措施同步实施,突出做好治水保水、疏河治水、产业护水、生态净水、宣传爱水五大工程,治理程度达92.3%。治理后,流域呈现出"水清、岸绿、景美"的  相似文献   

5.
流域生态补偿作为流域管理的一个热点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汾河流域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其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成为阻碍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瓶颈,建立汾河流域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基于理论研究与分析,结合汾河流域的实际情况,明晰建立汾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原因和原则,分析建立汾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主体、客体、方式和标准,同时提出建立汾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保障措施,从而构建起汾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整体框架.在汾河流域引入生态补偿机制,不仅可以调整生态效益及相关的经济效益在保护者与受益者、破坏者与受害者之间的分配关系,而且还可以保护和改善汾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促进全流域经济、社会、环境协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虎峪河地处太原市万柏林区,为汾河一级支流,属近期太原市"七河"生态治理范围,加强生态治理势在必行。针对流域上游目前存在的水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和地表裸露面积大等主要生态问题,提出建设水生态修复、蓄水、谷坊、废弃场地治理、裸露边坡治理、林草植被恢复等生态治理工程布局,并对实施后的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对黄土区典型流域水沙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究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对黄土高原地区水沙情势的影响,选择生态恢复效果非常显著的汾河上游岚河流域为研究区域,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滑动t检验法和YAMAMOTO指数法对该流域1955—2018年的年降水量、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进行变化趋势分析和突变检验,在此基础上,利用径流/输沙历时曲线分析黄土高原生态恢复背景下流域水沙的演变规律,并根据双累积曲线法定量评价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对流域水沙变化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岚河流域年降水量在1955—2018年期间呈现不显著的增加趋势,而同时期年径流量、年输沙量均呈现极显著的减少趋势,年均减少率分别为0.65 mm和38.95 t/km2,并均在1983年和1999年附近发生突变,具有较好的水沙变化同步性。与基准期(1955—1982年)相比,水土保持效应期(1983—1998年)的年均径流量减少29.07 mm,年均输沙量减少5917.88 t/km2,退耕还林效应期(1999—2018年)两者相应减少33.18 mm和6967.34 t/km2,而分析径流和输沙历时曲线发现流域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径流量和输沙量均呈现减少趋势,且输沙量的减少程度大于径流量的减少程度。流域水土保持效应期土地利用变化对减水减沙的贡献率分别为83.21%和83.52%,退耕还林效应期土地利用变化对减水减沙的贡献率分别为117.88%和103.48%。由此可见,各时期土地利用变化是流域水沙变化的主导因素,而气候变化对流域水沙变化影响较小。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通过调整流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方式,开展以植被恢复为主的水土保持措施,是实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及生态保护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正为了进一步做好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工作,拓展河流生态修复思路,了解先进设计理论,创新投融资模式,提高项目工程设计和建设人员业务水平,12月19至21日,省水利厅举办了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培训班。省水利厅机关及厅直单位相关人员,省水投公司及省直参与设计、施工单位负责人及技术人员,各市分管副局长、设计院总工,各县水利局负责人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培训。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是省委、省政府在全省  相似文献   

9.
定西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是定西市打造的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示范区中的一个示范窗口.根据园区建设的基本情况、现状和存在问题,计划利用3~5年的时间,在流域现有设施设备基础上,利用定西市及安家沟流域的区位优势、政治优势和产业优势,明确指导思想,查找不足,补齐短板,与定西市"十四五"水土保持规划有效衔接,坚持生态优先、绿...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大凌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因子,选择河道连通性、建设用地比例、重要生境保持率、水源涵养功能指数等15类指标。然后以流域生态健康评估技术指南和水土保持生态特征值为基准,将综合评价体系分为指标、类型、对象3个方面,将大凌河流域生态水平利用综合指数法评价。研究表明:大凌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状态达到"一般"等级,评价指数值为58;其中,大凌河中上游主流区生态综合指数为66,生态系统达到"良好"状态;主干支流牤牛河指数为46,老虎山河为52,各支流达到"一般"生态状态。  相似文献   

11.
泾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与治理方略刍议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根据水利部第二期黄河水沙变化研究基金项目"泾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作用分析"研究成果指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依然是泾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根本.泾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应该坚持水保立县,因地制宜,防治结合,强化管理,坚决制止人为新增水土流失,才能为流域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生态保证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最终实现"山川秀美"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2.
汾河是黄河第二大支流,流域面积在全国排名第46位。近年来,汾河流域生态渔业产业发展迅速,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目前渔业产业分散、渔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等问题突出,这也是我国大多数地区渔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因此,从技术层面结合现代渔业产业要求,重点探讨了"以鱼养水、以水养鱼"养殖模式、稻田养殖蟹虾模式、湿地模式、莲鱼混养模式、生物浮床鱼菜共养模式、垂钓模式及休闲渔业模式等多种适合在汾河流域开展的生态渔业发展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3.
经过几十年治理,宁南山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逐渐好转,但农民生活水平和经济收入都还较低,要达到"治理一方水土,发展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群众"的水土保持工作目标,必须发展生态经济流域。目前,宁南山区发展生态经济流域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水土保持工作应结合宁夏区政府的"生态修复"、"生态移民"和"新农村建设"工程,搭建多方参与的生态经济流域建设机制,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水保措施自身经济效益、发展特色经济,寓生态建设于经济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14.
关于流域生态补偿问题的研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在水土保持生态理论研究中,经常需要研究流域的生态补偿问题,流域内生物产量大、能量流动量大、信息传递量大,其补偿作用大,否则补偿量小。在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中,只有大气、水和土壤因素,可以表明补偿功能的强弱。分清补偿流域和非补偿流域,强补偿型流域和弱补偿型流域,对于正确评价水土保持在流域治理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水土保持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主要内容和黄河治理的根本措施,也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经过长期治理与保护,黄河上中游流域水土保持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实现了从贫穷到小康、从"黄"到"绿"的嬗变,但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使命新要求相比,依然任重道远。新时代黄河上中游流域水土保持,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以支流为骨架、以小流域为单元,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协同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确保黄河下游河床不抬高;坚持不懈开展还林还草,从过度干预、过度利用向自然修复、休养生息转变,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美丽黄河,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提出了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具体目标,论述了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措施布局和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6.
古交市自1995以来,实施了汾河上游水土保持三年试点治理、汾河上游水土保持十年综合治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二期等大型项目,以建设精品流域、精品工程为目标,以专业队治理、工农共建为主要形式,开创了水土保持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正>江西省上犹县紧紧抓住水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主题,围绕保障水安全、保护水生态环境、打造水景观等重点,坚持农村河道综合治理与水环境污染源头防控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并举,使水土保持项目实施区逐步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目标:借助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广泛开展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活动,特别对农村生活污水实施系统治理,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这些措施不仅快速恢复了项目区山地植被,增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黄河流域不仅是黄河的发源地,也是黄河主要产流区之一,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决定性影响。在大气候条件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植被条件是维持本区域水土保持重要生态功能的最主要因子,通过分析青海省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植被的分布特征及其演替规律,提出了恢复植被的技术途径:在流域内地广人稀地区实施"自然型"植被建设,在流域内丘四区实施"集流型"植被建设,在流域内城镇(市)周边实施"灌溉型"植被建设。  相似文献   

19.
在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虽然相关部门对水土保持工作较为重视,但因其建设周期过长,涉及的挖填作业面多,往往存在过程管控不力的现象。目前,国家已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而水土保持工作作为践行生态文明战略的主要抓手,其科学、合理的设计和严格落实是水电站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举措。初步探讨了新形势下水电工程水土保持设计咨询的思路和想法,在新的形势和背景下,只有以全局性、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做好水土保持设计咨询工作,将水土保持工作落到实处,才能使水电开发由"重开发"向"开发与保护并重、开发建设与生态治理、生态文明建设并行"转变,才能推动水电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打造生态、绿色水电站。  相似文献   

20.
<正>为了进一步做好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工作,拓展河流生态修复思路,了解先进设计理论,创新投融资模式,提高项目工程设计和建设人员的业务水平,12月14-16日,省水利厅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工作处在太原举办了汾河流域生态修复相关业务工作培训班。流域6市45县水利部门的分管领导及专业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