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研究生物降解膜覆盖对春季绿芦笋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以6年生丰岛1号芦笋为试验材料,设生物降解膜、可降解麻地膜及小拱棚覆盖3种处理,实时监测不同覆膜方式下土温变化的趋势,考查不同处理芦笋的出笋时间、嫩茎产量、品质和降解膜的降解情况等。结果表明,生物膜覆盖处理比对照小拱棚提早2d出笋;生物膜覆盖前期增产效果显著,较小拱棚高66%;生物膜处理1级笋率、笋头紧密度、单支笋重均优于小拱棚,生物膜降解情况明显优于可降解麻地膜。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麻地膜覆盖对芦笋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以5年生丰岛1号芦笋为试验材料,设小拱棚、麻地膜覆盖和不覆盖3种处理,考查不同处理的出笋时间,嫩茎产量、品质、营养物质含量和茎枯病发生情况等。结果表明,麻地膜覆盖处理能促进芦笋提早采收8 d,与小拱棚处理一致;麻地膜覆盖增产效果不显著,不及小拱棚处理,尤其是前期产量较小拱棚处理低48.4%,且差异显著。麻地膜覆盖处理1级笋率、商品笋率、单支笋重均优于小拱棚和不覆盖处理,分别为55.0%、96.9%和38.0 g;麻地膜覆盖处理嫩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总酚和黄酮含量均低于不覆盖处理,与小拱棚处理较接近,而木质素含量较其他处理低12.8%~17.4%;麻地膜覆盖处理的芦笋茎枯病病情指数和病株率也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研究表明,麻地膜覆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早芦笋采收期,提高芦笋品质,降低茎枯病。  相似文献   

3.
以‘费乌瑞它’马铃薯为试验材料, 在冬闲稻田进行地膜覆盖、小拱棚覆盖、双膜覆盖(膜覆盖+小拱棚覆盖)和裸地等栽培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双膜覆盖的增温效果最好,出苗期内其平均土壤温度分别比小拱棚覆盖、地膜覆盖和裸地栽培高0.33、1.93、2.89 ℃;双膜覆盖栽培的马铃薯出苗最早,分别比小拱棚覆盖、地膜覆盖、裸地栽培的提早4、21、31 d;覆膜处理的马铃薯植株株高均显著高于裸地栽培,但茎粗和主茎数均显著低于裸地栽培;双膜覆盖栽培马铃薯的总产量和商品薯产量最高, 分别为31.18、28.54 t/hm2,小拱棚覆盖和地膜覆盖栽培次之,覆盖处理的总产量和商品薯产量均显著高于裸地栽培;双膜覆盖栽培的效益最好,为1.222万元/ hm2。  相似文献   

4.
调光地膜对烟草生长及地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普通薄膜覆盖相比,田间覆盖调光膜可使5 cm日均地温升高0.8℃,10 cm日均地温升高0.3℃,膜下温度平均升高1.3℃;可使烟株生育期提前,其中团棵期比对照提前3d,全生育期比对照缩短6d;调光膜处理的最大叶长、最大叶宽、株高、茎围等农艺性状均高于对照,移栽后55 d株高比对照增加4.71 cm,最大叶宽增加3.16 cm,茎围增加0.45 cm;调光膜处理的产量比普通膜处理的产量增加了2.69%,产值提高了8.66%,烟叶化学成分也比较协调,有利于烟叶品质的改善.结果表明,调光膜具有显著增加地温和促进烟苗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白膜、黑膜覆盖对垄内不同土层温度、甘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膜、黑膜覆盖处理下,垄内5个不同层次地温均比不覆膜处理高;距离垄面越近的土层,覆膜后温度增加得越多,随着土层加深,地膜覆盖增温效应减弱;甘薯生长前期白膜、黑膜覆盖T/R值明显高于对照,甘薯生长中前期,白膜、黑膜处理T/R值快速下降;地膜覆盖有利于提高大中薯率,且黑膜覆盖处理的大中薯率最高,白膜覆盖处理次之;白膜、黑膜处理可显著提高鲜薯产量。  相似文献   

6.
红枣行间间作小拱棚西瓜直播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小拱棚生产特点 小拱棚双膜覆盖栽培是在地膜覆盖的基础上再盖拱棚的一种早熟栽培方式,具有地膜和天膜双重作用,增温效果好,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成本低,早熟效应明显,可比地膜常规覆盖栽培提前20 d以上.  相似文献   

7.
以井冈山1号绿芦笋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白膜覆盖、黑膜覆盖、秸秆覆盖、露地栽植4个处理,研究了半干旱区不同覆盖方式对芦笋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处理后,不同程度增加了绿芦笋产量,以白膜覆盖表现最优,较露地栽植增加了44.95%,地膜覆盖可以增加株高和第一分枝高度,白膜覆盖明显增加嫩茎直径和茎秆直径,采用覆盖处理后芦笋质量显著增加,以白膜覆盖表现最优,较露地栽植增加了24.1%。综合分析,白膜覆盖后绿芦笋植株高大,嫩茎粗长,质量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8.
<正>小拱棚双膜覆盖栽培是在地膜覆盖的基础上再覆盖拱棚的一种早熟栽培方式,增温效果好、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成本低、早熟效应明显,可比地膜常规覆盖栽培提前20天以上。一、小拱棚制作  相似文献   

9.
以12.5%有机绿之宝对春季萌芽前芦笋实施灌根试验,以探讨有机绿之宝在芦笋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12.5%有机绿之宝能显著提高芦笋的产量和一级笋率,其中以2000倍液灌根效果最好,增产幅度达22.76%,一级笋率提高10.78%。与对照(清水)相比,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正>西瓜地膜加小拱棚双膜覆盖栽培既可利用地膜保墒和增温,以保护和促进根系的发育,又可利用棚膜保护瓜苗地上部,防低温、寒风和轻霜冻,使幼苗在外界气温稍低的季节仍能在棚内正常生长。一般幼苗可在终霜前30d定植,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成熟,比地膜覆盖栽培西瓜提早15~20d上市,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地膜加小拱棚双膜覆盖栽培已经成为我国西瓜早熟、高产、稳产的重要栽培形式。另外,地膜加小拱棚双  相似文献   

11.
不同覆盖条件下甘蔗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不同覆盖条件下甘蔗试验地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的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条件为微生物提供了特殊的土壤生态环境,使土壤理化性状发生了一定变化.在甘蔗生育期,蔗叶覆盖和地膜覆盖比不覆盖土壤中好气性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以及微生物总数有明显增加;氮素生理群中的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都有明显增加,好气性自生固氮菌数量变化不明显,厌气性细菌数量明显减少.在所有覆盖条件下,蔗叶覆盖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两种简易保护措施对郁金香种球繁殖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小拱棚加覆草遮阴、覆草遮阴和露地栽培3种方式对郁金香进行栽培繁殖,测定其生长环境中的地温、气温、土壤相对含水量和空气相对湿度状况,以及各栽培方式下郁金香生育期和繁殖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小拱棚加覆草遮阴栽培方式下,郁金香生长前期的气温、地温、空气相对湿度和土壤相对含水量均高于露地栽培和覆草栽培,后期撤去棚后三种栽培方式趋于一致;与露地栽培相比,郁金香在小拱棚加覆草遮阴和单纯覆草遮阴条件下,发芽期分别提前了17~26d和1~6d,生育期分别延长了9~20d和0~4d,商品球的平均繁殖率分别提高了93.46%和50.74%。小拱棚加覆草遮阴和覆草遮阴不仅提前了郁金香的生育期,而且起到了一定延缓衰老的效果,促进了郁金香种球的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国产免耕覆盖播种机的研制过程及该机工作部件的设计依据,试验和性能测定的结果等。经生产查定证明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具有我国自己的特点,为大面积推广应用夏玉米免耕覆盖种植机械化技术提供了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4.
完全生物降解地膜应用于甘蔗种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脂肪族共聚酯PBSA完全生物降解地膜应用于甘蔗种植,探讨了PBSA完全生物降解地膜厚度和覆盖方式对甘蔗生长和地膜降解失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露光处理具有相对较高的甘蔗萌芽率和地膜降解失重率,但具有相对较低的甘蔗产量;地膜厚度为0.009 mm的处理具有相对较高的甘蔗萌芽率和产量,但具有相对较低的地膜降解失重率.  相似文献   

15.
生物降解地膜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及其田间降解状况   总被引:33,自引:4,他引:33  
生物降解地膜可以有效解决白色污染问题,本试验观察生物降解地膜在田间的降解状况及作物的生长,研究了它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降解地膜从地膜边缘开始降解,由小孔洞逐渐大块裂开,到作物收获时.暴露在地表的地膜全部降解,而埋土部分和根系周围降解缓慢;玉米苗期和拔节期用降解地膜覆盖土壤贮水量可以比裸地增加3倍和1倍,保墒效果较好。抽雄期后土壤贮水量降低到播种期贮水量之下,保墒作用越来越弱;玉米生育前期。生物降解地膜可以提高地温0.41~0.9℃,到中后期增温作用不明显;生物降解地膜覆盖使玉米提前10d成熟并增加了产量.但与普通膜相比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田间残膜处理途径和机械收膜工艺及几种类型收膜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根据试验结果,对各种工作部件进行了性能分析,指出了研制和推广收膜机应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减少地膜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甘蓝—糯玉米"一膜两用"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长江流域,采用0.01 mm的地膜完全可以从3月覆盖到9月,完成甘蓝和糯玉米2个栽培季节;与露地对照相比,地膜覆盖处理作物产量和产值均有一定增加。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论述了排肥装置参数的确定及选择,引进了粉状化肥的成拱理论,由此可确定排肥口直径;建立了作用在排肥轴上的扭矩Te与箱内化肥侧压应力δx的关系。经过试验,该装置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其理论计算及结论可作为排肥装置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生物材料地膜田间成型湿铺工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介绍了可降解地膜的应用和发展,分析了可降解地膜制造和使用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生物材料地膜成型原理-田间成型湿铺,研究了各种成膜材料对成膜工艺及膜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应的成膜工艺和模拟失效试验,田产成型湿铺工艺减少了成膜周转环节,降低了对膜强度的要求,有利于生物材料在地膜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秋季覆膜玉米应用生物环境降解地膜试验示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秋季覆膜玉米开展生物环境降解地膜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生物降解地膜前期增温、保墒效果和普通地膜相比没有明显差异,均能够满足玉米前期生长发育对水、光、热的要求;后期随着玉米生育进程的加快和气温的提高,降解膜的降解速度也在加快,其增温、保墒效果已经不能充分满足玉米生长发育的要求,从而影响到玉米产量,导致玉米产量降低或成熟延迟。降解膜1、降解膜2和降解膜3产量分别达到7266.0、7517.5、8596.5kg/hm^2,较普通地膜减产35.2%、30.7%和1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