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杉木幼林初期,采用不同的抚育方式,对杉木幼林生长的影响效果不同。几种不同抚育方式的对比试验表明,全垦抚育效果最好,带垦抚育次之,刀砍抚育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2.
杉木幼林抚育技术的综合评价和决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全面分析不同抚育技术对杉木生长、群体结构、林地植被物种多样性、生物量、水土流失和抚育成本的影响基础上,运用灰色局势决策理论对不同抚育技术进行多目标决策,结果表明:块状抚育和全垦抚育可提高杉木的保存率,并促进杉木幼林的生长;抚育技术对杉木群体树高和地径结构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地径结构;全垦抚育的成本最大,不抚育最小,块状抚育居中;块状抚育有利于形成多层次的林分结构和林地植被物种多样性的提高。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块状抚育是南方林区较好的杉木幼林抚育方式,它既能有效地减少林地植被对杉木的竞争,保持杉木的正常生长,又能降低抚育成本和保持地力及物种多样性。这对今后指导杉木幼林抚育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杉木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杉木是我国特有的树种,材质好、生长速度快、产量高,在我国长江以南被广泛用来做造林树种,长江以北也陆续有不同地区引种栽培,因此,探讨杉木的栽培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对杉木的分类与生长要求、杉木速生林的栽培技术、抚育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杉木的科学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采用5种不同类型的抚育管理方式,对立地条件和造林质量均相同的新造杉木幼林进行抚育,并对8年生杉木林各项生长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清除杂草抚育方式相比,林农间作、松土埋青、树盘覆草3种抚育方式的杉木高生长与径生长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结合投资净现值考虑,树盘覆草抚育方式投资小,又能显著促进杉木高、径和材积生长,达到了“省工节资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抚育间伐是培育杉木林的一项重要措施。为探求不同间伐强度对杉木生长的影响,1979年冬,我们进行了杉木林抚育间伐强度试验,经过四年观察,初步看出效果。  相似文献   

6.
以将乐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强度的抚育间伐,并在间伐后的林窗、林隙下套种阔叶树种木荷。对试验地杉木和木荷生长情况进行4 a的持续调查,结果表明:抚育间伐对杉木林分的生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可显著提高了杉木的平均胸径、树高、冠幅和单株材积,且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上述生长指标也不断增大。试验还表明,随着杉木林分间伐强度的增加,林内套种的木荷植株胸径、树高、冠幅呈上升趋势,同时间伐后3a内各处理植株的胸径、树高和冠幅较套种时相关指标均有增加。试验说明合理抚育间伐和林下套种,有利于保留杉木和林下套种木荷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人工杉木林抚育间伐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杉木是我国南方林区造林的主要树种.通过对不实施、2次、3次抚育间伐试验模式研究表明,采取3次抚育间伐能较好地促进人工杉木林生长,其平均胸径、树高、单株蓄积和出材量及经济效益等指标均高于其他两种模式.在杉木主产区和适生区,人工杉木林采取3次抚育间伐模式经营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三分选,七分管。”如何加强杉木幼林管护,关键是及时抓好以下几个环节。适时抚育扩穴当年进行练山整地、大穴造林的山场,根据杉木的生物学特性和该树幼龄期喜荫的特点,只在9月中旬搞一次刀抚轻锄扩穴抚育最好。上半年由于造林前的炼山整地、栽植等营林工序,林地杂草不易丛生.土层疏松,幼树根系正在进行恢复生长,苗木对造林地生态因子不适,进行抚育作业会影响幼树的成活和生L,不抚育生长出来的杂草反而创造了自然的环境条件,可提高幼树的成活率。国铐洞口桐山林场通过五年的试验对比,杉木当年造林抚育两次的成活率低…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目前中国很多地区都采用速生丰产林技术对杉树进行栽培,广西平果县也采用了杉木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获得了良好的收益。杉木的使用价值是非常高的,栽培成功后,采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加之合理的抚育管理,可以提高速生丰产林的经济效益。基于此,针对杉木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与抚育管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林业资源管理》2017,(1):43-49
以5a(幼林)、12a(中龄林)、18a(近熟林)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抚育间伐与对照(不抚育)2种处理,分别于2013年底和2015年底对样地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抚育间伐促进了胸径和单株材积的生长,年平均胸径生长量的增加值抚育比对照幼林多44.4%、中龄林多25.0%、近熟林多14.3%,年平均单株材积生长量的增加值抚育比对照幼林多59.3%、中龄林多31.0%、近熟林多19.9%,上述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抚育间伐对树高生长有促进作用,但与对照比,其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抚育明显改善了杉木幼、中龄林的健康状况,健康等级抚育样地普遍比对照样地高一级;抚育提高了林下植被种类的丰度、高度和盖度,抚育样地植被的垂直结构明显;总体而言,抚育间伐对杉木生长、林下植物生长和林分健康的促进作用幼林好于中龄林,好于近熟林。试验结果为杉木人工林的科学抚育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不同抚育技术对杉木幼林生长及群体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幼林抚育技术对杉木幼林生长和群体结构的影响进行定位研究 ,结果表明 :抚育技术对杉木保存率和生长有较大的影响。块状抚育和全垦抚育可提高杉木的保存率 ,而不抚育的杉木保存率则最低。树高和抽梢高基本上表现出块状抚育 >全垦抚育 >带状抚育 >劈草抚育 >不抚育 ,并且在后期更为明显 ;地径则基本上表现出全垦抚育 >块状抚育 >带状抚育 >劈草抚育 >不抚育。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抚育技术对地径的影响大于树高。多重比较表明 :除了不抚育外 ,其他 4种抚育技术均能有效地促进杉木生长 ,它们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差异。块状抚育、全垦抚育、带状抚育和劈草抚育的总单株生物量分别为不抚育的 3 4 6、3 4 0、3 15和 1 11倍 ;块状抚育、全垦抚育、带状抚育、劈草抚育和不抚育的根 茎比分别为 0 1992、0 193 1、0 1673、0 3 5 75和 0 2 680。这可能是劈草抚育和不抚育的杉木对地下营养空间激烈竞争的一种适应现象。抚育技术对杉木群体树高和地径结构有一定的影响 ,尤其是对地径结构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为了发挥生态效益,福建省从2010年全面推广不炼山造林技术。由于不炼山造林后杂草、杂竹、灌木等生长旺盛,苗木前期生长较慢,林分郁闭推迟,因此科学合理的抚育技术是提高成活率和促进幼林生长最重要的环节。以不炼山造林小班的杉木幼林(1~3年)的抚育技术为研究对象,试验1采用常规设计的"221"抚育模式,试验2采用改进设计的"321"抚育模式,对1~3年杉木幼林的抚育技术进行了研究调查分析,为不炼山造林的幼林提供科学合理的抚育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马尾松和杉木生长过程经营密度研究范小红,徐东(忠县林业局)马尾松和杉木是忠县人工营造的主要树种,其林木资源比重大、分布区域范围广,现已大面积进入中、近熟龄生长抚育阶段。为了科学合理地开展抚育间伐工作,把握好抚育间伐的各项技术标准,使抚育间伐真正起到促...  相似文献   

14.
秦文学 《林业调查规划》2006,31(A01):163-165
师宗县在营造速生丰产杉木林过程中,采用全垦抚育并进行农作物间作的实验。结果表明,全垦抚育间作农作物对杉木林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全垦抚育间作使杉木林高增长22.29%,胸径增长20.53%。提高了土地及劳力的利用率,增加了林农的收入。  相似文献   

15.
杉木是我国特有的用材树种,该树种具有生长速度快、产量高和材性好等优势,应用非常广泛,通过抚育间伐可以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分质量。因此,对杉木的抚育间伐技术进行了探讨,期望为后续的杉木抚育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杉木是我国特有的用材树种,营造杉木速生丰产林,是解决目前我国木材短缺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探索杉木速生丰产林的栽培技术,1979年以来,我们结合生产,在梁平县林场,营造了杉木林67亩,对苗木质量、造林密度和整地方式上开展了单因子对比试验.通过(1979~1988年)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苗木质量、造林密度和整地方式对杉木生长、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有很大差异.因而,选用优质苗木、合理的造林密度和正确的整地方式并加强造林后幼林抚育及适量施肥、适时间伐,达到速生丰产标准是完全可能的,并能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总结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13年生杉木人工林进行四种不同强度的扶育间伐对比试验,经五年跟踪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抚育间伐能显著促进杉木林分的生长,弱度间伐后只在前2年生长较快,而胸径生长量以强度间伐为最大,中度间伐最后立木蓄积量最大,未进行间伐的林分长势最差。  相似文献   

18.
不同间伐时间和强度对杉木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实验种植基地的杉木1200株,在不同的始伐时间和不同间伐强度下进行了培育,研究了对杉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杉木中幼林生长与间伐强度和始伐时间之间呈相关性.即始伐时间越早、间伐强度越大,杉木中幼林抚育效果就更好,获得的经济效益也最大.所以,要想培育中大径杉木,应该在始伐期和强度间伐期进行研究,以取得最佳的种植效果.结合福建省邵武故县国有林场实际情况,开展中幼林抚育间伐试验,探索适合本地环境、气候、经营条件的抚育间伐方案,为实现杉木速丰林的经营目标提供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针对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发生原因,对杉木二代更新采取营造不同树种、套种、施肥等栽培技术措施进行对比试验,并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采取营造不同树种对林木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影响极显著,套种对林木树高生长影响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0.
幼林抚育对杉木人工用材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不同幼林抚育方式对杉木人工用材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幼林抚育对林木生长的影响比立地条件大,随着幼林抚育强度的加大,生长量也逐渐增加,加强幼林抚育是确保用材林速生丰产的关键技术措施,特别是在立地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加强抚育尤为重要;采用适宜的幼林抚育方式,不但能明显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分生产力,而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能兼顾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