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甜玉米育种现状与种质创新思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我国甜玉米育种现状进行分析,找出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甜玉米育种及种质创新的思路,即:加强收集、发掘地方品种资源;加强国外优良新种质的引进和利用;加强品质性状遗传的研究;充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与其他生物技术相结合改良创新甜玉米种质等内容。  相似文献   

2.
烟草种质资源是烟草原始创新、新品种选育及其生物技术产业化的物质基础,是保障烟叶生产安全的战略性资源,对我国烟草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烟草原始创新、新品种选育及其生物技术产业化的成效,取决于所掌握种质资源的数量和对其差异性状表现及遗传规律研究,而突破性进展往往依赖于特殊种质资源的发现与利用。由于烟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研究内容宽泛、调制类型多样,且具有公益性、基础性和不可再生性等特征,相关研究工作任重而道远。为了解广东烟草种质资源研究现状,介绍了广东烟草种质资源国内外收集、保存的基本情况;阐述了烟草种质资源的分类、鉴定评价及种质创制与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概述广东生态环境下烟草地方种质资源香气风格形成与新品种选育情况,在此基础上,对目前种质资源繁种更新、精准鉴定、遗传群体研究和种质创制等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深化资源研究加强种质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种质创新是指人们利用各种自然的和人工的变异 ,通过人工选择的方法 ,根据不同目的而创造新作物、新品种、新类型、新材料。因此 ,种质创新是作物遗传资源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种质资源有效利用的前提和关键 ,是作物遗传育种发展的基础和保证。1 种质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中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蔬菜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羊杏平 《江苏农业科学》2004,(6):113-116,153
21世纪是生物技术的世纪,生物技术竞争的关键是种质资源的竞争。种质资源工作是育种工作的基础。植物育种的实践证明,突破性的成就决定于关键性基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加入WTO和农业产业的升级,对蔬菜育种提出了优质、多抗、专用的要求。而实现这些目标,首先取决于资源。一个地方和单位所拥有种质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对其特性和遗传规律的研究深度和广度,是衡量其育种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广泛地搜集、科学地保存、不断地创新种质资源。是现代生物技术竞争的重  相似文献   

5.
冉茂权  张强  崔清梅  侯伟华  李卫东  梁金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068-17069,17074
茶树种质资源是品种创新、生产直接利用或生物技术研究的物质基础,恩施州具有极为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通过调查整理,对恩施州部分茶树资源进行了标准化整理和数据描述。  相似文献   

6.
四川攀西山区玉米地方种质的改良创新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玉米种质遗传基础相对狭窄,可供利用的种质资源比较贫乏,这必然导致发生遗传脆弱性的威胁。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由少数自交系和杂交种控制全国大面积玉米生产的危险局面一直没有大的改变。切实保护现有地方玉米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努力推进地方种质改造创新是当前育种工作的一个重点。对四川攀西山区玉米地方种质资源概况、种质资源改良创新和地方种质资源利用途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我国糯玉米育种现状及种质创新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糯玉米起源于我国,近几年糯玉米育种工作发展迅速。通过我国糯玉米育种现状分析,找出育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糯玉米育种种质创新的思路:加大收集、发掘地方品种资源;充分利用回交法和二环系法;加强国外优良新种质的引进和利用;理化诱变及基因工程技术与传统选育方法相结合改良创新糯玉米种质。  相似文献   

8.
农作物种质创新的目标与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育种中长期的人工选择使作物品种遗传基础越来越狭窄,已成为限制作物育种突破和发展的主要瓶颈.种质创新的目标是增加现有栽培作物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以拓展栽培植物的基因库;种质创新的方向是充分利用植物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在农作物中创造和利用新的种质.本文简要介绍了当前利用生物技术发展起来的农作物种质创新技术的几个方面,希望对从事农作物育种和种质资源研究的农业科技人员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9.
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科学原始创新、作物育种及生物技术产业重要的物质基础,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食品安全性的重要保障。黑龙江省是全国大豆主产区,有着丰富的种质资源,但是随着耕作制度及生产条件的变更导致大豆遗传资源多样性的破坏与丧失异常严重。黑龙江省大豆种质资源平台建设可以对大豆种质资源进行收集、保护和利用.对拓宽黑龙江省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基础,提高大豆单产及总产具有重大意义。大豆起源于中国,种子约含20%油脂及40%蛋白质。为世界提供了30%脂肪及60%植物蛋白来源。大豆种质资源又称大豆品种资源、遗传资源或基因资源,包括古老的地方品种、新育成品种、重要的育成品系和遗传材料,以及大豆的野生种和野生近缘种,它们具有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基因,是现代大豆育种的物质基础。黑龙江省有着悠久的大豆种植历史,加之黑龙江省地域广阔,地形、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复杂,通过自然选择及现代育种技术的发展造就了丰富的可以适应各种生态环境及各种用途的大豆种质资源。但是随着耕作制度及生产条件的变更导致大豆遗传资源多样性的破坏与丧失异常严重,对黑龙江省甚至全国大豆产业的长远发展有着负面的影响。因此借助现代的信息技术,建设大豆种质资源平台来进行时优异的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保护及对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进行服务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阐述了地方黄牛遗传改良的总体思路与目标。我国地方黄牛种质资源丰富,是世界肉牛资源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开展肉用性能选育的群体基础。我国地方黄牛提供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杂交生产基础群体;提供了最大规模的杂交育种母本群体;成为培育中国特色肉用品种集群的重要基石。针对目前肉牛产业现状,充分利用地方黄牛进行杂交改良,培育出我国自主品牌的肉牛品种。  相似文献   

11.
种质是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含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即为种质资源。种质资源是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的保存和创新将直接关系到人类的未来。种质资源包括地方品种、改良品种、新选育的品种、引进品种、突变体、野生种、近缘植物、人工创制的各种生物类型、无性繁殖器官、单个细胞、单个染色体、单个基因、甚至DNA片段等。  相似文献   

12.
基于基因组学的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物种质资源工作涉及面很广,包括种质资源的收集、编目、保护、繁种更新、分发利用与信息系统建立等基础性工作,作物起源、驯化与传播、种质分类、民族植物学与传统知识研究等基础研究,遗传多样性评价、重要性状表型鉴定、种质资源基因型鉴定、基因发掘和种质创新等应用基础研究。经过近百年的努力,种质资源的基础性工作已卓有成效,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共享利用体系基本建立。但由于主要基于形态学的传统研究思路和方法存在很多先天不足,种质资源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一直举步维艰,效率低下。随着分子标记技术和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因组学理论和方法不断深入到种质资源研究的多个层面,使种质资源保护和创新利用发生了研究思路和方法学上的变革。基因组学研究成果为种质资源的有效收集和保护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阐明作物起源和演化、全面评估种质资源结构多样性提供了核心理论和技术,同时大幅度提高了基因发掘和种质创新效率。特别是全基因组测序、重测序和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不断成熟,使在全基因组水平上比较不同种质资源基因组变异成为可能;在此基础上,可阐明农作物起源以及驯化、改良和传播对种质资源形成的影响,明确现有种质资源和野外种质资源群体结构和遗传多样性,提出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和原生境保护的最佳策略;结合表型鉴定数据,利用连锁分析和关联分析等基因组学方法,可高效发掘种质资源中蕴含的新基因和有利等位基因,提出其利用途径和具体方案,并在种质创新过程中充分利用基因组学研究成果提高创新效率。文章评述了基因组学在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现状,特别是在种质资源基因型鉴定、异地保存和原生境保护、作物起源与进化研究、结构多样性分析、新基因发掘和种质创新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及其发展趋势。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强调把基因组学理论和方法与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紧密结合,为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技术、材料与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13.
培育谷子超高产品种,一是要重视理论研究与应用,注重优良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创新;二是要塑造新的株型,直立穗型可能是谷子适应优质超高产要求的一个重要形态指标;三是生物技术与传统的育种方法相结合,是今后超高产育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玉米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以我国玉米育种实践为例,阐述了当今玉米种质创新与利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探讨了实现种质创新和利用的可能途径与方法。提出玉米育种应注重中长期育种目标的制定,充分利用地方种质、外来资源、野生近缘种等,选用合理的群体改良方法以及物理、化学、生物工程等手段进行玉米种质的创新与利用。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代谢调控与营养强化创新团队在高花青素玉米种质创制方面取得新进展,创制了高花青素紫玉米种质,该工作是双向启动子研究和紫胚种质创制工作的延伸,为花青素的功能性食品制造和着色剂生产拓宽新资源。  相似文献   

16.
杨属种质资源的遗传学研究及利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杨属种质资源的遗传学研究现状及在此基础上的对杨属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进行了概述,分派别阐述了国内对杨属种质资源的主要性状如生长、材性、形态、生理、生根特性和抗逆性的遗传变异规律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不同时期种质资源评价的特点和方法,介绍了通过传统育种手段(人工杂交、多倍体育种)和生物新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湘西州抗病优质超级稻研究的进展,展望了湘西州抗病优质超级稻研究的方向和重点,提出湘西州抗病优质超级稻研究的技术关键是"适当扩大遗传差异和距离、改良和创新育种材料、病圃加压选择",技术路线是充分利用湘西州及武陵山区特异种质资源与国内外优良遗传资源(尤其是野生稻种质资源)相结合,采取亚种间和地理远缘杂交,辅之以生物技术、航空手段和传统育种方法,利用特殊生态条件进行鉴定筛选,在株型改良和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基础上,把增加每穗粒数和提高粒重作为增产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代谢调控与营养强化创新团队在高花青素玉米种质创制方面取得新进展,创制了高花青素紫玉米种质,该工作是双向启动子研究和紫胚种质创制工作的延伸,为花青素的功能性食品制造和着色剂生产拓宽新资源。相关成果发  相似文献   

19.
畜禽种质资源是种质创新的基础,自主培育具有优良性状并能够稳定遗传的良种品系,对提高我国畜牧业在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畜禽种质资源的创新是通过现代生物育种手段进行种质特性的优化,使繁育后代保存更多亲本优良性状的遗传信息,增强畜禽产品的经济价值。畜禽种质资源的利用主要是以肉、奶、蛋等畜禽产品的形式供应人类营养和生产需求。我国的种质资源蕴藏量十分丰富,但在种质资源的创新和利用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综述了目前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畜禽新种质资源的育种建议,并对畜禽新种质资源的育种目标、育种注意事项和产业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畜禽良种的培育和各类畜禽种质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西藏油菜种质资源和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区的油菜育种研究经历了地方种质资源的系统选育、国内外引种鉴定到品种间和类型间杂交。本文回顾了我区油菜种质资源和遗传育种研究历程,全面阐述了我区油菜育种的进展,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指出了应重视种质资源创新研究,加强常规育种与现代生物技术结合,针对市场的多元化需求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种植业结构的重大调整以及不同的生态条件选育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