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4 毫秒
1.
旨在揭示白消安处理对睾丸的损伤机理,提高精原干细胞(SSCs)移植受体制备效率及安全性,缓解或避免因白消安毒性导致的雄性不育。对白消安处理小鼠进行睾丸生物素示踪试验,以验证血睾屏障(BTB)完整性;采用液质联用靶向测定其附睾尾精液中白消安的含量,以验证白消安是否可以直接穿过睾丸BTB进入曲细精管;并对小鼠血清进行炎性因子ELISA测定,以验证其浓度是否发生变化。结果发现,小鼠睾丸注射白消安后,曲细精管内最早24 h可检测到生物素示踪红色荧光,表明BTB已被破坏;注射白消安30 min后,附睾精液中检测到最高水平白消安,随后,其水平逐渐降低;小鼠睾丸注射白消安后,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浓度逐渐增加,36 h后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1 d后达到峰值时,TNF-α浓度为(1 855.51±10.32) pg·mL-1,IL-1β浓度为(293.59±3.34) pg·mL-1,IL-6浓度为(340.30±12.55) pg·mL-1,随后逐渐下降。综上表明,白消安可自由穿越BTB,且于24 h生物示踪素可突破BTB,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1β和IL-6浓度逐渐升高并达显著水平,在21 d达到最高后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2.
ADP核糖基转移酶3(ADP-ribosyl transferases 3,ART3)是ADP核糖基转移酶(ADP-ribosyl transferases, ARTs)家族成员之一,与非阻塞性无精症及癌症高度相关,干扰ART3基因或抑制该基因编码蛋白的表达,会导致精子密度降低、畸形率升高和曲细精管生精细胞脱落。ART3在精子发生过程中不可或缺,因此,深入研究其功能很有必要。目前,ART3在精子发生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并且相关研究报道较少。笔者综述了ARTs家族成员蛋白结构及其在精子发生中的作用,ART3蛋白结构预测及其在睾丸组织中的定位,并通过分析其在三阴性乳腺癌和黑色素瘤中的功能和作用,探讨其可能参与的调控通路,以期为揭示ART3在精子发生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提供科学参考,为提升动物精液品质、解决雄性不育等问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探究不同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对正常雄性动物生殖机能的影响,本研究以C57BL/6J小鼠为研究模型,将32只11周龄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EE)组、短期有氧运动(AAE)和长期有氧运动(CAE)组,运动结束后采集血液、睾丸、附睾样品,检测血清睾酮水平,分析睾酮曲细精管管腔面积和生精标志基因表达、精子形态等差异。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小鼠相比,EE组小鼠血清睾酮水平显著降低,睾丸类固醇转运蛋白STAR的mRNA表达显著降低,且睾丸曲细精管和附睾管管壁形态不完整,精子总数降低,精子畸形率显著增加;AAE组小鼠睾丸发育及精子品质与对照组接近,但CAE组小鼠血清睾酮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睾丸类固醇转运蛋白STAR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加,睾丸曲细精管空腔面积显著降低,精子畸形率显著降低。上述结果说明,长期有氧运动是提高小鼠生殖机能的有效方式,短期有氧运动无此效应,急性力竭运动有损小鼠的生殖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甲基-4-硝基酚(PNMC)对雄性小鼠的生殖毒性作用。方法 20只小鼠随机分成阴性对照组和PNMC组(分0.9、9和90mg/kg·bw组),经口灌胃染毒30天,观察睾丸和精子的形态变化。结果染毒组小鼠各剂量睾丸生精细胞发生坏死,曲细精管腔内出现细胞团,精子细胞分化异常,形成均质红染颗粒,睾丸曲细精管生精上皮/直径比值在90mg/kg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染毒组小鼠精子畸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畸形率有增加的趋势。结论 3-甲基-4-硝基酚不仅可以引起生精细胞坏死和抑制精子形成,还可以诱导精子畸变,从而对生殖系统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5.
精原干细胞位于雄性哺乳动物体内曲细精管生精上皮基膜内,在复杂且高度有序的精子发生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一方面自我更新生成新的干细胞;另一方面源源不断的增殖分化形成各阶段的生殖细胞直至精子;更重要的是它能向下一代传递遗传信息。1994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兽医学院的Brinster等人首次将可育供体雄性小鼠的精原干细胞注射到不育小鼠的曲细精管中,结果受体鼠产生了具有受精能力的精子并产出了正常后代[2,3]。1996年,他们又将大鼠的精原干细胞移入10只免疫缺陷性小鼠曲细精管中,在小鼠的睾丸中产生了大鼠的精子[4];更另人震惊的是,在1999年同类实验中Brinster等人又使得兔和狗的精原干细胞在小鼠睾丸中增殖并分化。这些成果被视为“跨物种产生精子中的重大突破”。在干细胞领域稳定向前发展的今天,精原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深入探讨精子发生、干细胞状态的维持、自我更新的方式、自增殖及分化过程的启动和调控等的生物学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优良的途径,可能成为一种极为有用的生物方法。本文简要概述了这项技术的主要方法以及最新进展和成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三氧化二砷(As_2O_3)对雄性小鼠生殖系统的影响,将40只6周龄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以0,3,6,9 mg/kg的剂量连续4周皮下注射As_2O_3溶液,观察睾丸和附睾病理变化,检测精子活力、血浆和睾丸中砷含量、睾酮含量、抗氧化指标(MDA、GSH-Px)、生殖相关标志性分子AR、GPx5和Miwi基因表达以及Miwi定位表达。结果显示,As_2O_3处理组中睾丸生精管畸形,管内生精细胞排列紊乱,附睾管内精子和生精细胞显著减少。随着As_2O_3浓度的增加,精子活力下降,血浆和睾丸中的砷含量增加,睾酮水平降低。在血浆和睾丸中,MDA和GSH-Px含量在6和9 mg/kg As_2O_3组显著增加(P0.05)。生殖相关标志性分子AR、GPx5和Miwi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Miwi在睾丸初级精母细胞中的定位表达随着As_2O_3剂量的增加明显降低。上述结果表明,As_2O_3诱导小鼠发生氧化应激,阻碍了小鼠的精子成熟和精子发生,导致生殖毒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不同时程睡眠剥夺对雄性小鼠生殖系统的影响,试验采用轻柔刺激法分别睡眠剥夺昆明雄性小鼠24,48,72 h,镜检并计算精子活率、精子畸变率、附睾尾精子数,并进行睾丸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24 h睡眠剥夺后精子活率、附睾尾精子数、精子畸变率均无显著变化(P0.05)。小鼠的极少部分生精细胞发生变性、空泡化,大部分细胞为正常细胞,管腔中仍有大量精子,但48 h与72 h睡眠剥夺后精子活率极显著降低(P0.01),附睾尾精子数极显著降低(48 h,P0.01;72 h,P0.001),精子畸变率极显著升高(48 h,P0.01;72 h,P0.001)。48 h睡眠剥夺小鼠曲细精管的部分间质细胞发生变质水肿,少部分生精细胞发生变性、空泡化,管腔中精子数量减少;72 h睡眠剥夺小鼠生精细胞水肿、变性、空泡化明显,管腔中各级精子数量大量减少且个别精子变性水肿。说明48 h睡眠剥夺及72 h睡眠剥夺可对雄性小鼠生殖系统产生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精原干细胞移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精原干细胞位于雄性哺乳动物体内曲细精管生精上皮基膜内,在复杂且高度有序的精子发生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一方面自我更新生成新和干细胞,另一方面源源不断的增殖分化形成各阶段的生殖细胞直至精子,更重要的是它能向下一代传递遗传信息,1994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兽医学院的Brinster等人首次将可育供体雄性小鼠的精原干细胞注射到不育小鼠的曲细精管中,结果受体鼠产生了具有受精能力的精子并产出了正常后代^[2,3],1996年,他们又将大鼠的精原干细胞移入10只免疫缺陷性小鼠曲细精管中,在小鼠的睾丸中产生了大鼠的精子,更另人震惊的是,在1999年同类实验中Brinster等人又使得兔和狗的精原干细胞在小鼠睾丸中增殖并分化,这些成果被视为“跨物种产生精子中的重大突破”,在干细胞领域稳定向前发展的今天,精原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深入探讨精子发生,干细胞状态的维持,自我更新的方式,自增殖及分化过程的启动和调控等的生物学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优良的途径,可能成为一种极为有用的生物方法,本文简要概述了这项技术的主要方法以及最新进展和成果。  相似文献   

9.
牦牛、犏牛睾丸组织中SYCP 3基因mRNA表达水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RT-PCR和荧光定量PCR对牦牛SYCP3基因的组织表达,以及SYCP3基因在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YCP3基因在牦牛睾丸组织中特异表达,牦牛与犏牛睾丸组织中SYCP3基因的表达水平差异极显著(P〈0.01)。睾丸和附睾组织切片显示,牦牛睾丸组织中可见各级生精细胞,附睾内可见发育良好的精子,而犏牛睾丸组织中无次级精母细胞和更高级生精细胞、附睾内未观测到精子,与人和小鼠SY-CP3基因缺失或表达水平降低出现的表型一致,可以认为SYCP3基因的表达水平可能与犏牛的雄性不育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旨在研究细菌脂多糖(LPS)急性暴露对小鼠睾丸及其功能的影响。将健康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trol)、1.25 mg·kg-1 LPS组、2.5 mg·kg-1 LPS组和5.0 mg·kg-1 LPS组,对照组腹腔注射200μL生理盐水,其余3组注射等体积含不同剂量的LPS,作用12 h。收集睾丸组织制作石蜡切片,染色后观察其病理变化,记录体重、睾丸和附睾指数,并测定精子品质相关指标,用RT-qPCR法检测炎症相关基因TNF-α、IL-6、GAS6和TGF-β1的转录,同时用ELISA检测血清中睾酮(T)的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LPS急性暴露时,以剂量依赖性方式降低小鼠体重(P<0.05或P<0.01),同时显著降低睾丸指数(P<0.05或P<0.01)、精子密度(P<0.01)及精子活力(P<0.05或P<0.01),增加精子畸形率(P<0.05或P<0.01);使睾丸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病理学变化,表现在生精细胞凋亡,曲细精管管腔增大,精子数量减少等;导致血清中睾酮(T)的含量显著下降;另外,LPS还呈剂量依赖方式增加促炎因子TNF-α和IL-6及抑制抗炎因子GAS6和TGF-β1的转录。结果提示,细菌LPS急性暴露可通过破坏机体中炎症因子的平衡,使睾丸组织受到损伤从而导致生精障碍。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探讨日粮添加不同水平芦丁对缓解热应激小鼠睾丸组织损伤的影响。将30只5周龄体重相近(20~22 g)的ICR系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各组小鼠分别饲喂基础日粮添加0(CON组)、0(HS组)、250(HS+R250)、500(HS+R500)和1 000(HS+R1000) mg·kg-1芦丁的日粮,饲养10 d后,除对照组(CON)外,所有小鼠在每天10:00至14:00之间置于42℃恒温箱中连续处理8 d后屠宰取样分析。结果显示:1)与CON组相比,HS组小鼠睾丸指数无显著变化(P>0.05),而日粮添加250 mg·kg-1芦丁显著提高热应激小鼠睾丸指数(P<0.05);小鼠睾丸组织切片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HS组小鼠生精小管直径和横截面积显著降低(P<0.05),生精细胞脱落比率显著增加(P<0.05);与HS组相比,HS+R250组小鼠生精小管横截面积显著增加(P<0.05),生精细胞脱落比率显著降低(P<0.05),HS+R500组生精细胞脱落比率也显著降低(P<0.05),HS+R1000组小鼠生精小管直径显著增加(P<0.05);小鼠睾丸指数、生精小管直径及生精小管脱落比率在芦丁处理组与CON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HS+R250组小鼠睾丸生精小管横截面积显著高于CON组(P<0.05)。2)与CON组相比,HS组小鼠睾丸组织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总抗氧化能力(T-AOC)与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血红素酶-1(HO-1) mRNA的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日粮添加250 mg·kg-1芦丁显著降低热应激小鼠睾丸组织中MDA含量(P<0.05),提高T-AOC与GSH含量(P<0.05),并增强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HO-1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 mRNA的表达量(P<0.05),而添加500和1 000 mg·kg-1芦丁也显著提高了GSH含量(P<0.05);与CON组相比,除HS+R250组Nrf2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CON组(P<0.05)外,芦丁组热应激小鼠睾丸组织抗氧化相应基因与酶活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3)热应激小鼠睾丸中核因子-κB (NF-κB)、TOLL样受体4(TLR-4)和Bax的mRNA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而Bcl-2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日粮添加250 mg·kg-1芦丁显著降低NF-κB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白细胞介素-Iβ(IL-1β)和Bax mRNA表达量(P<0.05),增强Bcl-2的表达水平(P<0.05);添加500 mg·kg-1芦丁显著降低NF-κBTLR-4表达量(P<0.05),而1 000 mg·kg-1芦丁能够显著增加Bcl-2的表达(P<0.05);小鼠睾丸组织中免疫和增值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在添加芦丁组及CON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日粮添加适宜剂量芦丁具有改善热应激小鼠睾丸组织形态及功能的效果,其机制可能与芦丁通过Nrf2信号通路缓解氧化应激,通过TLR-4/NF-κB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及调控Bax/Bcl-2 mRNA的表达密切相关。本试验条件下日粮添加250 mg·kg-1芦丁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用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精子形成季节性变化和细胞色素芳香化酶(P450 arom)在精巢和附睾中的免疫位置。黄鼠繁殖期与非繁殖期精巢大小、重量、生精小管直径存在显著差异;黄鼠繁殖期精巢中存在从精原细胞到有尾精子各期生殖细胞,非繁殖期精巢中只存在精原细胞和初级精母细胞。另外,繁殖期黄鼠附睾管中存在大量有尾精子,而非繁殖期附睾中未见精子存在。繁殖期P450 arom在黄鼠精巢的间质细胞、支持细胞、精子细胞和附睾头部输出小管上皮细胞都有发现,而在非繁殖期没有发现它的活力。这些结果表明达乌尔黄鼠精子形成、成熟是伴随着精巢复发和退行呈现显著季节性变化,雌激素在精子形成和成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生理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摩托车尾气对小鼠睾丸组织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摩托车尾气对小鼠睾丸形态的影响,用不同摩托车的尾气染毒小鼠4周后,取出睾丸制成组织切片,观察并分析睾丸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试验组睾丸生精小管内的生精细胞变得很稀疏,管腔内发现畸形精子,且精子数量减少,并有出血现象.生精小管之间的结缔组织结构变薄且不完整,其间质细胞也明显减少.还发现不同种类摩托车的尾气,对睾丸组织结构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14.
选用不同日龄东北民猪母猪16头和公猪18头,进行卵巢和睾丸的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母猪在90日龄时均出现成熟卵泡,并且有1头试猪出现黄体;公猪90日龄时曲细精管出现精子,120日龄时附睾内出现精子。  相似文献   

15.
旨在探索链脲佐菌素和四氧嘧啶联合注射建立犬I型糖尿病模型的最佳剂量。本试验选取18只9~12月龄、平均体重为(5.09±0.30)kg的健康中华田园犬,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按链脲佐菌素和四氧嘧啶不同剂量混合分组,其中Ⅰ组(20 mg·kg-1/40 mg·kg-1)、Ⅱ组(30 mg·kg-1/50 mg· kg-1)和Ⅲ组(40 mg·kg-1/60 mg·kg-1)进行单次静脉注射;Ⅳ组(10 mg·kg-1/20 mg·kg-1)、Ⅴ组(15 mg·kg-1/25 mg·kg-1)和Ⅵ组(20 mg·kg-1/30 mg·kg-1)进行两次静脉注射,两次注射间隔为24 h。通过注射后血糖、葡萄糖耐量、血液生理生化和胰腺组织形态学变化来评价各组建模效果。结果显示:1)Ⅰ组和Ⅳ组的空腹血糖始终处于正常水平,Ⅱ组和Ⅲ组连续7 d超过15 mmol·L-1,Ⅴ组和Ⅵ组虽有上升,但试验期间均未超过10 mmol·L-1;2)葡萄糖耐量试验显示,各组血糖均在15 min升高至峰值,之后Ⅰ组和Ⅳ组逐渐下降到注射前水平,Ⅴ组血糖虽下降但未达到注射前水平,Ⅱ组、Ⅲ组和Ⅵ组持续保持高血糖水平;3)各组血常规指标均在正常生理范围内,Ⅲ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尿素(UREA)和肌酐(CREA)均超过正常生理范围;4)胰腺组织形态学显示,Ⅱ组和Ⅲ组的胰岛结构被明显破坏。综上所述,对犬使用30 mg·kg-1+50 mg·kg-1的链脲佐菌素和四氧嘧啶联合单次静脉注射,血糖值连续7 d大于15 mmol·L-1且未造成严重的肝肾毒性,可有效建立I型糖尿病模型。  相似文献   

16.
旨在确定盐酸多西环素片按照给药说明给药后在羔羊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及休药期。将盐酸多西环素片根据体重以5 mg·kg-1内服给药,间隔24 h,连续给药5次。在最后1次给药后,分别在第0(12小时)、1、2、3、5、7和9天时间点采集羔羊脂肪、肌肉、肝和肾,采用建立并验证的HPLC-VWD方法测定组织中多西环素的含量。结果显示: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在50~5 000 ng·mL-1添加的线性方程和相关系数为y=0.044x-0.414,R2=0.999。试验结果表明,多西环素在羔羊组织中代谢快速,最后1次给药后第9天,在肌肉、肝、肾和脂肪中均未检测到多西环素。本试验以5 mg·kg-1体重内服给予羔羊盐酸多西环素片后,根据欧洲药品评估机构法规《EMEA/CVMP/036/95》,建议盐酸多西环素片在羔羊组织中的休药期为2 d。  相似文献   

17.
为评价增精宝对雄性动物生精作用的影响,采用环磷酰胺致小鼠生精障碍为动物模型,考察不同剂量增精宝对环磷酰胺致小鼠生精障碍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高剂量组对小鼠的附睾、睾丸、储精囊和前列腺均有较显著的促进作用;低剂量组精子总密度和精子活率均差异显著(P<0.05);高剂量组精子活率差异显著(P<0.05);对小鼠睾丸各倍体生精细胞比例的影响,高剂量组小鼠睾丸生精小管较为饱满,管腔内存在大量精子,生精上皮较厚,可见各级生精细胞排列整齐,界膜明显,睾丸间质细胞排列整齐。结论表明,增精宝两种剂量均能够显著促进环磷酰胺导致小鼠生精障碍的保护作用,高剂量组对雄性小鼠的作用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旨在探究纳米硒作为治疗药物对腺嘌呤诱导急性肾衰犬肾组织离子转运体表达及凋亡的影响。20只体重约4 kg年龄1岁左右的贵宾犬在做基本健康检查并适应性喂养两周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饲喂基础日粮30 d)、急性肾衰造模组[Model,15 d基础日粮+15 d腺嘌呤75 mg·(kg·d)-1]、常规输液治疗组[Infusion,15 d腺嘌呤75 mg·(kg·d)-1+15 d静注葡萄糖氯化钠60 mL·(kg·d)-1、呋塞米2~4 mg·kg-1]、纳米硒治疗组[Nano-Se,15 d腺嘌呤,75 mg·(kg·d)-1+15 d纳米硒0.5 mg·(kg·d)-1]、纳米硒预防组[Prevention,15 d纳米硒0.5 mg·(kg·d)-1+15 d腺嘌呤75 mg·(kg·d)-1],每组4只犬。通过血液生化分析,尿常规分析,肾组织石蜡切片免疫组化,Western blot,RT-qPCR检测相关蛋白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纳米硒治疗与预防有效降低肾衰特征指标CRE、BUN,恢复肾衰异常尿常规指标尿比重、尿pH,改善肾衰犬机体钙磷代谢;纳米硒治疗对比急性肾衰造模组可有效增加肾组织CaSR、WNKs mRNA与蛋白表达量(P<0.05),降低NKCC2 mRNA与蛋白表达量(P<0.05),从而减弱了急性肾衰中过度代偿的重吸收功能;纳米硒治疗较肾衰造模组肾组织促凋亡Bax、Caspase3/9 mRNA与蛋白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降低急性肾衰中肾的凋亡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