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粮食安全的根基,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种业发展关系到国家根本,中央更是将“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列为2021年我国经济八大重点任务之一,并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本文系统阐述了商业化育种的内涵,并总结了我国在水稻商业化育种方面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期对我国水稻及其他农作物商业化育种体系完善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杂交水稻是由我国发明的一项原创性的粮食增产技术。育种技术的不断创新,使我国杂交水稻的发展一直领跑于世界。近年来,现代农业对杂交水稻的米质、稳产性、抗倒性和机械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杂交水稻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在稳定国内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的同时,仍需要不断提升我国种业的国际竞争力,扩大杂交水稻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和全球种植面积。借力"一带一路"的东风,与国际化接轨,加强杂交水稻技术创新力度,建立海外杂交水稻研发基地和种子生产基地,加快抢占世界杂交水稻种业科技制高点,助推杂交水稻走在国际化的前列,为世界粮食安全做贡献。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万建民教授针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危害生产难题联合协作攻关推广、当前制约我国育种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建设主要因素、种业发展和转基因”等一些问题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该文结合国内外水稻育种的现状,简要分析了我国水稻育种的发展趋势,提出适应未来5—10年产业发展的需求及符合消费市场稻米品质高端化发展,并对满足现代种业发展对科研组织模式、机制改革及相关政策的需求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5.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由于我国人多地少的现状,长期以来水稻的育种目标是以产量为导向。我国科研人员通过协同攻关实现了水稻育种技术突破,矮化育种和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的利用促进了水稻产量两次大的飞跃。随着我国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极端天气出现的频次上升,水稻育种对品质、抗性与耐逆等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生物技术正在不断革新,特别是基因编辑和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高产优质多抗耐逆的水稻新品种选育提供强有力支持,推动着我国水稻生产向绿色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基因编辑技术和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在水稻高产优质、抗病虫、耐逆及杂种优势育种应用中的新进展进行简述,旨在为高效培育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水稻新品种提供一些育种思路。  相似文献   

6.
对国内种业发展之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是我国长治久安的首要问题,种业安全是粮食安全的关键要素。发展种业不仅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更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利益。进入新世纪以来,以分子育种、转基因育种技术为核心的生物育种产业已经成为国际科技竞争乃至经济竞争的重点。未来农业的竞争已经变成了种业的竞争,种子产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科技水平高低的标志。国外种业巨头进入中国种业市场步伐加快,我国种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我国种业的发展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我国种子企业多、小、散、弱。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目前我国民族种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岌岌可危,其后果将会直接危及我国的粮食安全。要站在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快速发展壮大民族种业。  相似文献   

7.
粮食安全是我国长治久安的首要问题,种业安全是粮食安全的关键要素。发展种业不仅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更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利益。进入新世纪以来,以分子育种、转基因育种技术为核心的生物育种产业已经成为国际科技竞争乃至经济竞争的重点。未来农业的竞争已经变成了种业的竞争,种子产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科技水平高低的标志。国外种业巨头进入中国种业市场步伐加快,我国种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我国种业的发展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我国种子企业多、小、散、弱。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目前我国民族种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岌岌可危,其后果将会直接危及我国的粮食安全。要站在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快速发展壮大民族种业。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12月29日,谢华安种业科技(福建)有限公司在建宁县签约成立院士工作站。该工作站的成立,将为占全国杂交水稻10%用种量的制种强县建宁,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该院士工作站拟在建宁县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园投资1500万元,建设院士工作站及谢华安种业生物育种研究院,规划建筑面积12900m2。计划联合开展杂交水稻育种攻关,全程机械化制种关键技术与成套装备研发,创建数字化生物育种生产线等种业技术创新平台,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全  相似文献   

9.
江西作为南方主要稻区之一,水稻播种面积位居全国第3,种子市场空间巨大,种质资源丰富,水稻育种取得了一定发展,但水稻育种成果与当地水稻种植大省地位不匹配,企业逐步成为水稻育种主体,种企整体规模偏小,育种专项经费不足,优质稻品种缺乏,种业发展环境不佳等问题制约着江西水稻种业的发展。面对国际国内巨大竞争压力,江西水稻种业应从政策扶持、管理措施、科技研发上狠下功夫,设立优质稻育种专项经费和种质资源库,重点扶持优质稻攻关研发,构建"研、产、推、售、服"一体化产业链,提高市场监管能力,加快水稻育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种企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国外种业特点与优势分析和对我国种业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要求打造一批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农作物种业集团。而国外种业相比我国种业,已经更为市场化和高度成熟。本文就国外种业发展特点和优势作了分析,以为我国种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十二五”以来,我国水稻审定品种数量快速增加,结构类型逐步优化;杂交稻制种面积波动明显,制种结构不断优化;种子市场价格稳步上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大面积推广品种数量和面积双减,品种优质率明显提升;水稻种子出口贸易量窄幅波动,贸易金额稳步增长。但同时,我国水稻种业发展也面临育种创新能力有待增强、企业竞争力有待提升、种子生产水平有待提高、杂交稻种子出口有待扩大等问题与挑战。从未来发展看,生物育种等新技术将加速发展,突破性新品种将加快推广应用,种子市场集中度将持续提升,杂交稻国际战略将从产品输出向技术输出转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我国杂交水稻种业的现状分析,指出入世后杂交水稻种业发展的五大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彻底消除国内市场壁垒,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加强对种子分销业务的研究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种业是农业发展的芯片,其发展质量是决定粮食安全的关键。本文应用产业组织理论中“结构-行为-绩效”的分析范式,构建了我国杂交稻主产区种业的产业组织分析框架。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角度,对杂交稻主产区种业的经营规模、市场销售、运营模式、育种体系、营销渠道、价格分布及区域格局等进行分析。最后,基于“完善育种体系,加强资源整合;协调种企上中下游渠道,促进产内合理分工;提高行业管理水平,适度引导种企集群发展”等方面提出我国杂交稻种业发展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4.
我国杂交稻育种研究的亮点及难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杂交稻经过40年的发展,取得了三系杂交、两系杂交及杂交稻种子生产技术体系等一系列研究成果。概述了我国杂交稻育种研究的四大亮点,同时分析了面临的四个难点,并阐述了我国杂交稻育种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以及培养高级育种人才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今后的几十年,我国玉米需求面临巨大的压力,育种目标的核心是继续提高杂交种的生产潜力和利用价值。但品种资源的狭窄制约我国生产水平的提高。因此为了实现玉米生产的可持续以展,拓宽品种资源,加强对种质的改良、扩增、创新是当务之急。玉米种质产业的发展要在种质扩增、改善品质和应用生物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6.
以对应水稻全产业链构建水稻科技创新链的视角,分析了浙江省水稻产业科技发展的成就,重点分析了水稻育种、生产、加工和销售等环节的科技发展成就,探讨并提出了推进浙江省水稻产业科技发展的对策,以期为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决策以及提升浙江省水稻科技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种子加工及检验是种子向市场流通的关键,是商业化育种中赋予种子商品属性不可或缺的环节。种子加工、检验理论与技术的研究是完善种业产业链、实现规模化商业育种、夯实"育繁推一体化"种业科学的重要一环。中国的种业科学技术体系正在形成与完善之中,受制于行业发展水平,种子加工及检验理论与技术相对薄弱。本文回顾了种子加工及检验理论与技术研究发展历程,提出了完善中国种业科学发展的策略与建议。围绕种业发展的需要,在做好品种优质化繁育的基础上,分析种子加工及检验理论与技术的新方向和新需求,加强种业应用性研究,建立先进的种子质量检验体系,研制适合现代种业发展需求的种子加工设备,打造种子加工产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完善种业科学技术学科建设,促进种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杂交水稻的形势与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杂交水稻从开始研究至今已有30年历史,已为我国粮食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要进一步发展杂交水稻,必须通过育种方法和材料的改进来提高组合的多样化、产量潜力、品质、抗性和制种产量。两系杂交稻正在走向成功,三系杂交稻在本世纪仍将是主力。杂交水稻国际开发前景可观。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新疆植棉区2019年棉花生产和育种情况、种业情况的调研,阐述了2019年新疆棉花生产发展现状、品种审定推广情况、种业发展现状.从棉花品种"多乱杂"情况依然是棉花生产的主要问题、地方堡垒保护主义较严重、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市场监督与规范种子生产加工力度不够等方面分析了棉花生产中品种的困境;从机采棉种质资源匮乏、创...  相似文献   

20.
种子加工、检验理论与技术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种子加工及检验是种子向市场流通的关键,是商业化育种中赋予种子商品属性不可或缺的环节。种子加工、检验理论与技术的研究是完善种业产业链、实现规模化商业育种、夯实“育繁推一体化”种业科学的重要一环。中国的种业科学技术体系正在形成与完善之中,受制于行业发展水平,种子加工及检验理论与技术相对薄弱。本文回顾了种子加工及检验理论与技术研究发展历程,提出了完善中国种业科学发展的策略与建议。围绕种业发展的需要,在做好品种优质化繁育的基础上,分析种子加工及检验理论与技术的新方向和新需求,加强种业应用性研究,建立先进的种子质量检验体系,研制适合现代种业发展需求的种子加工设备,打造种子加工产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完善种业科学技术学科建设,促进种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