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植物病毒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植物病毒的侵染而引起的作物减产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持久性问题,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病毒造成的损害,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探寻快速而精准的检测方法对控制这些植物病毒至关重要。随着贸易全球化的发展,加剧了病毒及其宿主和载体的转移,这使得植物病毒检测技术变得更加重要。近年来,植物病毒检测技术发展很快,多种多样。本研究主要综述了一些植物病毒检测方法的原理和特点,以及在植物病毒检测和诊断中的应用,包括生物学方法、血清学方法、电镜观察方法以及分子生物学方法中的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双链RNA电泳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多重PCR,巢式PCR)、核酸序列扩增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等。  相似文献   

2.
以GF305、弗吉尼亚小苹果为带毒(阳性)和非带毒(阴性)试材,利用作者已建立的总RNA提取方法提取试材中的总RNA,根据三种病毒(ACLSV,ASGV和ASPV)外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寡核苷酸引物,采用RT-PCR技术研制三种病毒检测试剂盒,达到最优化检测。并应用该试剂盒对果园中存在的病毒进行了检测。该试剂盒检测病毒速度快(6~7 h)、灵敏度高(较ELISA法高8 000倍)、专一性强、检测成本较低,是一种有推广价值的仁果类果树主要病毒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阳腾  刘怒安  刘聪聪  陈恩发 《种子》2022,(10):135-138
为提高马铃薯病毒检测效率和检测通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技术对马铃薯苗中X病毒、Y病毒、S病毒、卷叶病毒及纺锤状块茎类病毒进行检测,以期构建五种马铃薯病毒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qRT-PCR法阳性检测率为6%,灵敏度比DAS-ELISA法高。qRT-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可有效检测马铃薯的五种病毒。  相似文献   

4.
病毒是导致甘薯产量降低和品质改变的主要因素,生产上主要采用茎尖脱毒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但茎尖脱毒的效果主要采取指示植物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测定,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因而在生产上没有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在甘薯病毒检测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采用RT-PCR技术可检测出甘薯组织中含量极低的病毒RNA,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本研究综述了RT-PCR检测技术的原理、分类、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办法及其在甘薯病毒检测中的应用情况,旨在为从事甘薯病毒检测技术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烟草病毒病发生病普遍,且日趋严重,对烟草的产量及质量影响很大,使烟草行业蒙受巨大损失。鉴于此,建立有效的病毒检测技术,对烟草病毒进行防治十分重要。综述了国内外对烟草病毒的检测技术,主要包括:指示植物法、电镜检测方法、血清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相似文献   

6.
<正>据陕西省果业中心消息,陕西首个果树苗木企业果树病毒检测实验室在杨凌建成并投入使用。该实验室的建成投用,将提高果树病毒及类病毒病的源头控制能力,有效防止主要果树病毒病的大面积扩散,对提高果树研发检测能力,促进苹果良种扩繁,提升种苗质量和提高果品品质,具有重要意义。陕西是中国苹果第一大省,是全球集中连片种植最大的区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世界最佳苹果优生区。目前,陕西苹果已批量出口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苹果产业已成为农业支柱产业。随着产业发展,苹果病毒病成为制约我国苹果产业发展的限制性因子。果树病毒干扰树体正常生理机能,导致果树长势衰退、产量下降、品质变劣,直至全株死亡。  相似文献   

7.
植物病毒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常用植物病毒的检测方法,包括生物学检测法、电镜技术、血清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中一些较常用的病毒检测方法,同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DAS-ELISA法已经成为马铃薯病毒检测的常规方法。容易侵染马铃薯的病毒类型主要有六种,分别是马铃薯的PVX、PVY、PLRV、PVS、PVM、PVA病毒。马铃薯在生长的过程中,因受到各种不同病毒病害的侵染,容易造成减产和退化。血清学技术是检测的主要手段,免疫学家从动物体内获取血清并提取免疫球蛋白(Ig G)作为反应的抗体,应用血清学技术检测马铃薯病毒是基于抗原(病毒颗粒)与其特异性抗体在离体条件下产生专一性反应的原理。检测结果表明,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是最为灵敏的血清学技术之一,检测马铃薯病毒具有操作简单,运用性强,准确性好,直观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槟榔黄化病的蔓延已经严重威胁海南的槟榔种植业,其病原被鉴定为APV1 (Areca palm velarivirus1)病毒。为了提高APV1病毒检测的效率及灵敏度,本研究拟采用免疫捕获RT-PCR (IC-RT-PCR)对APV1病毒进行检测。首先制备APV1病毒外壳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然后将抗体包被PCR管,加入槟榔黄化叶片或者与APV1病毒虫媒粗提取液进行免疫捕获,最后进行RT-PCR检测。研究结果显示,IC-RT-PCR对槟榔黄化病叶片样品中APV1病毒的检测灵敏度比普通RT-PCR高2 500倍,对粉蚧样品中APV1病毒的检测灵敏度比普通RT-PCR高125倍。IC-RT-PCR避免了RNA提取的环节,检测效率提高,且检测灵敏度更高,对检测的浓度样品具有巨大技术优势。本研究结果为APV1病毒的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2003年5月初,当SARS病毒在我国广州、北京等大城市肆虐横行之时,国家质检总局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技术研究所设计开发并自行实验完成了“食物、动植物及其产品中SARS病毒检测方法(以下简称‘检测方法’)”重大课题。科研人员应用SARS病毒模拟污染食品和动植物,然后对样品进行检测,建立了食品、动植物及其产品中的SARS病毒的检测方法。该方法简便、灵敏、快速,能够有效地从食品、动植物及其产品中检测出一定量的SARS病毒,从而填补了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空白。该检测方法是在人工控制下利用病毒分离技术,将人为添加在食品样品中的病毒,…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中国梨的几种重要病毒病:梨环纹花叶病毒病(PRPMV)、梨脉黄病毒病(PVYV)、榅桲矮化病毒病(QSV)、苹果茎沟病毒病(ASGV)、梨石痘病毒病(PSPV)及其危害性,较全面地介绍了目前梨病毒病的几种检测方法。现在研究认为,以PCR技术和核酸分子杂交技术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方法结合较成熟的ELISA检测以及电镜观察能比较准确、快速地检测出中国梨的病毒病;热处理、茎尖培养、微体嫁接、化学制剂处理及其联合应用为梨病毒的脱毒提供了有效途径;并根据梨无毒苗的生长特点提出了梨无病毒化栽培的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中国梨的几种重要病毒病:梨环纹花叶病毒病(PRPMV)、梨脉黄病毒病(PVYV)、榅桲矮化病毒病(QSV)、苹果茎沟病毒病(ASGV)、梨石痘病毒病(PSPV)及其危害性,较全面地介绍了目前梨病毒病的几种检测方法。现在研究认为,以PCR技术和核酸分子杂交技术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方法结合较成熟的ELISA检测以及电镜观察能比较准确、快速地检测出中国梨的病毒病;热处理、茎尖培养、微体嫁接、化学制剂处理及其联合应用为梨病毒的脱毒提供了有效途径;并根据梨无毒苗的生长特点提出了梨无病毒化栽培的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3.
果树转基因研究发展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果树转基因研究为提高果树育种效率,缩短果树育种周期,加快果树产业的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提供了新的途径。从近年来中国果树重要目的基因的克隆、果树离体再生与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等方面综述了国内果树转基因的研究现状,比较了国内外果树遗传转化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提出了当前中国果树转基因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果树再植障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再植障碍是影响果树持续生产的一个严重问题。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和分析了几种主要果树树种再植障碍的发生危害和特点、再植障碍发生机理及控制方法,提出了果树再植障碍研究有待解决的问题和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果树原生质体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生质体培养是进行植物育种和细胞各种生理生化特性研究的平台.本文对近些年在果树原生质体分离培养条件、方法和植株再生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影响原生质体的分离、纯化、培养的有关因素,并根据有关文献讨论了今后果树原生质体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6.
基于PCR技术快速检测食品微生物的原理 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方法费时、操作复杂,因此,针对食品中的致病和致腐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方法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PCR(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应用于微生物检验,具有快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突出优点,因此越来越得到学术界的重视。详细阐述了基于PCR技术进行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的原理、方法及应用。  相似文献   

17.
许瑾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4):173-178
为从分子水平上鉴定稻属,对稻属9种32份植物材料DNA条形码基因atpF-atpH进行PCR扩增并对PCR扩增产物测序,以近缘种植物为外类群建立系统进化树及序列差异分析,设计了鉴定稻属的特异性引物。结果表明,应用该特异性引物对稻属材料进行扩增,均获得与预期大小一致的113bp特异性目的片段,而对非稻属材料的扩增结果均呈阴性。系统进化树也显示出atpF-atpH基因可以很好将稻属区分开。这说明在条码基因差异位点分析的基础上,设计特异分子标记可用于稻属的鉴定,为珍贵物种的口岸鉴定提供了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农杆菌介导的果树转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农杆菌介导法在果树遗传改良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农杆菌介导法的受体系统有原生质体﹑愈伤组织﹑直接分化芽和胚状体受体系统等;影响农杆菌转化频率的因素有侵染力,抗生素,基因型等;常用检测方法有GUS活性检测,PCR技术,杂交检测,免疫学检测。本文从农杆菌介导法在果树中的各种转化受体系统、影响果树基因转化的主要因素和转化植株的检测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不同果树建立高效的基因转化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果树立体生态种植模式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推广果粮、果蔬、果瓜、果草、果药等立体生态种植模式及配套栽培技术,使果品的质量有所改善,优质率提高。为进一步大面积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另外通过合理间作可充分利用高大果树与矮生农作物共生、互补的群体效应,提高土地生产力和产品产出率,增强系统的抗逆功能,增加生物种群,获得最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Recent advancements in genomic analysis technologies have opened up new avenues to promote the efficiency of plant breeding. Novel genomics-based approaches for plant breeding and genetics research, such as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GWAS) and genomic selection (GS), are useful, especially in fruit tree breeding. The breeding of fruit trees is hindered by their long generation time, large plant size, long juvenile phase, and the necessity to wait for the physiological maturity of the plant to assess the marketable product (fruit). In this article, we describe the potential of genomics-assisted breeding, which uses these novel genomics-based approaches, to break through these barriers in conventional fruit tree breeding. We first introduce the molecular marker systems and whole-genome sequence data that are available for fruit tree breeding. Next we introduce the statistical methods for biparental linkage and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 mapping as well as GWAS and GS. We then review QTL mapping, GWAS, and GS studies conducted on fruit trees. We also review novel technologies for rapid generation advancement. Finally, we note the future prospects of genomics-assisted fruit tree breeding and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overcome in the breed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