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控制蜜蜂自然分蜂采取蜂王剪翅的办法,自养蜂前辈曲克孝1951年发表以来,在以后的二三十年间,有关养蜂书籍多有转载,如1957年养蜂前辈黄子固与黄文诚合著的<养蜂学>,1981年福建农学院主编的<养蜂学>等多种蜂书,不仅有文字介绍,还有插图示意.方法是:将有蜂王的巢脾提出,斜靠箱边,用右手拇指与食指将蜂王前翅捉起,转移到左手拇指与食指夹住蜂王胸部(背翅向上),然后由右手执剪横剪一边前翅.也有人主张不应横剪,有伤前缘硬翅,而是斜剪,将前翅尖端和后缘软翅剪掉.  相似文献   

2.
为了防止蜂群自然分蜂或逃亡的损失,仍有不少人还替蜂王剪翅,在中外养蜂书报中,大都只介绍说:“剪去三分之二或五分之三”,所以一般养蜂工作者,对蜂王剪翅,大都是横剪的。但在三十多年前,《中国养蜂杂志》1951年第九卷第四期,曾刊登过曲克孝同志介绍蜂王剪翅斜剪的好经验,他是将蜂王大翅斜剪软翅的一半,便可达到防止蜂王飞翔的目的。从蜜蜂生物学来看,蜂翅中有血液和神经的存在,硬翅更是主干,若将硬翅剪去三分之二或五分之三,损失可想而知。蜂王探  相似文献   

3.
蜂王剪翅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春夏之交,分蜂热很快进入高峰期。虽然经过改善蜂群环境,割除雄蜂蛹,破坏王台,进行人工分蜂等,但由于蜜蜂拥挤,难免有隐蔽的王台被遗漏,引起原群老王率领一部分蜜蜂自然分出。甚至引发多群联合分蜂,造成损失,增加高处收捕分蜂群的难度。因此,给蜂王剪翅对阻止自然分蜂群在高处集结,能起到一定作用。蜂王剪翅对于初学养蜂者和年迈的养蜂者,却是一项难以得心应手的工作。为了与蜂友交流,现将笔者的做法介绍如下。笔者常将左手拇指与食指指甲蓄留,以便捉蜂王剪翅时用。具体是:在蜂场秩序安定,气温适宜,蜜蜂飞翔较少时进行蜂王剪翅的工作。先揭…  相似文献   

4.
《蜜蜂杂志》2004年第10期刊登了《对蜂王剪翅的异议》的文章,认为蜂王剪翅不可取,并用“于心何忍”作结束语,我认为值得商讨。蜂王剪翅,在过去养蜂书籍中大为鼓吹,近年来的养蜂书籍多不介绍;过去提倡横剪1/2或1/3,是将硬翅剪掉,血管、神经的损失可想而知,对蜂王的正常生活极为  相似文献   

5.
<正>分蜂期前给蜂王剪翅,能给养蜂人省去不少的麻烦。正常的蜂王剪翅方法是左手轻捏蜂王,右手持剪剪翅。这样做有个缺陷,每剪一次必须清洗双手,否则,被剪翅蜂王身上会留下其他蜂王的气味,放回蜂箱引起围王。中蜂对非本箱蜂王的气味更敏感,连续剪翅,即使每次洗手,偶尔也会出现围王。本人经过摸索,掌握了单手剪翅的方法,从发现蜂王到剪翅完毕,两秒钟内结束,比传统双手剪翅速度快,且不会出现围王现象。  相似文献   

6.
徐子成 《蜜蜂杂志》2012,32(4):25-25
过去养中蜂的人见中蜂好分蜂,竞将交尾成功并产卵的中蜂王进行剪翅。如今养西蜂的人怕西蜂分蜂,也将交尾成功并产卵的蜂王进行剪翅。不论是中蜂蜂王剪翅,还是西蜂蜂王剪翅;不论是剪去蜂王翅膀的1/2,还是剪去蜂王翅膀的1/3,都是怕已达“分蜂热”蜂群的蜂王带蜂飞逃,借以减轻养蜂人收捕飞逃蜂之苦,我认为这看似养蜂人之喜,实则养蜂人之忧。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蜂换王,在江西省养蜂研究所主编1975年版的《养蜂手册》第229页中有述:应等待新蜂王即将出房或初出房时,直接诱入有王群,这样常可造成新、老蜂王同居。本人多年来遵照此法换王:把半年以上需要更换的老蜂王剪翅,放入成熟王台。不论有否血缘关系,也不论大小群,只要尚未有强烈的“分蜂热”都可以用此法。由于自然王台出房时间不易掌握,所以必须用王台保护器罩住王台,挂在两框梁间或边脾上,注意保温。这样就解决了毁台的问题。这个方法很适合多年饲养中蜂者,特别是在春天不准备分蜂而兼顾采蜜者。换上新王后可解除“分蜂热”。在我地每年…  相似文献   

8.
宋顺祥 《蜜蜂杂志》2005,25(8):23-23
1在非育王期用调子脾诱导的方法促蜂王产卵2004年秋季,我们的中蜂场遭受到了历时约两个半月的意蜂盗蜂危害,采用多种综合措施防治盗蜂,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而将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由于群内被盗后缺蜜,中蜂出现了飞逃,为了防止蜜蜂飞逃,我们对中蜂王全部进行了剪翅处理。有一中蜂群的蜂王在人工剪翅时不慎一条后腿被剪掉了。此蜂王是一只仅产卵2个多月的棕红色良种蜂王,在停止产卵后不久又重新开始产卵,但是由于被剪了后足而行走不便。原计划秋季换掉此蜂王,但因秋季阴雨连绵,后又遭意蜂盗蜂围攻致使难以育王。该王群越冬后约有2脾蜂,2005年春其…  相似文献   

9.
产卵中蜂蜂王的重剪翅效应陕西扶风县城关中学(722200)张建国为了防止自然分蜂时老王带蜂飞走,我常对爱分蜂的中蜂王,进行剪翅处理。有一次,我采用“行进剪翅”的方式,对一只正在爬行着的产子中蜂蜂王剪翅,由于不慎下剪过重,剪去蜂王翅膀总长度的六分之五左...  相似文献   

10.
慎捉蜂王     
在养蜂生产和科研中,换王、介绍王、人工授精、蜂王剪翅及分群合群等都需要用手捕捉蜂王。捕捉蜂王,应十分小心谨慎,轻捉轻放,以免伤及其肢体,给整个蜂群带来损失。怎样捕捉才能使蜂主安全无恙呢?现介绍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蜂业》2005,56(12)
蜂王剪翅能减少多群合同分蜂及飞逃损失过去,我地区蜂群健康,蜜源丰富,如遇春季天气良好,分蜂季节加继箱后,仍会发生多群合同分蜂。有一年苕子花末期笔者亲身经历,所幸蜂王提前剪翅,未造成损失。最近若干年蜜源状况发生很大变化,夏秋季蜜源减少,每年秋季蜂群囚王断子,彻底治螨后进行秋繁,培育强群越冬,在翌年用单王强群采集油菜、紫云英、柑桔蜜源。但是,近些年我地浆价很低,蜂农被迫放弃生产蜂王浆。基于上述情况,有的蜂场仍有多群合同分蜂发生。如我市老养蜂家黄元贵饲养的西蜂,近年在分蜂季节仍出现过几次多群合同分蜂。近30年来,我地中…  相似文献   

12.
中蜂的好分蜂,每到分蜂季节,四处结团,特别是在高处集结的,收捕更为麻烦。如不抓紧处理,时间一久,就逃之天天,造成意外损失。分蜂季节到来之前,将所有蜂王剪翅,同时每群备一个王笼嵌入脾中。当分蜂一开始,养蜂者就应守候在箱旁,注意观察巢门前地上,在有小蜂团集结处,蜂王必在其中,此时急将有王笼之脾置于巢门前,将蜂王轻轻捉起放入笼中。分出之群就又会返巢,纷纷集于此脾上(如已结团的可轻轻将  相似文献   

13.
蜂王去颚技术是养蜂生产中的新技术 ,在国内外有关文献中未见报道。本人自 1 992年开始该技术的研究工作 ,1 993年取得成功 ,解决了关键技术———蜂王去颚。以后又将该技术应用到多王同群的生产实践 ,取得满意效果。现将该技术及其应用经验总结如下 ,以供参考。一、蜂王去颚技术1 去颚方法 :先将蜂王捉起 ,用拇指与食指轻轻捏住蜂王的胸部 ,蜂王口器朝上 ,再用锋利的昆虫解剖剪 ,剪去蜂王一侧或两侧上颚的尖端 (约 1~ 2mm) ,最后在伤口处涂以少许鲜王浆或抗菌素即可 (见图 )。2 去颚蜂王的观察 ,一般产卵的蜂王 ,去颚后数小时内即可恢…  相似文献   

14.
2004年秋季,中蜂场遭受到意蜂严重的侵扰,盗蜂危害严重,想尽千方百计总算平息了盗蜂,但损失惨重,群势锐减后又出现了中蜂群逃亡。为了防止中蜂群逃亡,我们对中蜂群采用了蜂王剪翅的方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许多飞逃蜂因蜂王难以随群飞行而又返归原蜂巢。有一只产卵一个多月的新蜂王不慎在剪翅时被剪掉一只后腿,  相似文献   

15.
《蜜蜂杂志》 2 0 0 0年第 12期 6页刊登的《蜂王去颚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我认为是 1篇严重窃取著名养蜂家杨多福老师技术的文章 ,对杨多福老师太不公平。作者文章开头所述 :“蜂王去颚技术是养蜂生产中的新技术 ,在国内外有关文献中未见报道。本人自 1992年开始该技术的研究工作 ,1993年取得成功 ,解决了多王同群关键技术———蜂王去颚。”作者可曾知道 :杨多福老师早在 1972年就将这个难题彻底解决了 ,做到了 1群蜂可以有 30只母蜂 (即蜂王 )产卵。详见《数控养蜂法》讲义392页 11行的叙述 ,而且《蜜蜂杂志》在 1990年第 7期 2 3页和 19…  相似文献   

16.
剪翅王群的检查和用雄蜂生产蜂王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传球 《蜜蜂杂志》2010,30(6):12-12
<正>1剪翅王群检查中注意事项蜂王剪翅有2个好处:一是蜂群分蜂时老王要带走群内一半工蜂外出建立新家庭。如果场主  相似文献   

17.
正经过育王实践,得出了一个道理:中蜂新王别折腾。一般讲在花期养中蜂王还是容易的。只不过为达个人养蜂目的总想把蜂王剪翅,以防逃跑。实践中对4只新蜂王剪翅,均遭失败:都是交尾待产新王,其中2只因手指触摸致使新王丢失,另2只可能因我剪翅的手法较粗野,新王受惊而被蜂群淘汰。  相似文献   

18.
<正>捕捉蜂王,是平时蜂群管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事情。比如一些人为了预防自然分蜂,经常会采用剪去蜂王翅的方法。给蜂王剪翅,首先得捉住蜂王,然后才能剪去一边或两边的翅。现在普遍采用的捕  相似文献   

19.
试试看     
●如何促成中蜂母女王同巢在中蜂分蜂季节即将到来前 ,将老蜂王一边的主翅剪去 2 3 ,附翅剪掉 1 2 ,人为地让老蜂王“致残” ,经这样处理后 ,到分蜂季节到来时 ,培育分蜂王台时 ,仅留下一个成熟王台 ,弃除其它王台 ,出房的处女王就很容易同老王同巢。采用此法要注意的地方是 :①必须在分蜂季节前将老王致残 (剪翅 ) ;②只能保留一个分蜂王台 ;③处女王出房后须勤观察 ,如新王能第一次正常出巢婚飞 ,就说明母女王同巢成功。(冷水江市电力局 (4 1 75 0 0 ) 罗家丰 )●快速清除雄蜂一法有时蜂群雄蜂过多 ,仅靠人工捕捉 ,既浪费时间 ,又影蜂…  相似文献   

20.
王福仁 《中国蜂业》2004,55(6):17-17
《中国养蜂》2004年第4期刊登刘茹馥蜂友《雄蜂的培育技术》和孙中华、怀瑞娟蜂友《蜂王迟迟不交尾的原因》两篇章,笔对其中有的观点有不同的看法,现提出来与这三位蜂友商讨,百家争鸣,以求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