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甘蔗宿根栽培具有省工、省种、省成本的优点及早生快发,早熟高糖,利于糖厂提早开榨,增产潜力大的优势,是发展甘蔗生产的重要栽培制度。广东省雷州半岛宿根蔗面积约占种蔗面积%~40 %,由于各种原因,仅少数宿根蔗比新植蔗增50产,而大部分都比新植蔗减产%~%,严重的2030减产%以上。据调查统计,新植蔗平均产蔗量6075 t/hm2,而宿根蔗只有~4560t/hm2。以至宿根蔗的比重和年限出现逐年缩小的趋势。因此,找出宿根蔗低产原因,是解决雷州半岛宿根蔗高产问题的关键。 1宿根蔗低产原因分析经调查研究,宿根蔗低产主要原因是有效茎…  相似文献   

2.
张春良 《热带农业科技》2004,27(1):16-17,32
通过8个甘蔗品种一年新植、一年宿根试验,结果表明德蔗93/88的平均产蔗量和含糖量均比对照(选蔗3号)高,适于勐海县蔗区示范推广,德蔗93/102可作为早熟高糖良种示范。  相似文献   

3.
运用SWOT分析法,结合陇川当地实际,对陇川甘蔗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及挑战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旨在提高陇川甘蔗产业经济效益,增加蔗农收入,促进甘蔗产业稳定、高效、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技术与市场》2001,(12):30-30
高级农技师闫安照,培育出适宜在北方生长,优质高产甘蔗新品种──滩蔗二号。它含糖量高达19.6%,通过大田试种,亩产可达到18000公斤的好收成。 闫安照潜心研究立体高效农业30多年。摸索出了从三种三收至托种七收上百个立体高效农业种植模式,引进试种,一千多个优特新作物品种.闫安照从60年代末开始研究甘蔗北移问题,他先后引进试种100多个甘蔗品种,但多数因不适宜北方生长而被淘汰,199李年他在栽培、普及推广日本蜜蔗 (浚蔗一号)的同时,便着手于培育浚蔗二号。 俊蔗二号属一年生高水肥高糖四碳植物,叶片互…  相似文献   

5.
通过机械收获、人工收获的田间试验表明,机械收获处理显著提高了蔗地土壤容重,降低甘蔗的发株率和分蘖率,但对株高和茎径没有明显影响;机械收获后甘蔗根际土壤蔗糖酶活性降低,但随着甘蔗生长,处理之间的土壤蔗糖酶活性差异逐渐缩小,而土壤脲酶活性高于人工收获处理。  相似文献   

6.
甘蔗是云南热区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目前种植面积达20多万hm2,年产糖150多万t,促进着地方经济的发展。但近几年来,随有农业内部对抗作物的增加,各蔗区种植业结构大幅度调整,我省旱地甘蔗面积增至80%以上。旱地蔗由于没有灌溉条件,管理粗放,产量低而不稳,制约着我省蔗糖业的发展。要实现旱地甘蔗高产高糖,应采取以下一些技术措施:1 改革植期,改春植为秋、冬植,合理搭配春植由于下种时土壤干旱,出苗不齐,不能很好地利用光、热、水、资源,生长期短,导致低产低糖。秋植能充分利用降雨,出苗率高,成苗快,分蘖多,加之生长期…  相似文献   

7.
肉桂经济产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从75个样地产量分析,肉桂有3种经营类型:一种以收获枝叶、提炼桂油要经营目的,第一次收获期为5年生,其后的萌芽林2-3年收获一次,达到同产的收获密度为1.05-1.20万株/km^2,一类立地类型组枝叶产量9474kg/hm^2以上;一种以收获桂皮药材主要经营目的,种植10年后方可达到高产,收获密度0.60-0.75万株/hm^2,一类立地类型组桂皮产量1961kg/hm^2以上;另一种是枝叶、桂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国家糖料产业技术体系弥勒试验点2017-2018年1年新植1年宿根试验结果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参试甘蔗品种中,综合农艺性状、经济性状表现较好的品种为云蔗08-1609,蔗茎产量比对照增产15.22%,差异达显著水平;蔗糖分14.88%,比对照提高1.24个百分点,可在弥勒蔗区扩大示范。  相似文献   

9.
甘蔗腋芽组培苗是在营养丰富、恒温恒湿的条件下培育出来的,其组织十分幼嫩,抗逆能力差。因此,对甘蔗腋芽组培苗的移栽和苗圃管理技术要求较高,稍有疏忽就会导致大量死苗。提高组培苗的成活率,需注意以下几个技术环节: 炼苗1组培苗在移栽前需进行常温炼苗处理,将瓶盖打开在室内放置~后,再移栽到一级苗圃。23d 一级苗的假植定植2一级苗在冬、春季移栽困难较大,一是温度变化大,气温低;二是空气湿度低;三是蔗苗容易发霉腐烂。夏、秋季移栽种植,土壤湿度大,温度高,容易成活。具体做法是:()建盖塑料大棚,在大棚内建造苗床…  相似文献   

10.
土壤管理  1.合理间作 幼龄或稀植栗园可适当间作植株矮小,生长期较短、吸收水肥少、与板栗树无共同病虫害的作物,如花生、百合、绿肥等,以增加果园前期收入。间作物收获后,应及时深埋作物的秸秆,增加土壤有机质,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2.中耕除草 在春夏杂草旺长季节及时进行。采收前再进行一次,以便于拣拾栗子。  3.土壤耕翻 秋末至封冻前,根据栗树根系深浅耕翻20~30厘米,树干周围应浅些,以免伤根。  施肥  1.基肥 秋季采收后在树周围进行沟施或穴施,初结果树每株施有机肥20~40公斤,盛果大树每株施50~10…  相似文献   

11.
供求信息     
1.我地生产农副产品砂仁、草果、八角(六至八月收获)。 2.盛产花生,甘蔗、西瓜(四至六月收获)。 以上农副产品,欢迎来人收购或电话及早联系。 3.求对各种农作物有显著增产效力的农药或新产品。 4.求速烫金字春联机器及化工原料。 5.求各种者奇特产品。 有以上产品都请报价或寄详细说明书。 联系人:高荣良 地址:云南省马关县篾厂中心校 电话:(0876)7437063 邮编:663711供求信息  相似文献   

12.
火炬松对豫内山区的自然条件有极强的适应性,一年出现3次生长高峰,载植后2~3年即可郁闭成林,8~10年后能间伐利用。  相似文献   

13.
供求信息     
1.我地盛产农副产品砂仁、草果、八角(六至八月收获)。 2.盛产花生、甘蔗、西瓜(四至六月收获) 以上农副产品,欢迎来人收购或电话及早联系。 3.求对各种农作物有显著增产效力的农药或新产品。 4.求速烫金字春联机器及化工原料。 5.求各种新奇特产品。 有以上产品者请报价或寄详细说明书。 联系人:高荣良 地址:云南省马关县蔑厂中心校。 电话:(0876)7437063 邮编:663711供求信息  相似文献   

14.
藓类植物是五倍子蚜虫越冬栖息吸食的场所,因此,藓类植物的生长发育状况、培植方式、生态环境条件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倍蚜虫的生长.本文以侧枝匐灯藓为冬寄主,研究了藓类植物对角倍蚜越冬生长的影响.试验表明:在藓正常生长的情况下,以一年生藓寄生角倍蚜存活率较高;无土植藓养虫又比有土植藓养虫存活率高,室外有土植藓养虫和室内有土植藓养虫接种秋迁蚜的数量分别以3.0×104~5.0×104头/m2和1.5×104~3.0×104头/m2为宜.  相似文献   

15.
<正> 近几年来勐海县勐遮坝的甘蔗遭到金龟子危害,损失达25—30%,严重受害的田块全部失收。1981年黎明农场二分场受害面积2,200亩,其中有390多亩全部失收,1 ,800多亩严重减产。平均亩产由1981年的3.69吨,下降到1982年的2.65吨。蔗龟危害甘蔗主要是幼虫(蛴螬)取食蔗头。一龄幼虫取食蔗头附近的有机质,二龄幼虫开始转食甘蔗的根系,到了三龄便暴食蔗头,咬成洞穴,使幼苗生势瘦弱或将茎部咬断而导致缺苗。成虫在出土初期亦取食甘蔗的新叶。  相似文献   

16.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抚育间伐效果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药乡林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内设置固定标准地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第1次间伐强度分别为12.2%、23.6%、34.2%,第2次间伐强度依次为23.0%、15.1%和10.4%。间伐能显著地促进林木生长,第1次间伐3年后林分蓄积量增长率比对照高5.8%~38.4%。第2次间伐2年后,不同间伐强度间林分生长差异不显著。认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初植密度可较大,第1次间伐宜采用中、强度间伐,第2次再采用较小强度的间伐。  相似文献   

17.
《技术与市场》2006,(9):27-28
日常生活中常听人说:“天天吃这些菜,真想换换口味。”的确,要搭配好各种蔬菜,不仅注意色的品种,还要强调营养。下面介绍几种既有营养而又不常吃的新菜:甘蔗笋、玉米笋、荞麦芽、南瓜苗、马齿苋等。这些多属于速生蔬菜,生长周期短,生产效率高,加之又具有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若能抓住人们对以下几种蔬菜的消费特点,开发生产投入市场,也许会获得颇丰经济收入。甘蔗笋选择当地的侍郎甘蔗品种培养甘蔗笋。当甘蔗茎长出后,分批陆续采摘离在3至5节茎节,采摘后的蔗头又可长出新嫩茎,不断采摘。蔗茎笋有茎叶蜡质与纤毛保…  相似文献   

18.
《技术与市场》2001,(12):32-33
刚出壳的冬鹅苗,放入垫有柔软干草的筐、篓或纸箱内,加盖旧衣物或补单,留一个小孔通气,利用鹅苗.自身发出的热量保温。出壳后1天的鹅苗,用切细的鲜嫩菜叶开食.将菜叶分次匀撒到干净草席或塑料布上,让鹅采食,喂后放回筐内。以后每隔2小时喂1次。经1至2天后,能吃到七成饱,再撒喂适量用水浸过的米饭或碎米。从第三天起,改用料槽喂,日喂4至5次,最后一次安排在晚上9时,6至10龄,日喂6至8次,其中晚上喂2次。日粮中米饭占20%~30%,青饲料占70%~80%.11至20日龄,逐渐改喂碎米,日喂6次,晚上喂2…  相似文献   

19.
夏季是巴西木生长的旺季,忌阳光直射,室外养护更应注意,可在75%的遮荫网内进行,并每天叶面喷水1次~2次。防止叶片日灼、叶尖枯萎等现象的发生。浇水宜在上午9时进行,每1d~2d浇水一次。室内观赏要放在中午阳光直射不到的地方,亦每天叶面喷水 1次~2次,保持盆土湿润。施肥每 20 d施一次稀薄磷.钾肥或15倍的矾肥水,可使叶片肥厚、翠绿而具光泽。 秋季,巴西木宜多见阳光,室内摆放要置于光线充足处。过阴,叶片会发黄、变薄。适当减少浇水,3 d~4 d浇一次。停止施肥。10月中下旬入室养护,不可过晚,以防霜…  相似文献   

20.
梨麦间作系统水分效应与土地利用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黄淮海平原农区宽带距多行带梨麦间作系统水分效应、产量效应与土地利用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拔节一乳熟期间,间作系统内小麦日蒸腾耗水比单作麦田低21.6%;距梨树0.0~7.0m,为土壤水分的降低区,7.0~25.0m为土壤水分提高区,间作系统总体上使麦田0~200cm土壤贮水量提高11.81%;间作系统内小麦水分利用率比单作麦田约高8.7%;间作系统小麦单产量比单作麦田高6.6%,土地当量值可达1.19。就水分效应和土地利用效应而言,在黄淮海平原农区发展这种宽带距多行带梨麦间作模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