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樊庄区块煤储层发育的非均质性较强,直接导致了煤层气井间产能差异较大。在对樊庄区块进行构造精细解释和地应力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该区块煤储层的煤体结构和裂隙发育特征,深入研究了构造变形和现代构造应力场对煤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樊庄区块褶皱构造比较发育,主要为轴向近NS的宽缓褶皱,褶皱轴部构造裂隙发育,对煤储层有利;该区煤层中断裂构造非常发育,以正断层为主,越靠近断层,煤层变形破碎越明显,裂隙越发育,但在寺头断层附近为强烈变形的软煤发育带,对煤储层不利。现代构造应力场对煤储层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裂隙"开、闭"的控制,水平主应力差越大,越利于煤储层裂隙的开启。  相似文献   

2.
岩层中往往产出多种多样的构造类型,诸如褶皱、断层等。他们作用在岩性软弱的煤层中,迫使煤层发生破碎,形成构造煤。由于不同类型的构造,其作用方式和作用力的大小是有差别的,因此,不同类型的构造,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构造煤。同时,在同一种构造的不同的部位,由于作用力的方式和方向的不同,也会形成不同类型的构造煤。断层带内的煤层无疑受到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的强烈剪切作用,形成鳞片状构造煤,褶皱构造使煤层或挤压或拉伸,煤层的原生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因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构造煤。  相似文献   

3.
某矿在近距离煤层开采过程中,10煤顶板受9煤层开采影响,顶板岩层结构变得十分复杂,采用智能钻孔窥视仪对10煤巷道顶板岩层结构及破裂特征进行了探测。结果表明:当巷道位于9煤采空区下方时,岩层完整性较好,裂隙发育较少;当位于9煤采区煤柱下方时,岩层水平节理裂隙十分发育,且有离层现象,顶板破裂范围达大于8.0m。基于此,提出当巷道位于采区煤柱下方时应普通"锚网梁索"支护的基础上进行"架棚"支护。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现有的勘察资料分析,结合运用AutoCAD和Flac3d,对淮北刘店井田7煤1号勘探线断层进行数值建模,模拟分析局部断层影响下煤层附近应力分布情况,分析应力集中区的形成因素。运用构造地质学、煤田地质学研究理论与方法,研究区域内围岩应力分布规律,分析勘探线断层的控煤模式和控煤作用,以及对煤层赋存的影响。为井下挖掘开采,工作布置和矿井灾害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新郑煤电公司主采山西组二1煤,兼采二3煤,矿井设计正常涌水量1910m3/h,最大涌水量2491.4m3/h,属于构造复杂程度中等,水文地质类型复杂矿井,二1煤层底板含水层主要有太原组上段(C3t L7-8)灰岩岩溶裂隙承压水含水层、太原组下段(C3t L1-4)灰岩岩溶裂隙承压水含水层、奥陶系(O2)灰岩岩溶裂隙承压水含水层,L7-8灰岩含水层为二1煤层底板直接充水含水层,L1-4及O2灰岩含水层为二1煤层底板间接充水含水层,通过采取疏水降压措施,现已基本解除了-325m水平以上L7-8灰岩水害威胁,显著降低了L1-4及O2灰岩含水层水头压力,为矿井安全生产、高产高效打下了坚持基础。  相似文献   

6.
我国东部地区中生代的聚煤作用集中在早侏罗世以及中侏罗世的早期和中期.三叠纪仅晚三叠世有聚煤作用,白垩纪的含煤地层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和内蒙古地区,海拉尔盆地群和二连盆地群较集中.煤作为一种由高等植物转变而来的沉积型能源物质,其分布不仅受到古构造控制,还受到古气候和古地理的影响.整个中生代,东北地区气候和地理环境相对比较稳定,气候温暖潮湿,接受沉积的时间长,而华南地区气候变化相对比较频繁,中侏罗世晚期之后干旱的气候环境使聚煤作用几乎停止.所以东部地区煤层分布存在南北差异,北方含煤地层分布广,煤层厚度较大、稳定,南方晚侏罗世之后的煤层少有分布.  相似文献   

7.
在煤炭地质勘查及煤矿生产勘探中,为了准确地查明勘查区内各可采煤层的赋存状况、对各勘查工程所揭露的各煤层进行统一的编号,并准确地对地层和煤段进行划分,以便对各煤层进行正确的分析与评价,通常要进行煤岩层的综合对比。煤岩层对比的方法有多种,一般会选择若干种方法进行综合对比。主要讲述了郏县安良煤炭勘查区煤岩层对比中煤岩层组合特征及主要煤层和标志层的物性特征对比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两软一硬"煤层是指煤层比较坚硬,但是顶板和底板比较软,是一种特殊的地质现象,由于其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巷道支护往往整体强度难以满足,造成安全生产事故。本文在锚杆支护机理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两软一硬"煤层巷道"两软一硬"煤层巷道支护技术,旨在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潘一矿东区11-2煤层及其顶底板中滑动现象极为普遍,层滑构造是导致煤层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层滑构造形成的成因机制,为分析层滑构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徐福林 《山东饲料》2013,(14):309-310
本文主要针对王家营青利煤矿八层煤层群上部主采层3#中厚突出煤层。在1301首采面运输巷应用无煤柱沿空留巷技术,实现了低透气性煤层群煤与瓦斯共采,减少了半煤岩巷道掘进率,缓解接续紧张。无煤柱开采,提高资源回收率,增加了经济效益,"U"型通风,工作面增大通风压力及风量,减少工作面采空区及上隅角瓦斯涌出,防止瓦斯灾害发生。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构造单元和赋煤单元相结合,在河北省范围内划分出赋煤构造单元,是对煤田构造研究的一个尝试。本文根据河北省的聚煤规律、构造-热演化史、现今的构造格局等特征,将该省划分为两个赋煤区:东北赋煤区和华北赋煤区,华北赋煤区划分为五个赋煤构造带:太行山东麓赋煤构造带(Ⅰ)、河北平原赋煤构造带(Ⅱ)、燕山南麓赋煤构造带(Ⅲ)、燕山赋煤构造带(Ⅳ)和冀北赋煤构造带(Ⅴ)。赋煤构造单元的划分,对寻找煤田勘查靶区具有方向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地质构造对煤层瓦斯保存的控制,对煤层中软分层发育控制,对地应力的控制和对煤与瓦斯突出地带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构造单元和赋煤单元相结合,在河北省范围内划分出赋煤构造单元,是对煤田构造研究的一个尝试。本文根据河北省的聚煤规律、构造-热演化史、现今的构造格局等特征,将该省划分为两个赋煤区:东北赋煤区和华北赋煤区,华北赋煤区划分为五个赋煤构造带:太行山东麓赋煤构造带(Ⅰ)、河北平原赋煤构造带(Ⅱ)、燕山南麓赋煤构造带(Ⅲ)、燕山赋煤构造带(Ⅳ)和冀北赋煤构造带(Ⅴ)。赋煤构造单元的划分,对寻找煤田勘查靶区具有方向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淮北矿业集团青东煤业公司828综放工作面为松软低透气性突出煤层综放工作面,煤层较厚,煤层含量较大,虽然经过区域及机巷、风巷、切眼"三巷"施工期间局部瓦斯治理,但工作面形成后工作面的煤层瓦斯含量依然较高,综放煤量及采空区空间较大带来的瓦斯量相应也较大,煤壁片帮、顶漏威胁回采安全及瓦斯安全管理,结合工作面周围巷道状况及目前的瓦斯治理水平,采用顶板抽排、水力冲煤、高位钻场、开切眼斜立孔等立体综合治理瓦斯技术,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依据2013年12月31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以安监总煤调〔2013〕135号印发《煤矿地质工作规定》。在鲍店煤矿地质勘探和矿井开采有关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和已有论文的整理和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煤层稳定程度、瓦斯类型、水文地质类型和其他开采地质条件(其中构造的复杂程度、煤层的稳定程度分别按本次规定的第十一条与第十二条执行)利用科学系统的分析方法对鲍店煤矿地质类型进行综合评定。  相似文献   

16.
煤氧化,顾名思义是煤的风化带以下受到以化学风化为主的作用后物理化学性质有所改变的现象。煤层的氧化深度主要受煤层产状,地质、地貌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以及自然地理条件的制约,并与老窑开采破坏的程度有关。然而水分又是煤氧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水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此文章就对水与煤氧化的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正>1.工作面概况10416工作面是杨柳煤矿104采区第二个工作面,走向长1130m,倾斜宽170m,煤层平均厚度3.1m,采用综合机械化开采,采空区顶板自由垮落。该工作面煤层瓦斯来源主要是本煤层瓦斯和邻近层卸压瓦斯。本煤层瓦斯含量为12.02m3/t,与上邻近煤层8煤的平均间距74m,8煤瓦斯含量为10.92m3/t,工作面采用顺层钻孔、底板穿层钻孔和高位钻孔治理本煤层及邻近层卸压瓦斯,工作面采用  相似文献   

18.
煤氧化,顾名思义是煤的风化带以下受到以化学风化为主的作用后物理化学性质有所改变的现象.煤层的氧化深度主要受煤层产状,地质、地貌务件、水文地质条件,以及自然地理条件的制约,并与老窑开采破坏的程度有关.然而水分又是煤氧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水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此文章就对水与煤氧化的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八里桥勘查区位于淮北煤田涡阳矿区,本区构造形态为一走向近南北,倾向西的单斜构造,次级褶曲发育。勘查区内以断裂为主,区内近SN向、近EW向、NW向和NE向等断裂构造交割成网状,且全为正断层,断层间的组合型式主要为阶梯状,断层落差整体较大,大部分断层切割了整个含煤岩系。勘查区中部和南部地区有岩浆侵入,其中中部地区岩浆侵入8-1煤层,但岩浆侵入范围较小,对煤层影响有限;勘查区南部岩浆岩侵入层位以8-1煤层为主,其次为2煤层,岩浆岩侵入范围相对较大,对煤层的厚度、结构及煤质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对煤层直接顶板稳定性进行分析,考虑了岩石单向抗压强度以及裂隙发育密度和分层厚度.煤层直接顶板稳定程度的差异,其根本原因在于地质条件的差异,煤层顶板的岩性,是影响煤层顶板稳定性的重要的因素.只有深入研究煤层顶板的地质条件,是管理好回采工作面煤层顶板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