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采伐后迹地留下大量采伐剩余物,如枝桠、梢头木等。据调查资料:伐区各种剩余物占采伐量的38—40%,其中枝桠和梢头占15%,伐根占10%,造材剩余物占3—5%,树皮占10%。全国可利用的采伐剩余物每年达一千万立方米。按此推算,我区约有近十万立方米的采伐剩余物。  相似文献   

2.
对海南省坝王岭林业局5hm2热带雨林进行综合择伐试验,采伐强度为30%,严格按采伐规程进行采伐作业。结果表明:重伤蓄积占33.9%,中伤蓄积占27.0%,轻伤蓄积占39.1%;设计采伐木蓄积只占总消耗蓄积的68.92%;采伐损伤、集材损伤以及集材道和环剥毒杀等消耗蓄积为24.18%,其它消耗蓄积为5.9%。因此,弄清采伐过程全部蓄积的消耗,对准确的确定采伐强度,真正落实采伐量不超过生长量的方针,进而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海南省坝王岭林业局5hm^2热带雨林进行综合择伐试验,采伐强度为30%,严格按采伐规程进行采伐作业。结果表明:重伤蓄积占33.9%,中伤蓄积占27.0%,轻伤蓄积占39.1%;设计采伐木蓄积只占总消耗蓄积的68.92%;采伐损伤、集材损伤以及集材管和环剥毒杀等消耗蓄积为24.18%,其它消耗蓄积为5.9%。因此,弄清采伐过程全部蓄积的消耗,对准确的确定采伐强度,真正落实采伐量不超过生长量的方针,  相似文献   

4.
以广西南部某县部分区域为研究区,采用ZY-1-02C卫星遥感图像为数据源,通过目视解译、屏幕矢量化方法,提取2012年实际采伐的伐区空间分布信息,在AreGIS平台支持下,与2012年伐区调查图进行空间叠置分析,对2012年实际采伐情况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实际采伐伐区共396个,总面积为4 557.8 hm2,其中有证采伐伐区267个,占总伐区数的68.4%,面积3 823.4 hm2,占总面积的83.9%;无证采伐伐区129个,占总伐区数的31.6%,面积734.4 hm2,占总面积的16.1%.在有证采伐伐区中,面积总误差为2.7%,总体重叠率为82.0%,其中超界采伐712.2 hm2,少采607.2 hm2.说明该研究区森林采伐中,无证采伐情况较为严重,即使是有证采伐,也存在部分伐区未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采伐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小径材和采伐加工剩余物的利用途径及工艺吴萌(西北林学院)随着木材采伐工业的发展,成过熟林日益减少,小径材生产比例显著增加。人工林的大力发展和次生林的更新改造,也使小径材数量迅速增长。另外据统计,林区采伐剩余物约占采伐量的38%~40%,加工剩余物约占...  相似文献   

6.
“十二五”期间,国家下达呼和浩特市年森林采伐限额为201660立方米,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下达呼和浩特市年度森林采伐量计划为161338立方米;呼和浩特市申请自治区专项增加限额和计划30.6立方米。截至2011年11月底,呼和浩特市共批准采伐消耗量5225.9立方米,占年采伐限额总鼍的2.6%,占年度采伐量计划总量的3.2%。全市森林采伐消耗量没有突破年森林采伐限额和年度采伐计划总量及其各分项指标。  相似文献   

7.
我国东北林区对复层异龄林一般都采用“采育择伐”的方式。每年用这种采伐方式生产木材的林地面积约占东北林区每年采伐面积的6O%,而东北林区集材方式主要是采用拖拉机集材,约占90%以上。因此,拖拉机集材方式对“采育择伐”方式是否适合,即拖拉机集材对这种采伐方式的保留木损伤程度如何,以及是如何损伤的,这是当前许多  相似文献   

8.
一、“三剩物”资源现状我省森林资源丰富,是国家重要的资源基地和木材产区之一。平均年生产木材600万立方米左右,占全国第二位。由于木材,锯材产量高,采伐加工剩余物相当丰富。据中国林科院情报研究所编制的《七十——八十年代初国外林业技术水平文集》记载,发达国家采伐剩余物占采伐量的比重:西德为28%,其中可利用部分占57%;日本为40%(包括树皮伐根),可利用部分占50%;美国为19%,可利用部分占71%;苏联为14.6%,可利用部分占  相似文献   

9.
勇探天保工程区人工商品林采伐新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积极探索天保工程区人工商品林采伐路子,试点单位从2003年的4个增至2008年的62个;采伐量从5万余立方米增至109万余立方米。试点单位已占天保实施单位的70.5%;采伐蓄积占全省天保工程区人工商品林采伐限额蓄积总量的51.7%。试点落实了“谁造谁有”政策,扩大了木材供给和原料供应,提高了林分质量,  相似文献   

10.
林晓芳 《林业科技》2012,37(6):35-37
对2011年尤溪县的遵林地类型及造林地的清理方式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造林地的主要类型是宜林荒山荒地、采伐迹地,两者分别占全部造林的45.9%、41.5%。在小班数量上,以宜林荒山荒地最多,非林地、采伐迹地次之,三者合计74.3%。目前林地的清理方式主要还是炼山、人工劈杂,在面积上分别占74.5%、22.9%。  相似文献   

11.
在海南省琼海县进行了不同林龄、不同采伐方式对大叶相思萌芽更新影响的研究,同时比较了保留不同萌条数量的萌芽林生长表现。结果表明:(1)林龄对伐桩萌芽率没有显著影响,但对伐桩存活率及萌条的径、高生长影响显著或极显著。林龄越大,萌芽更新效果越差;(2)皆伐和隔行采伐对大叶相思伐桩的萌芽率、萌条数量和存活率均无显著影响,但对萌条的径、高生长影响极显著。试验证明对大叶相思林分施以隔行采伐通过萌芽更新建立复层  相似文献   

12.
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对杉木萌芽更新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杉木林采伐迹地上进行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对杉木萌芽更新影响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炼山清理迹地能提高萌条数量而且能促进萌条生长,提高萌条质量,并对伐桩的萌条分布也有一定影响,采伐时应尽量降低伐桩高度,并正确留条。  相似文献   

13.
次生阔叶林改建为食用菌原料林后的群落恢复和林分生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择12年生林相较好的天然次生阔叶林,通过择伐更新和皆伐人促更新2种经营方式定向培育食用菌原料林。研究发现,择伐经营的经济效益较高,且有利于群落的快速恢复,经过7a的封育,林分蓄积量已达到择伐前的水平。皆伐人促更新获得的食用菌材虽较择伐利用高出40%左右,但因经营强度过大,保留的幼树受损严重而不利于伐后林木的生长与恢复,封育期内蓄积增长量分别为择伐更新和对照未经营区的64 7%和73 41%。动态监测结果显示,采用择伐和皆伐人促更新措施后群落恢复较快。疏伐后因透光度的急剧增加,阳性和中性树种大量侵入,地面芽植物和1年生植物的比例增高。到第7a时,高位芽植物的比例已接近未经营区的状态,乔、灌、草各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未经营的天然阔叶林,物种均匀度则与其相近。研究还发现,2种更新经营方式对土壤养分的损失较小,经过7a的恢复,林地土壤肥力已基本达到原有天然林水平。  相似文献   

14.
林龄、采伐方式对大叶相思萌芽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海南省琼海县进行了不同林龄、不同采伐方式对大叶相思萌芽更新影响的研究,同时比较了保留不同萌条数量的萌芽林生长表现,结果表明:(1)林龄对伐桩萌芽率没有显著影响,但对伐桩存活率及萌条的径、高生长影响显著或极显著。林龄越大,萌芽更新效果越差;(2)皆伐和隔行采伐对大叶相思伐桩的萌芽率、萌条数量和存活率均无显著影响,但对萌条的径、高生长影响极显著。试验证明对大叶相思林分施以隔行采伐通过萌芽更新建立复层林分是可行的;(3)保留不同数量萌条对萌芽林早期(1.5年生)的径、高生长有极显著影响,但对后期(4.5年生)的生长影响不显著。每棵植株伐桩保留4根萌条的萌芽林生物产量最高,更新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洪长福 《福建林业科技》2002,29(Z1):40-42,46
根据速生桉树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特点和我省情况,提出"有性育种、无性造林",集约经营,以轮作代替混交,引进"农业森林"概念,既用地又养地等技术思考,并提出缩短采伐限额的编制年限,采伐指标单列,逐步改革育林基金的收支方式,采用"林分改造"、"补充主伐"解决工业原料林建设用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探索大熊猫主食竹竹林老化后的人工辅助更新方式.以陕西佛坪国家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利用非参数统计法对间伐后第一年巴山木竹竹笋的数量、基径和高度以及当年生竹的株数、基径、高度和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间伐使巴山木竹林的发笋数增加129.20%,竹笋平均高度增加38.20%,当年生竹株数增加339.32%;而未对巴山木竹的竹笋基径、当年生竹的基径和高度以及营养状况起到促进作用;②不同间伐带宽 (1 m,2 m,3 m)的间伐产生了不同的更新效果:2 m间伐带宽的竹笋的密度和平均高度高于1 m和3 m间伐带宽的.而平均基径低于3 m间伐带宽的;对于当年生竹,1 m间伐带宽的效果最好,其当年生竹的密度、平均基径和平均高度都高于2 m和3 m间伐带宽的.人工间伐更新使竹笋和当年生竹数量增加,有利于大熊猫春季和冬季的取 食保证.  相似文献   

17.
林木采伐与林地管理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乱砍滥伐林木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林木采伐缺少—个既切实有效又简单可行的监督管理办法。实行林木采伐公示制度是深化林业制度改革实践中探索和总结出来的经验,是避免山林权属争议、制止乱砍滥伐林木案件发生的有效措施;同时探讨了珍贵树木、古树名木采挖、迁移措施,提出了林地管理中正确处理好耕地和林地的关系、突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地位、尊重农民的知情权、保障农民的土地产权等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论抚育间伐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抚育间伐间伐效应的研究,得出抚育间伐对树木的生长。林地土壤的理化性质及生物的多样性都产生一定影响。提出了合理选择抚育间伐方式是当今抚育间伐的主要问题。为今后的间伐研究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林木采伐权的法律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木采伐权是权利主体根据依法取得的采伐许可的规定而享有的按照法定方式对林木进行采伐获得收益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是林权处分权能的一个表现.我国有关林木采伐的制度中,还存在立法不完善、商品林的林木采伐权的限额制度过于严格以及管理机制不完善等不足.因此,只有明确林木采伐权的物权地位、完善林木采伐的法律制度并建立高效的林木采伐的管理机制才能保证林木采伐权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巨尾桉 5个标准地连续观测资料的分析 ,结果表明 :随着伐区调查设计与实际采伐间隔时间的延长 ,巨尾桉生长率对伐区调查设计精度的影响日趋显著 ,并提出克服林木自身生长对伐区调查设计精度产生影响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