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氮磷钾肥的不同配比对落叶苗松苗木生长影响 ,筛选出理想的配比组合 ;同时在特定的土壤条件 ,树种特性等因素下对诸多氮肥种类施用效果进行分析 ,筛用理想的氮肥 ,达到合理施肥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容器育苗氮肥、磷肥施用量和基质配比的最佳组合.[方法]以秦岭北坡华山松天然分布区为试验地,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华山松容器苗各生长指标与氮肥、磷肥施用量和基质配比的回归模型并进行分析.[结果]影响华山松苗高的因素主次为:磷肥>氮肥>基质配比;地径:氮肥>磷肥>基质配比;针叶数:磷肥>氮肥...  相似文献   

3.
花椒施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1995年在太行山石灰岩区设置施肥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氮肥对花椒有明显的增产作用,磷肥作用不明显,钾肥有一定影响。肥料的最佳配比为株施尿素250g,过磷酸钙500g,氯化钾200g,施肥宜在开花前进行。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尾叶桉3种容器、2种基质和4种配比的育苗实验,分析比较了容器、基质及其不同配比对尾叶桉4个月生苗木和1.5年生幼林生长的影响,选出了比较理想的容器和基质及其配比。  相似文献   

5.
思茅松人工幼林“3414”施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7年8月,在景谷县具有代表性、长势相当的思茅松人工幼林中,采用"3414"试验设计,对氮、磷、钾3种肥料的不同配比组合进行了施肥试验。结果表明:立地条件对思茅松人工幼林的生长影响较大,思茅松人工幼林施肥应区别不同立地条件采用不同的施肥配比组合,地位指数级为12的立地条件较佳组合为50 g氮肥+150 g磷肥+80 g钾肥,地位指数级为14的较佳组合为100 g氮肥+75 g磷肥+80 g钾肥,地位指数级18的较佳组合为100 g氮肥+150 g磷肥+80 g钾肥。  相似文献   

6.
黑果腺肋花楸配方施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施肥配比和施肥量对黑果腺肋花楸树体抗寒性和果实产量有较大影响。单一施用氮肥使新梢抗寒性降低,氮、磷或氮、磷、钾配合施用能够提高新梢抗寒性。推荐最佳年施肥量为:氮肥(N)60kg/hm2、磷肥(P2O5)60kg/hm2、钾肥(K2O)40kg/hm2,施肥配比为N:P2O5:K2O=1:1:0.66。建议有机质高于2%的土壤年施氮20kg/hm2或免施氮肥。  相似文献   

7.
巨尾桉冻害后施肥与恢复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福建省上杭县溪口林业采育场开展的巨尾桉受冻后施肥试验表明;巨尾桉冻害后,合理施肥能显著促进巨尾桉恢复生长,不同肥种施肥效果差异较大,磷肥对恢复生长最有效,氮肥能显著促进恢复生长,钾肥的施肥效果不明显,最佳施肥配比是每株施30g尿素和100g钙镁磷肥。  相似文献   

8.
毛竹施肥技术经济效果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对毛竹进行不同氮肥用量,施氮肥方法,氮、磷、钾配合肥的技术经济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氮肥用量的产值之间具极显著差异,每333m2施用5、10、15、20kg尿素,其增值幅度分别为32.55%、78.259%、102.46%和136.56%,边际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7.6、1:1.08、1:5.6、1:8;②施氮肥的4个时间和4种方法的组合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生产上均可选用,③不同氮、磷、钾配合施肥后,第1度竹经济效果未表现明显差异,第2度竹达显著水平,氮、磷、钾配比为5:1:7、5:2:0、5:2:3的增值幅度分别为7.29%、24.4%、28.04%。在竹林经营中应施氮、磷肥为主,钾肥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9.
在广元市朝天区矿质黄壤立地条件下,对核桃开展氮、磷、钾肥的配合施用试验,探讨核桃的施肥配比,为生产上核桃合理施肥提供依据。应用L9(34)正交设计,进行氮、磷、钾肥料施肥配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肥料对核桃产量的效果排序是磷肥钾肥氮肥;氮、磷、钾3种肥料配比施肥的不同处理对核桃产量有很大的影响,在矿质黄壤上,核桃年施肥量的最佳配比为尿素1 200 g·株-1+过磷酸钙1 500 g·株-1+硫酸钾940 g·株-1。  相似文献   

10.
以2年生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的施肥处理(氮、磷、钾肥不同配比)对罗汉松幼苗株高、地径、干重的影响,以期为园林引种栽培育苗施肥管理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不同的氮、磷、钾肥施肥配比对罗汉松幼苗的株高、地径、根干重、茎干重、叶干重、总干重均产生明显促进作用,其中最佳施肥配比为氮肥2.28 g/株,磷肥9.0 g/株,钾肥0.5 g/株,即表明氮、磷、钾最佳施肥配比为2∶3∶1。  相似文献   

11.
施肥对北五味子果林母树果实增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进入结实盛期的北五味子果林母树为试验材料,以氮肥、磷肥和钾肥为处理因素,每种处理因素设置3个试验水平,连续3个年度进行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对果实增产效果显著,3种肥料之间的交互作用效果亦显著,其中以施用氮肥150 kg·hm-2、磷肥150 kg·hm-2、钾肥90 kg·hm-2的施肥量配比增产效果最佳,果实比...  相似文献   

12.
对闽南山地巨尾桉正交设计施肥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建立了肥料效应方程,根据肥料效应方程判断磷肥是林木生长的最小养分,而磷肥与钾肥、氮肥配合施用能明显促进林木的增产,在该地区土壤条件下,增施磷肥并注意氮磷钾的合理配比是林木丰产的重要技术措施。确定了最大生长量施肥量和经济最佳施肥量及其氮磷钾肥的合理配比。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苗期施肥对黎蒴栲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采用均匀设计对黎蒴栲实生幼苗进行不同梯度的配比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处理T_4(N 0.112 5 g/株、K_2O 0.050 0 g/株)、T_5(N 0.075 0 g/株、P_2O_5 0.350 0 g/株)均较有利于黎蒴栲幼苗的生长。施氮肥处理的黎蒴栲苗木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均高于未施氮肥处理(T_3,P_2O_5 0.175 0 g/株、K_2O 0.100 0 g/株)和对照的,施氮肥有利于黎蒴栲幼苗叶片叶绿素的积累。黎蒴栲叶片叶绿素含量在施肥前期,与氮肥施用量呈正相关;后期生长阶段,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其生长状况密切相关。可通过叶片叶绿素含量了解植物对氮肥的需求情况。  相似文献   

14.
为改善风沙土的持水、保肥等性能。以风沙土和黄绵土进行复配成土,并施用氮肥,探究了不同复配土比例(0%、25%、50%、75%)与不同氮肥施用量(0、120、240、360 kg/hm2)对羊柴光合生理及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土与施用氮肥的交互作用下,随着配土中黄绵土比例以及氮肥水平的增加,羊柴Pn、Tr、Gs、Ci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WUE无明显规律变化;施肥量120 kg/hm2对羊柴生长发育,及光合作用的影响效果最佳。且处理6(复配土配比为25%,氮肥施用量为120 kg/hm2)时对羊柴生长发育,及光合作用的影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应用正交旋转设计确定银中杨最佳施肥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回归旋转设计进行田间配方施肥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建立了银中杨施肥效应回归方程:Y=5.2516+0.2310X1+0.2513X2-0.2188X1X2-0.1362X21+0.1397X22,确定在本地区,磷肥是林木生长土壤肥力的限制因子,增施磷肥补施氮肥,并注意其配比是该区促进林木丰产的重要措施。经济最佳施肥量为N362g/株,P2O5174g/株,氮和磷的最佳配比为N:P2O5=1∶0.48。  相似文献   

16.
果实风味是苹果果实的内在品质,取决于果实的含糖量、含酸量、糖酸比、香味等综合因素。果实风味优劣是衡量果实品质的最重要指标。无论外观多么优良的果实,若风味不佳,便不能称之为优质水果。果实风味的形成一方面由品种内在特性决定,另一方面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因此,要取得优良风味的果实,建园时选择优良品种是基础,而进行科学的栽培管理则是不可缺少的条件。1合理肥水目前生产上重化肥轻农家肥,重氮肥而轻磷钾肥,使得苹果含酸量增加,香气变淡。因此,应大力提倡多施农家肥,调整氮、磷、钾的配比。萌芽前、开花期以氮肥为主,…  相似文献   

17.
通过正交试验和方差分析 ,结果显示 :氮肥、钾肥对毛竹实生苗生长量产生显著性影响 ,由强至弱顺序为N >K >P ,氮、磷、钾肥有效成分最佳配比为 4 82∶1∶3 75 ;氮、磷、钾肥对苗木数量生长均未产生显著性影响 ,由强至弱顺序为K >P >N ,氮、磷、钾肥有效成分最佳配比为 2 89∶1∶2 2 5 ;磷、钾肥对苗木地径生长产生显著性影响 ,由强至弱顺序为P >K >N ,氮、磷、钾肥有效成分最佳配比为 2 90∶1∶3 75。  相似文献   

18.
采用正交设计设置N、P、K 3因素3水平的施肥试验,分析N、P、K配比施肥对高阿丁枫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P素对高阿丁枫苗期生长影响最大,其次为N素,而K素的影响相对较小。不同水平的N、P、K配比施肥对试验苗有不同的影响,最适合高阿丁枫苗期生长的施肥处理是N1P1K1,即氮肥1.25g·株-1、磷肥5g·株-1、钾肥1.25g·株-1。  相似文献   

19.
《福建林业科技》2015,(4):105-111
在云南省景谷县内,采用氮肥、磷肥、钾肥3种肥料对不同坡位的思茅松幼林开展配方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坡位影响思茅松幼林的生长,山中、山下的幼林比山顶的幼林生长量高,树高、胸径分别比山顶增加了21.5%~30.3%、30.5%~38.0%,均差异显著;较适宜的施肥方案为尿素250 g+钙镁磷400 g+硫酸钾100 g,施肥后思茅松幼林平均树高提高17%(约40 cm),平均胸径提高30%(约1 cm),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同时也提高了林地土壤速效磷107.6%、全磷57.9%和全钾6.8%,并有效减缓林地有机质、速效氮、全氮、速效钾等土壤养分的流失。仅采用氮、钾配比施肥或磷、钾配比施肥,树高和胸径提高较小。3种肥料中氮肥和磷肥对思茅松树高和胸径生长影响显著,钾肥影响较小。在培育思茅松人工幼林时,采用氮、磷配比施肥对其树高和胸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叶面施肥的方法,对黄檗1 a生苗木进行追施氮肥试验,结果表明:施氮肥可显著促进苗木生长,其中以20 g.m-2施肥量效果最为理想,平均苗高38.6 cm,平均地径1.05 cm,平均主根长16.7 cm,平均侧根数29.7个,平均鲜重103.9 g,平均干重30.78 g,分别是对照的111%、144%、132%、182%、149%和148%;20 g.m-2是黄檗1 a生苗木的适宜氮肥追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