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1 毫秒
1.
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吴觉农先生新著《茶经述评》已于1987年冬由农业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研究《茶经》的巨著,也是一部新的茶经。书中对《茶经》原文有译注和述评。译注通俗易懂,可帮助读者对《茶经》的理  相似文献   

2.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内容博大精深.第一,茶的原产地在中国.最早饮用和利用茶叶的是中国人(陈兴琰教授有茶叶原产地专著,1994年出版.中国茶叶学会和中华茶人联谊会同年出版了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讨论会论文集).第二,唐陆羽著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茶的专著.吴觉农先生生前组织了张堂恒、钱梁、陈群鹏、陈舜年、冯金炜等茶叶工作者共同写作《茶经述评》,于1987年出版.  相似文献   

3.
十一、丁谓、蔡襄—龙凤团茶龙凤团茶是北宋的著名贡茶,产于福建的建溪等地,茶的形状如团饼,团饼上印有龙凤花纹,所以叫龙凤团茶。该茶由丁谓(北宋大臣)、蔡襄(北宋书法家)两人先后创制而成的。据《广群芳谱·茶谱》:“建州有大小龙团,始于丁谓,成于蔡君谟(蔡襄),宋太平兴国二年,始造龙凤茶,  相似文献   

4.
我国台湾省台北市世界文物出版社一九八○年出版的《茶史茶典》(朱小明先生编著),全书239页。该书首先重点介绍了唐代陆羽的《茶经》,除收录《茶经》全文外,还有陆羽的传记、《茶经》的刊本以及日本人春田永年著的《茶经中卷茶具图解》等资料。接着,选录了各代有关茶的著述十二种,如唐代张又新的《煎茶水记》、苏廙的《十六汤品》,宋代欧阳修的《大明水记》、蔡襄的《茶录》、徽宗(赵估)的《大观茶论》、黄儒的《品茶要录》、审安老人的《茶具图赞》,明代顾元庆的《茶谱》、许次纾的《茶疏》、屠隆的《茶笺》等。最后还选录了卢  相似文献   

5.
《广东茶业》2003,(2):35-35
和中国的茶文化历史相比,日本茶道的历史算不上久远。中国的茶圣陆羽于8世纪著成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茶经》的时候,日本人大概尚未清晰地知道茶为何物。 日本茶学界一般认为日本的茶最早是由传教大师最澄和尚于9世纪初叶从中国带回日本的。据说,传教大师将带回的茶种子种植于近江坂本的日吉神社,从而形成了后来的日吉茶园。而茶见于日本正史则更晚一些,据日本著名史书《类聚国史》记载,弘仁六年(815年)四月,嵯峨天皇巡幸近江  相似文献   

6.
据《经济日报》报道,我国著名茶叶专家、“当代中国的茶圣”吴觉农先生的晚年巨著《茶经述评》即将出版,这部“二十世纪的新茶经”“无疑是茶叶科学的里程碑”,它的出版,是我国茶叶界一件大事。 这一喜讯,引起了我的联想。自唐以来,  相似文献   

7.
正本刊讯3月25日为著名茶诗专家、杭州余杭茶人钱时霖(1934~2013)三周年祭日,他生前与姚国坤、高菊儿合编的《历代茶诗集成·唐代卷》、《历代茶诗集成·宋金卷》(上、中、下三册),经过三年多编校,最近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两书均为小32开精装,共收集三代茶诗作者1158人的茶诗6080首,其中唐代665首、宋代5298首、金代117首。这是迄今为止内容最为丰富的唐、宋、金三代茶诗集成。这些茶诗全部从《全唐诗》、《全唐诗补编》、《全宋诗》、《全金诗》中选出,准确完整,出处详细,富有文献和学术价  相似文献   

8.
《茶世界》2008,(5)
中国第一部大学教材《中华茶史》由安徽教育出版社(www.ahep.com.cn)于2008年4月出版。《中华茶史》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的上下五千年的中华茶史,对先秦、汉魏六朝、唐五代、宋元、明清、现代各个时期的中华茶叶科技、茶叶经贸、茶文化和茶的传播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华夏茶文化拥有几千年的历史,而著名的茶典籍《茶经》是反映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典籍,它由"茶圣"陆羽所著,在中国茶文化的传播进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茶经》的译文是否准确,关乎着华夏茶文化能否在世界范围广泛地传播,所以我们要重视《茶经》的英译策略,从而创作出更准确更精致的译文。本文研究《茶经》的英译策略以及茶文化的传播,意在增进译者的翻译技能,使得异语读者可以了解到原汁原味的中国茶文化,促进茶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茶风》选录了伟权仁弟近几年写的散文、随笔,内容多为茶与茶文化.作者工作在我家乡余姚多年,后调任宁波.我和他相识却出自十年来的茶缘,以茶论文、以文识人,乐意为《茶风》出版写序. 《茶风》文章曾见诸省、市及其以上报刊.如今结集成书,如同散落在大地的明珠,拾掇连接成串,嵌镶成片显得璨亮醒目.它纵向以河姆渡文化中的原始茶遗存为起点,挖掘数千年沉积的茶文化,直至当代著名的茶人茶事.横向辐射面广,作者立足浙东,由海上茶路启航地生发开去,写了茶在国内外的影响,尤其是日、韩、东南亚国家,直至中亚西亚地带.  相似文献   

11.
新书预告     
由安徽农学院陈椽教授编著的《茶业通史》(中国农书丛刊茶叶之部)将于1984年2月出版,由各地新华书店发行。《茶业通史》为大32开本,40余万字,每本估价3.21元。主要介绍茶的饮用是我国首先发现和发明的,目前成为世界性日常饮料。该书用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有关历史资料阐明了茶的起源、生产、变化、传播、中外茶学、制茶、茶化学、饮茶、茶与药、茶与文化、茶叶政策、茶与经济、国内茶叶贸易、茶叶对  相似文献   

12.
吴觉农先生的新著《茶经述评》已由农业出版社出版,陆定一同志为该书题了书名,并作了序言,在序中指出,《茶经述评》“是20世纪的新茶经”。该书内容很丰富,是茶叶著作中难得的一本好书。九十高龄的吴老先生,收集了大量的资料,精心编著30余万字。全书分10章,从茶叶的起源叙述开始,对采制工序,茶的制造、器皿、烤煮、饮用、史料、产地、茶具与茶器以及《茶经》的挂图,都作了释注与评  相似文献   

13.
楼有林 《茶叶》2018,(1):46-47
正引言张堂恒,男,出身于1917年7月,浙江平湖人,193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农业经济系,先后在复旦大学和武汉大学任教。1950年起任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是我国著名茶学家、评茶大师。从事教育科研工作60年,热爱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曾讲授过《茶树栽培学》、《茶作学》、《茶叶概论》、《制茶学》、《茶叶审评与检验学》、《茶叶加工原理》、《茶叶专业英语》、《田间试验与生物统计》、  相似文献   

14.
茶与书法艺术的关系,除了内容和形式的结合之外,更主要的是表现在茶与书法艺术的主人——书法家的互相联系之中,这段茶墨之缘,一直可以追溯到唐朝的茶圣陆羽。陆羽所著的《茶经》三卷是世界上最早的研究茶叶的权威著作,但很少有人知道陆羽还是一位书法家,这位《茶圣》对书法理论的精通以及对书法艺术的重大贡献更鲜为人知。遗憾的是,由于年代久远,他的笔迹至今已不复见,但是,他关于书法的精辟论述却一直流传下来了。  相似文献   

15.
我国唐朝时著名的贡茶—“顾渚·紫笋茶”,向为人们所传颂。查考有关史料,它与陆羽《茶经》有密切关系。现特根据史料作如下探讨。一、顾渚紫笋茶的产生来由“顾渚·紫笋茶”的名字,在唐·陆羽  相似文献   

16.
茶已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的符号,《茶经》则作为茶典籍的代表作流传开来。随着茶文化流传于世各地,茶文化内涵丰富,吸引了诸多学者研究关注,其中所融合到中国传统儒家、道家等思想,《茶经》的翻译传播使世界各地学者了解茶文化,也更深入的熟知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茶经》的英译过程中多采用交际翻译策略,接下来我们就著名典籍《茶经》的英译本所采取的翻译策略进行一些探索分析。  相似文献   

17.
<正>丁俊之教授195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农学院茶科,从事茶业五十多年,他对茶叶的产、制、销或者说产、学、研、贸都有长期实践。他的著书《普洱茶经·普洱茶理论与实践》由香港柏高出版社2008年7月出版后,因其内容翔实、富有创新见解而广受青睐,发行仅仅一年就已销完。他现在将毕生著论约100万字整理精减为30万字,结集成书——《茶说拔萃·丁俊之选集》,其中大部分内容是精选自国内外公开发行  相似文献   

18.
王郁风 《中国茶叶》2006,28(1):38-39
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1897—1989)晚年应约撰成《茶经述评》一书,于1987年5月出版发行,1988年8月第二次印刷,两次共印4600本,早已告罄。由于首版还是铅字印刷,受条件限制,书中图片模糊不清,吴老很不满意。该书出版至今已近20年,深受海内外有关人士欢迎,茶界公认其内容质量高,视为经典之作。2004年,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决定对《茶经述评》修订再版,在2005年吴老诞辰108周年纪念“茶寿”和“吴觉农纪念馆”在上海建成开馆之际发行。  相似文献   

19.
正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原会长刘枫先生主编的《新茶经》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它是一部站在时代前沿,既具有当代水平,又能全面反映当今中华茶经济、茶文化的专著。《新茶经》参照陆羽《茶经》的体例,全书十二章,24万字,涵盖茶之源流、茶之传播、茶之种植、茶之品类、茶之加工、茶之  相似文献   

20.
正9月26日,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校茶健康学教材《茶健康学》在福建省安溪县举行首发式。《茶健康学》内容包含茶保健成分、茶保健机制、茶保健功效、茶保健疗方、饮茶与养生等茶保健养生领域的科学研究成果与数据资料。《茶健康学》主编、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院长林金科认为,现代医学的科学实验和临床实践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