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事·资讯     
正第三届海峡(漳州)茶会成功举办本刊讯6月11~13日,第八届海峡论坛·第三届海峡(漳州)茶会在福建漳州举办。茶会以"丝路扬帆·茶香两岸"为主题,期间举办了项目签约、茶产业发展专题研讨会、茶产品展示展销、茶文化交流、茶王赛、茶艺表演、龙舟赛以及大鼓凉伞赛等一系列活动。来自海内外的200多家茶企,现场展示茶叶、茶食品、茶机械,茶文化、茶旅游、茶电商等全产业链产品。其中,来自台湾的35家茶企带来了传统的台湾名茶、茶食品等。"一  相似文献   

2.
时事·资讯     
正杭州市举办第四届南宋斗茶会本刊讯11月12日,杭州市上城区举办第四届南宋斗茶大会。此次活动以回顾总结前三年杭州市上城区茶文化研究会对点茶分茶研究以及传承为主线,集中展示了茶研会历年来对宋代点茶的研究成果。五位南宋点茶非遗传承人与数十位茶艺新秀同场演绎,以止语茶会、点茶、茶百戏、斗茶艺、斗茶席等形式,全方位展示流传近千年的南宋茶艺精髓。在斗茶环节,每位选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两碗点茶,一碗绘制茶百戏,另一碗供嘉宾品饮。斗茶会评出五名优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之春 ,3月 10日。北苑之春茶会于福州凯闽茶艺苑举行。茶会以北苑茶为主题 ,回顾北苑千年茶都发展简况 ,探讨当今北苑茶发展方向。还品尝了荣获金奖的“水仙王”、“乌龙王”。茶会主办单位有 :福建省茶文化研究会、中国新闻社福建分社、建瓯市北苑贡茶协会、福州凯闽茶艺苑。省茶文化研究会林心炯会长谈茶会的收获 :发扬北苑茶成就 ,建茶为贡 ,见于五代闽 ,盛产于唐、宋、元、明 ,是历史辉煌壮丽的一页。古代茶叶技术进步 ,较大体现制茶技术的进步 ,贡茶采制技术又是集中表现。会上 ,省博物馆介绍“宋元建安北苑茶焙遗迹考” ,这七处…  相似文献   

4.
朱阳 《茶叶》2017,43(1)
正丁酉新春,金鸡报喜,今天在被誉为"中国最美博物馆"的中国茶叶博物馆国际交流厅里,举办了"中茶博与日本小笠原流煎茶道友好合作20周年交流茶会",吸引了两百余位来自台湾、江西、江苏、上海、杭州等地茶行业、博物馆行业、文创行业的专业学者及市民茶友济济一堂,共襄茶事。中国茶叶博物馆吴晓力馆长也借此交流茶会之际,正式向公众发布了中国茶叶博物馆2017年度全年茶文化主题活  相似文献   

5.
茶文化具备趣味性、知识性等特征,品茶、观看茶艺表演,都能够舒缓人们的内心,释放负面情绪。因为茶文化旅游自身直面旅游市场,它将茶旅游路线、购买茶品、茶会娱乐、茶旅住宿等等方面都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以旅游为主的茶疗消费中心,对旅游内容丰富的同时,也大力促进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我国茶文化旅游产业价值拓展中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希望可以大力促进我国茶文化旅游产业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6.
茶艺作为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20世纪七十年代台湾茶人们提出"茶艺"的概念后,在随后的40多年的时间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而茶艺表演是一种通过主观表演传递茶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独具特色的表演性技艺,既是一种沉淀着传统文化的表演,也是一种在时代潮流中不断变化的文化符号。本文通过分析几个具体的茶艺表演形式,结合自身的切身感受,谈谈在茶艺表演中如何运用时代元素进行创新及表达文化主题。  相似文献   

7.
季毅 《福建茶叶》2016,(6):126-127
在我国传统的茶文化中,"茶艺"的前身是"茶道"——一种以烹茶、煎茶、煮茶、品茶为主要内涵的茶文化仪式。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台湾学者在传统茶道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茶艺"的概念,成为新时代创新茶文化的一种新趋向,并且获得了中华文化圈的价值认同。茶艺指的是一种以生活化导向为发展方向的制茶之技、泡茶之术、品茶之能、享受茶和对茶审美的茶文化艺术。在茶艺文化的视野中,我国民乐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值得我们去仔细品味和审美。茶艺文化的核心是尚德中和,道德文章;茶艺文化的行为取向带有明确的生活幸福取向;茶艺文化的外显内涵则指向情感体验式的生活。茶艺文化中民乐艺术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结为这样几点:一是与茶艺文化并存于现实感强烈的生活形态中;音乐调式多属于"五声调式"及其变种;注重对受众的"通感"调动,讲究"情景交融";民乐艺术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等。  相似文献   

8.
茶 ,是中华民族的国饮 ,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中国是茶的故乡 ,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产茶历史悠久 ,从神农时代开始 ,至今已近五千年的历史。茶文化包罗万象 ,博大精深 ,茶树历史、茶叶生产、品饮方式、茶艺茶会、茶道茶情、茶书茶诗、茶俗茶礼等等 ,无不属茶文化的范畴。茶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与茶业教育是分不开的 ,茶业教育是茶文化的基础 ,它推动了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茶文化的发展和传播要求茶业教育进一步规范和提高。1 茶业教育源于民间在古代 ,我国茶业知识和技术的传播 ,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父传子 ,师教徒的民间的传…  相似文献   

9.
5月27日至6月1日,第13届国际无我茶会暨国际茶文化节在台湾举行。活动丰富多彩,有茶画、茶具等艺术特展,茶席表演,茶道、书法表演,论文发布等。在台北、日月潭、阿里山共举办三场国际无我茶会。700多名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及海峡两岸的茶友,席地泡茶,共享茶香。其中天福集团组织茶学院、茶博物院30多名茶人,专程从漳浦前往台湾参加盛会。  相似文献   

10.
茶文化从广义上讲囊括了茶叶的全部,但从狭义方面来说,其主要是指茶文学、茶人茶亭、茶艺茶道、茶风俗、茶传说及茶艺表演等方面。其中茶艺是茶文化最重要也是最丰富的部份,目前,其基本精神有多种提法,中国茶礼的检、清、和、静;中华茶艺的情、敬、怕、真;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新加坡茶艺的和、爱、臼、静;台湾茶艺的和、敬、抬、真;简单地说,茶尚俭是节俭朴素,茶贵清就是清正廉洁,茶导和就是和睦处世,条致苗就是恬谈致静。但是以上这些均没有一种勇于竞争、敢于超越别人的精神倡导。随着时代的步伐,现在已是信息时代,…  相似文献   

11.
孙凯 《福建茶叶》2016,(7):261-262
目前,我国很多大学都开展了音乐教育的课程。通过音乐教育并不能使每个同学成为音乐家,但却能帮助大学生更好的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我国最早发现茶的使用功效,不同的时期,茶在我们生活所起到的作用也不一样。随着茶在我国居民生活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对于茶文化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我国茶文化体系的正式形成是以《茶经》为标志。茶文化从狭义上来说,仅包括其精神财富部分,主要依托于茶叶来进行各种文化的传播,一般以茶礼、茶俗、茶艺、茶道、茶德等形式表现出来。茶艺作为目前社会比较流行的一种茶文化表现形式。要想更好地对茶艺表演内涵进行更好的理解,需要观赏者有着较高的想象力。音乐教育对于提高欣赏者的想象力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音乐也是茶艺表演中的重要一环,茶艺和音乐可以相互结合,通过这种结合能够更好地表现出茶文化的内涵。因此,本文对音乐教育在茶文化中的作用进行探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简讯     
应日本国京都煎茶道壳茶真流正木义完先生的邀请。福建省茶叶学会张自强、陈金水、程道章等三位同志,于1992年11月9日乘机到东京转京都参加1992年国际无我茶会,历时八天。于11月16日从大坂乘机返回福州。该会茶会是由台湾台北陆羽茶艺中心蔡荣章先生,日本京都正木义完先生,韩国汉城释龙云先生及福建武夷山市桃月明先生倡议举  相似文献   

13.
全国政协副主席苏步青教授提出,弘扬茶文化也得从娃娃抓起,这具战略意义的号召,首先在上海得到响应。1992年,上海市茶叶学会和上海黄浦区青少年宫筹建了中国第一支少儿茶艺队,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培训了1万多名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少儿茶艺队多次在国际茶文化节及有关会议上进行汇报表演,并到杭州等地交流表演,已在国内产生较大的影响,在国际上也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作为茶文化现象的新生事物,开展少儿茶艺活动,弘扬茶文化,不仅有现实意义,也具有历史意义。 一、继承和发展中华茶文化 茶文化源于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华茶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与当地的民族风情、宗教活动结合,形成了世界各国各具特色的茶风俗文化,例如,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日本茶道、韩国茶礼等都源于中国。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独特的中华茶文化,内容广泛,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以及旅游出版等方面,形式丰富多彩,其中包括茶叶专著、茶诗茶词、茶歌茶舞、茶画、茶与婚礼、茶与佛教、茶艺、茶具、茶食等。中华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应得到继承和发扬。少儿茶艺是成人茶艺的延伸,既继承了茶文化的优秀部分,又充实了茶文化的内容。日本有中学生茶道,  相似文献   

14.
万里茶路是继汉唐丝绸之路之后的一条沟通欧亚的国际商道,是中国茶走向世界的重要陆上通道.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茶艺技能大赛团体赛一等奖作品《盛世闽茶,茗扬万里》以艺术的形式再现了长久以来中俄茶文化的互融互通,引发观看热潮.文章以此为例,从创编的角度对创作背景、要素设计、意境营造等方面进行深入解析,总结了主题茶艺创编的经验,希望为茶文化工作者提供借鉴,同时也助力中国茶文化的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15.
茶艺有名,有形,是茶道的基础,是茶事活动中物质与精神的中介,是表现茶道的外在形式。茶艺与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在我国有着长远的发展历史,特别是在20世纪七十年代茶艺概念被中国台湾地区的茶人们明确提出之后,茶艺在茶文化的带领下不断发展。而茶艺表演其主要就是将茶文化当中的精神和特征利用主观表演进行传递,通常情况下,一套完整的茶艺表演主要就是展现行茶的过程,以泡茶基本技法与茶叶冲泡技艺当做基础,结合人、茶叶、器具、肢体语言、音乐、背景和氛围等来为观看者提供美的感受。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和研究茶艺表演的演变历程和概念,来探索茶艺表演当中所具有的创新元素。  相似文献   

16.
茶文化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国人喜欢品茶,对茶也十分熟悉,在我国的许多地方,茶几乎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茶文化已经发展成为一门艺术。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茶文化呈现出多彩的艺术形式,其中茶艺表演尤其受到人们的欢迎,也逐渐成为茶文化的主要象征形式,而在茶艺表演的过程中,几乎都要配以相应的背景音乐,以此来展现茶艺表演的意境,烘托茶艺表演的氛围,展现出几千年的茶文化底蕴。本文在对现代茶艺表演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简要阐述了不同形式茶艺表演过程中背景音乐的选择与搭配,以期对推动茶艺表演艺术,完善茶艺表演形式起到一定的推动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茶叶》1989,(2)
盈盈一水相隔四十年,两岸茶友今朝又团圆。台湾陆羽茶艺文化访问团一行二十余人怀着台湾茶人对祖国大陆的一片深情,专程来大陆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友好访问。五月二十八日访问团来到此次大陆之行的最后一站浙江农业大学,并与浙江省茶叶学会、浙江农大茶学系联合举办了“茶谊之夜”联欢晚会。两岸茶友无不为之欢欣鼓舞!  相似文献   

18.
茶艺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具表现和感染力的形式,茶歌是茶艺和茶文化最为活跃和灵动的一部分,在演示茶艺中合理应用茶歌可以突出主题并极大地增强茶艺的艺术氛围和茶艺的特征性,对茶艺的表达和茶文化的传播有极强的促进作用。目前,茶歌在地方茶俗和茶业旅游文化中有很好的发展趋势,但基本局限于当地传统的习俗和演唱风格,在体现茶文化的内涵深度和广度上比较缺乏,歌唱表现也欠缺语言语种的交融和普及版本,严重制约了推介;另外,茶艺展演中的茶歌也有形式和内容联系不紧密、主题不鲜明、茶歌的辅助及烘托效果不佳、时长不当、艺术表现形式和张力不够或喧宾夺主等现象。本文以茶俗与茶文化现象、茶艺教学、茶艺技能赛和茶事实践为基础,简述了茶歌在茶艺演示中的应用情况,以及以茶歌服务好茶艺表演、促进茶艺及茶文化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马安平 《福建茶叶》2016,(4):394-395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茶事活动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泡茶饮茶、茶艺表演、背景音乐等都属于茶事活动范畴。茶事活动中的茶艺背景音乐旋律优美,既展现了传统茶文化的艺术特色,同时也提升了茶事活动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0.
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已历经千年,茶文化的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直至现在,人们对茶、茶文化的热爱丝毫不减。我国茶艺服饰作为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兼具服饰的艺术性和茶文化的感染力,在茶艺活动中非常吸引人的注意力。基于我国茶艺服饰艺术的鲜明特征,对我国茶艺服饰艺术的现状与开发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我国茶艺服饰乃至茶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本文在科学分析我国茶艺服饰艺术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茶艺服饰艺术的开发策略,希望对相关人士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