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畜乳房炎的治疗乳房炎是家畜常见的一种多发性疾病,给生产带来较大损失,有时甚至危及母畜生命。笔者多年来,试用中药治疗乳房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病因:多因母畜产前产后,三焦壅热,热毒流注乳房而发生肿胀。或乳腺闭寒,乳汁蓄积或乳汁分泌过多,积聚于乳房之...  相似文献   

2.
1病因 本病的发生与母牛乳汁淤积、肝郁胃热有关。乳汁分泌过盛,幼畜吸乳过少,或幼畜死亡,母畜乳汁未消;乳孔闭塞,乳汁蓄积;犊牛吸乳咬伤母牛乳头可引起发病。喂食精料过多,致胃热壅盛,气血凝滞,而乳房是胃脉循行的部位,胃脉受阻,乳房经气阻塞,遂成乳痈。  相似文献   

3.
乳房炎是各种哺乳动物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常给畜牧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母畜 (包括奶牛、奶山羊、母猪、母兔 )的乳房炎主要是由于产前、产后乳头受病原菌和污物的污染或仔畜吸乳不当等因素引起。奶牛和奶山羊也常因挤乳不当而致乳房炎。母畜患乳房炎后 ,体温常升高 1~ 3℃ ,精神萎靡 ,食欲减少或不食 ,喜卧 ,乳房出现发热、红肿、疼痛 ,仔畜吮乳时母畜闪避。严重时出现乳房坚硬、充血、肿胀 ,甚至溃疡、靡烂、乳汁不通或阻塞。部分病畜从阴道内流出呈乳白色的粘液 ,有便秘、尿黄等症状。此病既影响母畜的健康 ,又影响仔畜的吮乳 ,若…  相似文献   

4.
<正>乳房炎是驴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以乳房发热、肿胀、疼痛、乳汁不通为主。多年来用金银花治疗驴急性乳房炎56头,痊愈52头。有效率为92.8%,疗效满意。1病因乳腺受到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感染引起;母畜奶水过多,幼畜吃不了,诱发乳房炎;乳房受伤后引起感染而发病。2症状患畜乳房肿胀,触诊时比较坚硬,红肿热痛,乳房淋巴结肿大。病初有时体温偏高,食欲减退,泌乳减少,不让驴驹吸乳。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兽医理论,乳房炎是母畜乳房呈现红、肿、热、痛为特征的阳性疮疡,临床上表现拒绝幼畜哺乳或人工挤奶,一般多见于哺乳期母畜。乳房炎发病率高,常常造成生产性能下降和经济损失,因而采取正确措施防治乳房炎,是保护母畜、提高仔畜成活率的重要条件之一。近几年来,我们应用蟾蜍、鹿角霜试治奶山羊乳房炎,取得了明显的临床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乳房炎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霉形体等。据国外报道共有80多种,常见的约有20种,其中以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为主,占90%~95%。中医认为乳房炎是乳房出现硬、肿、热,并拒绝幼畜吃奶或人工挤奶的一种疾病。多发生于产后、母畜泌乳期间,在妊娠后期临产之前亦偶见发生,本  相似文献   

7.
乳痈,现代兽医学叫做乳房炎,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乳腺的炎症,多具有单乳区或多乳区乳房硬、肿、热、痛,乳汁减少或停止,乳汁变性,体温升高,食欲不振等典型症状,失治或误治易引起乳房的脓肿,脓肿溃破后,则常经久不愈,严重的影响母畜及幼畜的生长发育。一、对乳痈病因病机的认识乳痈虽多外症,但是本病的发生与发展与母畜有机体、外界自然环境关系极为密切。因为畜体各个脏腑、器官与体表、腠理之间,通过经络的作用,互相联系成一个整体,脏腑之问的生理活动,彼此问互相凋节维持机体内在环境保持平衡。  相似文献   

8.
<正>乳房炎,中医称乳痈,俗称"乳肿",是以乳房肿胀变硬、色红灼热、触之疼痛、乳汁分泌不畅玉要特征的母畜产后多发病症之一,如不及时有效的治疗,常导致乳房脓肿、坏疽、硬结或萎缩,难以治疗。临床上治疗奶牛乳房又的报道屡见不鲜,但治疗母猪乳房炎的报道较少见。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和治疗2例母猪乳房炎,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供同行和养殖  相似文献   

9.
正1发病原因1.1母畜怀孕后期营养不良,特别是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缺乏,胎儿发育不良,体质较弱,不能及时吃到初乳或吃不到初乳时,抵抗力低,易引起消化不良。1.2母畜患乳房炎时,乳汁中有病原微生物引起该病发生,母畜患热病时,也易引起本病。1.3畜舍保暖不佳,空气潮湿,气温骤变,通风不良,闷热拥挤,缺乏阳光,也易发病。1.4母乳不足,幼畜饥饿,舔舐污物,至肠道乳酸菌的活动受限制,致病菌大量繁殖,引起消化  相似文献   

10.
母猪乳房炎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临床型乳房炎、隐性型乳房炎。根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国外母猪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率为20%,隐性型乳房炎患病率为80%;在我国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率为30%,隐性型乳房炎患病率为70%左右。母畜乳房炎的发生,直接影响幼畜的生长发育,而且导致幼畜其他疾病的发生,严重地制约着养殖业的发展。目前,兽医临床对母猪乳房炎,均以使用大剂量的抗生素、激素类药物治疗,虽有一定的疗效,但药物在动物机体内残留,  相似文献   

11.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临床常见病之一,中兽医称为“乳痈”、“奶肿”。它是使得奶牛在哺乳期间乳房呈现硬、肿、热、痛,重则化脓的一种疾病。1病因病理本病多发生于产后乳孔闭塞,乳汁蓄积;或产后幼畜死亡,乳汁瘀积不能消散;或产前产后三焦壅热,热毒流注乳房,瘀结而生肿胀;或乳房受外伤时,毒邪乘机侵入,阻塞脉络,发生肿胀热痛。热盛肉腐,也可化脓成疮。2辨证施治本病发病较急,奶牛病后拒绝哺乳幼牛,少卧懒动,后肢开张,乳房初期红肿热痛,乳量减少。如已成脓,触之有波动感,但脓肿深在的则波动感不明显,严重时有恶寒、发热、精神不振,水草迟细等全身…  相似文献   

12.
<正>母畜在产后及泌乳期间,由于乳腺机能异常可发生缺乳或泌乳不足,多见于母猪,其他家畜马、驴、牛等也时有发生。(一)发病原因母畜妊娠后半期饲料不足,营养不良,体质瘦弱,以及乳腺发育不全,内分泌腺机能紊乱及全身性疾病等;产后气血不足,乳汁全无或很少;产前营养过剩,运动不足,以致气血壅滞不畅,也可能导致母畜产后缺乳。此外,初产母畜乳房发育不良,也可能引起产后缺乳或无乳。  相似文献   

13.
乳房炎是母畜产后常见疾病之一,临床实践中,应用蒲公英治疗母牛产后乳房炎疗效显著,现将病例及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兔乳房炎主要发生于泌乳母兔,多见于产后5~20天. 1病因引起兔乳房炎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饲喂精料过多,乳汁分泌过剩,新生仔兔少,吸吮力弱,多余的乳汁难以排出而引起;二是饲喂精料不足,乳汁分泌少,而新生仔兔多,常因缺乳而咬伤母兔乳头引起乳房炎;三是因兔笼、产仔箱内的锐利物,如铁丝、铁钉等,刺伤乳房皮肤或乳头引起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感染.  相似文献   

15.
母兔乳房炎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房炎主要发生于泌乳母兔,多见于产后5~20天. 1病因 引起母兔乳房炎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分娩前后饲喂精料过多,使母兔产后奶水足、浓稠堵塞乳腺管而发炎;二是由于饲喂精料不足,乳汁分泌少,而新生仔兔多,常因缺乳而咬伤母兔乳房引起乳房炎;三是因兔笼、产仔箱内的锐利物,如铁丝、铁钉等刺伤乳房皮肤或乳头引起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6.
母猪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病因分析与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母猪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postpar tum dysgalactiae syndrome,PPDS),指母猪在分娩后2~3d以内,以乳汁的生成和排出部分或全部停止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征,常伴发乳房炎、子宫炎,故又称乳房炎、子宫炎、无乳综合征(mastitis-metritis-agalactia syndrome,MMAS)。该综合征除了引起母猪产后体温升高,采食量降低,乳房水肿,无乳或泌乳减少,乳汁稀薄如水,乳汁中带有凝乳絮片等症状外;  相似文献   

17.
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的一种多发性疾病,其特征是乳腺叶间结缔组织或乳腺体发炎,或两者同时发炎。分为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两种,其中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高,可达奶牛乳房炎发病率的90%。乳房炎可引起泌乳量明显下降,乳汁变质,严重者乳腺发生硬结、萎缩,甚至化脓、坏疽,完全丧失泌乳能力。乳房炎能够延长产后发情和妊娠时间,许多病菌可通过病乳传染给人,危及人的健康,对奶牛业危害极大。1乳房炎的症状1.1隐性乳房炎细菌侵入乳房后未引起临床症状,肉眼观察乳汁、乳房没有异常。但产乳量下降,乳汁经生化检验及细菌学检验可发现异常。这种病在高…  相似文献   

18.
1 大肠杆菌乳房炎 1.1 临床症状 大肠杆菌性乳房炎是由于母羊受到不良的饲养管理或在产后机体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致病性大肠杆菌侵入机体乳汁、血液和淋巴液而引起的乳房组织炎症反应,常呈急性经过。患病母羊体温升高、厌食、精神沉郁、昏睡、心律加快、休克甚至死亡,乳汁变为水状浆液性分泌物。  相似文献   

19.
正母猪乳房炎是发生于哺乳母猪的一种常见疾病。一般是在产后发生,由于多种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母猪乳房的病变,使母猪乳房乳汁分泌减少,乳汁成分改变的病理现象。多发于产后2~35d。以母猪的几个或全部乳区红肿热痛,拒绝哺乳常引起哺乳仔猪几个甚至全窝消瘦乃至死亡为特征。乳房炎常由急性转变为慢性,或变为隐性、化脓性乳房  相似文献   

20.
正乳房炎中兽医称乳痈,多由产后乳汁郁积及邪毒侵入,或因挤奶不当,机械性刺激而引发乳房红、肿、热、痛和机能障碍的炎症疾病。我县近年来奶牛规模养殖场大力发展,但由于挤奶技术和饲养管理条件都不够规范,加之饲养人员疏忽和误治,乳房炎病时有发生,甚至迁延日久不愈,给奶牛场生产造成严重影响,轻度乳房炎,全身及乳房无明显体征,采食、饮水、精神一切正常,仅在挤乳时发现乳汁轻度变性。急性乳房炎,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