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一个山区小县的工作人员,除干好自己的工作外,还有一个爱好——养蜂。自己从事业余养蜂40余年。从中蜂到意蜂和各种杂交蜂都养过。为了发展我县的养蜂业,先后几次购买种蜂王进行杂交。在购买种蜂王过程中多次与各场家打过交道,但有的种蜂场确实从服务态度到种王质量都做得不尽人意,而且始终就认一个钱字,实在令人遗憾。为了进一步带动我县养蜂业的快速发展,确保蜂王质量,近三年来我都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所育种中心购买种王,该中心从服务态度到种王质量都让人满意。可以说是一流的服务,优质的种王。尤其是他们的跟踪服务和热情指导,让…  相似文献   

2.
选王小经验     
孙立广 《中国蜂业》2011,(10):32-32
养蜂者深知蜂种的好坏与养蜂的效益密切相关。购种蜂王似乎算不了什么大问题。但对那些初学养蜂者来说,在购蜂王问题上往往举棋不定,考虑再三,生怕花了钱买不到理想的种蜂王。那么,应该买什么样的种蜂王,从何处购买蜂王,本人就此事谈点浅见,供初学蜂友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蜂产品价格的上升,养蜂者也越来越重视蜂种的改良,种蜂王的售价也随之提高。养蜂者邮购种王前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从蜂种的选择、款的汇出到收到种王的日期、移虫育王都是有计划的。如果诱王不成功,由于受季节的限制会打乱全年养蜂计划,因此对于邮购的种蜂王,养...  相似文献   

4.
自2010年以来,河南省新乡养蜂站推出一项新的举措扶持养蜂业,每年向吉林省蜜蜂研究所种蜂场购买良种蜂王无偿发放给本省蜂农. 河南省尉氏县蜂友养蜂专业合作社是省级示范社,每年都能得到吉林省蜜蜂研究所种蜂场选育的良种蜂王1~2只.孙根亮师傅是合作社的理事长,他将得到的良种蜂王先在自己蜂场不间断的培育蜂王,然后提供给合作社的社员.养蜂专业合作社的蜂友们需要换王,只需提前电话预约就可以无偿得到成熟王台,路远的可拿卵脾自己育王.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购买蜂王繁蜂逐渐成为北方养蜂的蜂友的一项共识。其原因是每年的5~6月,大多数强群已发展到5~8框蜂,一般蜂群也发展到5~6框。这时,有的蜂王产卵量已不能满足育子需要,造成哺育蜂过剩。为了在主要流蜜期到来前培育出大批适龄采集蜂,就要育王分蜂,大部分养蜂人就选择购买的生产王。但此时蜂王的供应商大多都在南方,这就需要远途快递。从  相似文献   

6.
周建良 《中国蜂业》2013,(11):27-27
有蜂友A在某养蜂网站贴出图片,夸自己饲养的“老美意”蜂种纯,颜色、绒毛漂亮,繁殖、采集性能如何良好,并向蜂友兜售杂交蜂王。而蜂友B正好养有十几箱“老美意”,见后提出质疑,指出对方的杂交变异之处及缺点,为此引起争执。  相似文献   

7.
在养蜂生产中有些养蜂人对品种改良、杂交蜂种认识不清,仍采用旧式传统饲养模式。有的蜂友饲养的蜂王个体小,工蜂也比其他蜂场的体型小,其主要原因是蜂群近亲血缘导致种性退化和育王期间处女王营养不足所致。有的养蜂人从不购买种王,也不与其他蜂场交换蜂王或王台,全是自产自繁,长期自繁造成蜂群生产力、抗病力下降,蜂种退化。  相似文献   

8.
顾蜂子 《中国蜂业》2014,(10):28-28
<正>俗话说"一只好王千斤蜜"。培育蜂王对每个养蜂场都十分重要,蜂王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当年养蜂收入的多少。我谈谈自己培育蜂王的一些认识和体会,供大家参考。一、引种许多蜂友认识到,若长期用一个品种或品系近亲培育蜂王,那么蜂种就会退化、抗病力会下降、封盖子脾的空房率会高、工蜂的个体也会瘦小,致使蜜、浆减产。为此,一般的生产蜂场大多会定期从信誉较好的种蜂  相似文献   

9.
◆针尖大的小蚂蚁咬死了大蜂王和蜜蜂我市位于丘陵山区,野生蜜源得天独厚。本地蜂农尝到了养蜂的甜头,市政府也重视发展养蜂业,拔款给蜂农购买400只优质人工授精种蜂王,  相似文献   

10.
养蜂者都希望自己饲养的蜜蜂是优良蜂种,蜂王产卵力强,工蜂哺育力强,能维持强大的群势;蜂群的采集力和生产力强;性情温驯便于管理。那么如何解决优良蜂种的问题呢?  相似文献   

11.
问题解答     
问:我定地养蜂,还种地,养蜂主要指望取蜜,少量取浆,你们看我养什么蜂种较合适?(湖北 襄樊市 方从华)答:建议饲养意喀或喀意杂交蜂,即以意蜂为母本同喀蜂为父本的杂交蜂,或以喀蜂为母本同意蜂为父本杂交蜂。原因是你是业余养蜂,以取蜜为主、取浆为辅,加上湖北夏季天气比较热,饲养这两种杂交蜂比较合适。但也有一个问题不好办,就是你自己不容易组配杂交组合。所以,建议直接购买专业育王场组配好的该种组合的生产用商品王。问:用“杀螨剂一号”或升华硫治螨,落到巢箱底板上的大小蜂螨能否再爬到蜜蜂身上?(甘肃 泾州县 王文俊)答:试验证明:…  相似文献   

12.
一、在欧洲种蜂群中培育印度种蜂王的试验日本АтуоИнче在印度蜜蜂杂志上报导了在欧洲种系蜂群中,培育印度种(Apis indica)蜜蜂蜂王的试验。由于这两种蜜蜂的杂交试验未获成功,所以人们就想把印度蜂放在欧洲种蜂群中培育,但初期的试验都没有获得满意结果。日本从1961年开始,在一个养蜂实验室的蜂场  相似文献   

13.
养蜂人都深知蜂种与养蜂的效益密切相关 ,“一只好王 ,千斤蜜糖”。此话有道理。而初养蜂者 ,更注重蜂群发展和种王的优劣 ,谁不想买好的种蜂王而使自己的蜂群优质高产呢 ?购1只种蜂王似乎算不了什么 ,尤其是那些养蜂多年 ,且取得相当效益的蜂友。购几只、甚至几十只也慷慨解囊。但对那些养蜂刚起步 ,企盼从贫困中解脱的蜂友们 ,在购王问题上往往举棋不定、考虑再三 ,生怕花了钱购不到理想的种蜂王。那么购什么样的种王 ,从何处购王 ,本人愿谈点浅见 ,供初学养蜂者参考 :一、购适宜于当地气候及蜜源条件的种王我国幅员辽阔 ,南北气候差异很…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崇庆县于1971年用K—6901培育成喀意杂交蜂,1973年全县达到良种普及,促进了全县养蜂生产逐年发展,年蜂蜜产量从26万斤增长到80多万斤。十多年来,喀意杂交蜂出现杂种退化,特别表现在工蜂胸毛变黄,蜂体变小,雄蜂异形,蜂王寿命缩短(有20%的蜂王只活3~8个月),蜂群产蜜量逐年下降,如1981  相似文献   

15.
据我多年定地养蜂的实践,豫北平原地区以生产蜂蜜为主的模式,适合以卡尼鄂拉 (简称卡蜂 )为母本、意蜂为父本的杂交蜂种。根据我的养蜂记录,1978~1983年的6年中,我饲养本地意蜂40群,年群均产蜜量30kg 左右,消耗饲料15kg。1983年夏引进浚县种蜂场卡蜂纯种王1只作母本育种,与本意雄蜂杂交,次年群均产蜜量50kg,饲料消耗10kg。1984年继续用原卡蜂王育种,1985年群均产蜜量提高到60kg。由于原种遗失,1985年从其杂交后代中选优育种。1986年风调雨顺,蜜源流蜜量大,年群均产蜜1…  相似文献   

16.
一、我国目前生产蜂场蜂种选育现状 我国是养蜂大国,全国约有蜂群700万群.每年的育王数量与蜂群数量大致相同,其中种蜂场售出的蜂王约有2万只,生产用蜂王多南生产蜂场白行培育。生产蜂场育种的状况是.许多蜂场几年不引种、不换种,始终自繁白养。由于长期近亲繁殖,蜂种退化严重。有的蜂场与蜂场之间进行换种,因蜂场的蜂种大都是杂交蜂种,优良性状只体现在杂交一代,杂交王之间再进行杂交,蜂种的杂交优势就不存在了,有的蜂场每年引进原种与本场的雄蜂进行杂交.而本场的雄蜂仍是杂交种,这样效果也不理想。因此,我国蜂场的蜂种状况普遍较差,杂交优势不能很好发挥。  相似文献   

17.
<正>陕北地区定地结合小转地养蜂模式,是本地区专业技术人员与蜂农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的一套管理技术,供本区域养蜂者采用,尤其是初养蜂者能少走弯路。一、育王计划及品种组配模式陕北地区定地养蜂以每年换一次蜂王的居多。养蜂生产提倡使用新蜂王,根据养蜂生产实践:每年6月上旬与9月中上旬培育2次蜂王较为适宜。秋季换新王对来年春繁和防止分蜂热的提早产生有益,养蜂人应改变观念,逐步培养1年2次换王的习惯。陕北地区定地结合小转地养蜂以生产蜂蜜和授粉为主要目标,本地区四季分明,冬季气候寒冷,在品种选择上主要有以下两种模式:1.意大利蜂为主体模式对于以繁殖销售蜂群或授粉为主要目的的,应以意大利蜂为母本进行杂交,能够保持较好群势,不易发生分蜂,“中蜜一号”是不错的选择。中蜜一号是以意大利蜂与卡尼鄂拉蜜蜂作为选育品种进行培育的高产蜜型蜂种,适合陕北地区饲养,具有抗螨力强、蜂王产卵力强、能维持大群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中国蜂业》2011,62(8)
辽西朝阳地区蜜源丰富,适合农村发展养蜂致富,但是养蜂技术相对落后。一直到5年前,部分养蜂户还是在年复一年使用早已退化的蜂种。产量低下,抗病力差,养蜂收入不高。近年来,辽宁兴城原种场把朝阳列为重点发展养蜂基地。连续5年,每年发放400只种蜂王帮助蜂农改良蜂种,并且每年对蜂农进行技术培训,提高蜂农养蜂水平。新蜂种的抗病和高产的优势让蜂农尝到了甜头。  相似文献   

19.
养蜂者大多都邮购过种蜂王,一般3~5年就需从外地邮购蜂王更新种王,提高蜂群生产力.笔者养蜂多年,邮购过蜂王数次.下面谈点我在邮购蜂王过程中的教训与经验,供蜂友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施根吉 《蜜蜂杂志》2010,30(7):12-13
<正>孪生蜂王,顾名思义,就是2只蜂王从王台的自然形成到出房,从交尾成功到产卵,都在同一群中相安无事地行使职权。我是无意中获得一对这样的蜂王,因此自命名为"孪生蜂王",在我近40年的养蜂生涯中也是首次无意中获得。不记得在蜂书和蜂刊上以前是否有人提出过。今天我所探讨的孪生蜂王,只不过是养蜂生产中的一件趣事,写出来让大家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