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蚕桑产业面临农村劳动力紧缺的问题,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近年来,我县进行了多季养蚕及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即由原来一年养4季蚕增加到养8批次,从桑树管理、蚕品种、蚕种出库时间、小蚕共育、省力化养大蚕等方面进行配套,让蚕农养蚕量增加80%~100%,蚕农收入明显增加,劳动强度下降。1科学布局蚕种出库时间首先,提早第1批蚕种出库时间。当春季桑发  相似文献   

2.
张佩莲 《广西蚕业》1995,32(1):16-17
我县在1982年进行养蚕批次改革获得成功后,仅隔一年,于1984年又进行蚕种集中催青,这是我县在养蚕技术上的又一进步与发展。通过蚕种集中催青,有效地提高了孵化率,由集中催于前的80%左右提高到90%以上,从而提高了蚕茧产量,增加蚕农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县新发展栽桑“一步成园”8万亩,使全县桑园面积达到15万亩,桑叶产量急剧增加。但受蚕茧比较效益和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影响,养蚕劳动力日趋紧张,养蚕劳动力不足和桑叶产量急剧增加的矛盾越来越尖锐。2004年春季由于养蚕劳动力不足,在全县范围内已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订种不足和桑叶过剩问题。为充分利用现有的桑叶和劳动力,增加蚕农和公司效益,我们在此提出“滚动养蚕”的思路,与广大同仁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4.
廖善忠 《广西蚕业》2009,46(3):25-27
融安县地处桂北山区,以山地丘陵为主,气候条件十分适宜养蚕。经过前几年蚕茧价格波动,我县目前现有桑园面积50883亩,绝大多数蚕农养蚕收入稳定,饲养成功率高,但是在各个蚕区仍有少量群众因为各种原因养蚕失收。笔者在工作中找到几个常见的失败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为今后蚕农克服不足、增加养蚕收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流水式养蚕”是通过增加养蚕批次、减少每批次养蚕数量而建立的一种新的养蚕生产布局,适合养蚕设施和劳动力不足的蚕区推广应用。针对生产上实施“流水式养蚕”布局出现的养蚕批次重叠造成消毒防病困难、遭遇不良气候时养蚕成绩不佳、计划养蚕量未与桑叶产量挂钩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就合理利用气候条件、优化桑树剪伐及桑叶收获方式、提高养蚕生产效率等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石泉蚕桑经历了由传统养蚕生产布局,到“三三制”养蚕布局,再到现在的多批次养蚕布局发展过程。推行全年多批次养蚕布局,能够充分利用桑树资源,发挥桑园经济效益,同时缓解劳动力和蚕室蚕具不足的矛盾。科学调控多批次养蚕的各批次发种养蚕量之比和时间等关键环节,可有效促进蚕桑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冯世德 《蚕学通讯》2006,26(2):34-35
2006年我县青杠街道办事处登凤村7、8两社98户养蚕610张,产鲜蚕茧18 425 kg.蚕农通过模仿蚕茧站鲜蚕茧直干法自烘干蚕茧7 677kg,直接出售给缫丝厂,收入429 104元,张平产值747元,养蚕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而且鲜茧质量得到了较好保全.  相似文献   

8.
胡万琼 《蚕学通讯》2007,27(4):56-57
渝北区目前是重庆主城九区的优质蚕茧基地区,历史最高年养蚕量达到14万张,蚕农茧款收入达4 800万元.近10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蚕桑生产逐年滑坡.但渝北的自然气候适合栽桑养蚕,桑树抗旱抗寒,养蚕周期短、见效快,蚕茧商品率高,蚕桑副产物利用价值大,分季分批养蚕又可适当避灾抗灾,故栽桑养蚕仍然是我区农村一项短、平、快的致富门路.2006年虽然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在许多农作物绝收或严重减产的情况下,全区养蚕仍然达3.1万张,蚕农茧款收入1 700万元,比上年增加22%,在大灾之年为农民增收作出了贡献.因此,我区应当立足优势,顺应市场,因势利导,坚持发展蚕桑不动摇.这是提升我区传统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是促进我区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罗志平  吴奇 《四川蚕业》2004,32(4):44-45,48
我县种桑养蚕历史悠久,这一古老而传统的产业曾为我县城乡经济的发展创造过辉煌的业绩。但近年来,我县蚕桑生产逐渐萎缩,农村养蚕劳动力匮乏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探索省力化养蚕技术,提高蚕茧质量,使蚕农达到省力增效的目的,今秋我站在蚕桑主产乡镇酉溪镇15村6社进行了方格蔟、塑料折蔟自动化上蔟试点示范工作。  相似文献   

10.
李华 《蚕学通讯》2014,(4):42-43
正优质高产高效是农业发展的基本目标之一,也是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小康目标的需要。桑园品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蚕的产量,也就是蚕农的收入,所以说:建立优质高产高效的桑园十分重要。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大邑县有些桑园产量低,影响了养蚕的产量和蚕茧品质,使蚕农收入减少,影响了蚕农的养蚕积极性。现将影响我县桑园低产的原因及改造增产措施分述如下。1桑园低产的主要原因1部分桑农栽桑不管桑,影响了桑树的  相似文献   

11.
朱德高 《四川蚕业》2020,48(1):17-19
蚕桑是富顺县传统特色优势产业。截止2019年底,全县有桑园面积2.4万亩(1600hm2),其中果叶兼用桑0.3万亩(200hm2),栽桑养蚕镇乡14个。年养蚕1.5万张,蚕茧单产达到39kg/张,蚕茧综合均价为41元/kg,张种养蚕收入1600元,蚕农售茧收入2400万。我县自贡裕民蚕种场年生产蚕种10万张,居全省普种生产第三位,蚕种产值550万元。  相似文献   

12.
冯世德 《蚕学通讯》2007,27(3):53-54
璧山县河边镇盐井河村村民吴晓刚,全家5口人,劳动力3个.2006年初放弃车辆经营的业务,承包土地从事栽桑养蚕,从广西调回沙2×伦109桑苗8.5万株,栽桑2.3hm2.经过一年的精力管理,今年正式投产,春夏两季采用分批滚动养蚕65.5张,生产干茧955 kg,蚕茧收入39 720元,取得较好经济效益,为我县蚕业向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养蚕工厂化方向发展做出了典型示范作用,他的成功经验值得学习.  相似文献   

13.
1重庆蚕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重庆是全国主要蚕茧生产省市之一,全市共有33个区县栽桑养蚕,主要分布在渝西、库区、渝东南三大蚕业带,养蚕农户38万户,投产桑树5.8万hm^2,年生产蚕茧约2.5万t,蚕农总收入4亿元左右,其中售茧收入3.5亿元,资源综合利用收入0.5亿元左右。  相似文献   

14.
重点分析四季多批次养蚕的优点和可行性,提出了四季多批次养蚕的关键措施,可以解决农村养蚕劳动力缺乏及蚕具设施、设备利用率不高的问题,能利用蚕季间隔时间有效地对桑树进行综合管理,提高桑叶产量、质量、单位桑园面积养蚕量,同时提高单位面积饲养量、产茧量,总体上提高养蚕的综合经济效益,适应现代蚕业生产模式化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伍化平 《四川蚕业》2000,28(2):46-48
<正> 以小蚕共育(发蚁),省力化养蚕及纸板方格蔟上蔟技术为代表的养蚕实用技术,经实践证明,是提高蚕茧单产和质量,减轻养蚕劳动强度,增加蚕农收入,增加行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技术措施。近几年,各地对此加大了推广力度,加快了推广步伐,以实现蚕茧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从而推动蚕茧生产的稳定和发展。 我县这方面近几年做了大量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推广省力化养蚕技术农户每购1套活动蚕台,补助50元;乡镇业务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淳安县威坪镇蚕桑产业现状的分析,认为威坪镇蚕桑产业下滑的主要原因一是蚕茧价格与蚕农期望值差距较大,蚕农的栽桑养蚕积极性不高;二是养蚕劳动力数量下降、体能变弱,蚕桑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三是农村劳动力就业门路广且工价高,养蚕劳动力从养蚕行业转出;四是桑园培管粗放,桑叶和蚕茧的产质量变差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大现有桑园桑树品种更新力度,结合桑树品种更新集中连片发展消灭插花地;加大桑园土地流转力度,逐步培植养蚕大户;加强桑园基础培管,夯实桑园基础;推行"十天养蚕法"新模式,加强示范点建设;加强村级蚕桑技术服务队伍建设,提高养蚕整体技术水平;抓好蚕茧外部市场监督管理,保障蚕农利益;加强蚕桑保险,降低养蚕风险等助推威坪镇蚕桑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熊天平 《四川蚕业》2005,33(1):38-39
“流水养蚕”即增加养蚕批次,不间断的养蚕作业,以每批蚕25~30d左右的时间进行循环式养蚕。这种养蚕形式的变革,能最大限度的使劳动力、设备、资源匹配更趋合理,给企业、蚕农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的攀西地区(包括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是四川省重要的优质蚕茧产区.到2004年攀西地区已有15万农户从事栽桑养蚕,全区累计有桑树12亿株,折合面积5329hm2,年产鲜茧量达到15250t,蚕农售茧收入达到2.05亿元,并带动了当地缫丝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映才 《四川蚕业》2007,35(2):47-49
长期以来,我县桑树栽植形式主要以“四边桑”为主,沿袭冬季重剪技术,采用春、夏、秋三批次(季)养蚕布局,不仅复养指数不高,而且桑树春季发芽迟,秋季桑叶硬化早,致使春蚕出库晚,出现“春蚕不在春季养”的现象,使我县桑叶利用率低,蚕茧质量普遍不高,大面积养蚕单产低,效薷差。  相似文献   

20.
夏蚕稳产高产技术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市铜梁县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直采用桑树冬季重剪,春、夏、秋、晚秋四季养蚕的布局,夏季养蚕量占全年发种量20﹪以上。夏季气温高,桑树生长发育快,养夏蚕是一年多次养蚕、提高桑树蚕室蚕具利用率、增加蚕茧产量、增加蚕农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夏蚕生长发育快,龄期经过时间短,节约加温材料和劳动力,降低养蚕生产成本。但是,夏蚕饲养时期,也是一年中蚕茧单产最不稳定的季节,高的单产达到40kg 以上,低的单产仅在25kg 左右。要想夺取夏蚕单张产茧量、实现稳产高产,需要根据夏季气候、叶质及病虫害等特点,抓住关键因素,因势利导,创造条件,改善环境,尽力做好各项技术处理,方可实现。对此,笔者对铜梁县夏蚕稳产高产技术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