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麦吸浆虫防治技术试验与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麦吸浆虫系统监测,秋播期药剂拌种、蛹期撒毒土、成虫期喷药三个不同时期的进行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蛹期和成虫期是小麦吸浆虫防治的两个关键时期。成虫期防治效果较好,蛹期+成虫期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福建农业》2013,(8):28-28
在小麦吸浆虫的防治期。要防止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一:重成虫期喷药防治,轻虫蛹期撤毒土防治。小麦吸浆虫的每个生长发育阶段,与小麦的生长发育相一致,即小麦孕穗期,吸浆虫出土化蛹,小麦抽穗期吸浆虫羽化,小麦灌浆初期幼虫孵化。防治吸浆虫要坚持虫蛹期和成虫期防治并重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临汾市小麦吸浆虫严重回升原因分析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查阅临汾市历年小麦吸浆虫发生资料,对临汾市小麦吸浆虫严重回升原因,进行了多因素综合分析。进而提出了对小麦吸浆虫的防治应贯彻"以蛹期防治为主,蛹期和成虫期防治并重"的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4.
阳谷县小麦吸浆虫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述了小麦吸浆虫的生活习性、危害特点、形态特征及影响其发生的因素等,并提出小麦吸浆虫的防治应贯彻“蛹期和成虫期防治并重,蛹期防治为主”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适合北京市通州地区防治小麦吸浆虫的有效途径,科学指导防治工作,在通州区进行吸浆虫蛹期和成虫期不同时期药剂防治技术试验,找出适合本地区防治小麦吸浆虫的最佳药剂和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6.
1 生活规律与危害特点 小麦吸浆虫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层内休眠越冬,历经夏、秋、冬三季,长达十一个月之久,来年5月中旬小麦拔节期,土温上升到10℃时,越冬幼虫破茧上升至地表2厘米左右的土层结茧化蛹,蛹期8-12天,5月下旬为化蛹盛期,6月上中旬小麦抽穗扬花期为成虫盛发期,羽化后的成虫将卵散产于麦穗护颖与外颖、小穗与小穗轴之间,7-10天孵化为幼虫,从内外颖的缝隙侵入麦壳内吮吸麦浆,幼虫危害盛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2 防治原则及防治适期 根据历年淘土检查及防治示范,小麦吸浆虫的防治原则  相似文献   

7.
<正>1吸浆虫的防治1.1 4月20~25日,每亩用5%毒死蜱颗粒剂1~2袋(每袋600 g),拌细土20~25 kg,均匀撒施地表。这是蛹期防治关键时刻,效果最好。1.2 5月1日前后(小麦抽穗后一扬花前)用40%乐果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喷雾防治成虫,连喷2~3遍,达到彻底根治。2彻底拔除节节麦节节麦是小麦繁种田主要草害,基地村不同程度均有发生。严重影响小麦产量,造成种子田报  相似文献   

8.
蒲城县小麦吸浆虫测报方法及成虫防治适期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近两年对小麦吸浆虫定点系统监测技术的研究,掌握了蒲城县小麦吸浆虫的发育进度及发生规律。并结合成虫期药剂防治试验,得出了小麦吸浆虫成虫防治适期为小麦抽穗到扬花期。为我县小麦吸浆虫的防治提供较科学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9.
通过近两年对小麦吸浆虫定点系统监测技术的研究,掌握了陕西省蒲城县小麦吸浆虫的发育进度及发生规律。并结合成虫期药剂防治试验,得出了小麦吸浆虫成虫防治适期为小麦抽穗到扬花期。为我县小麦吸浆虫的防治提供较科学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0.
小麦吸浆虫是小麦生产上毁灭性害虫,近年暴发态势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2009在咸阳秦都区马庄镇天阁村由于吸浆虫危害,该村200 hm2小麦几乎颗粒无收,为了在当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型之后,从事农业的劳动力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尽快防控吸浆虫,我们在2011年对吸浆虫蛹期及成虫期防治试验的基础上,2012年进一步对小麦吸浆虫进行了防治技术研究,通过针对我区目前推广的几个小麦品种在自然感虫情况下进行观察,在当前没有抗虫品种的前提下,在小麦抽穗20%--70%即成虫羽化和产卵高峰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特别是第一次小麦抽穗20%时防治更为关键。  相似文献   

11.
《农技服务》2019,(4):66-67
为富平县小麦吸浆虫的防治提供依据,在对富平县小麦吸浆虫的发生情况、危害特点、发生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蛹期防治为辅,成虫期防治为主的防控策略;全面推行系统监测,穗期保护,分级化学防控的路径;实施兼防一般田块,普防达标田块,统防重发田块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河北农业科技》2021,(1):35-36
<正>1小麦吸浆虫生活史小麦吸浆虫以幼虫吸食灌浆的小麦汁液为害,致使小麦瘪粒,造成减产。由于小麦吸浆虫成虫具有怕光趋阴、多在早晚出来活动、有光照时潜伏在麦株下部丛间的特性,增加了防治难度。同时,吸浆虫的茧具有多年休眠的习性,最长休眠期可达12年,若早春气候不适合破茧化蛹条件,即使已破茧,也能重新结茧再次休眠。小麦吸浆虫活动规律与小麦春季生育期基本保持同步,小麦拔节期幼虫破茧向地表活动;小麦孕穗期幼虫在地表2~3cm处化蛹;小麦进入抽穗期与成虫羽化期一致,此时的环境条件也是吸浆虫化蛹和羽化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小麦吸浆虫属双翅目瘿蚊科昆虫,是小麦上一种毁灭性害虫,专门吸食麦粒内浆液,造成麦粒空瘪。中等发生可使小麦减产2~3成,重发生可减产5~6成,甚至绝收。1.防治指标小麦拔节期淘土查虫达到2头/样方;小麦抽穗期扒麦查成虫,一眼可见成虫1~2头。2.防治适期蛹期撒毒土防治适期:4月  相似文献   

14.
小麦吸浆虫1a发生1代,做好虫情预测预报,在蛹期和成虫期进行统防统治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小麦吸浆虫发生与小麦产量损失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小麦吸浆虫春季越冬幼虫基数、成虫发生量、穗部幼虫数量与小麦产量损失间的关系,旨在寻找一种简便有效的小麦吸浆虫危害对小麦产量影响的评估方法。结果发现,小麦吸浆虫成虫发生总量与小麦产量损失有一定的线性关系,可以通过在小麦吸浆虫成虫发生期设置黄板监测成虫发生量的方法估计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并在必要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以免因小麦吸浆虫的发生对小麦生产造成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6.
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扬花期连续3次吸浆虫成虫的防治,可以有效防治小麦吸浆虫危害,防效达97.4%,也可以有效地控制中后期蚜虫危害,后期不再喷药蚜虫的防效也可达98%以上,蚜虫虫口基数极大降低;连续3次吸浆虫成虫防治对后期作物增产效果高于中后期专防蚜虫处理;3次吸浆虫成虫防治千粒重增加23.6%~25.6%,专防蚜虫田千粒重增加19.1%。同时可推迟小麦穗期蚜虫的发生高峰期7~8 d,高峰期最高虫量明显降低,远低于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7.
<正>小麦吸浆虫是小麦生产上一种毁灭性害虫,在防治上略有疏忽就可能造成严重减产。小麦吸浆虫以幼虫在麦田土壤中结茧越冬,第二年4月中下旬到地表化蛹,5月初羽化为成虫,在麦穗上产卵,孵化成幼虫后钻入麦穗颖壳内吸食小麦浆液,造成危害,致使麦粒干瘪、秕瘦。由于虫体小,长年在土壤中隐蔽,  相似文献   

18.
<正>一、生活习性小麦吸浆虫1年发生1代或多年完成1代,以老熟幼虫结圆茧(休眠体)在土壤中越夏越冬。吸浆虫发生与降水、湿度、温度关系密切。春季3—4月间雨水充足,有利于越冬幼虫破茧上升土表,继之化蛹、羽化、产卵及孵化。吸浆虫遵循卵一幼虫一蛹一成虫发育规律,并且具有喜温、喜湿生活习性。在清丰县一般3月中旬越冬幼虫破茧变成活动幼虫,上升到地表,4月初化蛹,4月下旬出土羽化,成虫在麦穗上产卵,一般3~5d孵化,幼虫从颖壳缝隙钻入麦粒吸食浆液。  相似文献   

19.
通过春季淘土查小麦吸浆虫化蛹进度确定中蛹盛期,成虫发生期网捕确定成虫始见期和盛发期。40%毒死蜱EC在小麦不同生育时期防治小麦吸浆虫,蛹盛期和成虫盛期各防治一次,平均损失率仅为0.04%,适宜100万头·667 m-2以上的重发田块;成虫盛期防治一次,平均损失率为1.1%。适宜30~100万头·667 m-2中等发生田块;30万头·667 m-2以下的一般发生田块,蛹盛期防治可以降低成虫期虫口基数,推迟成虫始见期,降低成虫期防治压力,平均损失率为5.9%。  相似文献   

20.
张峰  刘东恒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2):87-87,21
在阜阳小麦红吸浆虫为间歇性发生,3至5月份的降雨量、小麦抽穗期与小麦红吸浆虫成虫盛发期的吻合程度、药剂防治、虫口基数是造成小麦红吸浆虫在阜阳发生程度波动性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