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深化农村金融创新积极推进林权抵押贷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支持农民致富,发展现代林业,深化农村金融创新,积极推进林权抵押贷款无疑对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3.
4.
林权抵押贷款的调查研究——以江西省崇义县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林权抵押贷款作为一项新兴的金融创新贷款业务,为林业的经营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在对崇义县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崇义县林权抵押贷款的开展状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以期为林权抵押贷款的全面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6.
林权抵押贷款是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以来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型金融产品,是解决林农贷款担保难的有效途径,是实施强农惠农战略的重要举措,对增加劳动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和林业产业化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必将推动农村抵押担保方式创新,盘活森林资源,使农民手中的森林资源资产变为活的资金,激发农户和社会各方面投入林业的积极性,促进林业投资多元化。但由于林业的特殊性,林权抵押贷款与普通的贷款相比,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不断地完善林权抵押贷款机制,充分发挥林权抵押贷款这一金融杠杆的作用,实现林农和金融系统的双赢,促进会泽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魏香君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1,(4):93-93,95
随着国家对林业的重视,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林地经济致富成为林业发展的重点。凤城市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后,一些林农和对发展林业有着浓厚的兴趣的投资者,投资林业或将现有的林木这种不动有形财产变为可以流动的资金,鼓励更多的投资人走上新兴的林业发展的道路,拓宽林业发展的融资渠道,是摆在林业发展上的关键问题,使用林权进行抵押贷款能够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9.
林权抵押贷款作为一种融资手段随着集体林权改革应运而生,是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过程中的产物,是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增强林业发展内生性动力的客观需要,也是实现林业增效、林农增收、林业兴旺的有效途径。全文分析了林权抵押贷款的内涵、积极作用,并针对林权抵押贷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11.
通过对国家开发银行1994、1995两年林业信贷资产质量现状的回顾,指出了当前存在的贷款项目达标达产率降低和贷款本金回收难度加大、利息回收率逐年下降两个突出的问题;而认识上的偏差、政策上的不配套、贷款项目结构不尽合理、项目决策上的失误和项目经蓉管理的不善是问题的主要成因;按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转变观点调整贷款投向,按照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项目管理体制,同时积极做好项目贷款条件的评审,加强项目的监管,并对已建成而未投产的项目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处理,是可以提高林业信贷资产的质量的。 相似文献
12.
13.
14.
CDM-ARP火炬松林碳汇监测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浙江省设立的火炬松样地资料,建立火炬松人工林立地指数模型、生长收获模型、生物量模型等,区分不同立地条件、采用定量方法,并考虑间伐因素,建立了浙江省CDM-ARP火炬松林碳汇监测方法学,对火炬松林分碳密度、碳储量和CO2净吸存量进行监测。监测方法分为项目规划阶段(造林前)预测和林分生长阶段(造林后)监测。选择易测定的碳库作为监测对象,并用常规测树因子来估测较难测定的各器官生物量,用生物量法估算碳汇量。 相似文献
15.
森林经营与林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森林资源的科学经营是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也就是必须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但是 ,科技创新是需要相应的制度创新来保证和实施的。森林资源是林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森林资源的科学经营不仅直接关系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也关系到城镇化建设与发展 ,从而必然地促进了林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福建省是我国南方的重要林区 ,也是自然环境较为优越的林区。因此 ,如何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基础上加强森林经营 ,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建立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相适应的光泽县森林经营和森林防火新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光泽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的林业现状和问题,探索闽北林区森林经营管理和森林防火新机制,提出新时期森林经营的总体目标是构建巩固林权制度改革成果的五大配套体系(资源培育和管理体系、森林集约化经营和管理体系、林业科技和技术服务体系、森林防火体系、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17.
18.
Three equations predicting height H = β1(t − 0.5)0.5, diameter D = β2(H − 1.3)/ln N, and mortality dN/N = −2(G/Gmax)3dD/D from plantation age (t), stocking (N) and basal area (G) can be calibrated with few data (even a single observation) for plantations in which re-measured data and growth models are unavailable. Despite having only three parameters to be estimated, these equations extrapolate reliably and allow objective forecasts of future plantation growth performance that may serve as useful first approximations until more precise growth models can be developed. 相似文献
19.
Matrix models of forest dynamics rely on four hypotheses: independence hypothesis, Markov’s hypothesis, Usher’s hypothesis, and temporal homogeneity hypothesis. We investigate the consequences of relaxing Markov’s hypothesis, allowing the state of the tree at time t to depend on its states at time t−1 and t−2. The methodology for building and testing the relevance of second-order matrix model is thus proposed. The derivation of second-order transition probabilities turns to be sensitive to the width of the diameter classes. A strategy for choosing diameter classes is proposed. A second-order matrix model is then built for a tropical rain-forest in French Guiana. A different behaviour is detected between small (dbh ≤30 cm) and large trees, the smaller trees being more sensitive to their past history: small trees that have well grown have a tendency to grow well again, and small trees that have not grown tend to have a higher probability to die. The widths of the diameter classes that are selected are much less than the widths usually retained, that favour first-order selection. 相似文献